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系車和日系車之間,到底有多大的差距?

和平小飯店


韓系車跟日系車的差距,小於國產車跟韓系車的差距。

單說產品不說技術的話,韓系車和日系車差距很小。他們之前主要市場主要在北美,韓系車的銷量一度和日系車打得有來有往,前幾年還有反超的趨勢。在北美這種完全成熟的汽車市場,對產品力、性價比是非常看重的,這可以說明韓系車的實力。

當年索納塔九曾經被評為最佳中級車,十代索納塔也即將到來。

再比如說即將上市的現代第四代勝達,跟豐田漢蘭達比起來,性價比也不差多少吧。顏值不差,塊頭更大,動力組合是245馬力353牛米的2.0T發動機加8AT,估計到時候售價也比漢蘭達便宜,但是銷量如何可就不好說了。

為啥韓系車在國內不受待見呢?我覺得主要還是前幾年韓系車對國內市場不夠重視,說不好聽點就是有點瞧不起。

在中日關係緊張,日系車在中國銷量大幅下降的時候,韓系車迅速侵吞了部分這塊市場,但是沒有把最新的科技拿過來,好好打造口碑,反而宣傳造假、數據虛標(好像韓國人經常犯這種錯誤……),而且國產之後偷工減料。本來以可靠性聞名的韓系車,國產之後並沒有達到日系車的水準。

加上一些錯誤的銷售策略,舉個例子,索納塔九上市之後,索納塔八代正常銷售,但是售價直接打七折,這對品牌形象打擊太嚴重了。這種神操作搞多了,導致韓系車在國內口碑越來越差,結果就是市場迅速被自主品牌吃掉。

吉利、長城等自主品牌的崛起,讓部分合資品牌迅速邊緣化,尤其是韓系跟法系。

實際上韓系車不差,尤其現在這個情況,韓系車性價比很高,題主如果對性價比比較看重,韓系車是非常好的選擇。在技術上,韓系車也是一流水平,渦輪增壓、混動、8AT、7DCT等等他一樣不缺,而且調校水平不低,從這點來說,韓系車在國內市場是被低估的。


老胡評車


趙哥是擁有兩臺現代和兩臺本田的車主,應該有權利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並且用老百姓看的明白,聽得懂的話來回答問題,差距是有的,但是,普通老百姓感覺不大,基本上在發動機這塊,其他方面差距不大,尤其是耐用性,基本沒有什麼差距,韓國車,絕對是好車,我們普通老百姓用,性價比最高,我今年還想買車,肯定現代,還買韓國車,本田雅閣的發動機,明明有毛病,還有那麼多人買,不知道是怎麼想的,帕薩特的安全性,讓我不敢買德系車了!速騰的斷軸,大家都忘了嗎?說韓國車不好的,基本都是沒用過的,我不吹不黑,也不是託,韓國車真的不錯,起碼適合普通老百姓


DK趙哥



韓國車和日本車從基因上來說是相同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韓國最大的汽車廠家現代起亞集團,最早使用的就是三菱淘汰的技術,從發動機到變速箱,甚至車輛的電子系統設計到現在都是日系車的風格。
基因一樣不代表質量一樣,親兄弟還有差別呢?何況還不是親的。雖然現代起亞車型的技術源於日本車,但是整體零件質量不如日本車,所以車輛耐用性和日系車比還有一定程度的差距,但是這個差距不大,也就在20%左右,所以很多人把韓國車比喻成便宜一點的日本車。


售後服務技術總監


整體實力上,韓系當然不如日系,這是因為日本汽車工業起步明顯早於韓國;但是韓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五大汽車品牌,可靠性耐用性長期霸榜歐美市場前十位,2018年全球銷量七百六十多萬臺。從對中國自主品牌的影響來看,日韓兩國對中國汽車影響最大,至今眾多自主品牌用的發動機還是仿製三菱,而自主品牌老大的吉利長城還在依賴著韓國AD公司生產的變速箱,反倒是中國被國人膜拜為神車的德系一方面在中國市場賺得盆滿缽滿,一方面卻對自主品牌從未提供過任何技術支持!至於國人如此不待見韓系,除了眾所周知的薩德事件,最主要是韓國千年以來就是中國的附屬國,對這樣一個國家我們很多國人打心眼就瞧不起!大家對德系日系超過我們覺得很正常,因為它們是老牌發達國家嘛,但對韓系超過我們大家就接受不了!誰都可以超過我們,唯獨韓國不行!實力不如人,心裡又不服氣,於是韓系車就成為了被黑得最慘的品牌!個人認為二十萬以下從家用角度可靠性耐用性看,日系排第一,韓系第二,通用第三,大眾第四,自主第五,福特第六。關於提問的問題日系和韓系怎麼選,我認為二十萬以下選韓系,因為這個價位的日韓車質量沒有多大區別,唯一的區別就是日系品牌影響力高過韓系,但性價比不如韓系!


