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有什麼方法?

小譚二哥VLOG


父母給子女最好的禮物是培養好習慣。歡迎關注公眾號“今日好習慣”,分享孩子好習慣的那些事。

龍應臺說:所謂的父母子女,就是今生在各自的背影中漸行漸遠。

留給孩子錢,早晚有花光的一天,留給孩子弟弟姐妹,總有聚少離多的一天,而唯有好習慣,能讓孩子走的更遠、飛的更高。

陶行知也曾說過,教育是什麼?就是習慣的養成;一個好習慣可以成就一個孩子。就像有句話說,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習慣,這習慣包括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社交習慣等等。

良好的生活習慣

1、早睡早起

飲食有規律,作息時間有規律,才有好身體和精神

2、不懶惰,不自暴自棄

將來生活時才不會得過且過,更有上進心和自信心

3、尊老愛幼,謙卑有序

不懂得尊重他人,自然就沒人尊重他,有禮貌的孩子人人都喜歡。

4、整理衛生,乾淨整潔

......

良好的學習習慣

1、有很好的閱讀習慣

腹有詩書氣自華,從來不是一句空話,只要愛閱讀的孩子,情商才高。

2、尊敬師長,幫助同學

學習成績不是唯一目的,在學習中快樂成長才是關鍵。

3、認真學習,認真聽講

告訴孩子學習不是為了父母是為了自己,更要告訴孩子,學習不是為了拿多高的工資,掙多少的錢,而是為了將來面臨選擇時,不至於左右為難。

良好的社交習慣

1、走出去,讓孩子認識更多的人

把孩子關在封閉的空間,會讓孩子感覺枯燥無味,不能激發孩子的潛能。

2、多讓孩子接觸自然

自然的親近可以找出孩子的興趣,釋放孩子的天性。

3、尊重他人

只有先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尊重。

孩子不可能在父母的羽翼下成長,反而會阻礙,與其怕孩子受傷,不如教會他一些道理,讓他去嘗試,去成長,才能真正地讓孩子長大併成熟,成為更好的自己。

所以,父母的真正的教育是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自律時間


教育孩子時,我首先保持冷靜。

我想知道提問者說的是教育學生還是自家家子?在這裡我來回答教育自家孩子吧。

我兒子小時候(三歲以內),我給孩子買了很多識字認物卡片,教他讀,認。他特別喜歡。又買了《哪吒傳奇》、《葫蘆娃》等童話故事書和碟片給他講故事,給他播放碟片。

我是想給孩子幼小的心靈播灑善良、正義、勤勞、向上的種子。

孩子小,喜模仿。有一天,兒子跟我說:“媽媽,我就是哪吒”。看來童話故事對孩子影響挺大。

再大一點,四、五歲時,我把兒子送到學前班。書包是空的,我就是讓孩子和小朋友們玩,沒讓他學文化知識。當時學前班的孩子比我兒子都大兩歲多,是準備上新一年的孩子。

  • 和比自己大兩歲的兒童玩,孩子學與人交往,學課堂常識。不讓孩子寫字(書包是空的,不帶本子和筆。我和老師特殊交待過,我兒子就是和小朋友來玩的)。

六歲時(虛歲),我把他送去長托幼兒園上學,鍛鍊孩子自立能力。

在幼兒園期間,孩子進步特別大,開始學文化知識,學的也快,老師說“這孩子教啥會啥,好教”。

接下來七歲(虛歲)上小學一年級,多少有點早,北方都是這個年齡入學。

小學期間,我沒有操心孩子學習,只是告訴孩子尊敬老師,和同學和睦相處。沒給孩子補過課。

假日裡領孩子去遊樂場或動植物園讓孩子長見識。也帶他去旅遊,讓他見世面。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孩子寫作文有話可寫,不是憑空編造。

初中階段孩子貪玩,我也沒在意。我的原則是,孩子學習跟上就行。孩子在家自己洗衣服,做簡單家務。有時候做飯。升入高中後,孩子也做家務。我兒子懂事,從來沒有因為“犯錯誤”讓老師找家長“談話”。

