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骨》之伍:父母的爱向来都是一碗水端不平的


《蛇骨》之伍:父母的爱向来都是一碗水端不平的

《蛇骨》中云舍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父母会根据孩子的优秀程度调整对孩子的爱。”

字面的意思,也就是说,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很优秀的时候,给予的关注就会增多,付诸给孩子的爱就会比较多;如果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就会把给孩子的爱做减法。

想想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

因为孩子优秀,就会收到周围人更多的夸赞和羡慕,父母就会享受到其他家长的追捧。

这也是一种荣耀和尊享的体验。

如果孩子不优秀,成天各种捣乱欺负人,父母收到的都是别人的投诉和训斥。

这就成为一种耻辱和丢人的境遇。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爱虽然说出自天性,但是其中也是夹杂着功利性的。

不过在我看来,好像父母对孩子的最纯粹的爱,往往是家里最小的那个。

哪怕最小的那个孩子不争气,行为恶劣,游手好闲,依旧是父母的心头肉掌中宝。

《蛇骨》之伍:父母的爱向来都是一碗水端不平的


有句话是这样写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当爹妈的不舍得让任何一个孩子受伤”。

可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受到的最大的伤害,往往是来自父母的偏心和爱。

父母的偏心程度,在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可能并不明显。

毕竟作为家中的独子,父母的宠溺也好,关怀也罢,甚至是打骂冷落,都是来自父母的情感投射。

独子承受了来自父母的全面的情感和情绪,所以至少在情感方面是完整的。

因为没有对比,也不知道基准线在哪里,所以无从评判多少,也就没有不公平的伤害了。

而且作为家中的独子,更多的是享受来自父母的爱。

这份爱是完整的,浓烈的,不会被旁人分解和稀释的。

《蛇骨》之伍:父母的爱向来都是一碗水端不平的


而那些家中孩子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家庭,父母所给与孩子的爱,更多的是分不均匀的。

父母的偏爱,让“不公平”从小就伴随孩子的童年生活,继而带来人格和心理上的缺陷,带进日后的成年生活中。

两个孩子的家庭,大多都是小的那个受宠。

至少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听说哪家的弟弟妹妹不受宠,哥哥姐姐被宠上天。

《下一站幸福》中贺繁星和贺灿阳在家中的地位真的是个例吧?

如果说大的那个孩子也曾经受到父母千百倍的关爱,到小的那个孩子出生以后,大的那个孩子,无论曾经在家中是何等的称王称霸,都会沦落成小的那个孩子的跟班小弟、贴身保姆、随行保镖。

父母忙于工作,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为生活奔波。等大的孩子能够自立之后,基本上就下意识的接过了扶养小的、引领小的健康成长的重担。

当大的孩子能够替父母分担一部分家庭重担的时候,父母会觉得大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不需要他们在过多的操心了;小的那个还没有长大,还需要来自父母更多的关心和关怀。

而父母也会教导孩子,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要互相扶持,尤其是做哥哥姐姐的,更要为弟弟妹妹出谋划策,为他们能够享受更好的生活而绞尽脑汁。

这个观念与说好听就是兄弟姐妹要友爱,团结。说的不好听就是大的要时时刻刻拉扯着小的。

父母的抚养子女的责任就悄悄转移到长子长女的身上了。而他们却不会真正地觉得长子长女很辛苦,需要给予更多的关爱。

《蛇骨》之伍:父母的爱向来都是一碗水端不平的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有两个以上的孩子。

父母忙不过来的时候,就由家中的哥哥姐姐去弟弟妹妹的生活发挥“长兄如父,长姐如母”的社会角色。

很多家庭弟弟妹妹差不多都是被哥哥姐姐养大的。

而父母并不会因为哥姐姐能够帮助他们分担养家糊口的重担,就对他们高看几眼,反而会因为他们能够自立,向他们提出更多的要求。

听上去有点“能者多劳”的意思。

但是这种情况下,父母偏爱的还是小的那个孩子。

因为在父母眼中看来大的那个孩子能够自己养活自己,可是小的那个孩子“他还是个孩子”,太让人操心了。

虽然说在父母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可是“我的孩子”这个标签也是分等级的。

因为心的牵挂,思想和意识都会不由自主的出现偏心的行为。

大的那个孩子为整个家付出就是应该的,就是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他们一旦没有遂了父母的心意扶持弟弟妹妹,就是狼子野心,忘恩负义;小的那个有一丁点为家读出,就是有出息的娃,懂得感恩知道心疼父母。在父母眼中小的也该为自己着想,就是眼含热泪带着欣慰的笑说“你终于长大了,懂事了”。

可是更懂事的那个的心意却往往被忽视。更懂事的行为也被视为理所应当的。

多少哥哥姐姐的怨言就在这日复一日的忽视和偏爱中酝酿诞生?