手機用戶9340459096


韓系和日系車相對來說,有一定的差距,從歷史淵源來說,日系車發展的時間,比韓系車早20年左右,所以總體發展水平上也就有了一定的差距:

一、汽車起源於德國,所以德系車、法系車的歷史最久,比如奔馳和標緻雪鐵龍,都有120多年的歷史了,其次是美系車,通用和福特,也都有了過百年的發展歷史,日系車在二戰之前開始發展,之後跟著美系車走,順勢反超了美系,韓系車則是在朝鮮戰爭結束之後開始發展,因此可以說其實中國汽車和韓國汽車業最早開始都是上世紀60年代左右,但後來不同的國情,造成了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中國汽車才開始真正發展;

二、瞭解發展背景,就很容易理解這些車系之間的差異。相對來說,歐美日是資歷相對更深,技術成熟度、研發體系和經驗乃至數據庫也是有著先到優勢的,而韓系車經過了80年左右的發展,技術也提升迅速,而且從品質上來說,現在的日韓系車,在6至8年的時間內,品質水平接近持平,超過10年以上的車,日系更為耐久。當然,這方面即使是德系車現在也不如日系耐久皮實,究其原因是德系工程師們故意設定的配件壽命,還是其產品工藝和材質使然,這就見仁見智了;

三、日韓系在技術水平方面也有差別,日本人是危機感很重的民族,所以他們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在很多技術方面都直追歐美,甚至反超,而韓系車總體上來說,還是一個技術追隨者,這也是去年行業特別喜歡說韓系的便宜實惠,被中國自主品牌的便宜不簡單(高配置)給超越了,並由此導致去年韓流真得遇上了寒流。

但實際上,中國品牌和韓系車在技術上還是有差距的,這是客觀存在的技術積澱與發展思路差距,畢竟中國汽車真正起步的時間又比韓系晚了20年,即便是急追猛趕,但技術不是一頓飯能吃完的。

所以總體上說,日系和韓系雖然一般同級車型的價格差異有1萬至5萬不等,而且韓系車在豪華和高端領域相對日系多出一大片空白,但在全球化製造的今天,韓系車在氫燃料電池技術,燃油車的動力駕控技術方面的發展也非常迅猛,基本上從歷史來看,後來者往往是先用低價優勢獲取市場,然後逐步提升技術水平和品牌形象,畢竟現代汽車也曾獲得全球銷量冠軍,所以從總體說來,這些差距對一般消費者來說感覺已經不明顯了,至於品牌檔次,那其實是個虛虛實實的概念,說起來,法拉利檔次高,但故障率也不見得低呀。


看字老串行


韓系、日系差不多,韓系要厚道一些。

說說韓系車的發展史:

朝鮮戰爭後,美國刻意扶持韓國,一來為了壯大在亞太地區的實力,二來為了牽制日本,三來為了針對中蘇朝打造“民主櫥窗”。

在諸多扶持手段中,其中之一,便是要求日本向韓國複製本國工業。

今天韓國的優勢產業跟日本高度重合:電子、汽車、鋼鐵、造船……

所以,韓國汽車,本就是日本汽車的翻版。

在汽車領域,日韓都是後進生。

日本車,就是靠歐美的淘汰技術、或者技術授權(如被豐田粉吹上天的愛信精機,就是美國博格華納授權的)、技術轉讓(如馬自達的創馳藍天,就是福特不要了轉讓的)……等手段,獲得技術,然後壓低成本、注重節能省油、在低端市場取得成功的。

日本車本身沒多少先進技術。

韓國也一樣。

在複製日本的汽車工業時,即便日本有所保留,韓國可以同樣的手段(轉讓、授權、購買)從歐美國家獲得更加先進的技術。

所以,韓國車與日本車之間的確有技術差距,但差距不大。(新技術往往用在高端產品上,日韓都主打低端市場,老舊技術多一些。)

日本車主要靠低價打開市場,正是與歐美相比,日本車“差不多的質量,差的多的價格”,才讓日本車後來居上。

比日本車要晚的韓國車顯然不能再用這招。所以韓國車只能在壓低價格的同時,提高品質來獲得競爭優勢,而不能像日本車一樣,光是一味地壓低成本(這幾年日本車醜聞不斷,就是單純壓低成本的惡果)。

