史上最大“錄音機”:長10公里 寬5公里 高372.5米 入基尼斯紀錄

(說歷史的女人——第1060期)

提起磁帶錄音機,相信大多數40歲以上的朋友都不會感覺陌生,它曾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至本世紀初風行一時,幾乎進入每個家庭,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按下播放按鈕,優美的音樂便會繚繞耳畔,讓人心曠神怡。最早的錄音機叫留聲機,由被譽為“科學界之拿破崙”的托馬斯·愛迪生於1877年發明的,後經幾代科學家的更新換代,到了本世紀初,終被數碼科技所替代,卡式磁帶錄音機從此淡出人們的視線。

史上最大“錄音機”:長10公里 寬5公里 高372.5米 入基尼斯紀錄

用過磁帶錄音機的人都知道,錄音機的樣式和體積千奇百怪,就其體積而言,最小的可以小到比紐扣還小,而最大的錄音機您見過嗎?說了您肯定不信,世上史上最大的“錄音機”長10公里,寬5公里,高372.5米,它不但錄製了80年前一種奇特的聲音,並且刻錄內容80年未解,而最為神奇的是,它“播放按鈕”更是讓人匪夷所思,一直讓國內外科學界百思不得其解,竟成跨世紀之謎

想要了解這臺史上最牛的錄音機,得先從80年前一個悲壯的故事說起……

故事發生在江蘇省句容市茅山地區。1938年6月,陳毅率領新四軍在句容建立茅山抗日根據地,與日軍展開了艱苦卓絕的鬥爭,日軍瘋狂地對新四軍進行滅絕人寰的掃蕩。一日,新四軍一部被日軍包圍,敵人的包圍圈越攏越小,我軍寡不敵眾,近乎彈盡糧絕,幾次突圍未果,處境萬分被動。新四軍指揮員正要命令司號員吹響衝鋒號,與敵人做最後殊死一搏的時候,忽然發現小號手早已不見了。

正在大家四處尋找小號手之際,遠處山樑上突然傳來滴滴噠噠的軍號聲,新四軍指揮員馬上從號聲中斷定,吹號之人正是他的小號手,他憑藉小巧靈活的身段,像只狸貓一樣地爬過叢林,鑽出了鬼子的包圍圈。可令指揮員疑惑的是,小號手吹出的不是衝鋒號,而是一串只有新四軍才聽得懂的一串號語。

早在紅軍時代,由於缺乏通訊工具,在沒有電臺、電話等通訊手段的情況下,軍號便成了我軍最快捷、最明瞭的通訊工具,當時制定的包括“勤務號、聯絡號、戰鬥指令號、名目號、行動號”等350餘種極其詳細的號譜,號語相當於“明碼電報”,部隊發佈命令,指揮戰鬥,傳答消息,安排生活等都是通過號語來傳達交流,甚至如“三連從左翼包抄、二營長速來團部、二排原地待命、你是那部分的”等等複雜的信息,都可以通過號語表達出來。而現在的小號手吹出來的又是什麼號語呢?

史上最大“錄音機”:長10公里 寬5公里 高372.5米 入基尼斯紀錄

小號手吹出的號語是“我來調開敵人,你們全體隱蔽,擇機突圍……”,新四軍指揮員心領神會,命令戰士們蟄伏起來,伺機突圍。

日軍以為我軍已經突圍出去,馬上調轉槍口,朝號聲方向射擊、追去。小號手一面吹著軍號,向指揮員報告敵人的位置,一面奔向更遠的山頭,把圍困的日軍遠遠地調開。鬼子的槍聲越來越密集,小號手的號音越來越遠,最後隨著一陣密集的槍聲和一聲“永別了”的號語而戛然而止。小號手為了掩護戰友們犧牲了,戰士們含著眼淚,朝軍號吹響的方向敬了個軍禮,突圍而去……

1995年9月,為了紀念蘇南抗日根據地犧牲的七千餘名烈士,當地政府在茅山修建了“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可誰都沒有想到,兩年後的1997年春節,這裡竟發生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怪事。

