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到底是褒義還是貶義?

陌筱塵lsw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我認為是褒義詞,我的觀點如下。

一:苦苦的去尋找自己認為很美好的東西,走了很多的路,有很多的辛苦在歷盡千辛萬苦絕望的時候突然明白了,都說外面的風景很好,花時間花金錢,走出去開闊眼界,原來開的不是眼界。而是心情,靜下來家門口的薔薇花也挺好看的。

二:想解決問題,絞盡腦汁也解決不了,著急上火,可是身邊自己平時最不注意的那個人,說的話做的事,讓自己豁然開朗,找到靈感,記住要困擾。

三:嗯,想要做的事,想要找的人,歷經了所有的磨難的時候,竟然就在我們周圍,離我們很近,是一種感覺,就像修行的人,有的人一輩子,沒有接近他想要找的那個東西有些人三五年找到了自己的心靈歸屬,一念轉機的靈感妙用。

供您參考,謝謝!



秋天的一粒穀子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咱們先看這句話的出處。這句話出自南宋夏元鼎《題壁二首》,原詩是這樣的:“崆峒訪道至湘湖,萬卷丹書看轉愚。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作者讀書不果,輾轉學道,沒料想在湘湖這個地方,突然找到了答案,不禁喜出望外。那這兒的“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毫無疑問是褒義。

再看咱們平時是如何用這句話的。我曾經從鄰居那裡聽到過這樣一件事,一位媽媽帶著自己五歲的孩子一起去超市購物,也怪媽媽粗心,一不留神孩子不見了。這下鬧大了,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樓上樓下,還去監控室調錄像,卻全無蹤影。媽媽在萬般無奈之下,傷心的守在超市門口。過了一會兒,好像有什麼感應一樣,隨便朝身後一扭頭,見孩子正調皮地對她笑。媽媽眼晴瞪的大大的,你這熊孩子!所以這裡的“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部費功夫”,還是褒義。至於貶義,比如小偷入室盜竊,冒了一頭的汗卻一無所獲,惱火的一腳踹在床沿上,彎下身子去摸摸還疼的腳,突然發現床底下藏著一個手提箱,拉出來一看,裡面全是錢,一下子暈了。再比如今天你在家看電視,左找右找,不知道遙控去哪兒了,把家裡面翻了個遍也沒找到。等你很失望的時候,卻發現遙控器好端端的就躺在電視櫃上。這時候你心中肯定有氣,把遙控摔了的心都有。還比如有一種非常悲劇的情況,抗聯英雄楊靖宇在飢寒交迫之下被日本鬼子發現,當時日本鬼子豈不樂瘋了?所以此處的“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就肯定是貶義中的貶義了。

關鍵是前提,前提說明一切。而作出此提問的人,個人認為不僅僅是他的好奇心在作怪,極有可能是在生活中遇到問題,而解決的方法太過簡單,瞬間有感而發罷了。由此可以看出,他提出的問題只是他表現的平臺,或者說是一種形式。


手心我心bxl版


個人觀點,這是一聯詩,並不是一個詞。談不上什麼褒貶。這聯詩只是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這兩句出自宋,夏元鼎的七絕。

崆峒訪道至湘湖,

萬卷詩書看轉愚。

踏破鐵鞋無覓處,

得來全不費工夫。

這首詩大意是:為了學道,我從崆峒一路尋訪輾轉到湘湖,讀了萬卷詩書想從中找尋答案反而變得越來越糊塗。即使把最堅固的鞋都磨穿,還是一無所獲,沒想到最後答案竟毫不費力地出現在眼前。

作者夏元鼎,南宋永嘉人,約宋寧宗嘉泰初前後在世。據說他博覽群書而屢試不第,曾經入仕為官,年屆五十,在上饒時,一天夜裡做了一個奇怪的夢,於是棄官入道。往南嶽祝融峰,遇赤城周真人指示。遂大悟,因作此《絕句》。

萬卷詩書看轉愚

這是一首經典的宋詩,具有明顯的“理趣”特點。詩人訪道,“道”是什麼?道,自然也。自然即是道。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風無人扇而自動,水無人推而自流,草木無人種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盡言皆自己如此。但是,具體來說,誰也說不清楚,也可能是一個事理,一種方法,一種途徑。在這裡,很可能是一種詩理或人生的意義。前兩句,詩人說走了很多路,從甘肅崆峒一直走到江浙湘湖一帶,看了很多書,萬卷詩書都翻遍了,可是越來越糊塗,思想越來越混亂。後兩句說,突然有一天,豁然開朗了,思想頓時明晰起來,詩情靈感驟然而至,人生目的一目瞭然。這就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踏破鐵鞋無覓處

其實,這正體現了道家所提倡的“道法自然”、“大道至簡”,蘊涵著極為深刻的哲學道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沒有前面的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就沒有後面的“得來全不費工夫”,這是量變到質變的結果。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實現這個結果,前面的“崆峒訪道至湘湖,萬卷詩書看轉愚”更重要。關於這一點,許多人應該有這樣的生活體驗,有些問題,百思不得其解,盤旋縈繞在腦海中很長一段時間,突然有一天,豁然開朗。這也體現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前面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混沌度日,學習生活積累,就沒有長大後的聰明睿智,洞察一切。一夜之間長大了,成熟了,就是這個感覺。

得來全不費工夫

後來,“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這一句被人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但其深刻內涵卻日漸被人忽視,今天這句詩已經成為人們的常用語之一,同時它也是一個成語,常被人用來說明做一件事,或尋找一個人,雖歷盡千難萬險,不能成功;而在無心之時,卻很容易地就達到了目的。也比喻做事或治學,開始時往往很艱難,及至功夫、火候到了家,便會豁然開朗,一通百通,獲得成功。





