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老莊村的西面有一座舊時的烽火臺遺址

在乳山市徐家鎮老莊村西,有一個大泥堆,上面長著幾棵松樹。我本來以為這只是一堆平常的泥土而已,誰知向當地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打聽,這可不是平常的泥堆,而是昔時的烽火臺。

乳山市老莊村的西面有一座舊時的烽火臺遺址

烽火臺失去了舊時的模樣。早已拆掉了的烽火臺還剩下這幾塊青磚,算是歷史的見證吧。


乳山市老莊村的西面有一座舊時的烽火臺遺址

老人說這樣的烽火臺除了老莊村有外,在這周圍的南寨村也有一個,再向東十來裡的一個村莊還有一個。

乳山市老莊村的西面有一座舊時的烽火臺遺址

舊時,在沿海漁村的制高點有不少這樣的烽火臺,遣士卒寧衛,遇敵入侵,則以烽燧報警。

據查,乳山南部沿海一帶的烽火臺大多修於明代,主要是用來御倭。烽火臺,又稱烽堠,俗稱煙樓、燎臺、炮臺、應急臺、煙墩。多數為土築,呈圓錐形,有的以石塊或磚塊包砌,也有的呈四稜臺形。煙墩底部直徑一般為10—15米,現存最高者不過10米,均設在高地或山頂上,既可瞰海,又能與附近墩寨遙相呼應。

隨著時代的推移,烽火臺作為古代重要軍事設施之一,今天已經成為珍貴的文物古蹟。

烽火臺,它見證了古時沿海軍民捍衛祖國領土完整、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