史上最大“錄音機”:長10公里 寬5公里 高372.5米 入基尼斯紀錄

1997年大年三十,家住紀念碑附近的農民李冬貴拿著幾個爆竹,來到紀念碑前的廣場上燃放,爆竹炸響之後,竟從紀念碑那裡傳出“滴滴答”的軍號聲。李冬貴起先以為自己的耳朵產生了錯覺,便又放了幾個,同樣聽到了軍號聲,只要爆竹聲一停,軍號聲也停,爆竹聲一響,軍號聲也隨之響起。此事一傳十十傳百,有好事者拿來爆竹做試驗,果不其然,每次爆竹炸響之後,都能聽到清晰的滴滴噠的軍號聲。當地村民對此百般猜測,說什麼的都有,甚至有人認為是小號手顯靈,前來焚香膜拜者大有人在。

紀念碑前放鞭炮,十里茅山響軍號”的傳聞引起了當地政府和科學界的重視,為了解開這一謎團,專家們通過各種實驗,首先證明了爆竹引發的“滴滴噠”的確來自我軍號譜,是軍號聲無疑。那麼軍號聲從何而來,大體得出以下兩個結論,但都無法自圓其說,經不起推敲:

一、地形之說:有專家認為,紀念碑所在的望母山,處在大茅峰和二茅峰兩山之間,恰好形成一個喇叭狀,軍號聲可能就是由紀念碑下燃放的鞭炮在山谷中的回聲與紀念碑空體發出的共鳴而形成的。

二、回聲之說:由於塔碑採用了空心結構,當在紀念碑臺階下用單次聲(如鞭炮、發令槍等)脈衝激發,聲脈衝入射到碑體產生高次諧波共振反射回來,再入射到碑體下方的臺階上,再次形成音調的變化。由於每段臺階的坡度不同,因而從各段臺階反射回的音調發生變化,到達時間上也有所差別,形成了不同音符連奏成軍號聲的效果。

但是,這兩種解釋雖然按貌似頗具科學依據,但是無論回聲也好,共鳴也罷,都無法解釋“為什麼鞭炮聲會便成了軍號聲”的質疑,最後那些似是而非的結論很快被否定,始終沒有得出一個讓人信服的結論。

最後,復旦大學和南京大學的磁學專家們給出與眾不同的結論,這才是最讓人能夠普遍接受的,這個結論便是磁場效應,也就是本文標題提到的“錄音機”之說

史上最大“錄音機”:長10公里 寬5公里 高372.5米 入基尼斯紀錄

“錄音機之說”是符合科學規律的自然現象,但要形成這個現象,必須具備特定的自然條件,而紀念碑周邊特殊的山岩及特殊地貌,以及山石的礦物質元素、磁場強度等作用,這一切因素都為聲音創造了特殊的存儲條件,整座茅山長10公里,寬5公里,高372.5米,佔地面積50多平方公里,懸崖峭壁如同天然的巨大磁盤,把軍號聲在異常特殊的條件下永久地“刻錄”下來。

2006年,茅山軍號入籍“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世界紀錄”,茅山也因神奇的軍號而蜚聲海內外,吸引了無數好奇的旅遊者,僅爆竹一項就給當地人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

史上最大“錄音機”:長10公里 寬5公里 高372.5米 入基尼斯紀錄

​行文至此,本篇還沒有寫完,那就是這臺世上最大的天然錄音機,為什麼只錄下了當年的軍號聲?它的“播放按鈕”又是什麼

書接前文,蒼山,這臺刻錄下軍號聲的巨大“磁盤”一旦遇到特殊條件,便會將它激活、播放,使當年錄製的號聲得以真實回放和再現,究竟有幾種聲音可以激活它?

專家做過多種實驗,組織幾百人齊聲大喊,沒有聽到絲毫迴音;組織百面鑼鼓同時敲響,還是沒有任何迴音。唯獨鞭炮炸響之後,才能聽到嘹亮的軍號聲。也就是說,激活這臺超級錄音機的“播放按鈕”只有酷似槍聲的鞭炮,正所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為什麼只有鞭炮聲才能觸發它的“播放按鈕”?這又是一個當代科學無法破解的世紀之謎。(文/說歷史的女人·張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