這就是為什麼說,韓國車比日本車厚道。

比如,韓國車被稱作“國產車的價格,合資車的品質”。

再比如,新材料的運用上,日本只有8%左右,為各車系最低。而韓國車達到12%,基本在平均水平上。


雁去無痕ty


從國內用車環境來說,韓系車和日系車的差距其實不大,在國內韓系車比日系車減配得更加嚴重。但從全世界的角度來看,韓系車比日系車有一定差距的。

國內韓系的黃金時期

“屌絲有3寶,索9、K5、邁銳寶”,這句話當時在汽車圈裡也算是流行金句了。當年的K5確實是賣得好,就衝當時K5的顏值就知道多少女司機為之埋單,滿大街的K5就代表了韓系車的黃金時期。那時候的其它車型顏值沒什麼特點,都是一味地家族傳統造型沒什麼新意,而韓系車恰好填補了這個空白,給其它車企的外觀設計好好上了一課:光靠外觀也能贏得一部分市場。


韓系車和日系車的差距究竟在哪裡?

我印象中有2個關於韓系車的事情印象非常深刻。

有一次我搭我舅舅的車(現代伊蘭特)去上山祭祀的途中,水箱漏水了。那個時候車買了大概5年,對於我一個做汽車設計行業的人來說,如今換熱器的設計基本上不存在漏水的可能,包括的輕微碰撞後水箱變形,也是大概率不漏水。但是漏水情況就這樣發生了,我們只好一邊加車上的純淨水,一邊勉強把車開下山去修理。


還有一次我見一人高高興興的提了一輛起亞,結果還沒上牌照就撞在路邊的路樁上。本來也沒什麼,但讓我感覺奇怪的是起亞整個車蓋都完全變形了!從中間斷裂變成兩節。撞車的地方是雙向3車道,因為其中有一個車道被停車位佔了,所以其實是雙向2車道。更搞笑的是估計是起亞車主要靠邊停車,誤把油門當剎車了,但這也太不經撞了,讓我感覺韓系車用料也是太省了,比日系還要省。

通過以上的事情,我覺得韓系車在質量細節上面很不到位。韓系車一直以來都是對標日系車,實際上他們做得比日系更美觀、更輕巧、更省油,同時也造成了被動安全性下降、高速發飄等問題,這是問題呢在韓系低端車上更加明顯。


至於你選擇哪一系車型,完全根據自己的喜好,韓系靠顏值、日系靠品牌,畢竟日系不少品牌是國際企業,影響力在那裡。


深藍月華


日韓系車算是亞洲汽車工業的典型代表,其實從發展歷史和傳統淵源上講的話,日系車算是韓系車的老師,兩個車系是蓋棺定論的師徒關係,這就不難理解為何日韓系車之間那麼多的相似性了。

日系和韓系車的舒適性、質量穩定性(尤其是小毛病控制)以及後續使用成本等方面存在較高的趨同性,在整個汽車行業裡都是名列前茅的,而且是明顯的居家實用性風格,在風格定位和人機工程等方面更加貼合亞洲人特點和使用習慣。當然了,缺點也是“難兄難弟”,車身剛性還有車漆一直被詬病,廣義安全性部分也相對不如歐洲車甚至美系車,車內質感大多也稍微遜色一些。不過很多時候有情可原,畢竟價錢擺在那了。

至於韓系車和日系車到底有多大差距,這個實在是不好說,各維度各項指標實在是太多了,只能說整體上日系處於領先地位,薑還是老的辣,無論是品牌影響力和前沿技術研發,還是造車底蘊和綜合產品力,日系仍舊佔據上風,而且在精緻度方面優勢較大。不過從質量穩定性和使用成本方面看的話,韓系車倒是表現優異,雖然行駛質感一般,大多數車內的品質感和精緻度也不足,但是正常使用的話沒什麼問題,大的質量缺陷很少,維修保養既方便又便宜。


車壇速遞


反正最近幾年,外國品質排名韓系都優於日系。大家不要總是用老眼光看。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這用於國產車也是如此,國產車不是曾經的阿蒙了。


灬棒棒餹5566


汽車質量怎麼樣不能拿幾萬公里和十幾萬公里說事,國產車開十來萬公里也不會動幾個螺絲,正常保養就行了。

關鍵要看二十幾萬公里後,那時候看誰的問題少才是真正的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