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關羽,害黃忠,連敗兩員五虎上將的潘璋,為何輕易被關興所殺?


說到關興殺潘璋,《三國演義》描述得過於草率:關興借宿民居,半夜潘璋也來投宿,關興暗處發現是設計害死父親的仇人,立即拔劍大喝:“賊將休走”!潘璋大驚失色,奪門欲出,此時關羽顯靈,手持青龍偃月刀擋住了潘璋,關興趁機一劍斬了潘璋;有濃厚的迷信色彩,作者似乎在宣揚因果報應,我認為這是羅貫中寫《三國演義》的一大敗筆!


殺關羽,射黃忠的並非潘璋;而是在潘璋的領導下,他的部將馬忠乾的事。

1.馬忠生擒“蜀漢五虎上將”之首的關羽 有運氣因素。當時目空一切的關羽已經大意失了荊州,自覺愧對劉備,一代名將早已黯然神傷,待敗走麥城時,東吳大軍已蜂擁而至,很快完成了對彈丸之城的合圍;驕傲輕敵的關羽只能拚死一戰,期望能突出重圍,將來重振旗鼓開新篇。


足智多謀的吳軍統帥呂蒙早洞悉了關公的心理,他運籌帷幄,在關鍵地點設下埋伏;困獸猶鬥的關羽慌不擇路,果然中計,讓設伏的馬忠檢了便宜:

關羽正走之間,一聲喊起,兩全伏兵盡出,長鉤套索,一齊並舉,先把關公坐下馬絆倒。關公翻身落馬,被馬忠所獲……

顯而易見,潘璋按呂蒙的佈置,把生擒關羽的重要任務分派給了馬忠,而馬忠只管依計行事以逸待勞,既沒與關公大戰三百回合散發刀光劍影,又沒出奇謀妙計,幾乎是坐享其就立了大功。
2.馬忠射傷黃忠是趁人之危,並沒正面交鋒,他出手時,黃忠猝不及防,此舉並不光彩! 關羽被害後,劉備剛愎自用,不聽趙雲等的勸諫,一意孤行,率領部隊征伐東吳,要為二弟報仇。



耄耋之年的武威後將軍黃忠隨劉備征戰,而東吳方面與之對陣的正是先鋒大將潘璋,老當益壯的黃忠出陣,僅三回合就砍死潘璋部將史蹟,潘璋親自迎戰黃忠,也沒佔到絲毫便宜!
第二天,潘璋用計,先設下埋伏,利用黃忠為關公報仇、取勝心切的心理引敵深入,一切佈置停當,潘璋前來挑戰黃忠,從不知退縮的黃忠奮然上馬,舞刀迎戰。



戰不數回,潘璋拖刀便走。黃忠縱馬追之,追至三十里時,四面喊聲大震,伏兵齊出,把黃忠困在垓心。 忽然狂風大作,黃忠急退時,山坡上的馬忠部隊出現,一箭射中黃忠肩窩,險些兒落馬。

正是這冷不防的一箭,後來要了黃忠的老命!馬忠此功也是聽信璠璋的安排,在遠離正面戰場三十里的山坡上設伏,如擒拿關羽的情形如出一轍,儘管功勞大,但只是聽從上峰安排,依計行事罷了!

所以儘管蜀漢兩位五虎上將都是被馬忠所傷害,但並不表明馬忠武藝出眾,縱觀兩位虎將的被害過程,馬忠都是配角,上不了兩軍爭鋒的陣面,設埋伏搞突襲是能手!


