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旅遊——定襄閻錫山故居

閻錫山,山西省五臺縣河邊鎮人(今屬定襄縣縣),字百川、伯川,號龍池,清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晉系軍閥首領,中國同盟會會員。國民黨的排名第一的一級上將,軍銜僅次蔣介石之下。


忻州旅遊——定襄閻錫山故居

閻錫山 網絡圖片

閻錫山在近代的中國很有影響力,宣統三年,任山西都督,民國六年兼任山西省長,先後設立公私合辦出的山西省銀行、太原兵工廠等諸多金融機構和軍工企業。民國十六年(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北方總司令,次年任第三集團軍總司令。民國十九年(1930年)與馮玉祥、李宗仁等倒蔣,中原大戰失敗後逃往大連。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任太原綏靖公署主任,重新掌握山西軍政大權。“九一八事變”後支持蔣的不抵抗政策。抗日戰爭時期採取兩面政策。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8月1日,他正式創辦了對山西現代工業發展影響深遠的西北實業公司,並出任總理, 以實現其親自制定的《山西省政十年建設計劃》。


忻州旅遊——定襄閻錫山故居

山西省政十年建設計劃 複印件 網絡圖片


他主政山西期間,山西這個內陸省份的經濟排名處於全國的前茅,他大力發展軍事工業,創建“西北實業公司”,修建了860公里的同蒲鐵路,修建窄軌鐵路,山西的經濟實力和政治實力均高於全國大部分省份。


忻州旅遊——定襄閻錫山故居

網絡圖片


今天介紹的旅遊景點就是這位大軍閥的宅邸——閻錫山故居(河邊民俗博物館),佔地面積61834平方米,近30座院落,八百餘間房屋。現存18座院落575間房層,佔地面積3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總體設計分為上下兩院,前後為東西花園。

孫中山先生親自為閻錫山題寫“博愛”二字。


忻州旅遊——定襄閻錫山故居

孫中山題詞

蔣介石1943年親自前往河邊村看望病床上的閻錫山父親閻書堂。閻書堂蔣介石下令撥發治喪費10萬元,並派參謀總長何應欽為代表到河邊村致祭,又親手書寫了輓聯: 德昭顏訓,勳業付兒曹,多士謳歌思元老; 數備箕疇,聲名垂黨國,吾公福命是神仙。

當時許多著名的軍閥和國民黨大員來過河邊村。


忻州旅遊——定襄閻錫山故居

馮玉祥、蔣介石、閻錫山 網絡圖片

閻錫山故居東花園的建築,全是中國傳統的宮殿式,飛簷走善,雕樑畫棟,“五脊六善排山瓦,挑簷插飛掛鐵馬,立欄臥欄露明柱,鼓墩岩石接出廈”,十分講究。各個建築物上,都裝飾著各種木石雕刻,欄杆柱底石上雕刻著獅子毛猴,立欄臣臥欄上彩畫著各種傳說故事,諸如“桃園三結義”、“呂洞賓出世”等。東花園一進三院,雄偉的大門為石牌樓式門樓,兩旁有磚砌的八字照壁,門頭上懸掛著刻有“文淪草廬”四個大金字的牌匾。


忻州旅遊——定襄閻錫山故居

網絡圖片


一進大門,一座小巧景緻的假山,半擋著人們的視線,使人不能一眼望穿。轉過假山是第一院,院子頗寬闊,地面全由鵝卵石和青磚砌成幾何圖案。對面是高大的二層樓,南北兩面是出廈大瓦房。穿過過道是二院,二院的正廳為三間大房。屋內陳設著桌椅,供閻氏家族議事及宴會使用。南北均有出簷抱廈通往後院。三院的宮殿式大樓高而且大,站在三樓頂端,可遠眺全村。


忻州旅遊——定襄閻錫山故居

網絡圖片

在東花園的對面,是西花園。比起東花園,西花園的規模要小得多,破壞也較嚴重。所謂二老太爺府,即是閻錫山的二叔爺閻書典居住的府第。這裡亦是個大四合院,出廈明柱,雕刻及繪畫很精緻。在東花園以南緊貼二老太爺府,有一座精巧的前後兩院相通相連的瓦房建築,這就是赫赫有名的都督府。都督府後院的東北角,還有一處小院,院中聳立著閻府第二個高層建築——得一樓。此樓前可通都督府,後部以地道與東花園二院相連。地道出口上蝙蝠翻飛,祥雲朵朵,簇擁著“行得通”三個大字,均為石雕。此外,在二老太爺府的正南,還有一處院落。即上將軍府,這是一座四合大院。在東花園的正北隔一條道,便是頗有名氣的子明慈幼院。


忻州旅遊——定襄閻錫山故居

閻錫山是山西五臺縣人,曾執政山西近四十年,出任過國民政府行政院長

。閻錫山舊居,始建於1913年前後。直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前夕,才建成如此龐大的規模。在此期間,先後建成了都督府、得一樓(又各昌春接)、上將軍府、二老太爺府、穿心院、新南院、東花園、西花園、子明慈幼院,大小共27個院落,近千間房屋。現存700餘間,總佔地面積3.3萬餘平方米。走進閻錫山舊居,首先映人眼簾的是東西花園,所謂東西花園,並非真正花草遍地樹木鬱蔥的去處,而是一套連一套的深府大院。進了大門,是東花園一院。這是閻居里最大的一個院子。四面均建廳堂,中間是花壇、假山和噴水池,周圍則是用條石、鵝卵石和青磚鋪墁的雕砌成的帶有裝飾圖案的車馬環行便道。


忻州旅遊——定襄閻錫山故居

網絡圖片

閻錫山是一個褒貶不一的人,但是我認為他是對山西做出過重大貢獻的人,美國《時代》雜誌曾經這樣評價閻錫山:“作為山西的‘模範督軍’,閻錫山實際上處在一個獨立王國之中。儘管當時晉西南地區還存在糧食短缺,但閻錫山為一千一百萬人帶來了繁榮,在中國,他們最富裕,因而他便顯得出類拔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