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者王尚德

出了渭南城,沿著310國道一路向東,記者一行追尋烈士足跡,重尋王尚德的英雄事蹟。

“他是我們村子的人,原來不姓王,姓郭,因兩歲喪母,其舅父王興貴無子,他過繼給舅家,故姓王,璋峰乃後起名字。王家比較富裕,與郭家相比懸殊很大。王尚德來到舅家,感到社會貧富嚴重不均,遂產生革命的想法。”說這話的人,是王尚德烈士陵園的守墓人——臨渭區向陽街道辦姚李堡村67歲的姚建民。姚建民娓娓道來,記者的腦海裡有了一個更為立體的英雄形象。

姚建民口中的“他”,原名王尚德,又名王璋峰,化名汪琴聲,1891年9月出生於渭南縣程家鄉姚李堡村(今臨渭區向陽辦郭壕村)一個農民家庭。1922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6月任陝西最早的團組織赤水支部幹事會書記,1925年冬轉為中共黨員,是陝東知名的革命教育家、農民運動的旗手和黨、團組織的創始人之一。

1918年秋至1922年7月,王尚德在武昌中華大學上學期間,就跟隨惲代英、林育南進行革命活動,接受了馬列主義思想。五四運動時,積極投身於學生運動和工人運動,頗受武漢地區黨組織的重視。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由於形勢發展的需要,受董必武同志派遣,他於1922年7月回陝開展革命工作。1924年6月,建立起陝西地區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赤水支部幹事會。8月,改稱社會主義青年團赤水特別支部,王尚德任書記。9月,建立起私立赤水職業學校,並將此作為革命工作的據點,這是陝西地區最早建立的團支部。

1923年冬,王尚德同華縣進步人士鄭雲章等密議,策動渭、華兩縣農民進行交農運動,交農運動在全國產生了極大反響。

1925年春,王尚德與高塘團組織的負責人陳述善一起發動農民武裝,驅逐陝西督軍劉鎮華出陝。同年5月,西安爆發了驅逐軍閥吳新田的學生運動。王尚德同魏野疇、方仲如等在三原地區召開重要會議,對如何將驅吳鬥爭推向高潮提出指導性意見。11月,王尚德派張宗適、雷光顯在渭南東張村建立起陝西地區最早的農民協會——東張村鄉農民協會。12月,王尚德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建立起中共赤水特別支部,王尚德任書記。

1926年元旦,王尚德與張宗適、方仲如等在赤水召開了陝東國民會議促成會。這次會議對陝東國民革命運動及農民運動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中共八七會議之後,他與陳述善、趙錫琰等在高塘建立起百餘人的農民自衛團,鬥爭土豪劣紳。1928年8月,起義失敗後,王尚德化名汪琴聲,隨部隊輾轉到河南鄧縣,以教私塾為業,秘密進行革命活動。他輾轉豫西南,與宋綺雲編辦《皖南日報》。同年11月6日,因叛徒出賣被捕,1929年初,經中共地下黨組織營救出獄。出獄後他在鄧縣第一小學任教,在校外興辦夜校,發動群眾抗稅抗捐。

1933年冬,為興建私立赤水初級農業職業學校(簡稱“赤農”),王尚德在渭南赤水一帶辦起秦峰木廠、赤水棉花運銷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皮裘廠等,為建校籌集資金。受延安抗日軍政大學辦學啟示,他決定把“赤農”辦成延安抗大式的學校。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他更是將自己的一雙兒女送往延安,參加革命工作。

1941年5月,胡宗南部趁“赤農”放麥假之際,派特務闖入學校,再次逮捕王尚德。在獄中他視死如歸,大義凜然,堅持開展對敵鬥爭,設法爭取獄中的小公役員郭新民加入革命隊伍。1945年出獄後,他帶著郭新民到赤農,讓他當工讀生,走上革命道路。出獄後,王尚德投身赤農學校擴建之中。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停戰協定,大肆捕殺共產黨人。中共組織決定派人保護王尚德赴陝北邊區,但他決定等赤農九間教學樓完工再動身。不幸的是,8月13日清晨,他被特務誘騙至赤農學校西側的水渠邊殺害,時年55歲。

王尚德是陝西革命的先驅,是陝西地區早期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者。他一生對陝西地區黨團組織的建立和農民運動的開展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以學校為陣地,為革命事業培養造就了大批有為人才。他對黨無限忠誠,為革命事業無私忘我,他的英雄事蹟將被後人傳頌,他的精神永遠鼓舞著我們前進。他為陝西乃至全國革命作出的重要貢獻永垂不朽。我們要繼承先輩遺志,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完成時代賦予的新使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