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平陽公主到底是怎麼樣的?

暢意西海岸


很多人可能對平陽公主並不熟悉,可是作為漢武帝的親姐姐,大漢王朝的長公主,她的一生同樣充滿著傳奇。

她一生嫁了三次,三任丈夫都先她而去,所以民間傳說中她是一個命硬,剋夫的女人。

第一次她嫁給了平陽侯曹壽,育有一子曹襄,而後曹壽病逝,她第一次守寡。耐不住寂寞,第二次他又嫁給汝陰侯夏侯頗,可是遇人不淑,此人品行不端,與父親的姬妾通姦,事情敗露後,被漢武帝處死,她又一次守寡。

第三次她嫁給了大將軍,大司馬,長平烈侯衛青。而長平公主比衛青大了十幾歲,可以說是一段“姐弟戀”了!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另外一個人了,那就是衛青的姐姐衛子夫,衛子夫的姐姐原是平陽公主府上的歌姬,因為姐姐的緣故,衛青也在府中做了一名騎馬隨從,專門照顧平陽公主。後來平陽公主將衛子夫獻給了漢武帝,衛青也跟著宮中當差了。

衛青憑藉著自己努力成長為一代名將,在平陽公主第二次守寡後,許多人勸她嫁給衛青,起初她有些猶豫,畢竟曾經是自己的騎奴,可是衛青已經今非昔比,最終也就嫁給了衛青。

據褚少孫的《史記》補述裡記載,漢武帝知道這件事情後,大笑道:“我娶了他的姐姐,他又娶了我姐姐,真是有意思”立即表示同意!

而關於平陽公主最為傳奇的要數進獻衛子夫和李夫人了,一次漢武帝掃墓歸來,路過平陽公主府,在平陽公主府一眼就看中了跳舞的歌姬衛子夫,當晚就臨幸了衛子夫,這當然是平陽公主刻意安排的。果然,衛子夫也沒有讓她失望,一步步登上了皇后的寶座。

很多年後,衛子夫已經年老色衰,做為漢武帝的親姐姐,她很清楚皇帝的心理,她又一次向皇帝進獻了年輕貌美的李夫人,可惜紅顏薄命,剩下皇子後就病逝了。可是她卻是唯一葬入茂陵的妃子,可見皇帝對她的喜愛程度。

平陽公主的一生伴隨著許許多多的爭議,可是她從不放在心上,在武帝時期風雲詭譎的政治環境下,她以女子之身左右逢源,伴君左右。譜寫了一幕幕人生傳奇。


歷史隨談


平陽公主,生年不詳,卒於公元623年,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個女兒,哥哥是李世民,丈夫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柴紹,育有兩個兒子,協助父親建立大唐王朝。



一、扛起起義“半邊天”

李淵在太原起兵的時候,擔任太原留守。留守這個官職最早的時候出現在東漢,是由一個地方的行政長官來兼任,主要負責當地的軍民錢糧和地方治安,正二品官職。公元615年,李淵被封為太原留守,除此之外他還有唐國公的稱號,也可謂是一方諸侯,在當地頗有名望,手裡握有一定數量的軍隊,據說當時有三萬人。而柴紹,也就是他的女婿,女兒平王公主的老公,此時是隋煬帝太子的千牛備身,正七品官職,相當於貼身護衛。所以,李淵在晉陽起兵的時候,柴紹和平陽公主還在長安。於是李淵秘密寫信給柴紹夫婦要他一同參加起義。兩人開始犯難了:如果兩人一起離開長安前往晉陽,肯定會遭人懷疑;如果柴紹一個走,又怕平王公主遭遇不測。就在為難之際,平陽公主胸有成竹地說:為了起義大事,你還是趕緊動身出發,我一個人可以再想辦法,一定能脫身,你就放心去吧,於是柴紹偷偷到了晉陽。正是平陽公主義無反顧得支持,丈夫柴紹才能安心前往晉陽。



