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那個可惡又偉大的逐夢人


書單 |《月亮與六便士》:那個可惡又偉大的逐夢人

書單001期:《月亮與六便士》

在知乎裡,搜索“30歲可以”,後面立刻出來許多“爆款問題”任君選擇:

30歲可以學吉他嗎?

30歲開始學英語晚不晚?

30歲了,轉行還來得及嗎?

......


書單 |《月亮與六便士》:那個可惡又偉大的逐夢人


好像到了某個固定年齡,人們開始害怕“開始”,總希望有人能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他:你可以的!因為我和你一樣,我做到了!

或者,希望有人出來理智地制止他:你忘了房貸嗎?忘了結婚的彩禮嗎?忘了孩子的學費嗎?

只是,真正忘記的,大概是問問題人忘記了問自己的想法......


也有人說,到了一定年齡,自己的想法不重要了,事情和問題會推著你選擇。

可我不願意接受這個說法,查爾斯比我還絕對。

查爾斯是誰?《月亮與六便士》裡讓人咬牙切齒的銀行家,畫家。

猝不及防的“中年叛逆”


40歲,事業有成,銀行家,在市中心擁有不錯的房子,和妻子孩子住在一起。

查爾斯在我們看來是有為中年的典範了,很多人渴盼的、追求的,他都擁有。

可是,他卻突然不告而別,從此杳無音訊。

妻子認為他是出軌了,所有的朋友都認為他出軌了,不然這麼好的生活為何突然不要了?

於是查爾斯的妻子找來和丈夫有一面之緣的“我”去探聽情況。

“我”驚訝地發現,查爾斯不是因為出軌而離開,他只是去畫畫了。

他在生活與夢想之間掙扎,就像溺水的人一樣,只是他成功游到了岸上,只是不是以前的那個岸邊。


書單 |《月亮與六便士》:那個可惡又偉大的逐夢人


逐夢?出軌、絕症、失明,然後付之一炬

查爾斯的逐夢之路,遠不如我們想象的康莊。

甚至可以說,查爾斯是一個可惡的人。

可是我和毛姆有同樣的感受:

查爾斯是一個可惡的人,但我依然認為,他很偉大。

好像是故意與之前“銀行家”的生活形成對比一樣,查爾斯來到了巴黎,窮困潦倒,幾度面臨死亡,與曾經的“上流社會”“上流生活”相比,簡直不能更悲慘。

可是查爾斯為了畫畫,絕不妥協與畫畫無關的一切。

好在有朋友救助了查爾斯,並把他帶回家。

查爾斯卻上演了“出軌”的戲碼:出軌了朋友的妻子。隨後厭倦,覺得會打擾自己繪畫,於是離開,出軌的故事結局是:朋友的妻子自殺......

這樣的查爾斯是真的可惡,倫理道德均不能約束,不是一個“好人”。

可是對於查爾斯來講,或者對於他的“自我意識”來說,只有畫畫是重要的。

他只要畫畫,其他什麼都要靠邊!

他最終漂泊到了一個小小的地方,被當地的姑娘收留照料,終於可以肆意繪畫而不受非議與打擾了,絕症、失明,命運還是不肯讓他自在繪畫。

即便如此,查爾斯還是完成了驚世鉅作,可是他卻對已經成為自己妻子的姑娘說,等他離開了,所有的都燒掉吧。

當人們感慨,要是多收幾幅查爾斯的畫作,現在一定價格不菲的時候,我覺得查爾斯的這一把火何其妙哉!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書單 |《月亮與六便士》:那個可惡又偉大的逐夢人


習慣性遺忘的“自我意識”

​如果在森林裡出現兩條路,一條明朗曲直,一條荊棘叢生,你選擇走哪條路?

不論是書作、詩作,或者煲好的雞湯,我總被這樣的問題難住。大家都說好的路,和少有人走的路,我們問了那麼多的人,聽了那麼多的經驗,卻還是選不好一條路?

大概是因為,我們都忘了自己吧。

在蒼茫世間,我們也許有過“自我”,卻慢慢發現也許忘了“自我”會更容易一些。只是這暫時忘記,忘著忘著,已然成為了“習慣性遺忘”,甚至迷失。

自己的選擇,要問別人。

自己的事情,要別人來決定。

自己好像不那麼重要了。

可是,查爾斯與我們不同,他決絕到讓人不可理喻,他是“自我意識”覺醒的代表,他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要做什麼,於是他做了,不顧他人議論和評價,只是簡單而直接地“做”。

只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做不到查爾斯這般決絕,但是在日常瑣碎中依舊堅持自我又如何不可?

沒有人做到?那我來做就好了!

人世漫長得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查爾斯就是那個終其一生在

追逐星辰的人。

人生,無法用單純的“好”與“壞”來評斷,我們自己的生活,從不需要別人來指手畫腳。

也許我們傾盡一生,沒有實現什麼宏偉大夢,但找到自己,也是一件值得驕傲的大事!

希望每一個逐夢人不辜負自己,對自己負責。

書單 |《月亮與六便士》:那個可惡又偉大的逐夢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