希望星晨58298869


演義中,關羽襄樊之戰被逆轉,敗走麥城,苦等多日,沒有援軍後,他放棄麥城,準備突圍,撤往益州。可惜的是,關羽被東吳潘璋部將馬忠所擒,不久被殺。因此,關羽雖然不是潘璋直接擒拿的,可是他被潘璋手下馬忠所擒,也可以認為是潘璋軍隊擒獲的。

另一位五虎上將黃忠,也是中了潘璋的奸計,被馬忠射中,不治身亡的。可以這麼說,兩員五虎上將的死,都和潘璋脫不了干係,而潘璋為何卻被關興很輕鬆斬殺呢?依據演義中相關內容,分析如下。

關羽被擒

襄樊之戰中,如果不是盟友東吳背信棄義,呂蒙白衣渡江,奇襲荊州,關羽還不至於走投無路,敗走麥城,於臨沮被擒。因此,盟友對關羽的傷害,遠遠大於敵人曹操的。不怕明面上的敵人,就怕背地裡盟友叛變。

關羽面對徐晃的馳援部隊,僅僅遭遇挫折,退回荊州,就可以休養生息,保住荊州。然而,荊州卻被東吳割斷了,導致關羽沒有退路,只能退守彈丸之地麥城。而麥城無兵無糧,關羽只能放棄麥城,回益州。

在敗退的路上,關羽先後殺退朱然、潘璋,而他身邊只有關平和十幾個士兵了。關羽回頭長嘆一聲,只能繼續向前突圍。突然,關羽的赤兔馬被長鉤套索絆倒,關羽翻身落馬,被潘璋的部下馬忠擒獲,關平趕來想要解救,也被擒獲。關羽被綁去見孫權,拒絕了孫權的勸降,英勇就義。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正走之間,一聲喊起,兩下伏兵盡出,長鉤套索,一齊並舉,先把關公坐下馬絆倒。關公翻身落馬,被潘璋部將馬忠所獲。

黃忠之死

劉備為了給二弟關羽報仇,發動了對東吳的戰爭。當時黃忠已經七十多歲,本來不需要他上戰場了。可是這個老將不服老,一定要隨軍出戰,劉備只能無奈同意。

黃忠不但不服老,還主動出戰,東吳大將潘璋應戰。黃忠不愧為五虎上將之一,僅僅三合就斬殺潘璋部將史蹟,數合擊敗手持關羽青龍偃月刀的潘璋。

第二天,潘璋主動叫陣,黃忠出馬迎戰。這一次,黃忠還是拒絕了關興、張苞、吳班的助戰。他與潘璋交手數回合後,潘璋假裝敗退。黃忠騎緊追不捨,追了三十多里路,中了東吳埋伏,被東吳有四將周泰、韓當、潘璋、淩統包圍。

他急忙後撤,沒防備山坡上的馬忠,被其一箭射中肩窩,差一點從馬上掉落。關鍵時刻,關興、張苞率軍來救黃忠,將其救回大營。黃忠中了箭傷,當時軍中沒有華佗這樣的神醫,再加上他年齡太大了,回天乏術,當夜就病逝。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忽然狂風大起,忠急退時,山坡上馬忠引一軍出,一箭射中黃忠肩窩,險些兒落馬。

黃忠也不是直接死在潘璋的手裡,而是中了他的誘敵之計,大意輕敵之下,被馬忠射中,傷勢嚴重死的。

關興斬殺潘璋

黃忠去世後,劉備繼續率軍與東吳對戰。在一次戰鬥中,關興遇到了仇人潘璋,一直追殺潘璋,追到山中一偏僻的山莊中,了無終跡。此時天色已晚,關興來到一農戶家中休息,在室內中堂發現一幅關羽的畫像,關興開始痛哭,詢問老人,這才知道怎麼一回事。原來當地人對關羽非常尊敬,在關羽死後,家家戶戶都供奉關羽雕像。

三更過後,農戶家中來了一個不速之客,正是吳將潘璋,他看到已經早就死了的關羽雕像,以為關羽顯靈,嚇得神魂驚散,被身後的關興一劍斬殺。關興斬殺仇人潘璋後,在父親雕像面前祭拜。