二、脂粉堆裡的英雄

送走丈夫後,平陽公主跑到離長安不遠的鄠縣後開始招兵買馬,準備接應父親起義。她先是派家僮馬三寶前去遊說一支土匪武裝何潘仁,估計是通過金錢收買了人心。結果是勢力遠遠超過平陽公主的何潘仁最終被平陽公主收編。拿下這個勢力最大的土匪頭子後,她又趁熱打鐵,趁勢而上,先後接連收編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小股力量的起義部隊。靠著這支部隊,再加上她治軍有方,有勇有謀,平陽公主連下數城。樹大招風,就在平陽公主勢力不斷壯大的時候,負責鄠縣治安的京師留守多次派兵鎮壓,但都被平王公主打回去了。隨著軍隊人數增加,內部矛盾也逐漸凸現。不同來路、不同目的、不同地方的人混在一起,人心不齊,軍心自然不穩。平陽公主也有預見,於是每次部隊出行或者佔領城池後都嚴明紀律,整頓軍備,不僅很快在內部樹立了威信,而且在外也有相當聲望。周圍的起義部隊也相繼加入她的隊伍。至此,她已傭兵七萬,號稱“娘子軍”。今天山西省內的娘子關就是因為“娘子軍”在此駐守而得名。後來,李淵帶兵打過黃河,平陽公主為內應,迎接起義大軍駐紮在長安周圍,在那裡開設營帳,指揮大軍攻佔長安。關中平定之後,李淵將自己這位才略出眾的愛女封為“平陽公主”。因為軍功卓越,每次賞賜都與其他公主有所不同。

京城平,封為平陽公主,以獨有軍功,每賞賜異於他主。



三、死後也風光

唐高祖武德六年,也就是公元623年,平王公主薨。下葬之前,皇帝下詔要按照軍禮的標準和規格安葬。但是太常卿建議說從古至今,沒有哪個女人能享受這樣的標準。高祖李淵認為:平陽公主生前身先士卒,奮勇作戰,親自擂鼓鳴金,應該以軍禮安葬。於是特地破例以軍禮下葬平陽公主,諡號為 “昭”,因此後世也稱她為“平陽昭公主”。




平陽公主是中國歷史上比較獨特的一名女性,也是一名與眾不同的公主。她也成了唯一一個由軍隊為她舉殯的女性。後來平陽公主的事蹟廣為流傳。明代大詩人王世貞曾在娘子關前揮筆成詩:“夫人城北走降氐,娘子關前高義旗。今日關頭成獨笑,可無巾幗贈男兒。”,以此盛讚她的卓越功績。


文史劉磚家


平陽公主是漢景帝嫡出的第一個女兒,她以前並不叫平陽公主,而是被封為陽信公主。後來陽信公主成年後,嫁給了當時的平陽侯曹壽,這時候陽信公主才隨平陽侯改名為平陽公主。誰知道這個平陽侯曹壽是一個命短的人,平陽公主嫁給他沒多久,曹壽就駕鶴西遊歸天了,年輕的平陽公主就這樣早早的成了一個小寡婦。

這個平陽公主也是一個命苦的人,早早的就再次成為了單身,但這一次婚姻並不是平陽公主最終的歸宿。後來平陽公主二婚嫁給了汝陰侯夏侯頗,可誰知好景不長,這個夏侯頗是一個行為不檢點的垃圾人。夏侯頗竟然揹著平陽公主和其他女人做苟且之事,紙總是包不住火的事情敗露之後,夏侯頗感覺這個事情確實是無法交代了,就非常自覺的自殺身亡以求解脫,苦命的平陽公主就再次成為寡婦。



而婚姻再次的失敗並沒有打敗平陽公主,雪上加霜的是平陽公主曾經和平陽候唯一的兒子恰好在這時候死了,這件事的發生對平陽公主打擊很大。但就算再悲傷生活總還是要繼續的,當時衛子夫和大名鼎鼎的衛青姐弟二人,正好在平陽公主身邊搞服務,後來漢武帝接盤成為皇帝,漢武帝可能有一段時間有點兒不孕不育的情況,所以平陽公主就琢磨了一批美女準備獻給漢武帝,這樣漢武帝的子嗣會更興旺些。


可笑的是人算不如天算,當平陽公主將這一眾美女讓漢武帝觀摩時,竟然沒有一個人能讓漢武帝看上眼。正當漢武帝準備掃興而去時,偶然間在平陽公主的府上發現了衛子夫這個美女,漢武帝就趁著興致高高時和衛子夫完成了男女之事。就這樣衛子夫在機緣巧合下進宮成了漢武帝的女人,進宮後的衛子夫並沒有得到漢武帝的特殊寵愛,可能皇帝的女人確實是太多了,遺忘百八十個女人應該很正常吧!就這樣衛子夫毫無存在感的在後宮中待著,之後漢武帝準備從後宮打發走一批女人,正當漢武帝挑選讓哪些女人下崗時,衛子夫這個曾經被他遺忘的女人又讓他眼前一亮,奇葩的漢武帝就再次和衛子夫“開了一個小會”,可能這次會議精神比較認真,幸運的衛子夫竟然懷上了龍種。


