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為何慘敗土木堡?太監專權,皇帝“胡鬧”,明朝從此開始下坡

《大明風華》正在熱播,最新的劇情中,也先這個後來“土木堡之變”的罪魁禍首已經登場了,而明英宗朱祁鎮,這時候卻還沒有到女主孫小姐的肚子裡呢。如果皇太孫是穿越過來的,知道也先以後會欺負他兒子,這次上天入地也得把也先弄死吧!

瓦剌在也先的統治下逐漸強大了起來,這時候皇太孫已經英年早逝而孫小姐也早已榮升皇太后很久了;他們的兒子明英宗朱祁鎮已經長大,是個心高氣傲的熊孩子。

年輕,總想著自己強爹勝祖,盼望有機會也親自帶兵出去試試身手;可巧了,正統14年(公元1449年7月),也先帶兵打過來了。兵分四路,也先親率主力進攻大同;這時候那位絮絮叨叨的太子妃在太皇太后的位置上已經仙逝了,皇太后是朱祁鎮的親媽孫小姐,疼孩子,比較由著朱祁鎮這熊孩子的性子。

明軍為何慘敗土木堡?太監專權,皇帝“胡鬧”,明朝從此開始下坡

朱祁鎮12歲死了爹(就是皇太孫,當時是宣德皇帝),小小年紀就當上皇帝,也許是出於一種戀父情節吧,他對身邊陪伴的太監王振產生了一種奇特的依賴和信任。

王振是河北人,中過舉人,有點學問,卻沒有加入光榮的文官集團行列,反而自閹入宮,成了一名光榮的太監

皇太孫宣德皇帝幹了一件給後代子孫添麻煩的大事-讓太監讀書,讓明朝著名的宦官集團逐漸成了一股勢力,登上了歷史舞臺。這是帝王心術,目的是壓制日益強大起來的文官集團;王振就幹上了這個工作,所以後來皇宮裡有點學問的太監都是他的徒子徒孫;這就形成了一股勢力了,後來王振又陪伴在少年朱祁鎮的身邊,將自己的學識充分展示給朱祁鎮,在少年朱祁鎮心中樹立起了王老師無所不能的光輝形象。

王振成為太監之後最想做的就是展示自己的能力給文官集團那幫人:當初想給你們當狗你們不要,如今咱家成了龍!太子妃張太皇太后活著的時候,王振還不敢胡來,張太后一死,就沒人能管的了他了,開始胡來了。

明軍為何慘敗土木堡?太監專權,皇帝“胡鬧”,明朝從此開始下坡

朝廷文官集團裡,電視劇中的鐵桿太子黨“三楊”這時候也早已去世,缺乏有威望領袖的文官集團也無力對抗王振;結果這位公公居然被朱祁鎮稱為先生,而滿朝文武則稱其乾爹幹爺爺,爭相攀附。

於是瞭解朱祁鎮心思的王振就慫恿朱祁鎮御駕親征,朱祁鎮很動心。

朱祁鎮也想有太祖朱棣,父親朱瞻基一樣的武功!於是就下詔命令御駕親征,于謙等人多次勸阻,沒有效果,不過好處是得罪了朱祁鎮,看見於謙就煩:你別跟著了,在北京看家吧!

公元1449年7月中旬,明英宗朱祁鎮率京營大軍50萬出征,命弟弟朱祈鈺監國;問題是他一輩子就沒打過仗,全憑想當然,50萬大軍,說走就走,根本不給準備時間,把一場嚴肅的軍事行動當成了小孩子過家家了。

而王振的權勢熏天,大將軍老國公朱能見他都要跪在地上進來,六部中的戶部尚書王佐請皇帝回京觸怒了王振,堂堂國家財政部部長竟被命令在草地裡跪到天黑。

這倆人,一個是軍功貴族集團的首腦,一個是文官集團的中堅,都是如此下場,何況其他人呢?

