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視角看問題,無知竟比已知更重要

法國作家雨果說:“第一種飢餓就是無知。”


前人的一句“學無止境”也能點明知識的無窮盡,我們都會處在一種向外界學習的狀態中。

在這種學習的過程中,會發現知識越是學之不盡,思維方式越是不斷地改變,也越來越覺得自己所積累知識的渺小。

就像是雨果所說的,無知類似一種飢餓的狀態,也使自己擁有不斷求知的動力。

日本作家細谷功的《高維度思考法》正是對“知(識)、無知、未知”做出了較為細緻的解釋。

作為商務顧問研究員的細谷功,同時還進行著與思維能力相關的研究。他以寓言動物的思維重置人類思維的視角,讓我們得以對問題進行重新思考。

多元視角看問題,無知竟比已知更重要|《高維度思考法》另類解讀


1.打破“慣性力”,發現問題的本質所在


首先存在知道自己知道的“已知的已知”,然後存在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已知的未知”,另外還存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未知的未知”。


這是作者從一開頭就引用的拉姆斯菲爾德說的一段話,這段話對於我們認識“知”的3個領域尤為重要。

這裡也涉及到螞蟻和蟈蟈的第一點差異——從“存量”到“流量”。螞蟻在面對環境變化的時候,所持有的態度是穩住現有的資產,而原因就是它的“存量型思維”帶來的慣性力。

要想做出這一轉變,必須將一切儲藏的知識化1為0。在將現有知識清零的基礎上,對新的知識的學習才能進入狀態。

著名物理學家牛頓僅僅從一個落地的蘋果身上就能夠加以觀察,發現第一定律。在人們的慣性思維裡,看到這樣的現象,反而將存在腦海裡的常識拿出來,認為這就是正常的自然現象。

在我們上學時,很容易將學過的知識反覆運用,但在未來的職業中,有的時候不可能把學過的知識用在工作上,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打破“慣性力”,去學習新的行業知識,探尋職業的各方面細節。

多元視角看問題,無知竟比已知更重要|《高維度思考法》另類解讀


2.從發現到解決——不可逆的思維改變


天體運行的橢圓軌道定律的發現者、十六世紀的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曾留下這樣一句話:“所謂未知,就好比產下知識這個孩子後死去的母親。”


作者細谷功用前人的一句令人深思的話,引出“從無知到已知的轉換是不可逆的”這一特性。

約翰·F·肯尼迪也曾說過:“知識愈多,無知的感覺愈烈。”


從我們平時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就能體會到這樣一種感覺。當你打開一本書學習時,獲得了新的知識,會覺得學到了很多。當打開另一本不同的書時,便會覺得自己所學的知識原來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同時,這造成了思維只能從無知到已知是不能“本末倒置”的現象,就好比人的一生,從無到有,從襁褓嬰兒到翩翩少年,都是不可能往回走的,只能往前看。

作者提出這種不可逆特性更是造成了一種螺旋狀的循環發展,這個時候就要以俯瞰循環整體的新視角對待新的知識。

跳出原有的思維圈,從整體上發現問題的細枝末節,再各個擊破是思維轉變過程中必須做到的。

多元視角看問題,無知竟比已知更重要|《高維度思考法》另類解讀


3.元認知——發現問題的第零步


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除了無知這個事實,我一無所知。”


作者認為元認知是為“意識”準備的視角,沒有意識,寸步難進,沒有“無知之知”,一切思路都不會啟動。

書中以一則腦筋急轉彎為例子,通過兩個問題的對比,道出深入思考的重要性,同時也引出了另一個重點——重新畫線。

以另一種方案告訴我們將知識“忘卻”,重新解決問題,就能夠得到全新答案,並且認知也會達到另一個維度。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這個時代,人們不斷創造出新的智能產品,但一部分大型企業就會出現“螞蟻型思維”,堅守現有的資產和運營模式會作為他們的關注重點。

另一部分新興企業則會看準時機,抓住機會,作出新的創意產品。就好比蟈蟈的思維方式,它們主動要求改變自己,對待新事物,抱有百分之百的好奇心,並樂意去嘗試,去創新。

“重置”是元認知重要的一環,它需要我們,將過去所學到的、累積的一切忘記,以全新的思維去探尋新領域的切入點。

多元視角看問題,無知竟比已知更重要|《高維度思考法》另類解讀


4.元思考法的三種升維方法


在捋清楚思維的特性之後,作者提了三種“用上位概念思考”的方法,以提升思維的高度。

1)通過“抽象化、類推”升維

通過想象的方式,簡化事物的特徵,然後在腦海中搭建事物間的關係和結構。

在這種基礎之上,尋找完全不同領域的事物的相同點,提出新的創意。

2)通過思考的“軸”升維

用提取“對立軸”的思維方式——“二分法”,在相距遙遠的兩個點上,畫出對應的軸,並作出歸納式的框架。

3)通過“Why(上位目的)”升維

用平常所用的“5W1H”的方法,對新的問題不斷提出“Why”這個疑問詞,追溯原因,達到目的。這樣可以直達本質,重申問題,發現真正的問題所在。

多元視角看問題,無知竟比已知更重要|《高維度思考法》另類解讀


在書中,作者同時闡述了在運用思維過程中的3大困境,螞蟻和蟈蟈的3大特徵,致力於成為深度思考者,不妨一起燒腦,一起深究《高維度思考法》

凌小,努力做自己的樂天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