咱們都知道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衛子夫順利誕下龍種,這讓她衛家地位也急速攀升。衛子夫的弟弟衛青也就自然的納入了漢武帝的視野之中,衛青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當時在和匈奴的作戰當中勝戰連連。積攢了眾多功勳的衛青也被晉升為將軍級別的人物,這時候平陽公主也不能老單著啊!自然會有一些積極的人為平陽公主找對象,當時紅極一時的衛青就成了最合適的候選人,但平陽公主還是有個心結,認為衛青曾經是自己的下人,這樣總有種彆扭的感覺。後來經眾人勸說,衛青已今非昔比,衛青的姐姐也已經從野雞變成了鳳凰,後來平陽公主才嫁給了衛青開始了她的第三次婚姻。


也不知道平陽公主天生就是個剋夫命還是怎麼了,也許命中註定她的婚姻無法有完美的結局,平陽公主和衛青結婚之後,又是衛青提前走了一步。但這一次平陽公主和衛青的婚姻維持的時間並不短,二人共同生活了八九年時間吧!古時候包括咱們現在,女人死後總要有個歸宿和他的男人共葬一起,平陽公主一生有三個男人,但她臨死前選擇了和衛青同葬,由此也可以看出平陽公主和衛青的感情最深。


追記歷史


1、漢武帝劉徹姊

漢景帝劉啟與皇后王娡的長女。

漢武帝劉徹同胞長姐。

漢時一般以公主食邑或夫家封邑所在地稱呼公主,而平陽公主的食邑是陽信,故稱陽信公主;因嫁於開國功臣曹參曾孫平陽侯曹壽(又名曹時),所以又稱平陽公主。

劉徹即位後,尊為長公主。

曹壽去世後,平陽公主改嫁汝陰侯夏侯頗。

夏侯頗死後,又改嫁大司馬、大將軍、長平烈侯衛青。

死後陪葬於茂陵。

2、漢元帝劉奭女

漢元帝劉奭之女,母為衛婕妤。

平陽公主,即“陽阿公主”。

3、東漢明帝劉莊女

劉奴 ,漢明帝劉莊女。

漢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被封為平陽公主。

劉奴下嫁大鴻臚馮順。

4、晉武帝司馬炎女

晉武帝司馬炎的嫡長女,母為武元皇后楊豔。

武元楊皇后,諱豔,字瓊芝,弘農華陰人也。……甚被寵遇,生毗陵悼王軌(司馬軌)、惠帝(晉惠帝司馬衷)、秦獻王柬(司馬柬),平陽(平陽公主)、新豐(新豐公主)、陽平公主。武帝即位,立為皇后。

5、北魏文成帝姊妹

平陽公主,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姐妹,下嫁劉昶為繼室。

6、北魏廣平王女

平陽公主元氏,南北朝時北魏廣平王元懷之女、北魏孝武帝元脩之妹,先嫁張瓊子張欣;元脩殺張欣,後改嫁鄭譯堂祖父鄭文寬;曾撫養過鄭譯。

7、北魏高肇妻

平陽公主拓跋氏,南北朝時期北魏公主,嫁高肇;沒多久後薨逝,後高肇改娶高平公主。

8、唐高祖李淵女

平陽公主,唐高祖李淵第三女,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姐,母太穆皇后竇氏。

9、金海陵王妹

平陽長公主,完顏宗乾和慈憲皇后大氏女,海陵王完顏亮妹。

完顏氏嫁徒單貞;皇統九年(公元1150年),其夫徒單貞與其兄海陵王殺害金熙宗。

海陵王登基為帝,封其為平陽長公主,徒單貞為駙馬都 尉、殿前左副點檢。


史遇春之塵境心影錄


平陽公主,名諱及生卒年不詳,漢景帝劉啟與皇后王娡的長女,漢武帝劉徹同胞長姐。本封陽信公主,因嫁於開國功臣曹參曾孫平陽侯曹壽,故又稱平陽公主。
曹壽去世後,平陽公主改嫁汝陰侯夏侯頗,夏侯頗死後又改嫁大司馬、大將軍、長平烈侯衛青,死後陪葬於茂陵。

