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数据背后的“隐形战士”

千年古县龙泉

毓秀钟灵遂川

坚 定 信 心 齐 心 协 力

坚 决 打 赢 疫 情 防 控 阻 击 战

创新引领 改革攻坚 开放提升

绿色崛起 担当实干 兴赣富民

集众智 聚群力 团结一心

攻坚克难 打赢脱贫攻坚战

珍 惜 一 生 血 汗

远 离 非 法 集 资

疫情数据背后的“隐形战士”

中新网南昌3月10日电 题:疫情数据背后的“隐形战士”

作者 吴鹏泉 徐雅金

深夜的武汉街头,戴着口罩的一男一女冒着细雨行走在路上。他们是江西支援武汉医疗防疫队疫情信息监测组的杨剑斌和陈姝慧。

来自江西万安县疾控中心的杨剑斌是疫情信息监测组组长,工作沉稳老练。来自江西于都县疾控中心的陈姝慧不仅负责疫情信息监测,还兼了宣传报道员。“疾控没有女人,只有女汉子”是她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疫情数据背后的“隐形战士”

图为杨剑斌前往武汉雷神山医院指导疫情报告工作。受访者供图

两台电脑,两双紧盯屏幕的眼睛,就是开展信息监测工作的全部“装备”。来到武汉的第二天,杨剑斌和陈姝慧就对辖区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他们还陆续完成了1-2月武汉江夏区辖区各报告单位网络直报数据的质量分析,并先后前往武汉雷神山医院、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等单位,现场指导疫情报告工作。

“这个病例是工人,没有填写工作单位,要添加进去”“那个病例的地址经过我们流调不是这个,要改过来”“这个病例的电话号码是不是填错了?流调人员打不通”……连日来,武汉市江夏区疾控中心的疫情监测室都是这种忙碌的状态。

面对各单位上报的信息,疫情监测人员需要一遍遍核实和确认,因为每个信息都牵动着疫情防控的各个环节。这些信息里有重复的、有家庭住址不详的、有电话号码错误的……疫情监测人员要追踪、反馈、跟进,在流调人员、报告单位之间不断沟通、协调,才能确保信息精准。

疫情数据背后的“隐形战士”

图为陈姝慧前往武汉雷神山医院指导疫情报告工作。受访者供图

“快、准、精、细”是对疫情信息监测组的定位。由于数据时刻在变化,各单位只有统一在零点导出数据,才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因此,每天晚上疫情信息监测人员都坚守到零点,准时导出数据后,再反复比对、核实,需要工作到凌晨两点多。

前期江夏区疾控中心的人员已经坚守了近两个月,为减轻江夏区同行的工作压力,杨剑斌和陈姝慧接下每日凌晨的数据分析工作。无论信息多么复杂、棘手,他们都认真反复核对,最终做到数据准确、信息完整,为疫情防控工作严守好数据关。

因为气虚,陈姝慧一到冬天就咳嗽。来到武汉之后,由于气候寒冷,她咳嗽更加严重。“要不晚上的工作我一个人做吧,你还是不要熬夜了。”作为组长的杨剑斌非常担心陈姝慧的身体。“没事,我的身体绝对扛得住,两个人一起比对,数据更精准。”陈姝慧说。

数据就是他们的战场。为确保数据精准,他们每天分开整理,再相互比对。

“昨天的总数是750,今天的总数还是750,没有转入也没有转出。名字我也比对了,昨天的和今天的名字都一样。”陈姝慧说。“我比对的名字也一样,我们再和系统自动生成的报表比对一下吧。”高度近视的杨剑斌凑到电脑屏幕前认真比对起来,“系统报表显示一个社区减少了1例,另一个社区增加了1例。”

看着对比出的问题,陈姝慧陷入了沉思。“按社区比对,把每个社区的病例单独提取出来比对。”她一边说一边快速操作:按现住址排序、复制、粘贴,十多个社区的病例单独提取出来之后,再把昨天的病例按社区单独提取,最后逐一比对。“这个人昨天的地址变更社区了,怪不得按名字比对找不到差别。”

“我马上把这个信息写进报告里。”杨剑斌揉了揉布满血丝的双眼,把眼镜扶正,认真敲击键盘。“好了,收工!”他看了看时间,又是凌晨两点。

如果说疾控工作是疫情防控的幕后,那疫情信息监测则是幕后中的幕后。正是有这些细致、较真的疫情信息监测人员,提供了快速精准的数据与信息,才为疫情研判提供科学依据。(完)

巩 固 卫 生 城 市 成 果

享 受 健 康 美 好 生 活

建 设 和 谐 平 安 遂 川

维 护 社 会 长 治 久 安

大 力 开 展 法 治 教 育

全 面 推 进 依 法 治 理

打 击 非 法 集 资

共 创 社 会 和 谐

疫情数据背后的“隐形战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