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兒女共祭“人文初祖” “慎終追遠”傳遞文化認同

炎黃兒女共祭“人文初祖” “慎終追遠”傳遞文化認同

己亥(2019)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5日舉行。 黨田野 攝

己亥(2019)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5日舉行。 黨田野 攝

中新網陝西黃陵4月5日電 (記者 張一辰)古柏新枝,沮水清淪,己亥(2019)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5日在陝西黃陵縣橋山祭祀廣場舉行。萬餘名海內外炎黃兒女拜謁黃帝陵,表達慎終追遠之情和對中華民族復興的祈盼。

作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五千年來,炎黃兒女對黃帝陵的祭拜從未中斷過。而今,隨著時代發展,祭拜軒轅黃帝更是成為海內外炎黃兒女情感、精神、心靈的寄託。同時,黃帝陵作為中華文化的符號、民族象徵、精神紐帶,愈來愈顯其重要意義。

炎黄儿女共祭“人文初祖” “慎终追远”传递文化认同

己亥(2019)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5日舉行。 黨田野 攝

陝西省黃帝陵文化園區管委會黃帝文化研究院副院長蘇峰表示,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是中華民族的根,是中華文明時代開啟的象徵,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標誌。長期以來,中華民族在艱苦奮鬥的過程中傳承、培育、發展、詮釋了黃帝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精神動力。

黃帝陵位於陝西黃陵縣橋山之巔,有“中華第一陵”之譽。祭祀黃帝歷史悠久,公元前110年漢武帝親率十八萬大軍祭拜黃帝陵;唐、宋、元歷代均有祭祀、修葺、保護黃帝陵的歷史記載;明、清兩代在橋山祭祀黃帝陵成為國家政治制度。炎黃子孫拜祭黃帝,是同根同脈同文化的共識。

陝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何炳武認為,中華民族經過長期的融合而形成,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對於黃帝的祭祀形成了清明公祭、重陽民祭的制度。祭拜人文初祖軒轅黃帝是炎黃子孫血脈相連的體現。

炎黄儿女共祭“人文初祖” “慎终追远”传递文化认同

己亥(2019)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5日舉行。 黨田野 攝

“水有源、樹有根,黃帝文化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作為年輕人,應當更多去了解中華文化,增強文化的認同感,讓‘人文初祖’的血脈與精神能夠繼續被傳承下去。”首次參加公祭軒轅黃帝典禮的英國華裔青年於鴻嘉對記者說。

全球華人有規模“重返黃帝陵”尋根祭祖始於上世紀90年代,多年來前來拜祭的港澳臺同胞和海外華僑華人已逾百萬人次。

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專家王曉勇表示,祭拜黃帝陵首先是一種價值觀的認同,時刻保持對祖先的銘記,才更能夠令海內外華夏兒女領悟“認祖歸宗”的深刻含義。中華民族的核心凝聚力,不單是所謂的血緣關係,而是文化和價值觀的認同感。(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