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了白天和黑夜都在永久地下著鐵行星

科學家發現了白天和黑夜都在永久地下著鐵行星

科學家們發現了超熱巨系外行星,白天和黑夜都在永久地下著鐵。關於系外行星WASP-76b的發現今天發表在《自然》雜誌 上。

WASP-76b在哪裡,什麼在哪裡?

WASP-76b在雙魚座星系中相隔640光年,它每1.8天從0.03 AU繞星運行一圈,這是地球離太陽的0.03倍(相比之下,水星距太陽約0.4 AU。太陽)。這是一顆在2013年首次被發現的系外行星,它是所謂的“熱木星”行星,是一類氣體巨行星,相對靠近其主恆星,因此兩者都在短時間內繞軌道運行,並且具有較高的地表溫度。因此,它不被認為是潛在可居住的。

WASP-76b僅向其顯示一側(就像月亮對地球一樣),這意味著每個側都只有一側被照亮。繞軸旋轉所需的時間與繞恆星旋轉所需的時間相同。在白天,它從恆星接收大量輻射,因此溫度達到2,400ºC /4,352ºF,該溫度足夠高以蒸發金屬,從而產生鐵蒸氣。在地球的夜晚,溫度大約降低了1000ºC/1,800ºF。WASP-76b兩側之間的溫度差異很大,會產生強風,將鐵蒸氣從白天帶到夜晚。在那裡較冷的條件下,鐵蒸氣冷凝成鐵滴。

日內瓦大學理學院天文學系教授,該研究的第一作者戴維·埃倫裡希說:“有人可以說,這顆行星除鐵外還下著雨,晚上才下雨。” “超熱巨型系外行星中鐵的夜間冷凝。” 他補充說:“結論是鐵在夜間凝結了。” 2019年的另一項研究在 WASP-76b上檢測到中性鈉。

WASP-76b的“鐵雨”有多重要?

這是首次在超熱氣巨行星上發現化學變化。天文學家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中使用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超大望遠鏡(VLT),在傍晚邊界將鐵白晝與黑夜分隔開來時發現了強烈的鐵蒸氣信號。“但是令人驚訝的是,我們早上沒有看到鐵蒸氣,”埃倫賴希說。他說,原因是“這顆極端系外行星的夜間正在下鐵。”

數據來自於2018年9月由葡萄牙,意大利,瑞士,西班牙和建造該儀器的ESO組成的科學聯盟使用名為Echelle岩石外行星和穩定光譜學光譜儀(ESPRESSO)的新儀器進行的第一筆科學觀測數據 。Ehrenreich說:“我們現在擁有的是一種全新的方式來追蹤最極端系外行星的氣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