仇人潘璋被關興輕易斬殺,是種種機緣巧合之下的。如果兩人在兩軍陣前對戰,關興雖然也能斬殺潘璋,恐怕也得在幾十回合外,經過一番龍爭虎鬥,才可能斬殺。如果潘璋沒有到這一農戶家中,關興也就沒有機會藉助父親關羽的威名,來斬殺潘璋了。

總結:潘璋和馬忠,走了狗屎運,將蜀漢五虎上將的兩位大將擒獲、射傷。如果兩軍陣前,潘璋和馬忠兩人捆在一起,也不是關羽、黃忠任何一人的對手,也不是關興的對手。因此,關興抓住機會,一舉斬殺仇敵潘璋,為關羽及黃忠報了仇。

魁哥說歷史


要說三國時期誰的運氣最好?絕對是潘璋和他的手下的馬忠,因為蜀漢的兩名五虎上將都栽在他們的手上,一位是威震華夏的關羽,一位是老當益壯的黃忠。

按照來說,不論是關羽還是黃忠,都是三國時期一等一的猛將,上過的戰場無數,殺將也無數。誰也未曾想到,他們倆都死在了東吳無名之輩的手上,這個人就叫馬忠。

關羽是掉下馬的時候,被馬忠擒住的,後來在臨沮被殺。黃忠是被東吳四將包圍,後撤時,也是被這個馬忠一箭射中了肩窩,當時黃忠已75歲,一時箭瘡痛裂,當天就因傷重去世。

馬忠是潘璋的手下,因為他生擒了關羽,箭射了黃忠,也在歷史上被記錄了一筆。每當人們提到勇猛的關二爺和老當益壯的黃忠,就不得不提這位馬忠和潘璋,他們兩位的武功並不怎麼樣,只是普通將領,但他們的運氣實在太好了,特別是馬忠,能在歷史上被記錄,完全是因為他抓獲關羽和箭射黃忠。

縱觀關羽和黃忠兩位五虎上將被害的過程,都是被埋伏偷襲才失手的,所以並不代表馬忠很厲害,馬忠能抓到他們只是運氣成分。


而關興是關羽的兒子,和這位馬忠是有殺父之仇,潘璋作為馬忠的上司,功勞他有份,仇恨他也有份,他也算是關興的殺父仇人。

關興殺潘璋這一段有一些玄幻色彩,話說是發生在劉備攻打的夷陵之戰,當時關興在戰場上遇到了仇人潘璋,一路追殺,追到山中一個偏僻的山莊,卻迷了路。

於是關興就找了一家農戶休息,發現農戶家的中堂上掛了一副關羽的畫像,關興看到亡父的畫像,開始痛哭,一問之下才知道,在這個村子裡,家家戶戶都供奉著關羽的畫像。

誰知道三更以後,這戶農家又有人來敲門,正是吳將潘璋,關興看到,拔劍就衝上去,潘璋轉身逃跑,就見到死了的關羽顯靈站在面前,潘璋一時神魂俱散,就被關興一劍斬殺了。

這一段估計是來自於後世人對關羽的供奉,關羽成為朝廷認可的祭祀之神,所以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就寫了這麼一段神話色彩的故事,有關羽的神像顯靈,又由他的兒子殺了仇人而結束。



關興能輕易殺死潘璋,我認為有如下原因:

首先是潘璋的武藝並不是很高,關興雖然沒有關羽武功高強,但是相對於潘璋而言,還是要高強一些。

再是因為潘璋剛剛進門,壓根就沒有想到會碰到關興,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關興先反應過來,而且武功又比他高,所以潘璋被關興所殺也是理所當然。

三是關公顯靈這一段,我們不能把它當成是一個事實,但是當時農戶家掛著關公的畫像,潘璋在被追殺時,一時看到畫像,心神俱碎也是有可能的。

在這裡,我們還是要交代一下馬忠是怎麼死的,他是死在蜀漢的叛將傅士仁和麋芳手上,這二人是想將馬忠的首級獻給劉備,得到重新回到蜀漢陣營的機會,不過後來劉備還是沒有原諒他們,又殺了這二人祭拜了關羽。


