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孩子不行,是大人的錯嗎?

手機用戶66846885771


孩子長大能否成才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確實與他成長的環境、父母的影響有關聯。

一般來講,在父母對孩子強勢的家庭中,往往孩子出息不大,而在父母對孩子弱勢的家庭中,孩子往往比較有出息。

究其原因是,父母對孩子越強勢,孩子就越畏手畏腳,生怕做錯了挨父母的教訓,久而久之,能力和思維因受到抑制而發展不起來。而在父母對孩子弱勢的家庭,孩子沒有壓抑感,做事、想事也主動,再加上他受到父母的誇讚或受到父母的依靠時,會增強他幹事、想事的主動性,久而久之能力就鍛煉出來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作為家長,平時在孩子面前要儘可能的弱勢一些吆!





享之1997


有一天,當你發現你的孩子突然變得很調皮,總做一些讓你髮指的事。

請你不要著急去指責她,給她一點時間,讓她冷靜下來,也給你一點時間,讓你也冷靜下來,好好的溝通一下,先聽聽她這樣做的原因,你會驚奇的發現,原來這一切並不只是她的錯,也許你才是那個導火線。

昨天晚上睡前閱讀,我跟丫頭正在看一本育兒類的漫畫書,書中一個小男孩,很調皮,媽媽讓他不要做的事情,他卻偏要做。媽媽大聲的吼了那個男孩。我說“這個媽媽做的不對,她應該帶著寶寶一起做對的事情,不應該大聲吼”

誰知我家丫頭突然說:“媽媽,對不起。我不應該做那兩件錯事……”嘰裡咕嚕一頓後,我明白了她的意思。她是說,她昨天做了兩年錯事,一件是把水倒地上,一件是把水龍頭打開!

被她這麼一說,我就想起了下午發生的事情。

昨天下午三點是一慢老師直播,每次一慢老師直播我都很準時不錯過,昨天也不例外,但是丫頭平時都睡了,昨天就是不睡,很無奈,我在臥室看直播,她自己去玩了。我印象中她一直一直都在客廳沒有離開過。

可是當直播結束後,我去了廚房,正好奶奶也到了廚房。寶奶奶跟我說,以後跟寶寶洗手時注意下,及時關掉水,太陽能裡的水都被放空了。而我壓根就不知道丫頭去過水房。

我趕緊回家問丫頭怎麼回事,丫頭說,她去洗手、刷牙,然後被水燙了,就跑回了家。

天啊,被燙了,這麼大的事,她回家居然沒跟我說,只顧著玩。

我是有多失職啊,何時我們之間居然不再無話不說。

當她說完後,我就試探的問了下,今天為什麼做這樣的錯事?

她的回答再次震驚了我,她說“媽媽,你只看直播,不管我,所以我要做壞事。”

她做壞事的原因,原來是我只顧看直播,忽略了她,她那樣做只是為了引起我的注意,令我發怒,去修理她。

我立馬跟孩子道歉“對不起,寶寶,媽媽也是不對的,媽媽不應該只顧著看直播,不看你。媽媽以後不這樣了,好不好?”

寶寶開心的笑著,把頭埋進了我的懷裡。

當孩子犯錯時,不要急於批評,冷靜下來,聽聽孩子的話,或許是我們的錯。如果真的是我們哪裡做的不對了,不要拉不下面子,謙虛一點,向孩子認個錯,然後認真的改過。給孩子做個好榜樣,也給自己一次反思的機會。



棗莊人身邊事


個人有個人的福氣,大人自己也不必過分內疚,我們小時候家長也沒時間教育我們啊,整天在地裡幹活,記得最多的就是父母交給做人的道理,至於學習的事,父母也沒那精力。

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小時候每天上學父母都說聽老師話,好好學習,寧可自己吃點虧也不要跟人打架,不能拿別人東西等等。😄想想這些話語已經過去30多年了,還歷歷在目,句句在心。不知道有沒有同款的嗎?




