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向善,擇善而行

人一生最大的財富,是骨子裡的修養,植根於內心的善良。

那麼,什麼是善呢?

是蘇軾的“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

抑或是金庸的“為人切莫用欺心,舉頭三尺有神明”?

善,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場作為。

薛侃曾經向王陽明抱怨:“為什麼天地之間,惡很難剷除,善更難培養呢?”

王陽明勸導他:

“善惡是相對的。你在除草的時候,草相對花來說就是惡的,因為它阻礙了花的盛開。但是它卻在某些程度上又給予了花養分,因此它又是善的。”


一心向善,擇善而行


以一顆柔軟心看世界,世界便是斑斕的,世界的顏色取決於你本心的顏色。

或許有人說,一味的善良就是軟弱,“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其實,我們主張的善良,是時刻警醒自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正如曾子說的: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

一個經常行善的人,福雖然還沒有到來,但與禍的距離卻已經很遠了。

常懷一顆善心,終會收穫善果!


一心向善,擇善而行


父親跟我說過他的一段往事:

當年,他在工廠冷藏間例常檢查,待完成工作後,卻意外發現冷藏間的門被關上了,恰逢週末,整個工廠很少有人。

那時,沒手機或其他設備可以與外界聯絡,父親雖然竭力敲門,但毫無回應。

就在父親絕望之際,工廠看門的大爺打開了那扇門,救了父親。

後來父親問大爺,他是怎麼找到自己的。

大爺說:“我在這地方工作了大半輩子,每天進進出出上百人,但唯有你是每天早上向我問好,晚上下班跟我打招呼的人。

今天上班的人不多,我聽見了你的‘早啊師傅’,卻沒等到你和我說‘明天見’。

我就去工廠裡轉了轉,這不,就發現了你嘛!”

予人良善,終得福報。


一心向善,擇善而行


這世上,最靈驗的好運,便是一點一滴的善良積攢的福氣。

人,不一定要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也無須把日子過得轟轟烈烈,但一定要溫暖善良。

愛是有輪迴的,你永遠不知道,明天,你的善良會在哪裡影響著何人。

當你發現走在路上無比舒心從容,連花草都吐露著芬芳;當你遇到麻煩時,有多隻手伸過來拉你一把,這就是善的迴音。

善良或許不能改變世界,但它可以影響你和你周圍人的命運。

一心向善,擇善而行,這是人生一場最好的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