綜上所述,關羽和黃忠之死是因為圍困下的陰謀所釀成,馬忠是運氣好,才得了這兩份功勞,而他的上司潘璋也是直接的利益所得者。所以這兩位五虎上將之死,並不能證明馬忠和潘璋的武功超群,而關興家學淵博,從小習武,武藝比潘璋強也是很正常,在小山村能殺潘璋,替父報仇也是因果循環。


昊陽閒看歷史


首先,在《三國演義》中殺關羽的並不是潘璋,射傷黃忠的也不是潘璋。但這兩件事情都是一人所為,他就是潘璋部下馬忠。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馬忠此人。他是東吳將軍潘璋的部將。於麥城之戰中設伏

擒獲五虎大將之首的關羽,以及關平、趙累。劉備伐吳時,馬忠隨潘璋等往拒,突襲射傷蜀將黃忠,導致黃忠陣亡。不久,潘璋為關興所殺,馬忠領兵圍擊,擊退張苞援軍。

可見此人不是平庸之輩。但擒關羽,射傷黃忠確實是他一生最輝煌的事情。但此人死的也很悲劇:後馬忠收拾敗軍,引降將糜芳、傅士仁屯於江渚,欲為潘璋復仇。糜、傅二將發現軍士不滿,欲兵變,於是刺殺了馬忠,將首級獻於劉備。

1.馬忠擒關羽

馬忠在關羽大意失荊州走麥城時,吳軍已經完成了對麥城的包圍,關羽困獸猶鬥拚死突圍。吳軍統帥呂蒙設下埋伏,這時關羽果然中計,但生擒關羽的乃是潘璋部將馬忠。

關羽正走之間,一聲喊起,兩全伏兵盡出,長鉤套索,一齊並舉,先把關公坐下馬絆倒。關公翻身落馬,被馬忠所獲……可見,潘璋接受呂蒙的命令後,派出生擒關羽的一線部隊是部將馬忠,而自己和朱然是後續部隊。

馬忠不負所望,面對呂布死後人人懼怕的第一高手,派出自己部下吶喊而出,同時下手,吶喊以壯聲勢,人多才能縛虎。他先把關羽的赤兔馬絆倒,而後生擒關羽,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後來孫權只賞給他一匹赤兔馬。

2.馬忠射傷黃忠

關羽死後,劉備要為其報仇,武威後將軍黃忠隨劉備征戰,黃忠乃是與關羽齊名的西蜀五虎大將之一,歷來將自己比作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將廉頗,目中無人。

此時東吳方面先鋒官乃是大將潘璋,馬忠仍是其部將。黃忠與潘璋交戰,三回合砍死潘璋部將史蹟,潘璋親自大戰黃忠不勝。第二天,潘璋又來挑戰。黃忠奮然上馬,戰不數回,潘璋拖刀便走。黃忠縱馬追之,追至三十里時,四面喊聲大震,伏兵齊出,把黃忠困在垓心。

忽然狂風大作,黃忠急退時,山坡上的馬忠部隊出現,一箭射中黃忠肩窩,險些兒落馬。

正是馬忠這一箭要了黃忠的命,是夜殞於御營。可見馬忠箭法也頗為高超,一箭致命。


歷史有點冷


題主要講道理,潘璋擒關羽,害黃忠可不是靠自己的本事完成的,他的武藝只能算一般,加上情況特殊,被關興殺了正常。

潘璋擒關羽,害黃忠是《三國演義》中的情節,其實嚴格的說,潘璋只是伏擊關羽和黃忠的眾多吳將中的一員。像關羽從麥城突圍時,就先後遭遇了朱然、潘璋兩路伏兵,吳軍更是多達5500人,只是關羽被潘璋部將馬忠的伏兵所捉。而黃忠則是遇到了周泰、韓當、潘璋、淩統四路伏兵,也是被馬忠射中而已,後來傷重而死。