終生難忘的歲月


我是一個從教19年的老師,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一個10歲一個4歲,以我的當老師和教子經驗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孩子不行,家長有99%的原因,也就是家長要承擔99%的過錯,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忽視了早教。三歲看大,7歲看老。孩子的很多能力,行為,習慣在7歲之前都已經定型了。錯過了這個時段的培養,你的孩子就輸在了起跑線。

第二:家長“無證上崗”。現在我們中國的很多家長大多數都是無證上崗。真正去研究和學習過怎樣教子的家長,只有少數人。大多數人都是憑藉著自己的想當然。其實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要多學習。

第三:家長沒有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中國的很多家長都是唯我獨尊,認為我生你養你就可以讓你怎麼怎麼樣,沒有把孩子看作一個平等的生命個體。在這種理念的支配下,家長會做出很多錯誤的教育行為。

第四:家長沒有耐心。孩子遇到什麼問題,直接採用粗暴的方式解決,打、罵、威脅等。

第五:家長不會以身作則。

其實,家長的錯誤還可以列舉很多很多出來,希望天下所有的家長都能加強學習,做一個合格、稱職的父母,不要再傷害孩子,不要再用錯誤的方法教孩子,生了孩子就要對孩子負責。


風哥愛教育vlog


中國有句俗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成長軌跡,基本在上學前就已經規劃好了。而七歲之前,基本都是在家庭中生活,所以,一個家庭的環境,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曾做過對近千名兒童從出生一直到成年的追蹤研究,結果表明:5歲前為智力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如果把17歲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麼孩子在4歲前就已經獲得了50%的智力,其餘的30%是在4~7歲間獲得的,剩餘的20%則在7~17歲間獲得。因此,孩子從出生到7歲這一段時期,對家長來說,是必須要密切關注和把握的。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是民間流傳的一句古老的諺語,它概括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即指從兒童三週歲時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長大後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從出生到三歲被稱為嬰兒期,是兒童生理發展、心理發育最迅速的時期。在這個階段,父母的期望、行為和一些生活標準會被嬰兒內化為自己的期望和規則系統。 三歲前是腦發育的關鍵時期,這時的兒童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家長應該儘早開發孩子大腦潛能。還有更重要的是,家長在早教時一定要注意言傳身教的作用,自己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而且父母和孩子之間是一種雙向溝通的關係,父母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意見,多些耐心,更多去了解孩子。所以,身為家長,還是要把握好3歲黃金期,我們的孩子才會按照其本身的特點和潛能健康成長。


中學電教日誌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

這個世界,如果所有人都行,會成什麼樣子?!

人生百態,酸甜苦辣,各有滋味。

保持一個好的心態,盡力而為,絕不能用其他孩子的模板去印證自己孩子的不行。

有一天,你會發現,無心插柳,柳自成蔭。


教育老兵vlog


看到你這個問題,我想起了俞洪敏說的話:家庭是複印機,家長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如果複印件出了問題,那麼我們一定要回溯到原件找問題。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足以說明父母對孩子的成長起到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孩子就是你的一面鏡子。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長的啟蒙教育,古往今來有多少事例證明了這一點:

愛迪生曾被老師看做是最笨的小孩,母親把他接回家,鼓勵,支持他做各種實驗,最終成為世界發明家,愛迪生的成功與母親恰當的應用期望教育是分不開的。

竇燕山有五個兒子,他以全部精力來培養教育,五個兒子逐個登科及第,這才有了“竇燕山,有一方,教五子,名俱揚”。

韓國首席媽媽全惠星,把六個子女全部培養成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博士生,她的“功夫在學外”教育方法值得家長思考。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都有自己專屬的屬性,也就是各有所長。

家長不要因孩子某一方面的短缺就給予全盤否定,要發現孩子的長處,鼓勵教育為主,在孩子的各個成長階段不缺席教育,那麼你的孩子一定是某一行業的人才!


