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骨》之伍:父母的愛向來都是一碗水端不平的


《蛇骨》之伍:父母的愛向來都是一碗水端不平的

《蛇骨》中雲舍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父母會根據孩子的優秀程度調整對孩子的愛。”

字面的意思,也就是說,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很優秀的時候,給予的關注就會增多,付諸給孩子的愛就會比較多;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狀態,就會把給孩子的愛做減法。

想想現實生活中的案例,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

因為孩子優秀,就會收到周圍人更多的誇讚和羨慕,父母就會享受到其他家長的追捧。

這也是一種榮耀和尊享的體驗。

如果孩子不優秀,成天各種搗亂欺負人,父母收到的都是別人的投訴和訓斥。

這就成為一種恥辱和丟人的境遇。

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愛雖然說出自天性,但是其中也是夾雜著功利性的。

不過在我看來,好像父母對孩子的最純粹的愛,往往是家裡最小的那個。

哪怕最小的那個孩子不爭氣,行為惡劣,遊手好閒,依舊是父母的心頭肉掌中寶。

《蛇骨》之伍:父母的愛向來都是一碗水端不平的


有句話是這樣寫的“手心手背都是肉,當爹媽的不捨得讓任何一個孩子受傷”。

可現實生活中,孩子們受到的最大的傷害,往往是來自父母的偏心和愛。

父母的偏心程度,在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可能並不明顯。

畢竟作為家中的獨子,父母的寵溺也好,關懷也罷,甚至是打罵冷落,都是來自父母的情感投射。

獨子承受了來自父母的全面的情感和情緒,所以至少在情感方面是完整的。

因為沒有對比,也不知道基準線在哪裡,所以無從評判多少,也就沒有不公平的傷害了。

而且作為家中的獨子,更多的是享受來自父母的愛。

這份愛是完整的,濃烈的,不會被旁人分解和稀釋的。

《蛇骨》之伍:父母的愛向來都是一碗水端不平的


而那些家中孩子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家庭,父母所給與孩子的愛,更多的是分不均勻的。

父母的偏愛,讓“不公平”從小就伴隨孩子的童年生活,繼而帶來人格和心理上的缺陷,帶進日後的成年生活中。

兩個孩子的家庭,大多都是小的那個受寵。

至少目前為止,我還沒有聽說哪家的弟弟妹妹不受寵,哥哥姐姐被寵上天。

《下一站幸福》中賀繁星和賀燦陽在家中的地位真的是個例吧?

如果說大的那個孩子也曾經受到父母千百倍的關愛,到小的那個孩子出生以後,大的那個孩子,無論曾經在家中是何等的稱王稱霸,都會淪落成小的那個孩子的跟班小弟、貼身保姆、隨行保鏢。

父母忙於工作,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為生活奔波。等大的孩子能夠自立之後,基本上就下意識的接過了扶養小的、引領小的健康成長的重擔。

當大的孩子能夠替父母分擔一部分家庭重擔的時候,父母會覺得大的孩子已經長大了,不需要他們在過多的操心了;小的那個還沒有長大,還需要來自父母更多的關心和關懷。

而父母也會教導孩子,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要互相扶持,尤其是做哥哥姐姐的,更要為弟弟妹妹出謀劃策,為他們能夠享受更好的生活而絞盡腦汁。

這個觀念與說好聽就是兄弟姐妹要友愛,團結。說的不好聽就是大的要時時刻刻拉扯著小的。

父母的撫養子女的責任就悄悄轉移到長子長女的身上了。而他們卻不會真正地覺得長子長女很辛苦,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愛。

《蛇骨》之伍:父母的愛向來都是一碗水端不平的


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差不多,家家戶戶都有兩個以上的孩子。

父母忙不過來的時候,就由家中的哥哥姐姐去弟弟妹妹的生活發揮“長兄如父,長姐如母”的社會角色。

很多家庭弟弟妹妹差不多都是被哥哥姐姐養大的。

而父母並不會因為哥姐姐能夠幫助他們分擔養家餬口的重擔,就對他們高看幾眼,反而會因為他們能夠自立,向他們提出更多的要求。

聽上去有點“能者多勞”的意思。

但是這種情況下,父母偏愛的還是小的那個孩子。

因為在父母眼中看來大的那個孩子能夠自己養活自己,可是小的那個孩子“他還是個孩子”,太讓人操心了。

雖然說在父母眼中,孩子永遠是孩子。可是“我的孩子”這個標籤也是分等級的。

因為心的牽掛,思想和意識都會不由自主的出現偏心的行為。

大的那個孩子為整個家付出就是應該的,就是在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他們一旦沒有遂了父母的心意扶持弟弟妹妹,就是狼子野心,忘恩負義;小的那個有一丁點為家讀出,就是有出息的娃,懂得感恩知道心疼父母。在父母眼中小的也該為自己著想,就是眼含熱淚帶著欣慰的笑說“你終於長大了,懂事了”。

可是更懂事的那個的心意卻往往被忽視。更懂事的行為也被視為理所應當的。

多少哥哥姐姐的怨言就在這日復一日的忽視和偏愛中醞釀誕生?