所以說潘璋擒關羽,害黃忠靠的不是他自己的本領,而是部將馬忠運氣爆棚,撈了兩個功勞而已。

潘璋的真實本領只能算一般,他最好的戰績是數合活捉了蘇飛這樣的雜魚級武將。此後潘璋在麥城對戰關羽時,三合敗走,而劉備伐吳是,潘璋再戰黃忠,交馬數合以後黃忠奮力惡戰,潘璋就料敵不過逃走。

假如說潘璋敗給關羽,可能有誘敵的因素,他和黃忠之戰可是兩軍陣前公平交手,打了不到十個回合就逃跑,而且此時的黃忠已經七十有五,年老體衰,潘璋的水平在演義中最多也就是個二流水平。

而關興在蜀軍二代將領中也屬於佼佼者了,雖然沒有自己父親那麼輝煌的戰績,但是在遇到潘璋前,也秒殺了李異、周平,活捉了譚雄,還三十合殺敗了孫桓,可以說戰績不錯,對上潘璋也是勝算很大。所以兩人在兩軍陣中相見時,潘璋調頭就跑,顯然他對兩人的差距有所認識。

關鍵是按照演義所說,關興殺潘璋時關羽顯聖了,潘璋見到以後神魂驚散,只知道逃命,然後才被關興一劍砍死。如果正常狀態下的話,潘璋即使不敵關興,想逃命還是有機會的。


不沉的經遠


首先正史中潘璋沒有被關興所殺;再者潘璋也沒有遇到過黃忠,何談害黃忠;最後擒關羽,又不是公平正面交鋒擒的。下面我就這三點簡單的講一講。

1、按照三國演義的敘述,夷陵之戰中,關興迷路在鄉間偶遇落單的潘璋,然後追上了將其殺死,為父報仇奪回了青龍偃月刀。而在正史中,潘璋在夷陵之戰中不僅沒有落單,而且還很有戰功,並且在223年-227年的曹丕三路伐吳中還有登場,229年因功升任右將軍,於234年去世,何談在222年的夷陵之戰總被關興所斬?況且關興是否參加夷陵之戰還有待商討。

2、按照三國演義的描述,黃忠主動要求參加對吳的夷陵之戰,在戰場上中了潘璋冷箭傷重而亡,而正歷中,黃忠並未參加夷陵之戰,因之前剛參加了漢中之戰,又年長,往後就一直在成都休息直至病逝,何談被潘璋所敗?不知道羅貫中為什麼要加這段黃忠戰死的戲?大將必須要馬革裹屍還嗎?

3、正史中潘璋擒關羽,準確的講應該是潘璋部擒關羽,非潘璋親手擒拿,而是其部將馬忠所擒,所以說應該是潘璋部擒獲,雖然潘璋是江東十二虎臣之一,但是和關羽還不是一個級別的,要是正面硬幹,三個潘璋也打過一個關羽,所以此時關羽乃是最後困獸之鬥,已無戰鬥力,而潘璋部又是負責攔截關羽的,因此擒關羽那是唾手可得。

