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接口”已有實現的可能,人腦與電腦互通,新時代悄然而至

時至今日,人類已經步入了“人機結合”的新時代,比如助聽器能夠彌補一些人的聽力問題、人造心臟可以完全替代病變的心臟等等,隨著便攜式智能設備的普及,這些智能設備的一些機能已經取代了人們的一部分大腦功能,只不過人腦中的信息尚不能用數字的方式引導出來、且與智能設備的數字信息進行實時互通。相關領域的專家認為,人們極度依賴的智能手機(以及平板電腦)已經取代了一部分的腦功能,比如記憶,人們不再死記硬背一些冗長的內容,而是記住幾個關鍵詞,再用電腦和智能手機進行搜索、調取相關的資料,智能設備可以十分準確和穩固的儲存大量信息,而人腦的記憶能力遠遠不及智能設備。

從功能性而言,人類發明的眾多工具是人體機能的延伸,而智能設備也是人腦的延伸,腦-機接口的相關技術日趨完善之後,人們把大腦的一些機能導入智能設備中、或是小型和微型智能設備植入人腦,這已是“大勢所趨”了,人們早晚會習慣這一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一直以來,人類的文明史一直受到科學技術的影響,一些重大發明、先進技術的問世,往往會開啟一個嶄新的時代,也會帶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問題,有些人對這些技術深懷恐懼,恨不得它們塵封在歷史的泥沙中,可有些人對這些技術狂熱不已,比如Space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近日的一場直播活動中,他就展示了一款腦-機接連設備。

“腦-機接口”已有實現的可能,人腦與電腦互通,新時代悄然而至

(大腦)

現今,較為成熟的腦-機接口設備已經應用於醫療領域,比如一種實驗性的芯片能夠彌補一些患者的視力缺陷、植入大腦的刺激設備會治療帕金森症等等。埃隆.馬斯克發佈的這一款腦-機接口設備也要投入醫療領域,預計2020年底,研究團隊會將佈滿電極和傳感器的接線植入癱瘓的志願者體內,這些接線與一種“中繼芯片”,中繼芯片會把腦電波轉化為數字信息、進而輸入電腦,也會把電腦的數字信息轉換為神經脈衝信號、進而刺激大腦,這樣的話,癱瘓的志願者僅憑意念就可以控制假肢了。

於醫療領域中小試牛刀,僅僅是腦-機接口技術的“一小步”,邁出這一小步之後,其應用的領域會無比的開闊。今年5月的一項研究報告中,相關專家認為腦-機接口技術會讓人們的“腦力”大幅飆升,頃刻之間就掌握了幾乎所有的知識,這一技術還能應用於軍事、教育、娛樂等等領域。這一份研究報告也指明瞭埃隆.馬斯克的大方向,他不會限縮於醫療領域中,一定會拓展到更為廣闊的領域中,比如虛擬現實、意念控制機械、人-機融合等等,不過,埃隆.馬斯克的腦-機接口技術僅僅是進行了小鼠實驗,多項難關尚未攻破,能否進行人體實驗仍是未知數。

“腦-機接口”已有實現的可能,人腦與電腦互通,新時代悄然而至

(大腦)

腦-機接口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具有同源性,人工智能技術的初期階段,專家們希望計算機如同人腦一樣的識別自然語言和語法,可事與願違,人工智能技術被這一層“天花板”卡了很久,直至深度學習算法的開創,人工智能技術才突破瓶頸。現今,腦-機接口技術要求計算機可以讀取、解碼和轉化腦電波,其難度遠遠高於計算機對自然語言的理解和轉化。除了材料、工程和技術層面的難關之外,倫理和安全領域也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這讓腦-機接口技術的現實異常“骨感”。

“腦-機接口”已有實現的可能,人腦與電腦互通,新時代悄然而至

(大腦)

小考題:你認為腦-機接口技術能不能在2020年實施志願者的實驗?歡迎你留言討論。

(本號專注於科技前沿、歷史拾遺、奇聞異事和人物品鑑,還望你的關注和訂閱,萬分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