《蛇骨》之伍:父母的爱向来都是一碗水端不平的


如果说家里有两个孩子,父母偏爱,无非就是一左一右,非常纯粹。可是如果家里有三个孩子,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也更容易引发孩子心结和童年阴影。

在有三个孩子的家庭中,一般老大是父母形象的代表,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同父母一起把家支撑起来。

老二就是夹在中间的爹不亲娘不爱的那个隐形的存在。因为出力的上面有老大,享福的下面有老幺,自己是夹层那个。做了好事情显现不出来,背了黑锅反而是各种挨打挨骂。

老三呢,因为是最小的那个,依旧承载了来自家中主力团的关爱。

这其中比较微妙的一个事情就是,当老三没有出生的时候,老二才是家里最小的那个。

因为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牙牙学语的娃娃还未识得人间的疾苦。新生儿的纯真和澄净总是让人不由得把最好的东西呈现给他。

在自己成为家庭中心、被各方精心呵护没几年的时间里,突然有新人取代了自己原来的位置,也抢走了家人原本是要倾注于自己的情感,又怎会心甘情愿?


《蛇骨》之伍:父母的爱向来都是一碗水端不平的

如果只是长幼排序的变动,那也无所谓。可是排序背后所带来的隐形的福利,却是每个孩子内心深处最渴望的宝藏。

这就像是古代的后宫。

父母的宠爱相当于是帝王的宠爱。孩子就相当于后宫妃嫔。

原本家中的孩子只有一个,也相当于后宫只有皇后一个人。那她承受了帝王对亲人、对家人的所有的情感。

皇后往往是最开始陪着帝王从臣子一步一步走上高位的人。一起经历了落魄和贫穷,也一起经历了拼搏和厮杀,更是看着事业版图越来越大,越来越稳固。好也罢,坏也罢,只有她一个人承受。

后来天后宫突然进一位新人。

喜新厌旧,向来是人性的通病。

帝王自然对新人的殷勤要远胜于对旧人的喜欢。

然后皇后还要眼睁睁的看着帝王去宠幸这位新来的妹妹,还要帮衬着帝王去安抚,去关爱她,让新来的妹妹感受到温暖和自在。

当然还要承受来自新人的挑衅和蔑视。但是不能正大光明地反击,因为“TA还小,什么都不懂,还是个孩子”。

等过段时间帝王又带了一位新人回来,情景再现,后就要安去安抚第二位新人。此时第一位妹妹就已经成为旧人了。

至于是化为透明人隐没宫中还是重新夺宠,就看个人的造化了。

就像《甄嬛传》中各位后宫佳丽的争斗一般。

《蛇骨》之伍:父母的爱向来都是一碗水端不平的

能够成为帝王的妃子的人,从来都不是普通人。

而父母对子女的爱,或者说是偏爱,也从来不是无缘无故的。

能给帝王带来利益的妃子,总会受到赏赐嘉奖;能给父母脸上贴光的孩子,自然会受到父母更多的疼爱。

正因为父母如此盘算如此计较的偏爱,会让孩子心生不满和怨怼。

虽然个人角度不同,但是心中的不满倒是不少。

为什么我的父母是这样的偏心?为什么我为这个家付出这么多父母就看不到?为什么老三什么都不做,撒撒娇就成为孝子?我好羡慕邻居家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温柔和尊重……

手心手背虽然都是肉,可是负责“养家糊口”依旧是手心,负责“貌美如花”还是手背。

大钻戒戴在手上,也是亮出手背才能被看到。

护手霜抹在手背上是重点,谁关心手心有没有涂一层呢?

父母的偏爱,就在这手心手背的纠结中越大明显,而孩子也心生罅隙,对父母的不满,对一母同胞的怨愤,都藏在一件件日常中。

直至最后一根稻草的落下。

虽说一碗水端不平,可是也不能手斜得太厉害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