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曹操要恢復已被漢朝廢除的丞相制度?

作者按:在漢朝不設相國之後,丞相作為相國的副手便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百官之首。漢朝為了遏制外朝的勢力,鞏固皇權,便逐步廢除了丞相,曹操按照荀彧給他制定的“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指導方針,為了加強自己的權利,便恢復了丞相一職。那麼,在漢朝,丞相一職都有怎樣的經歷,曹操恢復了丞相之後具體都獲得了哪些好處?


在西漢初期,丞相是作為相國的副手出現的,西漢的第一任相國便是韓信,但在呂產之後就無人擔任相國一職,因此丞相便成為了統領百官的首選。也正是丞相這個官職的地位如此特殊,便成為阻擋在中央集權道路上的一塊大石。

負有雄心壯志的漢武帝,為了進一步加強皇權,鞏固大一統的成果,便首先對丞相這一職位下手,為了架空丞相的權利,他設置了超越相權的職位——大將軍,由自己的外戚衛青擔任,而後又加強了自己的幕僚集團尚書檯,組建了中朝系統,用來制衡以丞相為首的外朝系統。


為什麼曹操要恢復已被漢朝廢除的丞相制度?

漢武帝

後來,王莽又根據《周禮》的記載,將原有的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改為大司徒、大司馬和大司空,並且在此之上設立了號稱“上公”的太師、太傅和太保,從禮法上限制了新三公的實權。到了劉秀時期,直接把“大”去掉,改為了司徒、太尉和司空。

去了“大”之後的三公,權利再次遭到了擠壓,本應掌管民政的司徒和掌管經濟和監察的司空,手上的權利被尚書檯和御史臺瓜分,而本應掌管軍事的太尉,軍隊卻控制在大將軍手中。東漢時期的三公,逐漸變為了虛職,想要參與中樞的決策,必須先兼職“錄尚書事”之後才可以。

為什麼曹操要恢復已被漢朝廢除的丞相制度?

何進

所以東漢時期的外戚,想通過掌握軍隊,保護到手的權利,都擔任了大將軍的職位,比如粱冀和何進。那麼,作為新晉外戚的曹操,為什麼不像那些外戚一樣,直接當大將軍,而是選擇了更麻煩的方式,重新設了丞相呢?這裡就要具體說一下,這兩個職位的職能有什麼不同。

雖然大將軍在名義上的地位比丞相高,但畢竟是一個武職,只有軍權,名義上是沒有政權的,如果直接執政的話其實是一種越權的行為。而丞相作為政府的首腦,可以看做是皇帝的大管家,不僅可以執政、任免官吏,如果得到皇帝的允許和授權之下,是可以執掌軍權的,這樣便可以看出,對於曹操來說,成為丞相的收益要大於大將軍的。

為什麼曹操要恢復已被漢朝廢除的丞相制度?

曹操

就像豐臣秀吉,不是源氏出身的他做不了將軍,但是擔任關白,對於他來說就等同於獲得了將軍的權利。而曹操也一樣,畢竟在當時的情況向下,漢獻帝已成為了一個傀儡,所以怎樣最大限度的遵守規則,保住自己的臉面,並且可以名正言順的獲取更大的權利才是曹操最關心的問題。而重設丞相一職,就是曹操最好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