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村”裡幸福多———邊杖子鎮辛杖子村實施鄉村戰略走筆

□宋文龍

初冬的一天,記者在邊杖子鎮辛杖子村採訪時,親眼目睹了一幅幅鄉村振興的喜人畫卷,映入眼簾的是:寬敞整潔的道路四通八達,一盞盞路燈像哨兵似地矗立在道路兩旁,帶著喜氣的人們忙忙碌碌地往來穿梭著;新穎別緻的村民住宅錯落有致,既有獨門獨院的小別墅,又有整齊劃一的安居房,兩棟建築華美的移民樓,讓80多戶移民有了新居;文體廣場上,大人們跳著廣場舞,孩子們嬉戲玩耍著,鄉村振興帶來的美景令人耳目一新,雖然天氣轉冷,卻令人內心暖暖的。一位60多歲的老人高興地對記者說:“近年來,我們村子的變化太大啦,日子過得越來越舒坦,和城裡人相比沒啥兩樣”。


“幸福村”裡幸福多———邊杖子鎮辛杖子村實施鄉村戰略走筆

辛杖子村下轄9個村民組,總人口654戶2200人,社會總面積1.1萬畝,其中,耕地面積3400畝,水澆地1400畝。村黨總支下設4個黨支部,現有黨員108名。近年來,村“兩委”班子帶領村民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脫貧攻堅中擔當作為,村民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該村先後榮獲國家級文明村,省“美麗示範村”、“旅遊專業村”等諸多殊榮。這個昔日貧窮落後的小村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變化,儼如一座村莊裡的小城市——

要想富,先修路,由於各村民組居住分散,道路大多是土路,遇有雨雪大氣,給村民出行和農產品外運帶來了極大不便,成了困擾村民的一大愁事,村“兩委”班子多方協調,得到了區財政、交通,移民等部門的大力支持,先後鋪設了郭臺子和西山村民組3公里水泥路、硬化三井子和柿子溝村民組路面2.3公里,修巷路柏油路面1.9公里、高速路至敬老院水泥路3.2公里,硬化果樹園山路4.5公里。辛東組和柿子溝組之間有一條幹河套,每逢大雨天氣便洪水氾濫,給村民出行和孩子上學,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在區交通局的幫助下,修建了兩座寬8米、長10多米的便民橋和200多延長米的護岸堤壩。為三井子村民組修建了1200平方米的文體廣場,使村民們體閒娛樂有了好去處。“近年來,區裡很多部門向我村伸出援手,特別是區機關事務管理局,每逢我們遇到難處,局領導和黨員幹部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獻計出力,我們村有了今天的可喜變化,與他們的辛苦付出是分不開的。”村黨總支書記孟憲英心懷感激地向記者介紹說。

打鐵還需自身硬。辛杖子村大力發展種植業和第三產業,運輸、餐飲等服務行業業戶日益增多,每家每戶都有致富項日,一些六、七十歲的老人不甘落伍,有的開飯莊,有的經營門市,精氣神一點也不亞於年輕人,一位村民風趣地對記者說:“我們村像一個大家庭,不僅團結和諧,家家戶戶都比著致富,村幹部領導得好,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勁頭可足啦!”據瞭解,辛杖子村“兩委”班子始終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牢記於心,實實在在地體現到行動上,時時想著群眾,一切為了群眾,深受村民擁戴。為建設環境優美、文明富裕的新農村,該村修建了一條1100多延長米的景觀路,在村主路安裝太陽能路燈113盞,村民們像城裡人一樣,夜間再也不用摸黑走路啦。同時,在各自然屯道路兩旁栽植了饅頭柳,香花槐等花草樹木,建環保廁所131座, 實現了村屯綠化、淨化、美化。路修好了,雖然有的住在低處,有的住在高處,但是水泥路面峰迴路轉極其平緩,村民們再也不愁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了。一位中年婦女高興地告訴記者:“路修好後,兒子就買了滑板車,可高興啦,晚飯後滿街都是人,玩滑板的、踢毽球和打羽毛球的,熱鬧極了,路好了,鄰居們的感情更親了,我們村真應該叫幸福村!”

為方便村民就醫,村班子經研究組建了村衛生室,設置了治療、輸液等診室,聘用了醫生和護士,為本村和鄰村群眾解決了就醫看病難題。如今,村民們已不再滿足“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傳統單一的生活方式,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成了村民們新的追求。每逢重大節日和農閒時節,村民們都自編自演文藝節日,歡慶的鑼鼓聲和幸福的歌聲不時地飛出村外,貼近生活的演出展現了滿滿的正能量,有效遏制了封建迷信等歪風邪氣,提高了村民的文化品位和整體素質,鄰里、家庭關係更加和睦和諧,村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採訪結束時,記者依然意猶未盡,深深地被辛杖子村通過實施鄉村戰略的變化感動著,真切地感受到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帶來的濃濃暖意,清晰地看到了黨員幹部帶領群眾闊步小康的嬌健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