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交織而纏繞,靈魂則獨立而保有距離感,且聽風吟

突然落下的夜晚

燈火已隔世般闌珊

昨天已經去得很遠

我的窗前已模糊一片

——摘自朴樹的《且聽風吟》

1979年,村上春樹的《且聽風吟》發表在日本純文學雜誌——《群像》上,並獲得“新人獎”。這部作品一改日本以往文學創作的拖沓風格,借鑑美國簡明輕快、爽淨直白的寫作風格,可謂開一代新風。

現實生活交織而纏繞,靈魂則獨立而保有距離感,且聽風吟


《且聽風吟》裡,主人公“我”在傑氏酒吧把醉倒在衛生間的女孩送回了她的宿舍,但卻在女孩清醒後遭到她的“侮辱”,由此展開了四個纏繞、互相交織的故事。

1.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主人公“我”在傑氏酒吧遇到了一個女孩,除了從女孩子的包裡翻出的錢包、鑰匙和明信片,其他信息一無所知。一次偶遇,“我”知道了女孩子的工作地點。再之後,“我們”一起吃飯、聽海。由此拼湊出女郎的一些故事:孤兒、因意外事故少了一根尾指、剛剛墮胎。

現實生活交織而纏繞,靈魂則獨立而保有距離感,且聽風吟


過去的經歷構成了女郎敏感、對人有戒備心,但又忍不住尋求依靠、從他人身上汲取溫暖的心理特點。而在將自己最不堪的一面剖開、呈現在“我”面前之後,女郎再也沒有出現在“我”的生命裡。

這大約算是一個戛然而止的故事:在我們生命的旅途中,有一些人會擦肩而過,有一些人會暫時停留,也有一些人最終留下。但正如哈特菲爾德《火星的井》中的主人公一樣——青年獨自鑽入火星地表的井裡,沿著時間的斜坡前行,直至十五億年後。火星上風的在他耳邊輕輕囈語:“我們是在時間之中彷徨,從宇宙誕生直到時間死亡的時間裡。”

現實生活交織而纏繞,靈魂則獨立而保有距離感,且聽風吟


我們從來都是那個獨自生存於蒼茫宇宙中的靈魂,也是那個終究要習慣獨處、只能靠自己忍受孤獨的生命。


2.你尋覓那個人、那件物,也許找的是遺失在歲月中的一部分自我。

偶然間,“我”接到了電臺的電話,是遺失在“我”記憶深處的女同學點了一首歌送給“我”:“我”以為她在記憶深處無從挖掘,嘴邊卻輕易地說出了她的名字。花了三天時間,“我”從高中辦公室、高中同學、女同學的母校處找尋她現在的信息,但都無功而返。“我”沒有再繼續尋找,卻想起了自己和前三任女友的故事。

在時間的長河裡,一切的人和事都變得斑駁而殘缺。書中,村上春樹這麼說:“這十五年裡我的確扔掉了很多很多東西,就像發動機出了故障的飛機為減輕重量而甩掉貨物、甩掉座椅,最後連可憐的男乘務員也甩掉一樣。十五年裡我捨棄了一切,身上幾乎一無所有。”

現實生活交織而纏繞,靈魂則獨立而保有距離感,且聽風吟


於是,那個記憶力熟悉而陌生的自己,曾經經歷的種種故事,也被自己甩下了。但又有誰能說得清楚,記憶裡,那個斑駁而殘缺的少年,會不會是曾經我們以為絕不會改變的自己呢?


3.距離感也能充滿關懷。

“我”與鼠因一個共同的朋友而相識,因共同經歷車禍而加深瞭解,但“我們”始終保持著距離感:“我”知道鼠家庭環境優越,但從來沒想過打聽他家是做什麼的;“我”知道他在酒吧裡情緒不對,但只是默默地陪喝酒,從不主動詢問原因;“我”答應他穿上西服赴約,但不問他要做什麼……在傑氏酒吧裡,“我”、鼠與傑,從不主動過問彼此的私事。

正如村上春樹引用哈特菲爾德的話:“從事寫文章這一作業,首先要確認自己同周遭事物之間的距離,所需要的不是感性,而是尺度。”

現實生活交織而纏繞,靈魂則獨立而保有距離感,且聽風吟


於是,全書充滿了人與人之間的分寸感、距離感。在這個距離感中,“我”不勉強鼠說出心裡話,不要求知道傑的故事,正是這種不脅迫的距離感,構成了人際關係中的關心。

也許這正如港口吹來的風一樣,雖隨著各自生命的進程不斷前行,但又帶有默默的溫情


開頭,村上春樹這麼說:“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徹頭徹尾的絕望。”書裡的故事的確沒有讓人絕望,但又讓人禁不住心生悵然若失之感。

港口處又吹來一陣風,喜怒哀樂、嬉笑怒罵皆掩於此處。雜亂、混亂交織的生活,也許就是生活的本質;孤獨、蒼茫的心理感受,也許就是生命本來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