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印度人總喜歡拿印度和中國比?

個人常誑外網,發現一種現象,只要是關於中國的新聞,下面的評論裡必然會出現印度人和臺灣人,而且他們評論的內容都迷之自信。臺灣人就不提了,我一直都搞不懂為什麼網絡上的印度人在面對中國的時候都表現的迷之自信,最有名的一句評論就是“印度再不加油就要被中國趕上了”。

為此整理了一些網上關於這個問題比較認可的回答:

剛畢業時有一段時間代表某公司去印度採購原材料。在與印度人打交道的過程中,發現他們的態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一開始發現中國發展超過印度時,他們的內心感到十分震驚並拒絕相信的。

通常的說法是“我們擁有明主、英語和多元文化,這是西方傳授我們的成功秘笈。我們照著修煉,怎麼還能讓旁門左道的中國給超越了呢?這一定不是真的!中國人的GDP數據不可信!”“中國的經濟數據靠的是毫無創造性的血汗工廠,印度則是依靠腦力的世界辦公室”“你們在遭受著壓迫。都不敢罵領導,也上不去FB。”

有一次在供應商群組討論中又聊到此處,我向他們展示了以下數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中國人預期壽命為76.1歲,印度人為68.3歲。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處的數據,中國成年人識字率為95.1%,印度為69.3%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中國新生兒死亡率為5‰,印度為24‰。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印度的兒童營養不良率是中國的5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2倍。將近半數、約6000萬印度兒童體重不達標,大約45%發育遲緩(達不到年齡應有的身高),20%瘦骨嶙峋(體重過輕,意味著極度營養不良),75%患有貧血症,57%缺乏維生素A。[4]沒有比飢餓和貧窮更大的壓迫了。

而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發佈的全球飢餓指數(Global Hunger Index)中中國以7.6分在119個國家地區中排名25,印度則以31.31分排名103,排在伊拉克、多哥、剛果布和莫桑比克之後。[5]非戰爭國家能讓人民餓成這樣,幾乎算是人道災難了吧。 當然了,印度還是排在尼日利亞之前的,這一進步值得肯定。

為什麼印度人總喜歡拿印度和中國比?

印度

聯合國發佈的人類發展指數(HDI),中國是0.752(高),印度0.640(中)。

這些都是跟每一個人切身體肚腹驗密切相關的指數。其他更宏觀的數據諸如港口吞吐量、發電量、對外貿易額、世界500強公司中中國公司的數量等,就不一一列舉了。

群組裡沉默了許久,終於有人冒出一句:“但是你們還是上不去FB。”

......

之後他們的說法大概就是印度是緩慢但穩定地進步,中國發展雖快但很毛躁。

為什麼印度人總喜歡拿印度和中國比?

中國和印度邊界,中國最小鄉鎮

但隨著印度的發展,中國產品在印度佔據的市場份額反而越來越大。最明顯的就是華米OV和一加為首的手機品牌橫掃印度,不但把印度本土品牌Micromax打得滿地找牙,小米還把三星擠下了冠軍寶座。印度人終於不再嘴硬、肯承認印度確實落後於中國了。有人煞有介事地分析印度落後於中國的原因:“印度經濟改革比中國晚10年。之前印度跟隨蘇聯實行計劃經濟”“中國基礎設施好是因為中國土地屬於國家,徵地容易;印度保護私有財產”“中國人是單一民族和語言國家,溝通容易,行政成本更低(咦?說好的多元文化優勢呢?)”“中國的鄰國更發達,海外僑民更富裕。”

最近幾年訪問中國的留學生和學者也日益增加,他們開始向印度傳達一條消息:“現在的中國跟印度已經沒有可比性的”。一個美籍印度裔學者在訪問廣州後表示:“這裡的一切都按照事情應該運行的運作:準時的公交地鐵、斑馬線前令行禁止車道都不會佔錯的車流、乾淨整潔有人定時打掃的街道。”那種感覺應該和魯迅同時代的赴日留學生到日本時受到的中日差距帶來的震撼類似吧。


為什麼印度人總喜歡拿印度和中國比?

成都

上月讀到一篇《印度斯坦時報》的專欄作家訪問成都後的感想:“所有印度人都對中國懷有一言難盡的痴迷。即使不算1962年的戰爭和最近的邊境對峙,印度人仍然對中國存有競爭感。每次我們談及我們的經濟發展時,總要對標中國。比如過去2年,官方和媒體一直告訴我們中國的經濟騰飛已經結束了。現在印度是增長最快的經濟體。我不瞭解中國,只是15年前到訪過並被那裡的經濟進步所震撼。但印度的批評家警告我,不要被北京上海的繁華迷惑了。中國其他地方都很落後。 我上週又去了一趟中國,並記著上面的警告,故意避開了北京和上海。我來到印度人很少聽過的成都。我去成都是為了品嚐美食,雖然那裡的熊貓更出名就是了。幾乎從我落地的一瞬間,我就意識到這裡的一切跟我原先預想的完全不一樣。最終在步出機場5分鐘後徹底放棄了中印對比的念頭。中印在經濟發展方面根本沒有對比性。他們至少領先20年。他們的繁榮程度把印度遠遠地拋在後面。別忘了成都只是一個內陸省會,還不是這個國家最發達的城市。”

現在的印度人認為自己還有優勢的只剩下少數幾個領域:航天、軟件、製藥以及美國企業中印度CEO的數量等。其他方面就寄希望於人口紅利理論,指望靠中國的老齡化來實現超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