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旅游——定襄阎锡山故居

阎锡山,山西省五台县河边镇人(今属定襄县县),字百川、伯川,号龙池,清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晋系军阀首领,中国同盟会会员。国民党的排名第一的一级上将,军衔仅次蒋介石之下。


忻州旅游——定襄阎锡山故居

阎锡山 网络图片

阎锡山在近代的中国很有影响力,宣统三年,任山西都督,民国六年兼任山西省长,先后设立公私合办出的山西省银行、太原兵工厂等诸多金融机构和军工企业。民国十六年(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次年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民国十九年(1930年)与冯玉祥、李宗仁等倒蒋,中原大战失败后逃往大连。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重新掌握山西军政大权。“九一八事变”后支持蒋的不抵抗政策。抗日战争时期采取两面政策。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8月1日,他正式创办了对山西现代工业发展影响深远的西北实业公司,并出任总理, 以实现其亲自制定的《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


忻州旅游——定襄阎锡山故居

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 复印件 网络图片


他主政山西期间,山西这个内陆省份的经济排名处于全国的前茅,他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创建“西北实业公司”,修建了860公里的同蒲铁路,修建窄轨铁路,山西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均高于全国大部分省份。


忻州旅游——定襄阎锡山故居

网络图片


今天介绍的旅游景点就是这位大军阀的宅邸——阎锡山故居(河边民俗博物馆),占地面积61834平方米,近30座院落,八百余间房屋。现存18座院落575间房层,占地面积3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总体设计分为上下两院,前后为东西花园。

孙中山先生亲自为阎锡山题写“博爱”二字。


忻州旅游——定襄阎锡山故居

孙中山题词

蒋介石1943年亲自前往河边村看望病床上的阎锡山父亲阎书堂。阎书堂蒋介石下令拨发治丧费10万元,并派参谋总长何应钦为代表到河边村致祭,又亲手书写了挽联: 德昭颜训,勋业付儿曹,多士讴歌思元老; 数备箕畴,声名垂党国,吾公福命是神仙。

当时许多著名的军阀和国民党大员来过河边村。


忻州旅游——定襄阎锡山故居

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 网络图片

阎锡山故居东花园的建筑,全是中国传统的宫殿式,飞檐走善,雕梁画栋,“五脊六善排山瓦,挑檐插飞挂铁马,立栏卧栏露明柱,鼓墩岩石接出厦”,十分讲究。各个建筑物上,都装饰着各种木石雕刻,栏杆柱底石上雕刻着狮子毛猴,立栏臣卧栏上彩画着各种传说故事,诸如“桃园三结义”、“吕洞宾出世”等。东花园一进三院,雄伟的大门为石牌楼式门楼,两旁有砖砌的八字照壁,门头上悬挂着刻有“文沦草庐”四个大金字的牌匾。


忻州旅游——定襄阎锡山故居

网络图片


一进大门,一座小巧景致的假山,半挡着人们的视线,使人不能一眼望穿。转过假山是第一院,院子颇宽阔,地面全由鹅卵石和青砖砌成几何图案。对面是高大的二层楼,南北两面是出厦大瓦房。穿过过道是二院,二院的正厅为三间大房。屋内陈设着桌椅,供阎氏家族议事及宴会使用。南北均有出檐抱厦通往后院。三院的宫殿式大楼高而且大,站在三楼顶端,可远眺全村。


忻州旅游——定襄阎锡山故居

网络图片

在东花园的对面,是西花园。比起东花园,西花园的规模要小得多,破坏也较严重。所谓二老太爷府,即是阎锡山的二叔爷阎书典居住的府第。这里亦是个大四合院,出厦明柱,雕刻及绘画很精致。在东花园以南紧贴二老太爷府,有一座精巧的前后两院相通相连的瓦房建筑,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都督府。都督府后院的东北角,还有一处小院,院中耸立着阎府第二个高层建筑——得一楼。此楼前可通都督府,后部以地道与东花园二院相连。地道出口上蝙蝠翻飞,祥云朵朵,簇拥着“行得通”三个大字,均为石雕。此外,在二老太爷府的正南,还有一处院落。即上将军府,这是一座四合大院。在东花园的正北隔一条道,便是颇有名气的子明慈幼院。


忻州旅游——定襄阎锡山故居

阎锡山是山西五台县人,曾执政山西近四十年,出任过国民政府行政院长

。阎锡山旧居,始建于1913年前后。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才建成如此庞大的规模。在此期间,先后建成了都督府、得一楼(又各昌春接)、上将军府、二老太爷府、穿心院、新南院、东花园、西花园、子明慈幼院,大小共27个院落,近千间房屋。现存700余间,总占地面积3.3万余平方米。走进阎锡山旧居,首先映人眼帘的是东西花园,所谓东西花园,并非真正花草遍地树木郁葱的去处,而是一套连一套的深府大院。进了大门,是东花园一院。这是阎居里最大的一个院子。四面均建厅堂,中间是花坛、假山和喷水池,周围则是用条石、鹅卵石和青砖铺墁的雕砌成的带有装饰图案的车马环行便道。


忻州旅游——定襄阎锡山故居

网络图片

阎锡山是一个褒贬不一的人,但是我认为他是对山西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美国《时代》杂志曾经这样评价阎锡山:“作为山西的‘模范督军’,阎锡山实际上处在一个独立王国之中。尽管当时晋西南地区还存在粮食短缺,但阎锡山为一千一百万人带来了繁荣,在中国,他们最富裕,因而他便显得出类拔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