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不產茶葉,但卻是因茶葉興起的城市

一朝聽戲,終身迴響,茶也一樣,一旦喜歡,便一發不可收拾,開門七件事茶鹽第一家,出門筆墨紙硯劍符茶,劍防身符過關茶解渴,這是官家商旅必備,也是文人墨客的興致,官家駐驛站,商旅駐客棧,文人墨客不全是豪門,也有“窮遊生”,投宿或廟或舍,沏上一壺茶,主賓共賞,雅事一樁。

張家口不產茶葉,但卻是因茶葉興起的城市


鹽鐵一直是官方專賣,酒茶也是國家管控物質,以稅利富國強兵,唐朝“以茶制夷”策略,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尤其是明朝與蒙古對峙後期,茶葉比兵刃好使,隆慶年間的茶馬互貢,開啟長城內外貿易交流,也奠定了清滿內外一統的基礎。

有專家稱,中國茶葉所到之處,便成了中國版圖,像西域和藏區,但也有例外,中國茶葉到了俄國後,反而使中國國土失去許多,中國茶葉到英國後,國門反被打開,固然是悲劇,但也使民族精英們睜眼看世界,融入工業革命潮流。


張家口不產茶葉,但卻是因茶葉興起的城市

德國人在煮茶


一片小小的茶葉,改變了世界格局,也改變了我們自己,張家口由武備城堡,轉變為塞外大商埠,也是因明王朝轉變對蒙古策略,從不納貢、不和親、不議和到明隆慶年間議和互市,再到蒙古民間對漢地茶葉的依賴,逐漸轉變為商業化城市,及至後來清王朝對俄國茶葉貿易的政策調整,稅收關口的調整等國策,使張家口雄踞塞外。

張家口歷史並不長,不如宣化、懷來老城,不如蔚縣、大同,更不如華夏三祖逐鹿中原的涿鹿, 1429年明宣德年間,才由萬全都司在距關隘十里遠的雲泉寺山腳下,建立張家口堡,當時張家口地區有12個衛所69座堡。


張家口不產茶葉,但卻是因茶葉興起的城市


隆慶開關後,長城沿線開放的20多個關口,開展對蒙古互市的商業貿易,宣化府張家口堡是其中之一,當時的明朝地方官,在燕山與陰山交匯處的山隘長城間,將北魏長城掏開洞口,建了一座通向蒙古高原的孔道,叫“西境門”,狹小的只能過往一輛勒勒車,騎馬的還要下馬穿過。

明王朝“天子守國門”,張家口離京師較近,茶馬互市初期貿易中,主要關口在山西大同得勝口等地,以及陝西長城外與土默特蒙古交界地帶,張家口只與察哈爾蒙古和後金奴兒哈赤貴族集團交易,這兩個是大戶買賣家。


張家口不產茶葉,但卻是因茶葉興起的城市


早期發跡的晉商,一般走秦朝開闢的秦直道到包頭,然後走陰山白道,到達後套及呼和浩特以及科布多,開展對蒙古貴族的私下交易,這條道便是古老的草原絲綢之路,而萬里茶道的黃金路段張庫大道,則是清朝康熙大帝征剿噶爾丹時,以官方設定用於軍事用途的軍臺製,後來演變成駝道,這條大商道也是晉商開闢。

孔子周遊列國時“臨晉而返”,當時晉國法學家宣子,將主持修訂的晉國刑書,鑄在一個巨大的鐵鼎上面,實行“以法制國”,與儒家“為政以德,以禮節制”理念不符,孔子的迴避,使晉國“以商致財,用財守本”的重商崇商思想觀念濃厚。

晉商的經營理念,“崇尚商譽,恪守信用,利以義制,先義後利”,使晉商聲譽鵲起,清軍入關後,順治帝將為清軍提供物質保障的八大晉商,封為皇商,並在紫禁城設宴款待,封官賞爵,範永鬥被命主持貿易事務,並“賜產張家口為世業”。


張家口不產茶葉,但卻是因茶葉興起的城市


不僅如此,順治帝還將張家口長城扒開豁口,建成大境門,設關收稅,規定商人在張家口的稅關納稅後,前往蒙古草原便不再徵稅,由此,張家口成為通往蒙古草原重要通道,順治帝還派使臣到漠南察哈爾蒙古宗主部落的科爾沁蒙古部落等22部,封官賞爵,在聯姻和親的基礎上,穩固了長城內外的一統。


