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嶺,進入若爾蓋草原,天近黃昏我累了,藏族好兄弟帶我一程

風雨中翻越喇嘛嶺,一路飛馳到求吉鄉。

求吉是個藏族鄉鎮,身著絳紅色僧袍的幾個小僧人簇擁在商店的小窗口前,探頭睃尋著喜愛的東西。從張望的背影就能看出,他們和普通的小孩子一樣,對於新鮮的事物充滿了好奇。

翻山越嶺,進入若爾蓋草原,天近黃昏我累了,藏族好兄弟帶我一程

若爾蓋求吉鄉,僧俗孩子購物的背景

一群女僧人結伴從街頭裡走來,藏族女僧人稱為“覺姆”。她們說說笑笑,看上去神情與俗人無異。事實上,在藏區,把孩子送到寺廟是通常的行為,假如一家有兩個男孩子,會把一個送進寺廟做僧人,且是終生的。在寺院裡面,會接受文學、經學、醫學算學等教育,在地曠人稀的藏區,入寺廟是接受教育的最好方式。在後來,我慢慢的發現,這裡全民信教,僧人也不會故意保持矜持神秘,這一種是通過自修覺幾再傳播佛教覺人的職業選擇。

翻山越嶺,進入若爾蓋草原,天近黃昏我累了,藏族好兄弟帶我一程

格桑花鮮豔,紅衣燦爛,覺姆青春,一切都是剛剛好的美麗

有意等這群紅衣覺姆過來,好偷拍幾張照片,大方的倒是他們,竟然對一個外鄉騎車人say hello。心下大喜,可以近距離了解她們的生活。

幾個人年歲不等,中年到少年都有,就在前方不遠寺廟出家,來街上吃飯購物。既然如此,就提出合影請求,除卻年齡稍大者推讓,另外幾個爽快答應,擺好pose,定格了此生第一次與僧人的合照。

翻山越嶺,進入若爾蓋草原,天近黃昏我累了,藏族好兄弟帶我一程

這張照片,創造了幾個第一:第一次與僧人合照,第一次與藏族僧人合照,還是“覺姆”

現在已經是下午的三點半鐘,可今天的行程卻只走了一半,距離若爾蓋縣城還有近60公里的路程。心下急荒,打聽前方路況,確定還是一路慢上坡。果然,一出求吉鄉,便開始了漫漫攀登路。坡不陡,但騎行起來很費勁。

天色近黃昏,過巴西鄉,又開始在群山之中徘徊,路邊的村子已經升起了裊裊炊煙,牧人們在大聲吆喝著自家的牛羊歸圈,穿著長裙的婦人們蹲下身子忙著擠奶,一隊修路的小夥子收工回來,在夕陽中高聲歌唱著藏式民謠。如此生動豐滿的鄉村晚照,我卻再無力拿出相機,經過上午的長距離爬坡推車,就算是很小的坡,對我騎行都是巨大阻礙。村人們也極力為我想辦法,攔下一輛卡車,卻是裝水泥漿的工程車。我真的累了,身體累,心也疲倦,天色漸晚還沒有歸宿,滿懷焦慮。但還是要走,再走30多公里就到縣城了,繼續推。

翻山越嶺,進入若爾蓋草原,天近黃昏我累了,藏族好兄弟帶我一程

這種晾曬青稞的架子,很有風味,有沒有?


