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餐飲”:整合“堂食+外賣+微商城”的智慧化營銷

隨著網絡和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人類產生的數據量正在呈指數級增長,而云計算的誕生,更是直接把我們送進了大數據時代。“互聯網+”作為時下最時髦的詞彙,開始向各行業滲透輻射,顛覆著很多特別是傳統行業的管理和運營思維。在這一大背景下,互聯網+也觸動著餐飲行業管理者的神經,攪動著餐飲行業管理者的思維;互聯網+在餐飲行業釋放出的巨大價值吸引著諸多餐飲行業人士的興趣和關注。降本提效,是餐飲行業裡永恆不變的話題,而在互聯網時代,通過智能化軟件技術來降本提效更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未來餐飲企業不再是單純的線下服務行業,同時也是整合“堂食+外賣+微商城”業務的“營銷型”公司。


互聯網+餐飲”:整合“堂食+外賣+微商城”的智慧化營銷


“互聯網+”餐飲服務



互聯網+餐飲”:整合“堂食+外賣+微商城”的智慧化營銷


何為“互聯網+”餐飲服務

在智慧餐飲領域,以微信支付為例,正通過AI、大數據、人臉識別、無感支付四大核心技術的應用和創新,幫助傳統餐飲完成線下場景數字化升級。而機器人、語音識別等AI技術的應用,可通過技術替代人工環節,實現行業自助化服務;人臉識別和無感支付可將用戶與微信ID進行綁定,縮短身份識別、支付等流程環節;大數據則通過深度學習能力為企業提供定製化、精細化的運營能力。


互聯網+餐飲”:整合“堂食+外賣+微商城”的智慧化營銷


餐飲服務的運行模式

網購的快速發展,為不同規模的餐飲機構提供了以流量為主的支持,傳統餐飲業的經營從線下到線上已經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外賣的顧客不佔用餐廳的位置,翻檯率趨近於無限大,且不佔用餐廳的租金成本,而且流水的瓶頸一下子便被解放了出來,這等同於顛覆了傳統餐飲企業的成本結構,改變了盈利模式,形成了新的生態系統。

互聯網+餐飲”:整合“堂食+外賣+微商城”的智慧化營銷


大數據在餐飲行業的創新性應用



互聯網+餐飲”:整合“堂食+外賣+微商城”的智慧化營銷


大數據有助於精確餐飲行業市場定位

數據的市場數據分析和調研是企業進行品牌定位的第一步。餐飲行業企業要想在無硝煙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需要架構大數據戰略,拓寬餐飲行業調研數據的廣度和深度,從大數據中瞭解餐飲行業市場構成、細分市場特徵、消費者需求和競爭者狀況等眾多因素,在科學系統的信息數據收集、管理、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和建議,保證企業品牌市場定位獨具個性化,提高企業品牌市場定位的行業接受度。


互聯網+餐飲”:整合“堂食+外賣+微商城”的智慧化營銷


大數據成為餐飲行業市場營銷的利器

兩個重點:一是通過獲取數據並加以統計分析來充分了解市場信息,掌握競爭者的商情和動態,知曉產品在競爭群中所處的市場地位,來達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目的;二是企業通過積累和挖掘餐飲行業消費者檔案數據,有助於分析顧客的消費行為和價值趣向,便於更好地為消費者服務和發展忠誠顧客。


互聯網+餐飲”:整合“堂食+外賣+微商城”的智慧化營銷


大數據支撐餐飲行業收益管理

要達到收益管理的目標,需求預測、細分市場和敏感度分析是此項工作的三個重要環節,而這三個的環節推進的基礎就是大數據。

需求預測是通過對建構的大數據統計與分析,採取科學的預測方法,通過建立數學模型,使企業管理者掌握和了解餐飲行業潛在的市場需求,未來一段時間每個細分市場的產品銷售量和產品價格走勢等,從而使企業能夠通過價格的槓桿來調節市場的供需平衡,並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來實行動態定價和差別定價。

細分市場為企業預測銷售量和實行差別定價提供了條件,其科學性體現在通過餐飲行業市場需求預測來制定和更新價格,最大化各個細分市場的收益。

敏感度分析是通過需求價格彈性分析技術,對不同細分市場的價格進行優化,最大限度地挖掘市場潛在的收入。


互聯網+餐飲”:整合“堂食+外賣+微商城”的智慧化營銷


大數據創新餐飲行業需求開發

在微博、微信、論壇、評論版等平臺隨處可見網友使用某款產品優點點評、缺點的吐槽、功能需求點評、質量好壞與否點評、外形美觀度點評、款式樣式點評等信息,這些都構成了產品需求大數據。同時,消費者的評價內容也更趨於專業化和理性化,發佈的渠道也更加廣泛。作為餐飲行業企業,如果能對網上餐飲行業的評論數據進行收集,建立網評大數據庫,然後再利用分詞、聚類、情感分析瞭解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價值趣向、評論中體現的新消費需求和企業產品質量問題,以此來改進和創新產品,量化產品價值,制訂合理的價格及提高服務質量,從中獲取更大的收益。