讓心歸零微笑前行666


[微笑]是的。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宜從幾下幾方面教育。

1、剋制任性

a、學會對其說“不”。

a)、勿對其進行打罵。

b)、通過行為告訴其:沒道理的發脾氣,是無任何作用的。

eg、其哭鬧著提出不合理的需求。

a)、把其抱到臥室,不要對其打罵,一對一的放任其哭,勿說教及走開。

b)、等其哭累了,拿熱水給其擦臉以給其一點愛。

c)、若要哭接著哭。

2、避免自私

a、讓其心中有別人,樹立其家庭整體意識。

eg1、“大人不動筷子之前你就不能先吃飯。”(餓這一個小時餓不壞其)

eg2、“剝橘子先給長輩,再自己吃”。

3、培養控制忍耐

a、告訴其,剋制衝動是為了今後的長遠。

b、一定要遵守承諾,讓其知道用等待來獲取更大的滿足。

eg、“這次給的東西若你不吃,能保留三天,那三天以後我給你三份,但若你吃了,三天後就不會給了。”

4、經歷挫折

a、小時要讓其吃點體力苦以改掉自私毛病、提升忍耐力及意志力,進而提高抗挫性。

eg1、進行學校拉練,跟大隊伍一起走。

eg2、帶其學游泳。

a)、要趁其在六至八歲即開始學。

b)、家長離開。

c)、教練訓練其在水裡體味不斷失敗、不斷進步的感覺。

d)、讓其從小就記住這種感受:無論在何情況下,若覺得自己快死了,只要不自棄而用力折騰,肯定死不了(將來,其不管遇到何挫折,一定能堅持下來)。

5、防止壓抑

a、創造其與家長交流的環節。

b、遵照“三比一原則”:三次中滿足其一次(讓其知道交流有用)。

eg、“以後有何事要跟我溝通,如果能說服我,當會考慮你的要求。”








希wangshan耀


簡單問答大課題,只能說和大人有關,多大關係,至今還真沒有明確答案。

首先必須肯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影響的重要性,的確對有些孩子影響很大, 很重要。但同時我們也能看到一視同仁的父母,培養出截然相反的孩子。同樣的教育和關懷,對不同性格的孩子起到的作用大不相同,甚至相反。家庭環境,父母教育方式 ,孩子性格,父母性格,各種原因交錯,理不清。

第二就是孩子走出家門後社會對他的影響,人至今仍然認不清自己,為什麼父母貼心貼肝比不上別人的一個包子。家門外的影響往往會在父母根本沒知覺的情況下發生,突然之間,孩子好像就不像自己的孩子了。

第三類孩子只有他們自己能影響自己,那些屢教不改的頑劣少年,讓父母死的心都有,十年前我親眼看到媽媽在校園給兒子跪下,兒子一臉不屑甚至厭惡;父親給孩子叫爹,兒子還真敢答應。現如今,這些當時覺得不可救藥的學生,已經身為父母,他們並沒有變壞,說起過去很不好意思,他們的改變,更對似乎在於社會閱歷的影響。

學校每年都有這樣的孩子,父母外出打工,沒有爺爺奶奶,十幾歲哥哥帶著弟弟或妹妹看家,上學,做飯。我們以為的艱辛,他們已習以為常。

仔細看來,還有一個涉及本性的問題,讓人無法面對,真有一些孩子,他的品質似乎是與生俱來的。





心若浮塵43


古語:子不教,父之過。

我個人的觀點也是,孩子不成器,大部分的原因還是出在父母身上的。

一個好的家庭教育,有助於孩子成才,家長的行為感染著孩子,家長的決定,影響孩子。

就例如:孟子,能有如此的成就,其中的原因,也是有“孟母三遷”的緣故。而“傷仲永”的故事,也是說有個天才兒童,被父母耽擱的故事。

當然了,這都是說的兒童階段,等孩子到了成年階段,他能否成才,就基本上取決於他自己了

畢竟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想要走的人生軌跡,自己的人生還是需要自己來決定。

就像我開頭說的,能不能成器,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

而人和就包括了:父母、自己、貴人等因素。

而天時、地利,也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諸葛亮,就是如此,水鏡先生說諸葛亮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只因為,當時漢王朝氣數已盡,儘管諸葛亮,雄才大略,想要匡扶漢室,但是終究是6出岐山,最後落得個“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