初嫁曹壽,夫妻恩愛

漢朝時一般以公主的食邑或夫家封邑所在地稱呼公主,而平陽公主的食邑是陽信,故稱陽信公主。後因其嫁給了開國功臣曹參的曾孫平陽侯曹壽,所以又稱為平陽公主。



漢武帝元光四年,曹壽去世,平陽公主成為寡婦。平陽公主與曹壽生有一個兒子,名叫曹襄。曹壽死後,曹襄繼承了平陽侯的爵位,曹襄的妻子是平陽公主弟弟漢武帝劉徹與皇后衛子夫的長女衛長公主。

遇人不淑,喪子之痛

曹壽死後,平陽公主嫁給開國功臣夏侯嬰的曾孫汝陰侯夏侯頗。元鼎二年,夏侯頗因為和他父親前任淮陰侯夏侯賜的姬妾通姦,畏罪自殺,封國也被撤銷,平陽公主再度守寡。


平陽公主再度守寡後,這次打擊比第一次還要大,因為平陽公主的兒子曹襄也去世了。孫子曹宗是在她嫁到汝陰侯家之後出生,祖孫二人一直就不在一起居住。孤獨和寂寞,時常困擾著這個可憐的女人。直到到這個時候,平陽公主的婚姻,一直和不幸相伴。

姻緣早定,佳偶天成

平陽公主改嫁給衛青,和衛青的姐姐衛子夫有很大關係。衛子夫本來是平陽侯曹壽府中的歌女,服侍的正是曹壽的夫人平陽公主。而平安公主將衛子夫進獻給漢武帝劉徹之後,衛子夫得到漢武帝的寵幸,生下太子劉據之後,衛家一門顯貴。

恰逢平陽公主喪偶需要選擇良婿,便在列侯中選取,隨從都說衛青最合適,平陽公主說:“衛青是我以前的僕人,過去的隨從,怎麼能讓他做我丈夫呢?”



隨從們說道:“今非昔比,如今他是大將軍,姐姐是皇后,三個兒子都為侯爵,名望和功績威震天下,還有比他更配得上您的人嗎?”

平陽公主嫁給衛青不到十年,元封五年,衛青病逝。衛青長子衛伉因為平陽公主的關係,繼承了長平侯的爵位。平陽公主臨死前,主動要求與衛青合葬,平陽公主死後陪葬於茂陵。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中國歷史上有兩位著名的平陽公主:第一位是漢武帝的姐姐,漢景帝之女;第二位是唐太宗的姐姐,唐高祖的女兒。前邊的答主已經回答了漢景帝之女,我來說一說唐高祖的女兒。

唐朝第一巾幗英雄當數唐高祖第三女平陽公主,她也是唐朝的開國功臣。

隋朝末年,李淵父子謀劃於晉陽起兵,同時派人到長安,給女兒(即後來的平陽公主)和女婿柴紹送來密信。柴紹趕赴晉陽輔助岳父起事,李氏則悄悄離開長安,來到鄠縣自已的莊園中,散發家資,招募兵士,很快集結起了數百名壯士。李氏親做統帥,起兵響應父親。當時關中一帶豪傑蜂起,為了擴大武裝李氏派人遊說,與之聯合,隊伍迅速擴大,併合兵攻下鄠縣。李氏又派人聯絡周圍的小股武裝,使其率眾歸附,一時勢力大增。
上圖唐高祖


這股勢力很快引起了隋朝長安留守的注意,屢次派兵征討,但都為其所敗。李氏率軍攻城略地,佔領了周至、武功、始平幾個重鎮。隊伍每到一處便申明法令,禁止兵士侵掠,因而深得人心,遠近投奔者甚眾。隊伍很快擴大到7萬人,威震關中,號為“娘子軍”。

李氏等所率幾支隊伍佔領了長安周圍地區,為父兄進軍長安掃平了道路。不久,李淵軍隊直搗關中,李氏率精兵萬人與之會師。李淵特准許女兒開設幕府、任用官吏、掌管軍隊。隨後,李氏率軍與各路大軍一起攻佔長安,為唐朝基業再立戰功。