我教育孩子就是和孩子講道理,像朋友那樣和孩子談心。我不打孩子,孩子一點都不皮。

現在我兒子上大學了,我只告訴孩子不行掛科。要學真本領。

我教育學生時候多,對自己的孩子只掌握大方向。一些細小的事情,我都忽略。孩子的成長進步是老師培養的。我感恩孩子的老師。


星辰燦爛


由於孩子思想意識還沒成熟,往往很多事情都因自控能力特別差,需要正確引導和適當的督促,孩子漸漸也會懂事,養成各種好習慣。我現在說說我的方法吧。

1,以身作則

我認為無論教育孩子哪些方面事情,父母都要以身作則,樹立身教勝於言教的思想。

以前我家孩子放學一回家就要看電視,叫他去做作業,他也無心做,這往往因為孩子一進家,我們大人就在看電視,孩子心裡能不想嗎?於是我們大人改正,避免在孩子面前看電視,孩子在做作業學習時間不看電視。沒有多長時間,孩子就不嚷嚷要看電視了,而且回家做作業都不要大人催了。

家長以身作則,在生活中有許多影響孩子的行為,如大人把自己房間整的井井有條,乾乾淨淨,孩子也會學著把自己房間書、被、衣服疊放的整整齊齊;孩子溫習功課,做作業,我們大人也在旁也看書學習,孩子看到大人都在學習,自己也更加專心地投入學習了。所以,以身作則不僅是孩子最好的傍樣,還讓孩子養成了各種好的習慣,為孩子成長開了一個好頭!

2,受懲罰讓他不再依賴

我們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事情,孩子上學早上要喊,中午要喊,一天不喊就賴床不起。孩子小的時候也是無所謂的,在越來越大的時候,還要你老是喊,孩子已經產生了依賴的毛病。我就跟孩子說,明早晨我就不喊你了,靠你自己起來。結果孩子睡過了點,到學校受到老師懲罰,站教室後面一堂課。孩子回來後說:“太丟人了,站了一堂課,明早晨一定要按時起床。”第二天孩子真的按時起床了,以後每天都是按時起床。所以,有些情況下要適當地讓孩子受到懲罰,叫他凡事不要太依賴,養成自覺的習慣。

3,讓孩子勞動,體驗生活

家長對於孩子最頭疼的事情,就是孩子學習不努力,我是工人,我時常叫孩子參加勞動,在勞動中讓孩子體會,有知識和無知識的區別,有知識幹輕鬆技術活,無知識幹又苦又累的體力活,並且對孩子說,將來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如果沒有知識,就是幹個普通工人也幹不掉了。勞動對孩子學習促進非常大,你家有不好好學習的孩子,請帶他到建築工地抱磚去,一天10個小時,幾天一干,他就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了。

以上就是我對教育孩子幾點體會,但是我認為最好辦法就是身教,身教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存在,不僅僅是我講這幾點,還有很多條理、習慣方面的事情,都需要家長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對任何事認真負責任,以認真負責來影響孩子。只要家長堅持言傳身教,反覆強化,不斷鼓勵和引導,你的孩子一定會成為好孩子!




千年古縣將相故里


對於教育孩子,也談不上什麼好的經驗,就是想把我的經歷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懷大寶的時候,生活在北京,那時候接受的理念就是要從胎教做起,按照科學的育兒方法,先進的教育理念,把孩子養育成人。我也是這樣做的,按時做胎教,懷孕的時候的一切衣食住行都以孩子為重,生下來以後也是按照科學的方法養育。

可是,在孩子2歲多的時候,由於工作的關係,我們來到了雲南的一個小鎮上。在這裡,我的教育理念完全被顛覆。這裡的孩子都是像我們小時候一樣放養,自然成長。我教育出來的孩子雖然各方面發展的都很好,可是生存能力,跟這邊的孩子比就差遠了。

這就讓我開始思索教育,是否要全方位的去教育孩子?讓孩子長大以後能夠適應各種環境。不能把孩子養成溫室裡的花朵,要能夠經受住風雨,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茁壯成長!


育兒之重生


光蔭如梭,不經意間孩子從咿咿呀呀的小寶寶變成了如今的“小大人”了。孩子是大人的“複印件”,所以我們也要注意什麼樣的的教育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我相信每個媽媽都有一本育兒經,現在我把我的家庭教育心得分享一下:

\n

我有一個4歲半的女兒,聰明、愛笑、活潑可愛,總之讓我覺得很省心,我和爸爸一直注重習慣培養,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好的學習習慣。

\n

首先,孩子在成長的每個階段發展標準是不一樣的,我們要了解孩子每個年齡階段培養的目標,我每個階段都會給孩子制定教育計劃,比如:2-3歲體育活動目標達到什麼程度,語言活動目標達到什麼程度,生活潛能、認知活動達到什麼標準,社會交往潛能達到什麼程度,然後根據每項設定好的目標找方法,提倡孩子玩中學,學中玩,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小遊戲、創造一些機會落實我們設定的目標,這樣孩子在快樂中成長。