互聯網+餐飲”:整合“堂食+外賣+微商城”的智慧化營銷


餐飲智慧化運營的主要載體


《2017中國智慧餐飲發展研究報告》中指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深入發展,移動支付和在線外賣等智慧化服務已廣泛應用於餐飲行業。報告認為,“堂食+外賣+微商城”三店合一將是未來餐飲智慧化運營的基本模式,而微信小程序+公眾號將成為餐飲智慧化運營的主要載體。


互聯網+餐飲”:整合“堂食+外賣+微商城”的智慧化營銷



七成以上餐廳擁有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發展前景利好

報告數據表明,微信和第三方平臺是現階段餐飲企業智慧化運營的最主要載體,但隨著餐飲互聯網升級逐步深入,單純依靠第三方平臺實現觸網已經不能適應餐廳需求,基於微信公眾號和微信小程序的智慧化運營受到商家青睞。

從當前餐飲企業對微信的應用情況來看,七成以上的餐廳開通了微信公眾號,超過八成的餐廳開通了微信支付。同時應用微信會員的餐廳達到35%,在眾多會員類型中佔比最高。此外,近一半餐飲企業藉助朋友圈廣告進行營銷推廣。小程序作為微信線下商業場景的重要工具於2017年初正式上線,目前還處在探索和實踐階段,因此在餐飲行業的應用比例為12.4%,相對微信其他功能較低。


互聯網+餐飲”:整合“堂食+外賣+微商城”的智慧化營銷


根據調查,在百強餐飲企業中,開通微信公眾號的品牌達97個,已開通微信小程序的品牌為20個。相對於已有5年多歷史的微信公眾號,誕生僅1年的微信小程序在餐飲市場發展速度迅猛,未來基於小程序運營智慧化餐飲服務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小程序+公眾號"將是餐飲企業智慧化運營的主要載體。


互聯網+餐飲”:整合“堂食+外賣+微商城”的智慧化營銷



在線外賣超七成,微信在線商城成新增長點

隨著新零售概念的深入,餐飲行業的零售化趨勢顯現,除到店堂食業務外,外賣、微商城也成為餐廳業務增長點。

報告調查數據表明,當前超過七成的餐飲企業開通了在線外賣服務,外賣業務已廣泛應用於餐飲行業。值得注意的是,連鎖餐飲品牌開通在線外賣的比例達到72%,這表明隨著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轉變,連鎖餐廳也開始轉變經營思路,重視外賣業務。同時,受電商模式的影響,餐飲企業不再單純經營線下餐飲業務,而是藉助線上商城拓展業務範圍,通過電商渠道銷售與餐廳業務相關的食材、半成品等。報告數據顯示,當前約11%的餐廳開通了線上的商城,而休閒餐飲開通在線商城的比重更高達21%。


互聯網+餐飲”:整合“堂食+外賣+微商城”的智慧化營銷


(不同經營類型餐飲企業在線外賣應用情況)



互聯網+餐飲”:整合“堂食+外賣+微商城”的智慧化營銷

(不同經營業態餐飲企業在線商城應用情況)


“堂食+外賣+微商城”三店合一的模式將是未來餐飲企業智慧化運營的基礎模式。報告指出,未來類似微信商城這樣的電商模式將越來越多地應用到餐飲行業。餐飲企業的智慧化運營將從堂食向“堂食+外賣+微商城”三店合一的模式進化,且運用餐飲服務商提供的智慧餐飲解決方案,餐飲企業的“三店”可以實現用戶身份統一、訂單數據同步、會員權益互通。


互聯網+餐飲”:整合“堂食+外賣+微商城”的智慧化營銷



機遇與問題並存,餐飲企業智慧化還有很大想象空間

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餐飲企業應用移動支付的比例達到73.8%,而2016年這一數據為47.74%;2017年餐飲企業應用在線點餐的比例從2016年的37.25%提升到50.6%。這表明,餐飲企業的智慧化應用程度正在提升。


互聯網+餐飲”:整合“堂食+外賣+微商城”的智慧化營銷


(餐飲企業在線支付應用情況)

互聯網+餐飲”:整合“堂食+外賣+微商城”的智慧化營銷


(2016-2017餐飲企業在線點餐應用情況


但同時餐飲企業的智慧化運營也存在諸多問題,如缺乏專業營銷人員、預算欠缺、顧客使用習慣難以培養、第三方平臺引流效果不佳、與現有收銀系統不能順暢銜接等,其中缺乏專業營銷人員是最主要問題,報告顯示,超過一半的餐飲企業受到人員問題的困擾。對此,餐飲企業可通過餐飲服務商提供的“軟件+運營”一體化的服務,來解決招人難和人力成本問題。同時針對收銀系統的對接問題,選擇具有開放技術接口的的餐飲服務商,以便於智慧化應用能順暢對接已有收銀系統。

未來餐飲企業不再是單純的線下服務行業,同時也是整合“堂食+外賣+微商城”業務的“營銷型”公司。隨著第三方平臺流量成本的攀升,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選擇通過微信公眾號或小程序等渠道搭建自有平臺,服務用戶、觸達用戶的同時,將餐廳經營數據掌握在自己手裡,餐飲智慧化運營從主要依託於第三方平臺向商家自有平臺轉變。

互聯網+餐飲”:整合“堂食+外賣+微商城”的智慧化營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