上圖娘子關,因平陽公主在此駐守,故名

唐朝建立後,李氏被封為平陽公主。由於其開國建基之功,受到特別尊崇,待遇不同於其他公主。武德六年(623年)公主去世,唐高祖因為公主曾“身執金鼓,參佐命”,特命使用鼓吹軍樂,按照功臣元勳的規格舉行葬禮。並且依照“明德有功曰昭”的諡法,追諡為“平陽昭公主”。


鄧海春


歷史上真實又名揚四海的平陽公主有兩位,前一位西漢景帝之女武帝之姐平陽公主一生情路坎坷共嫁三人先嫁曹壽封號平陽有一子名曹襄可惜夫子皆英年早逝,二嫁夏侯頗可惜其違法作惡因罪自殺,三嫁大將軍大司馬衛青可惜在衛青病死後衛青之子於巫蠱之禍中被殺,後一位大唐高祖之女太宗之妹平陽公主女中豪傑巾幗英雄為協助父兄建唐出生入死勞苦功高稼柴紹為妻並生下三子其中一子成了駙馬,可惜紅顏薄命香消玉殞風華早逝其三子捲入謀逆大案一子被斬兩子遭貶,後一位平陽公主更厲害也更慘。


小龍女5505


歷史上有兩位平陽公主均是因為封地在臨汾才被人稱為平陽公主,而且,這兩位公主都大有來頭,一位是漢景帝的長公主,也就是漢武帝的大姐,一位是李淵的三公主,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三姐。我們先說第一位平陽公主。

這一位平陽公主雖說是漢武帝的大姐,但是一生卻頗為坎坷,她的姓名已經無法考證(不過隨著考古的發展還是有希望得知的)她在漢景帝在位的時候被封為陽信公主,後來嫁給了漢代開國元老曹參的曾孫曹壽,曹壽的封地在平陽,爵位是侯爵,古代一般都習慣把封地放在稱謂前面,所以又叫平陽侯,而陽信公主自然就變成了平陽公主。曹壽名字裡帶個壽字,應該是父母對他寄予了長命百歲的美好願望,但是事件的事往往事與願違,曹壽年紀輕輕就死了,平陽公主守了寡。

雖然守了寡但是平陽公主是漢景帝的長公主、漢武帝的親姐姐,當然不愁嫁,在漢武帝的撮合下又嫁給了另一個開國元老夏侯嬰的曾孫夏侯頗。可惜家門不幸,夏侯頗跟自己親生父親夏侯賜的姬妾有染,被發現後畏罪自殺,平陽公主二度守寡了。

接下來的故事就越發傳奇了,平陽公主和弟弟漢武帝的關係非常的好,經常幫弟弟物色一些絕世美女,其中有一位就是赫赫有名的衛子夫,衛子夫也是臨汾人,之後會在她的文章裡詳細的講。簡單地說就是漢武帝看上了衛子夫,之後因為衛子夫的關係提拔了衛青(臨汾青城村人),有一次還在建章宮當差的衛青被人暗害,漢武帝大為震怒,為了不讓自己的小舅子被人欺負,把他升職為侍中,還把姐姐平陽公主嫁給了他,雖然這次嫁的不如之前那麼顯赫,但是衛青之後為大漢開疆拓土,官拜大司馬大將軍。

可能有人會問,古代不是三從四德麼,為什麼平陽公主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嫁人?其實漢唐時候女性的地位和權益還是相當高的,直到宋這個不爭氣的朝代開始,才對女性有了各式各樣的桎梏。

不過衛青之所以能娶到平陽公主可不一定全是漢武帝的功勞,估計更多的是平陽公主的主動請求。衛青的母親是平陽公主第一任老公平陽侯家中的奴婢,名字已經不得而知,後人稱之為衛媼(ao),媼就是老太太的意思。傳說衛媼非常美麗動人,她在平陽侯家裡伺候時被一個叫鄭季的小官看到,一見傾心。這時候衛媼已經是四個孩子的母親了,鄭季好歹也是個地方官員,按理說應該見過點世面的,然而卻對衛媼一個半老徐娘一見傾心,可見衛媼不是一般的漂亮,一來二去就有了衛青,因為是私生子所以跟母親的姓。衛媼已經有了四個孩子,而且身為奴婢,家境貧寒,便把衛青送去生父鄭季家中,因為衛青私生子的身份在鄭季家經常被欺負,所以年紀大了以後衛青就回到母親身邊,並且給平陽公主做了保鏢。衛媼本身就美的讓人一見傾心了,衛青的姐姐更是美的傾國傾城,可見衛青的顏值也絕對遠超常人。衛青的人品在歷史上又是有口皆碑的,這樣一個人在平陽公主身邊,要說不心動也難,從之後平陽公主的種種表現也能看出她對衛青這個保鏢是另眼相待的,甚至可以說和衛青的結合是她三次婚姻中唯一一次不是因為政治,而是因為愛情。