因此得出結論,潘璋沒有本事擒關羽,害黃忠,當時潘璋也沒有被關興所殺。


曹老師xixi


關羽敗走麥城,才被潘璋擒獲,擒住。這真是虎落平陽遭犬欺,龍游淺灘遭蝦戲。關羽劫難難逃,死路一條。關羽在大災大難面前,無計可施,只有死路一條。關羽死在無名小卒手裡,真的陰溝翻船,真的倒了八輩子黴。關羽由於驕傲自大,目中無人,自負,輕視對手,最後身敗名裂死得很慘。黃忠以老賣老,永不服老,永不服輸。黃忠在敵誘兵深入中,中埋伏,還中冷箭。關羽和黃忠兩大將,人老,寶刀也老了,沒有過去的光芒,亮光,殺氣了。潘璋,這名字也很邪惡,意思是陰差來索命,拿命。潘璋雖不是大將,卻能殺死,害死大將的無名小卒。潘璋人很陰,很陰險狡詐,還很陰毒。這也許閻王爺汳潘璋這個陰差來索取黃忠和關羽的命。不過,事也巧合,不巧不成書,不成歷史,不成歷史精典,不成英雄人物。有多少武林高手,甚至大將,都死在卑鄙無恥,陰狠歹毒的小人手中。小人打不過,殺不過高手,大將,就用軟繩縛猛虎了呀!至於關興殺潘璋,這也是因果報應。潘漳奉閻王爺的命,索取了關羽,黃忠的命。高興太早,樂極生悲,一不小心,潘璋又被關興索了命。這是歷史的必然結果。應證了好人有好報,壞人必遭報應。殘殺英雄好漢的人,絕沒有好下場,好結果。


中國美6220


說起擒關羽、害黃忠!就會想到兩個人,東吳大將潘璋與其部將馬忠。

如果說東吳是“五虎克星”、此二人絕對是“伏虎二將。”

麥城擒關羽

關羽攻打樊城,一路高歌猛進!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中原垂手可得!不料呂蒙夜襲荊州,切斷歸川道路,使其腹背受敵。關羽“兵敗如山倒,”求助無援的情況下,帶領殘兵敗將逃往麥城。在麥城被圍後突圍途中,正中潘璋部將馬忠埋伏。馬忠以繩索絆倒赤兔馬,生擒關羽,並將其加害。


猇亭害黃忠

五虎黃忠不服老,自比廉頗老將軍。為劉備攻益州,取漢中,斬殺曹魏上將夏侯淵,一時名聲大噪。

黃忠隨劉備出征東吳,“猇亭之戰時,”對方先鋒正是“伏虎二將”潘璋與馬忠。

兩軍對陣,潘璋命馬忠提前設下埋伏。自己與黃忠對戰,幾回合後佯敗逃走!黃忠追至山谷,馬忠一聲令下,山坡盡是伏兵!黃忠想退已來不及,身中數箭後不治而亡。


這樣兩位“世之悍將”竟被名不見經傳的二三流將軍所殺。

關興為父報仇

《三國演義》中“夷陵之戰,”關興遇見殺父仇人潘璋,熱血沸騰,直奔潘璋而去,兩人經過一番廝殺迷路。關興途徑一老農家留宿。半夜潘璋也恰巧至此,正好被關興撞見,潘璋一時沒反應過來,看成了關羽,在驚嚇中的那一剎那間,被關興了結了生命!

我們可以看出來關羽和黃忠都是中埋伏被害的,以潘璋、馬忠的武力,如果正面較量,明顯是送人頭。

潘璋的武功排不進一流大將,但應該要強於關興!與黃忠交戰時能戰幾十回合而不落下風。

能被關興輕鬆解決,是來自對關羽的恐懼。加之當時的放鬆狀態。在驚慌失措的情況下毫無還手之機。

正史中,潘璋於234年正常死亡。


先生說故事


我是人者仁義也,用正史說三國。

潘璋在歷史上是得善終的。只是《三國演義》說潘璋是被關興所殺,這只是小說的效果而已。

潘璋本人是孫吳的猛將之一,孫氏好養猛士以此來和劉備和曹操爭雄。潘璋也是這樣類型的猛士。潘璋是兗州東郡發乾縣人,按照歷史記載他是很早追隨孫權的舊臣。在孫權十五歲擔任陽羨縣長的時候就追隨孫權,這種老臣一般很得君主看中,所以潘璋很得孫權看中。潘璋最初擔任將領,還是孫權給他招募的一百人,主要是征討山賊,後來是在吳軍的集市裡擔任刺奸使得集市裡的盜賊消失,由此十分知名,此後擔任數次被入侵豫章郡西安縣縣長,使得敵人不敢來犯,而後又被徵調為盜匪叢生的建昌縣縣令,一個月內平定盜匪。而後又參加孫權第二次征討合肥的戰爭,在這次戰爭中就有著名的逍遙津之戰,孫權被打的大敗,當時宋謙,徐盛的部隊潰敗,是潘璋斬殺兩名潰兵止住了部隊的潰散。