\n

現在女兒上幼兒園了,我會結合新學期家長會上老師的教學計劃,給孩子制定本學期的教育目標,然後分解、實施,定期進行總結,找不足、改善、再總結,我會給孩子制定生活作息時間表,這樣孩子什麼時間起床,什麼時候出門上學,什麼時候學習都很清楚,剛開始可能需要大人的督促與提醒,但過一斷時間她自己就會養成習慣了。

\n

播種一個行為,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收穫一個性格,父母是孩子的好老師,做好榜樣,帶好頭,對待孩子的教育要有耐心,有責任心,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走進去會其樂無窮,孩子就像一本書,讓我們認認真真的讀,讓孩子成為我們的珍藏版!


目分135067701


我想談談以下兩點。

1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我曾經教過這樣的一個學生,她是個女生。這個女生喜歡和別的同學吵架,罵人,有次甚至把一位男生都給罵哭了。於是我就把她的家長請了過來,想讓家長和學校一起來教育一下孩子,沒想到這位學生的媽媽也是一位不講理,還滿嘴髒話的主。看到這,我和其他老師都無奈地搖了搖頭。

由此可見,家長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是多麼重要。

青少年尤其是兒童非常喜歡模仿,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

2要多多的陪伴孩子。

孩子還小,需要陪伴。這是每個家長都懂得的道理。可是真正做到的有多少個呢?!

很多孩子都成了留守兒童,他們的心靈是孤獨的,他們和自己的爺爺奶奶有代溝,沒有共同語言,而且老年人也根本理解不了那些孩子們真正的內心需要。

所以很多留守兒童,很多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他們的內心是空虛的,他們的心情是壓抑的。他們往往形成了孤僻的性格,不健康的心裡素質。

有一句話說的好。再好的教育也抵不過父母的榜樣力量和精心陪伴!


行者看天下


看到了這個問題,我就想到了陶行知“四顆糖”的教育方法。故事是這樣的:



某一天,陶行知在放學的時候看到一位男生再拿泥塊扔另一位同學;他馬上讓那位同學住手,併到他的辦公室去一趟。於是便有了接下來的對話。陶行知摸出一塊糖遞給學生,說:“這塊糖是獎勵給你的,因為我讓你到我辦公室來,你來了!而我遲到了。”話音剛落,陶行知又摸出了第二塊糖遞給學生,說:“這塊糖同樣是獎勵給你的,因為我看見你在用泥塊扔同學時我讓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說明你對我表示尊重。”學生有些愕然的看著陶行知。接著陶行知再次又摸出一塊糖遞給他,說:“這塊糖我還要獎勵給你,因為剛才我從其他同學那裡瞭解得知你之所以用泥塊扔那位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這說明你非常有正義感。”這時這位學生掉下了悔過的眼淚,說“校長!我錯了!我不應該用泥塊扔同學,我保證以後再也不用泥塊扔其他同學了!”之後陶行知有摸出一塊糖遞給他,說:“這塊糖是獎勵給你的,因為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是最後一塊糖,我們的談話到此結束吧!”

從這則故事中,我們不防設想一下——如果是我們遇到類似的情況,那我們又會怎麼處理呢?



放在家庭教育中,我想也應該是如此吧。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產生深刻的影響。【言傳身教】

其次,為人父母者,不僅要看到自己孩子身上的缺點,也要看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並思考如何因勢利導,揚長避短。【長善救失】



最後,父母要清楚的孩子不是你的附庸,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因此,父母應該做到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人格;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相互尊重】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是龍梟,愛看書,愛學習,愛生活;也愛和你一起去解決在學習生涯中所遇到的“風風雨雨”,喜歡我就關注我吧!


龍梟學習社


我家兩個孩子還在上幼兒園,是老師和同學公認的最聽話最懂事的孩子。我不知道這樣到底是好是壞,因為還沒有上小學不知道以後該怎麼教育,先說說目前的教育吧。

1.培養一個好的閱讀習慣,我家是從一歲左右就開始看繪本了,每天堅持看幾本,所以現在沒事做的時候就會自己去看書,有個好的閱讀習慣對以後上學了會有很大的幫助,至少不會很排斥看書。

2.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有人說懶媽媽才能培養出勤快的孩子,的確,有些很簡單的事情我不想做的時候就會讓他們去做,告訴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之前閨女寫作業都是我陪著寫,後來我就告訴她,這是你自己的作業應該你自己獨立完成,從那以後她就不再讓我看著寫了,反而作業寫的更快了。

