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健康:民營體檢“三國殺”局面終結者

民營體檢行業三大巨頭持續了十幾年的商戰,現在終於有了結局。

阿里健康:民營體檢“三國殺”局面終結者

隨著2019年的結束,繼年初阿里系資本完成對行業市場份額第二的愛康國賓私有化邀約後,阿里旗下資本又成為了A股體檢龍頭美年健康的第二大股東。至此,愛康國賓、美年健康、慈銘體檢,國內三大民營連鎖體檢機構都歸入了阿里健康的大版圖之中,“阿里輪”融資為這場曠日持久的商戰畫下了句號。

資本押注10%市場份額

近年來,隨著民間辦醫政策的不斷開放及普通群眾健康體檢意識的增強,民營體檢機構逐步崛起。2009年,國務院出臺《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要積極促進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發展,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辦醫體制;2010年,《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一文指出要支持民營醫療機構承擔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醫療服務和醫療保險定點服務,同年11月份,《關於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要求放寬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准入範圍,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

阿里健康:民營體檢“三國殺”局面終結者

民營體檢機構是醫療領域細分化的結果,但目前公立醫院仍然佔據中國體檢市場上絕大部分份額,民營機構只佔其中一小部分。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健康體檢人次為5.75億,相比於2017年上漲約15%,佔全部人口的42%,在這當中民營體檢佔全國市場份額只接近 10%。

相對於重研發的醫療器械等領域,民營體檢確實是個好生意。體檢主要依靠儀器設備檢測體檢人群身體狀況,設備採集之後的具體分析往往轉包給醫院完成,對醫生的技術與數量依賴性小,也不需要承擔診斷與藥物流通功能,進入門檻相對較低。並且,以目前中國體檢人數占人口比例只有42%、且大部分在公立醫院體檢來看,體檢本身的增長空間還很大。

但事實上,民營體檢機構僅佔中國體檢市場的10%,賽道進入玩家相對來說最少,資本佈局呈現出嚴重的兩極分化態勢,市場份額更多地集中在頭部企業手中。數據顯示,最大的民營體檢機構美年健康2018年體檢人次達到了3000萬,約佔全國體檢市場的5.21%,排在第二位的愛康國賓體檢人次超過500萬人,約佔全國市場的1.2%。

阿里健康:民營體檢“三國殺”局面終結者

資本佈局也呈現出嚴重的兩極分化態勢。除三家頭部企業頻繁得到資本注資全國性佈局擴大市場份額外,規模排在其後的幾家民營體檢機構,如九華健康、民眾體檢中心、普惠體檢等常被各類行業榜單列入前十的機構,卻很少見到相關融資信息。

從三足鼎立到雙雄爭霸

2019年10月29日,美年健康發佈公告稱,

公司股東合計向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和雲峰基金轉讓美年健康16.16%的股份。其中,阿里巴巴及其關聯方將以48.64億元的對價受讓約10.82%的股份,交易完成後將成為美年健康的第二大股東。在股份轉讓完成後,天億資產仍然為公司控股股東,俞熔也仍然為公司實控人。

對於此次阿里資本戰略入股,美年健康稱,阿里網絡、杭州信投和上海麟均作為公司重要戰略股東和合作夥伴,能夠幫助美年健康高質量提升企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水平,構建協作創新的技術平臺,為公司長期健康穩定發展提供支持。

在美年大健康之前,國內另一大民營體檢巨頭愛康國賓已被阿里收入囊中。

阿里健康:民營體檢“三國殺”局面終結者

2018年3月26日,愛康國賓宣佈接受阿里系的私有化要約。2019年1月18日,愛康國賓宣佈完成私有化,買方團的外部股東包括了雲峰基金、阿里系和博裕資本、蘇寧易購。私有化完成之後,阿里巴巴控制的淘寶中國控股和Treasure Cottage Limited間接持有愛康國賓23.8%的股權,蘇寧易購控制的基金持有愛康國賓8.2%的賓和美年大健康又展開了“民營體檢第一股”的雙雄爭奪戰。事實上,三大巨頭的發展史,也是中國民營體檢行業的發展史。行業龍頭一番爭鬥後,最終於2019年進入龍頭企業整合、行業高度集中化階段,成為阿里大健康戰略線下流量中的一環。