《蛇骨》之伍:父母的愛向來都是一碗水端不平的


如果說家裡有兩個孩子,父母偏愛,無非就是一左一右,非常純粹。可是如果家裡有三個孩子,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也更容易引發孩子心結和童年陰影。

在有三個孩子的家庭中,一般老大是父母形象的代表,任勞任怨,勤勤懇懇,同父母一起把家支撐起來。

老二就是夾在中間的爹不親孃不愛的那個隱形的存在。因為出力的上面有老大,享福的下面有老么,自己是夾層那個。做了好事情顯現不出來,背了黑鍋反而是各種捱打捱罵。

老三呢,因為是最小的那個,依舊承載了來自家中主力團的關愛。

這其中比較微妙的一個事情就是,當老三沒有出生的時候,老二才是家裡最小的那個。

因為是家中最小的一個孩子,牙牙學語的娃娃還未識得人間的疾苦。新生兒的純真和澄淨總是讓人不由得把最好的東西呈現給他。

在自己成為家庭中心、被各方精心呵護沒幾年的時間裡,突然有新人取代了自己原來的位置,也搶走了家人原本是要傾注於自己的情感,又怎會心甘情願?


《蛇骨》之伍:父母的愛向來都是一碗水端不平的

如果只是長幼排序的變動,那也無所謂。可是排序背後所帶來的隱形的福利,卻是每個孩子內心深處最渴望的寶藏。

這就像是古代的後宮。

父母的寵愛相當於是帝王的寵愛。孩子就相當於後宮妃嬪。

原本家中的孩子只有一個,也相當於後宮只有皇后一個人。那她承受了帝王對親人、對家人的所有的情感。

皇后往往是最開始陪著帝王從臣子一步一步走上高位的人。一起經歷了落魄和貧窮,也一起經歷了拼搏和廝殺,更是看著事業版圖越來越大,越來越穩固。好也罷,壞也罷,只有她一個人承受。

後來天后宮突然進一位新人。

喜新厭舊,向來是人性的通病。

帝王自然對新人的殷勤要遠勝於對舊人的喜歡。

然後皇后還要眼睜睜的看著帝王去寵幸這位新來的妹妹,還要幫襯著帝王去安撫,去關愛她,讓新來的妹妹感受到溫暖和自在。

當然還要承受來自新人的挑釁和蔑視。但是不能正大光明地反擊,因為“TA還小,什麼都不懂,還是個孩子”。

等過段時間帝王又帶了一位新人回來,情景再現,後就要安去安撫第二位新人。此時第一位妹妹就已經成為舊人了。

至於是化為透明人隱沒宮中還是重新奪寵,就看個人的造化了。

就像《甄嬛傳》中各位後宮佳麗的爭鬥一般。

《蛇骨》之伍:父母的愛向來都是一碗水端不平的

能夠成為帝王的妃子的人,從來都不是普通人。

而父母對子女的愛,或者說是偏愛,也從來不是無緣無故的。

能給帝王帶來利益的妃子,總會受到賞賜嘉獎;能給父母臉上貼光的孩子,自然會受到父母更多的疼愛。

正因為父母如此盤算如此計較的偏愛,會讓孩子心生不滿和怨懟。

雖然個人角度不同,但是心中的不滿倒是不少。

為什麼我的父母是這樣的偏心?為什麼我為這個家付出這麼多父母就看不到?為什麼老三什麼都不做,撒撒嬌就成為孝子?我好羨慕鄰居家的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溫柔和尊重……

手心手背雖然都是肉,可是負責“養家餬口”依舊是手心,負責“貌美如花”還是手背。

大鑽戒戴在手上,也是亮出手背才能被看到。

護手霜抹在手背上是重點,誰關心手心有沒有塗一層呢?

父母的偏愛,就在這手心手背的糾結中越大明顯,而孩子也心生罅隙,對父母的不滿,對一母同胞的怨憤,都藏在一件件日常中。

直至最後一根稻草的落下。

雖說一碗水端不平,可是也不能手斜得太厲害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