3.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告訴他們什麼是可以什麼是不可以的,作為什麼樣的決定就得承擔什麼樣的後果。比如姐姐經常會打弟弟,現在我都會讓弟弟打回去,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如果不是故意的要說對不起,這些都是最基本的禮貌問題吧。天冷的時候孩子不想去上學,我就在上學的路上跟她說,你看街上這些交警,環衛工人,他們都已經開始工作了你們才起床去上學,上學就是你們的工作,是你們自己的事情,教會他們責任感,所以現在去上學從來沒有磨蹭過。

4.學會愛。這個就比較抽象了,父母要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這個陪伴是指全身心的陪伴,而不是一邊看著手機一邊敷衍孩子,那樣的話還不如不陪,不要吝嗇你對孩子的愛,每天早晨親親他告訴他我愛你,晚上抱抱他跟他說晚安,時不時的跟他們一點小驚喜,相信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是幸福的,性格也會開朗很多。


堅強不過是逞強罷了


教育子女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言傳身教。下面分別講一下我的理解。

第一,言傳就是你平時說的話,或者用語言對他的教育,有的家庭有家訓,家訓就屬於言傳。如果父母平時說話溫文爾雅,謙恭有禮,那麼孩子肯定也是有禮貌的。

有一次,我和兒子在樓下廣場玩,他不玩的玩具放在我口袋裡,一個小女孩看到了我口袋裡的玩具,什麼不說就直接把手伸進去拿了出來,當時我就對小女孩的行為感到震驚。我兒子回頭看到了,過去把玩具要了回來。本來這只是小孩之間的事情,我一般不插手。可是小女孩的奶奶過來,用手指著我兒子大喊,你這個小孩怎麼這麼壞,給我們玩玩怎麼了。我驚呆了,接下來我領走了我兒子,顯然他生氣了,他說,媽媽,他們想玩我的玩具不是應該過來和我好好說嗎?為什麼吼我。我安撫了他很久,我更為小女孩感到遺憾。

第二,再說身教,身教就是你的行為對小孩造成的影響,在家庭當中形成的就是家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你想孩子見到長輩打招呼,那麼我們自己是否做到了呢?

總之,孩子總是最先參照父母的樣子來說話做事,希望所有的父母為孩子做出榜樣。


棟棟媽玲玲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教育子女我們一般會不自覺用父母教育過我們的方法。可是現在的孩子不一樣,再用當時父母教育我們的方法,很明顯不好用。

教育子女,最好的方法之一是鼓勵和愛

孩子從0-3歲,我們父母一般都能很好的和孩子相處,很大原因都是因為我們給他們鼓勵和愛。孩子再稍尾大一點,我們便忍不住嘮叨和責怪,而且孩子年齡越大,我們越嘮叨和責怪,經常輸入很多負能量。“寫作業太慢”。“為什麼成績這麼差?”,“錯題這麼多”等等,這些都很能量,而且還是害了孩子。

不管遇到孩子的什麼問題,我們都用鼓勵和我們的愛來處理,那麼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優秀。比如作業慢,我們可以找原因,是寫作業的環境太吵了,還是孩子不會,還是孩子時間觀念不好。找到原因,和孩子一起處理,並不時的鼓勵他,今天又進步一點。寫作業雖然很慢,但是字寫得好等等,孩子經常聽到這些鼓勵,就會更加有信心做的更好。

教育子女,父母需要自身學習親子課程

自從做了寶媽,我就沒有停止過學習,以前學習育兒知識,孩子吃什麼,生病了怎麼按摩,怎樣親子陪伴等等。

大寶去年11年,和他的關係不是吵就是冷戰。後來借了很多親子的書回來學習。通過學習後,我給自己輸入正能量,引導給孩子也輸入正能量,從以前的愛埋怨責罵,變成現在的鼓勵和尊重,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現在大寶很開心自覺的學習。我也因為學習變得很充實。

說多了等會又被人說是賣廣告的。我真不賣廣告,看書學習是我們一輩子都要堅持的事,不管是工作或者教育孩子,都需要看書學習,這個好習慣會能讓我們輕鬆自信從容的對待生活,是一生都受益的好習慣。

我是王書霞,陽光愛學習的全職寶媽,如有別字,多多包容。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別人的經驗也只能供我們參考。育兒是一項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們要不停的學習和成長。碼字不易,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有免費實用的親子課程,有需要的請關注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