明軍為何慘敗土木堡?太監專權,皇帝“胡鬧”,明朝從此開始下坡

走居庸關,懷來,走了半個月;8月1日,50萬大軍到達了大同;這時候也先看到明朝大軍出動,主動北撤,誘惑明軍進行追擊,打明軍的埋伏;紙上談兵的朱祁鎮和王振倆人就此開始了他們葬送50萬條性命的神操作了。

先是不顧將領們的建議,堅持北進,想學朱棣當年對瓦剌也來個犁庭掃穴;結果前鋒中了也先的埋伏,大敗;這倆立刻懵圈,合計了一下,就倉促的命令大軍開始後退,不打了。

軍人們都知道撤退是一門最高明的軍事行動,十分考驗指揮官的能力和軍隊的素質,搞不好就是散攤子,這倆可不管,就是任性!

王振是河北人,就琢磨著乾脆順便帶著50萬人回家看看得了,威風一下,讓家鄉群眾看看自己現在的權勢;於是隊伍就晃悠著奔王振的家鄉走,走著走著,王振忽然琢磨過味兒來了,這家鄉的土地都是他家的,50人過去了人吃馬喂再霍霍,損失的都是他自己家的錢糧啊;他命令部隊掉頭再回去,走原路回北京,折騰的部隊是怨聲載道,疲憊不堪。

明軍為何慘敗土木堡?太監專權,皇帝“胡鬧”,明朝從此開始下坡

這時候也先可沒閒著,他率領著主力鐵騎一路追了上來,並在於明軍後衛部隊的作戰中取得了勝利,擊敗了擔任後衛的3萬明軍;這下子朱祁鎮和王振麻爪了,根本拿不出主意來,帶著部隊倉皇逃跑,在瓦剌軍的威脅下跑到了土木堡。

將領們建議皇帝趕快連夜下命令,大傢伙連夜趕路直奔居庸關,只要進了居庸關就安全了;又被王振拒絕了:我可以沒主意,但是隻要是你們出的主意我就是不聽;結果被瓦剌包圍在了土木堡,土木堡沒有水源,最近的河流在15裡外,已經被瓦剌軍隊佔領了。渴的明軍將士一個個嗓子眼冒煙;不過畢竟明軍人多,軍隊建制也完整,也先也沒啥太好的辦法一下吃掉明軍,就下令撤軍,並與明軍議和。

朱祁鎮這人歷史上稱他是個實誠人,品德高尚的瓦剌人都敬仰,所以就上當了;議和之後,王振命令部隊開拔,去河邊有水的地方紮營,結果到了河邊,渴的不行的明軍亂哄哄的去喝水,建制一下子就混亂了;也先抓住這個時機,立刻發動了對明軍的突襲,明軍根本沒辦法進行阻擊:隊伍都散了,兵找不到將,將找不到兵!

明軍為何慘敗土木堡?太監專權,皇帝“胡鬧”,明朝從此開始下坡

隨行的明朝文武大臣大多戰死,其中不乏張輔這樣的名將,張輔少年從軍,從靖難之役到幾次攻打越南,再到隨朱棣幾次北伐蒙古,戰無不勝,可憐就這樣被倆豬隊友整死了;朱祁鎮突圍無望,乾脆死豬不怕開水燙,下馬坐等被抓俘虜,其實這孩子挺聰明,知道要是瞎跑,亂軍中碰上不懂事兒的瓦剌兵,弄死他就是白死,坐等被抓還有一線生機,這點聰明勁全用這地方了。

王振則被憤怒的英宗侍衛殺死,遺臭萬年了。

朱祁鎮在前期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就倉促出兵,又過於信任王振的才幹,竟使50萬精銳明軍全軍覆沒,隨行文武大多戰死,自己也成了也先的俘虜,史稱“土木堡之變”。

也先在俘虜了朱祁鎮之後打算利用朱祁鎮的身份奪取北京,就繼續南下,直逼北京城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