張家口不產茶葉,但卻是因茶葉興起的城市


由於張家口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對皇商的優待政策,使八大皇商彙集在張家口,也就是說,山西很大一部分物力、財力和商業精英,在張家口運營商業貿易,資金的投入,使張家口快速發展起來,特別是1727年《中俄恰克圖》條約,勘定了中俄邊境線,將原本屬於中國的恰克圖,劃給了俄國,並在恰克圖對面,建立起中國人的買賣城,作為茶葉中轉樞紐的張家口,成為中蒙俄萬里茶道非常重要節點。

中俄茶葉貿易,開始時並不順利,俄國人的貪婪野心和強橫態勢,使朝廷感到不舒服,就施行唐朝的“以茶制夷”策略,逼其就範,將俄國茶葉商人阻止在恰克圖,只許200餘人的俄國皇宮茶葉商隊,經張家口進入北京,不允許他們在沿途逗留,更不允許建立貨棧和辦事機構,俄國人很不高興。


張家口不產茶葉,但卻是因茶葉興起的城市


鴉片戰爭也是茶葉戰爭,鴉片戰爭使俄國人得到許多好處,但始終沒能在張家口設立貨棧基地,英國和俄國在中亞地緣政治博弈期間,俄國人唆使阿古伯侵佔中國新疆,趁機佔領了伊犁地區,左宗堂收復新疆時,沒有收回伊犁。

1878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奉命出使俄國,擅自簽訂《里瓦幾亞條約》,出賣了伊犁,引起國人的強烈反對, 1880年2月,清廷任命外交家曾紀澤赴俄國談判,同時左宗棠在哈密設立抗俄指揮中心,作好收復伊犁地區的軍事部署。


張家口不產茶葉,但卻是因茶葉興起的城市


曾紀澤赴俄談判極為艱難,幾經周折,終於收回伊犁九城和部分領土,在簽訂的《中俄改訂條約》中,有條文涉及張家口,如俄商販貨由陸路運入中國,可照舊經張家口、通州前赴天津,俄人可以在設領各城及張家口建造鋪房、行棧。另據中俄《改訂陸路通商章程》,陸路商路除恰克圖至天津一路外,增闢尼布楚——張家口-——天津,及科布多——張家口——天津兩條新線。

據1904年的《京話日報》報載, 《張家口俄人舉動》:從清代中期開始,俄國人就不斷地預謀侵佔中國領土,毗鄰蒙古的張家口自然要被他們看中。“張家口地方山勢高高下下,很不平正。俄人費許多工夫,把山嶺全部削平,在上邊修造洋樓,所用的華工很多。近來大黃、茶葉等貨由口外運往俄國的,比前幾年增加一倍,所以口上的華商很見興旺,左近各處的民人信奉洋教的不少,聽說俄國人打算立一處大教堂,傳佈希臘教,俄人在那個地方很用了些精神。凡是會說中國話的俄人,都竭力的誇讚俄國富強,本地官民奉俄人如神明,無論大小事情很是聽他們的話。”


張家口不產茶葉,但卻是因茶葉興起的城市


報紙後付評論經:俄人建設張家口,促進張家口城市繁榮的功績雖然不可抹殺,但是他們試圖控制當地居民的野心也顯露得相當清晰。


張家口不產茶葉,但卻是因茶葉興起的城市


《拒絕俄人的貪心》:張家口、庫倫兩處早就要開通商碼頭,俄人心裡雖不願意,嘴裡可是說不出來。實在的忍不住,繞著彎子,可又想著冒壞來了。聽說外務部接到駐俄胡公使來電,俄國的意見這兩處若開通商碼頭,由庫倫到北京的鐵路俄國可是一定要修,中國不能阻攔。外務部回電說,張家口、庫倫是中國的地方,開碼頭也是中國的內政,至於修鐵路不修鐵路那更是中國的主權,外人不能干預。俄人這樣的不體面,簡直的不用理他。

報紙評論:這則消息把俄人的野心暴露得很清楚,他們居然干涉中國內政,居然干涉中國的經濟主權,可見晚清政府的懦弱程度。所以,“張家口這一個商埠,暫時從緩開辦,關差監督可以照常辦事,等將來開設商埠,再議裁撤。”《張家口緩開商岸》這種議論,更多的是無奈的口吻,既然不能拒絕他人的染指,何妨再多封閉它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