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薦」2019最具價值100觀點 · 經濟篇

回望,是為了更好地前行。全面總結2019年的觀點脈絡,把握規律性認識,助力我們走向未來的步伐更穩、更紮實。

自2010年至今,人民論壇已連續十年關注最具價值觀點。2019年,我們力求更加全面、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地呈現繽紛思想的精華。希望2019年度最具價值100觀點能為大家貢獻一場精品思想盛宴,引發新的思考與共鳴。今天為您揭曉2019最具價值經濟類觀點,一起把握經濟大勢!

經濟

NO.21

劉鶴:我們看到巨大的市場潛力不斷地拉動中國經濟長期向好,需要關注大趨勢

最近我有一個想法,在我們分析經濟形勢中,有些專家很重視當月的經濟數據變化,我們認為這是必要的,比如高一點低一點快一點慢一點,但是更重要的,我們應採取更長期的、結構的分析方法。如果從這一組圖來看,我們看到巨大的市場潛力不斷地拉動中國經濟長期向好,我們需要關注大趨勢。所以,不管暫時出現什麼情況,長期向好的趨勢是不會改變的。

——國務院副總理(《21世紀經濟報道》,2019年6月13日)

經濟

NO.22

黃奇帆:應對貿易摩擦,要打好手中的“五張牌”:市場、產業鏈、金融業、補短板以及開放

第一張牌是市場。跟中國脫軌就是跟市場脫軌,就是跟最大的增量脫軌,就是自絕於市場。第二張牌是產業鏈。產業鏈、供應鏈是王中王,是王牌中的王牌,是抵禦貿易戰的萬里長城,是殺手鐧,是迴旋鏢。第三張牌是金融。一旦發生貿易戰、金融戰,把金融這道防線築牢築穩,是最核心、最關鍵的一環。第四張牌是補短板。科技領域可以說是短板中的短板。第五張牌是開放。用更大的開放化解貿易摩擦,是永遠的底牌。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研究員,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陸家嘴金融網,2019年10月19日)

經濟

NO.23

厲以寧:金融開放的核心是進一步市場化、根本在於支持實體經濟,且需要“穩中求進”

目前在金融領域,壟斷和高度管制的問題依然存在,一方面阻礙了社會資本,包括國外資本的進入;另一方面導致供給不足、效率低下、價格過高。因此,放松管制,打破壟斷,引入社會資本平等競爭,同時擴大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是釋放金融市場活力的重要內容。金融業對外開放的程度越來越高,其本質是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中國的經濟新常態是“穩中求進”,新常態下的貨幣政策應保持穩健,金融業也是如此,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應當保持“穩健中性”。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教授(《北京日報》,2019年11月11日)

經濟

NO.24

郭樹清:美國從中美經貿往來中得到的好處,相當於從一頭牛身上剝下了許多張皮

單從統計數據看,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金額和佔比都很大,似乎吃了虧。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美國實際上獲得了多方面的極大好處。一是美國的進口商及跨國公司拿到貿易差額中的絕大部分利潤。二是美國消費者通過中美貿易獲得巨大的“消費者剩餘”。三是美國輸往中國的產品和服務都是中國發揮價格支撐的領域。四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出現“高消費、低通脹”奇蹟。五是美國獲得鉅額廉價資本回流。六是美國長期佔用著中國鉅額儲蓄資源。

——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中國經濟網,2019年6月5日)

經濟

NO.25

易綱:不能讓老百姓手中的票子變“毛”了,不值錢了

評判和衡量貨幣政策,根本上是要看其是否有利於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守護好老百姓手裡的錢,保持幣值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是貨幣政策的使命。不能讓老百姓手中的票子變“毛”了,不值錢了。適當的貨幣條件可以促進財富增長,不適當的貨幣條件可能加劇財富分化和金融風險,甚至引發社會性問題。應當看到,保持正的利率,保持正常的、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總體上有利於為經濟主體提供正向激勵,符合中國人儲蓄有息的傳統文化,有利於適度儲蓄,有利於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求是》,2019年第23期)

經濟

NO.26

金燦榮: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中國巨大的歷史機遇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中國跟美國至少可以同步,甚至可能會比美國先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美國的優勢是其創新能力無與倫比,其缺點是產業空心化,很多高科技無法進入市場。而從市場的角度看,無論你的技術多麼好,如果不能變成市場接受的產品,那就是一張廢紙。中國的優勢是將技術變成市場接受的產品方面,其能力在世界上獨樹一幟,而且隨著投入的增加,教育和科研的進步,中國的創新能力正在迅速提高。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北京日報》,2019年8月19日)

經濟

NO.27

劉元春:人類三百年來技術發展史的一個啟示——不必恐懼技術脫鉤

從歐洲大陸對英國崛起進程的封鎖和二者的脫鉤、英國對剛剛獨立的美國進行的技術封鎖以及技術脫鉤、歐洲列強在20世紀初對於德國的科技封鎖和技術脫鉤這三個歷史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任何新興大國在其關鍵成長期都會遭受守成大國在技術上、貿易上無以復加的打壓,但任何一個成功的新興大國都是在這種打壓中成功實現了技術的全面趕超和全面崛起。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北京日報》,2019年12月9日)

經濟

NO.28

華民: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只能依靠企業家來實現

真正創新的基本內涵可以概括為新的創意、對資本與勞動要素進行新的組合、構思和生產新的產品,並最終完成生產和銷售的過程。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只能依靠企業家來實現。第一,具有使命感與責任感。企業家在很多情況下看重的不是利潤,而是事件本身所具有的意義和價值,那就是通過投資造就一家偉大的企業。第二,敢於承擔風險。資本家為了利潤而去冒險,企業家則是為了創新而去冒險。第三,擁有足夠的知識。創新不僅需要勇氣,而且還需要知識。為了具備這樣的知識體系,企業家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還需要掌握系統的商科知識,並善於運用這兩方面的知識。

——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教授(《人民論壇》,2019年1月下)

經濟

NO.29

吳曉球:當前形勢下,最應該尊重的10個經濟學常識

第一,我們要尊重市場是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力量,而不是其他。第二,企業是市場的主體,要尊重市場主體的權利。第三,競爭中性原則。第四,價格應該由市場供求關係來決定。第五,消費者的權益的保護。第六,對產權的保護。第七,分工協作和利益共享。第八,高稅負阻隔了財富的創造機制,它是人類社會貧困的重要制度根源。第九,要素的自由流動。第十,信息公開原則。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金融學一級教授(《中國企業報》,2019年11月13日 )

經濟

NO.30

姚洋:中國需要適應低速增長

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速度到底是多少?日本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日本在1973年石油危機之前的二十年,平均增長速度是百分之九點幾,1961年後是10.5%。最重要的是中間這一段,1973年到1993年,日本平均只有2.8%的增速。我們總說創新能提高增長速度,其實不然。日本在七八十年代壟斷了世界上幾乎所有創新,但是日本的經濟增長率只有不到3%。這對中國來說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五十人論壇官網,2019年3月19日)

(來源:《人民論壇》2020年1月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