洎水藍


既不是褒義也不是貶義,屬於中性。

踏破鐵鞋無覓處,是做一件事付出了很多,卻沒有結果。得來全不費工夫,是無意之中得到了想要的結果。

然而想要做成一件事,不能靠“無意”,況且這裡的“無意”,並非真的是無意之中,所有的無意,大多都是在踏破鐵鞋的基礎上。

道理是很簡單的,就好像我們讀書時做作業一樣,有時候冥思苦想都解不出來,偶然間靈光乍現,就想到辦法了。不能將功勞全部歸功到靈光乍現上。如果沒有前面的冥思苦想,相信也不會有那樣的靈感。

做任何其他的事也都是這樣,在金庸的《射鵰英雄傳》中,有一個情節是郭靖背了一肚子的九陰真經,當總是琢磨不透其中的道理,後來在丐幫大會上,觀看丐幫的陣法,忽然間就想通了一些道理,自然而然就施展了出來。

眾所周知,金庸武俠中郭靖的悟性是最差的,學什麼都比別人慢。朱聰教拖雷練功夫,教什麼就會什麼,偏郭靖就學不會。就好像楊過小時候看郭靖教功夫,看一遍就會,大武小武就死活學不會,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

然而郭靖偏偏就練成了絕世武功,他頓悟九陰真經的靈感,不是憑空而來的,是因為他練功足夠勤快,積累足夠厚實的緣故。

所以這句話一定要全面地看,想要“得來全不費工夫”,背後就一定要下大功夫。不下大功夫,就不可能有靈感,也就什麼也得不到。


燈閱泰山


這麼複雜的一句話其實是不能用褒貶來評判的。

詞語有詞性,句子只分感情,和語境。比如“讀了很多書,卻過不好一生”,這句話你怎麼評判褒貶呢。不同的人不同時刻說出來,情緒都不相同。

“踏破鐵鞋”這句話從詞意上與“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其實是一樣的。表達的情緒不同而已。只是有些句子表達的情緒是歡快,你就覺得他是褒義,有些表達的是憤恨,你就覺得他是貶義。嚴格來說他們不能等同。

先來解釋一下,“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鞋都走破了都找不到,嘿,原來就在眼麼前呢。大多時候是開懷的時候說的。所以情緒上是歡愉的。如果你認為這種情緒可以代表這句話是褒義,那它就是褒義。



睡前一點光


褒貶難定。踏破鐵鞋,當是兜兜轉轉歷經千辛萬苦了。所以當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時。褒義的說法是蓽路藍蔞;貶義的說法就是費盡心機。

再者就是鐵鞋踏破之前,如果沒有一定的前期準備,即所謂的“攻略”,哪來的“全不費工夫”。而如果是不踏破鐵鞋,又只能算是守株待兔了,其結果自然就可想而知。

以上純屬個人管見,若有不當之處,敬請諸君海涵[祈禱]

我們不妨來溫習一下南宋詩人夏元鼎的《絕句》:崆峒訪道至湘湖,萬卷詩書看轉愚。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結合詩句,應屬褒義。

請注意:萬卷詩書看轉愚。萬卷詩書、踏破鐵鞋;世無捷徑,路在腳下!



相得益香料


一個詞、一個句的褒貶要放在具體語境上,不能僅憑詞句去簡單的定義褒貶。

比如“壞蛋”這個詞,看起來是貶義的,但如果是情侶間的玩鬧,那就是貶詞褒用。

同樣,褒詞貶用也是存在的。

現在回到正題,”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出自宋朝的夏元鼎絕句。

崆峒訪道至湘湖,

萬卷詩書看轉愚。

踏破鐵鞋無覓處,

得來全不費工夫。

原句的釋義很簡單,比喻急需的東西費了很大的力氣找不到,卻在無意中得到了,表現出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在一般語境下,例如我們的日常生活找物件,用到這句就大抵是褒義的。

但在一些特殊情景下,比如綁匪找武器找半天找不到,最後在不起眼的角落找到了,再發一句這樣的感慨,那就是貶義了。

當然,大部分詞彙還是有一定褒貶詞性的,比如美為褒,醜為貶。

但漢語博大精深,不把詞放在對應語境中就很難準確判斷詞性,畢竟褒詞可貶用,貶詞亦可褒用,更別提其他的寫作手法了。


種花家的貓ToT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卻不廢功夫。此詞即不是褒義也不是貶義,屬於中性詞。其表達意思為:比喻急需的東西費了很大的力氣找不到,卻在無意中得到了。寫出了作者如釋重負的心境。

這句話出自宋·夏元鼎《絕句》。原文是名詩《絕句》原文如下:崆峒訪道至湘湖,萬卷詩書看轉愚.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原文是“崆峒訪道至湘湖,萬卷詩書看轉愚。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也曾在明·馮夢龍《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滿將大門閉了,兩個促膝細談。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出現過這句話。



槲柞櫟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是一個漢語褒義詞彙,比喻急需的東西費了很大的力氣找不到,卻在無意中得到了,寫出了作者經過努力最終卻得到了,心情如釋重負。語出宋·夏元鼎《絕句》:崆峒訪道至湘湖,萬卷詩書看轉愚。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欣依然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這句話乍一看是很普通的一句話,但是裡面卻有很深的道家學問。這個像極了唐代無盡藏禪師的一句詩: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隴頭雲。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各位老師能說是褒義還是貶義?哈哈,褒貶不一了!所以站在道家的理論來看,世事無所謂褒貶也無好壞之分,只不過好壞相互轉化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