在此之後潘璋參加了兩場對於東吳來說意義重大的戰爭,第一個是打敗關羽奪取荊州的戰爭,第二場是夷陵之戰。

在第一場孫權偷襲關羽後方,入侵荊州,導致關羽敗退的戰爭中,當時的潘璋和朱然受到孫權的指令截斷關羽退往益州的道路,最後潘璋到達臨沮,屯兵夾石。在關羽敗退麥城後,潘璋部下馬忠擒獲關羽,關羽兒子關平,都督趙累等人。由此荊州平定,孫權劃分宜都、秭歸二縣為固陵郡,拜潘璋為太守、振威將軍,封溧陽侯。

第二場則是夷陵之戰,當時的潘璋與陸遜合力抵禦劉備的大軍,潘璋的部下斬殺劉備的護軍馮習等人,所殺蜀漢軍隊非常多,甚至在夷陵之戰後潘璋上書孫權,要求繼續追擊劉備,但是孫權不肯,但是戰後潘璋拜平北將軍、襄陽太守。

在公元223年,當時的曹丕大舉進攻東吳,曹真,夏侯尚等人進攻荊州江陵,當時駐守江陵城的將領是朱然,而潘璋,諸葛瑾奉命支援朱然,但是諸葛瑾被夏侯尚擊敗,潘璋意圖砍伐數百萬捆蘆葦,綁成舟笩,順水防火擊退敵軍,但是此後曹真久攻江陵城不下,於是退兵。潘璋的計劃沒有成。潘璋最後的征戰是公元227年,孫權迎擊魏軍,孫權大勝而歸,讓潘璋斷後,但是夜裡敵人追擊潘璋,最後被朱然所救。此後234年潘璋去世。

潘璋所部兵馬只有數千人,但是在戰場上可以當做上萬人使用,潘璋帶兵令行禁止是一把好手,但是他本人卻十分喜歡財物,很多富裕的小吏官都被他殺了搶奪家產,而且不守法令,最後被人舉報,但是孫權原諒他。


人者仁義也


嚴格來說,擒關羽、害黃忠不是潘璋做的,是潘璋的手下司馬馬忠乾的,當然你要把這算到潘璋頭上,也能說的過去,畢竟馬忠是潘璋的直系下屬。

先看關羽是怎麼被擒的?

關羽被擒,可以用一句古語來形容,就是:“虎落平陽被犬欺,龍游淺灘遭蝦戲。”



關羽在襄樊之戰中,由於東吳偷襲荊州,導致關羽後方失陷,公安守將傅士仁,南郡太守糜芳都已投降呂蒙, 關羽只得退兵,到達麥城時,已只有三百人,之後關羽夜裡帶領關平、趙累率軍突圍,在路上遇到東吳將領朱然,關羽殺退朱然,再向前走,又遇到東吳將領潘璋,只三個回合,關羽殺退潘璋。

到這時,關羽身邊只有關平和十幾個人了,趙累已戰死,關羽繼續向前突圍,在一片蘆葦雜草地上,關羽的馬被長鉤套索絆倒,原來是潘璋的部下馬忠在這裡,關羽掉下馬來,被馬忠擒住,後面的關平想要來救,這裡潘璋和朱然也率軍殺到,關羽父子連同手下全部被俘虜。



關羽到這個時候,再歷害也沒用,雙拳難敵四手,內無幫手,外無援軍,而且荊州已失,陷入東吳軍隊的團團包圍,被馬忠及潘璋等的俘虜,後押送到孫權處,被孫權下令處死。

關羽並非潘璋所敗,只是形勢使然,孤軍奮戰,手下眾叛親離,如同四面楚歌的項羽一樣,已經陷入絕望,不同的是項羽自殺了,而關羽卻在逃亡的路上被敵人俘虜後殺害了。



再來看黃忠是怎麼被害的?