馬雲曾在阿里巴巴上市後提出“雙H戰略”,即健康(Healthy)和快樂(Happiness),並表示最有可能誕生下一個BAT量企業的領域就是醫療健康。體檢作為線下健康數據的主要流量入口和數據來源,愛康國賓和美年健康無疑將承擔起建立用戶個人數字健康檔案的重任,也將成為阿里佈局大健康產業的重要一環。

擴張十幾年還需要融資

這與多年以來體檢產業仍然只能通過靠規模優勢賺錢的模式有關。由於國內各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醫療機構屬地化管理等因素,不管是體檢產業的美年健康、愛康國賓,還是專科類的愛爾眼科、通策醫療等等,國內的連鎖醫療機構都以“中心城市+分級門店”的方式來擴張。一般而言,在已有網點的城市增設體檢中心,基於已有客戶人群和市場口碑,一般第二年即可實現盈利;但在新城市開設的體檢中心在初期會持續虧損,其健康體檢業務發展需要一定的培育期,一般兩年後能達到盈虧平衡。因此,

在這樣一個行業裡,決定增長速度的是融資能力和併購整合的能力。而一旦沒有獲得新資金,就將面臨虧損並被收購的命運。

最早衝擊IPO的慈銘體檢便是這樣的命運。2012年3月慈銘體檢遞交招股書,在準備上市的時候,證監會因股市大跌突然中止了新股發行。在籌備上市期間,按照規定公司也不能進行新的融資、更改股權結構,沒有辦法獲得新資金,因此2013年業績下滑超過30%。2014年1月慈銘體檢再次申請IPO,又因路演材料不符合新股發行監管的規定,再次上市失敗。也就是說,慈銘體檢在2012年到2014年連續兩年都無法融資,而在此期間,美年健康連續獲得6輪融資,門店規模從31家擴張到94家,慈銘體檢2012年門店有33家,2014年底僅擴張到42家,規模優勢被大大甩開,最終在美年大健康美股成功上市後被分兩次完全收購。

阿里健康:民營體檢“三國殺”局面終結者

通過資本手段過快的市場擴張同樣也帶來壓力。美年大健康2019年半年報顯示,在報告期內,每年新增50家門店,所併購近300家子公司中,有108家屬於溢價收購,產生的商譽高達51.29億元。

顯然,阿里系通過一系列的資本操作手持重金將培育發展了十多年的民營體檢排名前三的企業收入囊中之後,市場很難在短短几年中培育出規模上得以匹敵的頭部企業。不過,阿里想做的生意不僅僅是吞噬公立醫院的市場份額,瞄準的是體檢機構的線下健康數據和流量入口。

雲峰基金創始人虞鋒曾在入股愛康國賓時表示:“作為一個預防性的入口,愛康國賓可以和我們已經投資和即將投資的太多公司發展合作,幫助產業鏈的上下游共同發展。健康行業是一個萬億的市場,我們還是希望對行業的整合能有所提高,幫助企業把自身做大,進而推動整個行業進步。”

阿里健康:民營體檢“三國殺”局面終結者

2019年4月阿里健康對外宣佈,將整合其體檢、問醫、購藥等健康領域的服務能力,以線上“阿里醫務室”的方式,為企業用戶提供一站式健康解決方案。現階段阿里醫務室以“阿里體檢”功能為主,愛康國賓和美年大健康都在其首批體檢提供商之列。

在下游醫藥鏈中,阿里健康在醫藥電商市場佔39%的份額,體檢數據毫無疑問將帶來更精準的藥物銷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