翻山越嶺,進入若爾蓋草原,天近黃昏我累了,藏族好兄弟帶我一程

埋頭推車上山,心存一絲希望的前後張望,如果有車,肯定要攔下他,花多少的錢,都要讓他將我和我的寶馬搭載到城裡。迎面一輛回家的拖拉機,招手示意,是夫妻兩口回家,他們表示同情,但拖拉機走得太慢,如果調轉車頭送我去縣城,回來時無車燈照路,很無奈,仍是要謝謝他們能夠在下長坡時為一個陌生人停下來。這也是種安慰,黃昏下無盡的長路不再那麼冰冷蕭瑟。

其實出巴西鄉不遠,在埋頭推車上坡,感覺有摩托一直在我後面尾隨,不理他們繼續推車走,原來是兩個十七八歲小夥子,知道是一次遭遇了。這倆孩子圍上來,說是要點什麼,大概是買菸錢吧,冷靜,倒不害怕,只說騎車沒帶什麼錢,從衣兜裡掏出幾十塊錢,想來他們的確沒有什麼貪念,接過錢調轉車頭呼嘯而去。可只走了幾百米,兩位又風馳電掣追上來,心下開始打鼓,這是要蒐羅乾淨嗎?不料他們開口竟是這樣一句話:前面還有很長的坡,要不要用繩子拖我上去?我的天,這是要幹啥?是藉機敲詐、還是良心發現?婉言謝絕,不做停留,一直向前。至今,我都不認為他們是壞人,只不過是年輕人一是糊塗,佔小便宜心理作祟而已。

翻山越嶺,進入若爾蓋草原,天近黃昏我累了,藏族好兄弟帶我一程

沿途風光,漸漸進入牧區

我還是要趕路,下定決心,就是一路推著走,今晚也要到達縣城,自我鼓勵著前行。也許是對能搭上車已經不抱希望,當一輛白色麵包車靠近我並停下時,我竟毫無知覺,停下來狐疑望過去,司機是一位大哥,搖下車窗,溫和的問,搭車嗎?我幾乎是脫口而出,連迭聲的搭、搭、搭。師傅四十多點年紀,端正樸實而內斂。他上到車頂上,我在下邊,把自行車車和行李拽到車頂貨架上,捆紮牢固,又特意安排我坐在副駕位置上,說是方便聊天。據大哥說,在他往巴西鄉去的路上,已經看到孤獨的騎行者,當時就打定主意,如果回程時還能遇見,無論如何要捎上。心下感激,邊談話,邊暗自揣摸,到了縣城,要付給他多少車錢。

當天邊最後一抹紅霞從地平線上消失,我們已經行駛相對平坦的大草原公路上了。原來草原是平緩起伏的,這裡也有山丘,河流,是有著曲線式的流暢。白色氈包在黃昏的草原上勾勒出圓形的剪影,那是牧民的家,犛牛星星點點散落在四周,炊煙升起,正是藏歌飄逸悠然的詩意場景。

這麼熟悉,我曾經出生在牧人家裡,在藏族牧人的家裡嗎?

大哥與我談著若爾蓋草原,說著縣城的建設,起伏在草原公路上,若爾蓋縣城很快到了,縣城已是華燈初上。看過去,街道寬闊,卻沒有高樓大廈,問大哥,原來這裡地質屬於沼澤地帶,挖深了,全是卵石,地基不好,不適於高層建築,所以縣城的房子都不會超過三層。進入縣城中心,大哥問我想住什麼樣的旅館,我沒有什麼奢求,只要安全、乾淨就好,睡一晚而已。大哥將我送到一朋友開的小旅館,再上到車頂,解綁卸車,安然入住。

從他的朋友處才得知,原來說著普通話的大哥是藏族,完全看不出,也許是常年在外跑車的緣故,接觸外界較多。但我有一點確定了,那就是他所代表的藏民族樸實,誠摯、熱情之心。掏出五十塊錢給大哥,堅決不收,沒有多餘的客套話,但那眼神和態度就告訴你,搭上你是你需要幫助,是自自然然的平常的事情,跟金錢無關。我只能訥訥的收回,再推讓,是對藏族兄弟良善的侮辱,只能合影以作紀念。我們還會再見面的,我相信!我記得您在若爾蓋中學對面的家,我還會回去...

翻山越嶺,進入若爾蓋草原,天近黃昏我累了,藏族好兄弟帶我一程

合張影,時常翻閱,你和家人都好吧?藏族好人

敬請期待:騎行若爾蓋草原,偶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