可惜衛青四十多歲就死了,平陽公主自此未再改嫁,她死後要求與衛青合葬於茂陵(西漢的合葬制度不同墓,只在近處即可,平陽墓冢約在衛青墓東側1300米處 ),平陽公主死後陪葬於茂陵。

平陽公主在漢武帝時期對政治有巨大的影響,特別是進獻衛子夫更是影響了中國的歷史。而且兩次嫁給臨汾人,可謂和臨汾淵源極深。

第一個平陽公主的故事講完了,而第二個平陽公主李三娘的一生更加傳奇。這位平 陽公主,準確的說應該是平陽昭公主,是一位真正的女中豪傑,她戎馬一生的功績在中國女性的歷史上可謂千古第一人。

平陽昭公主本是邢州堯山人,因為嫁給了臨汾人柴紹,封地於平陽故人稱平陽公主。柴紹也是響噹噹的人物,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我們在介紹柴紹的時候再說。

平陽公主和柴紹結婚時還不是公主,史書上並未記載她的名字,因為她是李淵的三閨女,所以民間一般親切地叫她李三娘。三娘和柴紹婚後不久正趕上三娘他爸李淵開始舉兵反隋、掃平亂世的大業,柴紹當仁不讓要跟隨李淵成就一番霸業,唯一就是放心不下李三娘,問三娘:“我去打仗了你怎麼辦?”三孃的回答可以簡單的概括為:你放心去,我不用你管。

事實證明柴紹的擔心非常多餘,柴紹走後李三娘以駭人的魄力在短時間內收服了江湖上幾支散亂的義軍,組建出一支七萬多人的軍隊。這隻隊伍剛開始魚龍混雜,簡直可以說是一群烏合之眾,但是在李三娘的帶領下卻表現出驚人的戰鬥力,不但屢次擊敗了大隋前來討伐的部隊,而且攻城拔寨、勢如破竹,先後佔領了戶縣、周至、武功、始平等地。果然一隻雄獅帶領的羊群要勝過一隻綿羊帶領的獅群,而李三娘則完全不遜色於雄獅。她帶領的部隊律法嚴明、令出必行、不騷擾百姓,被百姓親切地稱為娘子軍。

公元617年李淵帶領主力渡過黃河進入關中之時,驚喜地發現自己的三閨女李三娘已經為他在關中打出一片天下。李三娘也終於見到了她日思夜想的夫君,柴紹。這時李三娘在軍中的功績已經與柴紹平起平坐了。看到妻子如此的巾幗不讓鬚眉不知柴紹當時是作何感想呢?我們只能想象當時李三娘帶著兵甲千萬和夫君相會時,是何等光輝和驕傲!

再之後,李淵發兵甘肅,李三娘的任務是防守李淵的大本營山西,李三娘駐兵的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娘子關,今山西省平定縣東北的綿山一代,娘子關的名字正是因李三娘的娘子軍在此駐守而得來。李三娘駐守期間娘子關猶如鐵板一塊,正是因為有了穩固的後方,李淵和李世民才能一往無前地蕩平天下。

之後,史書上關於平陽公主的記載直到她死的時候才出現,而她的葬禮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當時李淵要求“前後部羽葆鼓吹、大輅、麾幢、班劍四十人、虎賁甲卒”這是當時軍禮葬禮規格,禮官提出女人使用這個規格不符合禮法。高祖李淵反駁他:“鼓吹就是軍樂,以前平陽公主總是親臨戰場,身先士卒,擂鼓鳴金,參謀軍務,從古到今何嘗有過這樣的女子?以軍禮來葬公主,有什麼不可以的?”於是特地破例以軍禮下葬平陽公主,並且按照諡法所謂“明德有功曰‘昭’”,諡平陽公主為 “昭”。這就是後世稱她為“平陽昭公主”的由來。平陽昭公主,是中國封建史上,唯一一個由軍隊為她舉殯的女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