關羽死後,劉備經過準備,發動對東吳的戰爭,黃忠當時七十歲,為了證明自已沒有老,因此一定要隨軍出戰,劉備只得同意,黃忠到了軍中後,便主動出戰,吳班、張南、馮習等人攔都不攔不住。

黃忠出戰時,當時的吳軍將領正是潘璋,潘璋讓部將史蹟出馬迎戰黃忠,只三個回合黃忠便斬了史蹟,於是潘璋親自出馬,還是拿著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兩人戰了幾個回合,潘璋不敵,並退走,黃忠乘機追殺,大勝而歸,這是黃忠第一次與潘璋交手。



到了第二天,潘璋又來叫陣,黃忠出馬迎戰,關興與張苞要助戰,黃忠不肯,吳班要助戰,黃忠也不肯,非得自已親自來打,帶領五千兵馬來 戰潘璋,與潘璋交手數回合後,潘璋又敗退,於是黃忠騎馬就追,追了有三十多里路,突然黃忠陷入東吳軍隊的包圍圈。

黃忠看時,東吳有四將包圍了黃忠,右邊是周泰,左邊是韓當,前面是潘璋,後面有淩統,把黃忠圍在中間,黃忠急忙後撤,結果山坡上馬忠又帶領一支軍隊衝出來,並且一箭射中黃忠肩窩,差一點就落馬,東吳軍隊眼看著就衝殺上來,這裡關興、張苞二將率軍來救黃忠,將黃忠救回大營,但黃忠年齡太大了,又中了箭傷,一時箭瘡痛裂,病甚沉重,當天就因傷重去世,當時黃忠已經75歲了。



黃忠之所以被殺,是因為中了潘璋的計謀,被誘入埋伏圈才被馬忠殺害,要不然單僅武力2個潘璋+馬忠也不是對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黃忠的年齡也確實太大了,75歲已是古稀之年,精力、武力也遠遠退化了。

那麼關興是怎麼殺的潘璋的呢?

說起來,還有一段故事。話說黃忠去世後,劉備為黃忠報仇,率大軍與東吳對戰,關興、張苞二將也參與了戰鬥,在戰鬥中,關興殺入敵陣,並且看到了仇人潘璋,因此一心想要尋找潘璋來報仇,因此追著潘璋打,潘璋在前面逃亡,關興在後面追。



關興追著追著就迷了路,天色已晚,關興來到山中一偏僻的山莊中,到一家叩門,出來一位老者,關興就說明情況,老者引關興入內,關興在室內中堂發現一幅關羽的畫像,一看到自已父親,關興開始痛哭,老人於是安置下關興。

三更過後,又有一人前來叩門,乃是吳將潘璋,剛進了門,關興聽到聲響便拔劍衝上去,潘璋轉身就想跑,結果一轉身,就看到已經早就死了的關羽顯靈站在面前,潘璋一時嚇得神魂驚散,被身後的關興一劍斬殺,當時就取心瀝血到關公祖父前祭拜。



關興之所以能輕易殺潘璋,是因為關公顯靈了,這當然只是神化,其實根本原因還是關興武藝高強,而關公又在民間威望甚高,獲得很多百姓支持,潘璋來投時,老者就告知關興,關興最終才能殺了潘璋。

而關興的另一個殺馬仇人馬忠是被早已投降東吳的糜芳與傅士仁合謀殺了,並將馬忠首級獻給劉備,兩人又重新投回劉備陣營,而糜芳與傅士仁也被劉備殺了祭拜關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