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看他們,咱有啥理由不好好學習

自律

就是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

對得起每一寸光陰。


自律者出眾,

不自律者出局。


孩子,看看他們,咱有啥理由不好好學習

網課結束後,兩極分化時,有的孩子竿頭日上,而有的孩子則一落千丈。

同樣的上網課,為什麼有的孩子效果很好,而有的孩子下滑厲害呢?

原因就在於孩子是否自律,是否把網絡教學當成課堂教學一樣,認真對待。

有的孩子躺在被窩裡上網課,上的時候迷迷糊糊,上完了,接著睡,不及時複習和鞏固。

有的孩子,因為上網課,老師批改作業和在學校時也不一樣,在完成作業時就會應付。

一點一滴的偷懶,終會積懶成笨,然後跟別人拉開差距。

01

前幾天,被一位藏族小夥的精神感動。

因為疫情原因,大二學生次仁曲桑只能在家上網課。他家在珠穆朗瑪峰腳下,村子網絡信號很不穩定,發送信息都有延遲。為了能正常上網課,他決定騎車到扎西宗鄉“尋找網絡”。

為了趕早上8點的第一堂課,他凌晨4點就得起床,從家騎摩托車出發。西藏的天亮得比較晚,早上9點才能見太陽,溫度最低的時候有零下13攝氏度。

沿著土路,次仁曲桑得一路騎行近三個小時,才能到扎西宗鄉,來回在路上就得耗時六個小時。疫情原因,鄉上很少有吃飯的地方,他就從家帶一些水和乾糧。

孩子,看看他們,咱有啥理由不好好學習

因為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沒有學過語文,次仁曲桑的基礎比較差,初中只能上中專。後來參加專業對口考試,被江蘇一所職業技術學院錄取。

他立志當醫護人員,很珍惜學習的機會。他說:“我覺得在這裡學習是一個很不容易的機會,我不想落後,想和大家在一個起跑線上,這也是我為什麼每天跑這麼遠去上課的一個原因吧。”

艱苦環境下,他能保持這種學習的決心和吃苦的精神,怎能不讓人動容。有條件努力學習,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認真學習。次仁曲桑這樣的孩子,別說是疫情期間,任何時候都不會讓自己鬆懈。在上網課的這次“大考”中,他以自律為自己贏得了掌聲。

對於孩子來說,學習是實現夢想的基石,努力和自律就是在為夢想鋪路。

02

還有一則新聞,也是讓我感觸頗深:客廳方艙醫院C區,高三學生楊一帆(化名)一邊治病,一邊積極地準備高考。

孩子,看看他們,咱有啥理由不好好學習

楊一帆的爸爸最先被感染,住進了長航醫院。隨後,他和媽媽也查出核酸陽性,分別住進了方艙醫院的A區、C區。因為上高三,媽媽不主張給他買手機,而媽媽要跟密切關注爸爸的身體狀況,所以他沒有手機,不能上網課。但是他把考試的課程資料全帶進了醫院,每天給自己安排得滿滿的,預習、複習、自學、做題,片刻都不馬虎。

他說,要充分利用這有限的時間,進行最後的衝刺,不能掉隊。

沒有手機沒有成為楊一帆的藉口,不能上網課,那他就用書本、資料、練習題自己複習。他心志堅定,自律性很強,因為他知道未來要努力學習來實現。

孩子,看看他們,咱有啥理由不好好學習

疫情期間,人多少都會受影響,而楊一帆還只是個孩子,他邊治病邊學習,絲毫沒有給自己放鬆的理由。要是放到其他人身上,可能單就對疾病的擔憂就已經把人的精神壓垮了,而他卻能靜下心,專注地複習功課,著實令人佩服。

舉止不前,和奮勇向前的區別,就在於放縱和自律。劇作家蕭伯納說過:“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

平時,孩子之間的差距並不那麼明顯,但是遇到問題之後,每個人的差異就出來了。誰也不知道未來,會有怎樣的突發情況。

當意外發生的時候,父母得告訴孩子:“越是自由的生活,越不自由。因為你得自己為自己安排,自己為自己導航。不是說沒人監督了,就可以隨心所欲,想幹嘛就幹嘛。而是趁這個機會,磨練自己的意志,掌控自己的未來。”

都說越努力,越幸運;越自律,越優秀。雖然做起來不容易,但是做好了,會擁有更好的人生和未來。

03

最近,一份假期作息表,也在網上刷了屏。

這是武漢高二學生朱政給自己制定的假期安排。我們能從這份詳盡的作息表中看到,他對時間的嚴格管理和安排,從早上7點前起床,到晚上12點前睡覺,每件事情都安排得清清楚楚。

孩子,看看他們,咱有啥理由不好好學習

下面三行紅字更是直擊人心:

自律者自強也!堅持才能使計劃有意義!

鬆弛的琴絃彈不出時代的強音!

千萬不能碰手機!

孩子,看看他們,咱有啥理由不好好學習

這是一個非常自律的孩子,他出生在貧困的務工家庭,從小就知道體諒大人,午飯從來不超過4塊的生活標準。他住在學校為貧困生提供的宿舍裡,為了不打擾其他同學的休息,每天夜裡都在樓梯的燈下學習。作為一個少年,還沒有踏入社會,便能有這樣的自律意識難能可貴。

《認知突圍》裡有句話:越自律,認知識能力越強,人和人的差距,就是這樣拉開的。一個人的自律中,藏著無限的可能,你自律的程度,決定著你人生的高度。

04

自律說起來簡單,要做到並不容易,有時候大人也很難堅持。拿起手機刷劇便忘了時間,熬夜打遊戲,定好的健身計劃堅持不到三天,無數個減肥的念頭止於“明天再開始”……說到底,行動不起來,夢想便只能成了空談。

好在我們的孩子還小,有很強的可塑性,可以儘早培養他們的自律習慣。這樣孩子長大以後,對自己的時間掌控和行為約束的能力便會更強。

孩子,看看他們,咱有啥理由不好好學習

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告訴孩子規則的重要性

規則的約束,能讓孩子清楚地認識到哪裡是界線,哪個是標尺。幫孩子建立時間規則,幾點讀書,幾點背英語,並監督他按要求完成。這樣孩子會漸漸明白,什麼事該怎麼做,該什麼時候結束。進而,做事的時候,會給自己設定規則,培養自律的能力。

教孩子做好自己,不隨波逐流

有很多時候,孩子容易受身邊人和環境的影響,這是典型的從眾心理。

不能因為遲到的同學特別多,老師沒有批評,就可以遲到。規定的幾點到校,是準則。而“法不責眾”只是一種僥倖心理,該幾點上學,還是得幾點。按要求做好自己,是自律的首要原則。

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事情負責

交給孩子的事情,不能因為孩子不想幹,不願意幹,就退步和妥協,或替他去幹。要讓孩子明白:這件事情是他必需要完成的,既然交給了他,那他就得為這件事情負責。

這樣,孩子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時候,才不會為自己找理由推脫。才不會出現,作業沒完成,怪媽媽沒提醒他;早上遲到,怪爸爸沒叫他……

教孩子解決問題

孩子沒做好的事情,不要著急數落他為什麼沒做好,而是告訴他正確的解決方式是什麼,這樣孩子才會知道哪裡錯了,問題出在什麼地方,下次該怎麼做。時間長了,孩子會養成習慣,遇到問題和困難,第一時間去想解決辦法,而不是給自己找理由和藉口推卸責任。

知道怎麼解決問題,會讓孩子不懼怕困難,敢於迎難而上,這樣對養成自律的習慣很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