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酒加15年基酒稱三十年陳釀,算誇大嗎?酒廠稱年份只是口感,大家覺得呢?

寂寞如意


根據國家食品工業協會的標準:只有基酒佔50%以上才可以標註該酒的年份,但有些公司不願透露這個基酒與老酒的比例,說這個比例屬於商業機密,最典型的莫過於茅臺的年份酒,很多消費者以年份來買酒,覺得酒是時間越長越好喝,酒越香,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很多儲存時間過長的老酒,黏稠度很高,是不可能直接喝的,而且在幾十年前,國內的酒廠不可能有這個生產能力和成本來儲存大批量的基酒,在標註年份酒的產品上,其實都對產品的成分解釋,但只是在產品介紹一行小字中,而且更多的展示年份,這其中有營銷的成分在,希望最高程度的提高產品的溢價,我覺得廠家有誇大宣傳不當的行為,應當在購買之前告知消費者細節,只是宣傳陳年年份酒會誤導消費者以為酒齡就是所儲存的年份。

以上就是我今天為大家分享我的觀點,希望大家喜歡。大家如果有更好的答案,希望你們分享討論出來,我是茅臺何老九,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茅臺印象


我只能說城裡人會玩,大場子的人會玩。因為我也是做白酒的,我家是做固態發酵純糧原漿酒的,我們所說的10年陳釀是指這個酒真真正正放了10年,可不是用來區分口感的。最近茅臺曝出這樣的新聞,我也是震驚了,我一直以為和我家的一樣,就是多少年的陳釀。

茅臺可以說白酒行業中的領導者了。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醜聞,但是我確定的是這種屬於誤導消費,他應該標明,基酒原漿酒的比例佔有多少。客戶買不買自願,但是轉念一想,真正買茅臺酒的人根本不在乎這個酒怎麼樣他買來不是為了自己喝,也不是為了送給別人喝。這個東西是送的價值大於喝的價值。茅臺應該是白酒行業當中的奢侈品了。

我們眾所周知,白酒分為三大主要香型,醬香型,清香型,濃香型,其中,將香型茅臺帶的很高很高。清香型和濃香型被其遠遠甩在其後,網絡上還有一部分人一直在炒作將香型。但是我個人覺得這三種象形只要是純糧食的都是有各自的優點的。

但是無論怎麼說,純糧酒,貴也好,平價也好只要沒拿勾兌酒糊弄人,就算是良心了。

標寫著是固態發酵的純糧原漿酒,又有多少裡邊裝的是勾兌酒呢,比如某小白。某小白這種酒我都懶得說,居然有人喝算了。

如果想長期喝純糧酒,我個人建議儘量不要買瓶裝白酒。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至於怎麼選擇還是消費者自己做主吧。











良心哥的糧芯酒


首先訂正一個說法,茅臺酒年份酒一般不叫“陳釀”,比如30年一般不叫“三十年陳釀”,而是直接叫“貴州茅臺酒三十年年份酒”。

貴州茅臺酒官網產品說明中,也明明白白說明了,年份酒是勾兌的,而不是自然瓶陳的。比如貴州茅臺三十年年份酒,是指用不低於十五年的基酒,根據三十年(自然瓶成)茅臺酒特徵精心勾兌而成。這裡的特徵,可能最重要的是飲用體驗。

但是,很多剛接觸茅臺酒的,或者剛接觸白酒的,並不瞭解。



剛接觸茅臺酒的時候,我也入了年份酒的“坑”,買的不少年份酒,當時還暗爽,茅臺不是傳說很貴嗎?怎麼三五十年的才一萬多,還以為撿了大便宜。

論酒質,年份酒是茅臺酒中酒質最好的,茅臺酒酒質,從高到低可以分為:年份酒、特供陳釀、陳釀、珍品、小批量勾兌、微調和普茅。其中,最好的為80年年份酒,每年限量生產;比較常見的是15年、30年和50年。

但是論收藏價值,年份酒甚至不及普茅酒質的飛天、五星。原因大概有:起步價太高,透支了未來成長空間;每年都生產,不具備稀缺性;和瓶陳老茅臺相比,其實茅臺年份酒口感更佳,但是沒有過程,沒有經歷,沒有故事......

茅臺酒的年份酒,在中國白酒的“年份酒”當中,算是“良心”了,起碼標註30年,能讓你喝出30年的味兒。

沒有標準,缺乏規範,大家都想怎麼標就怎麼標,什麼百年老窖、洞藏、各種年份最為常見。


(圖為2010年的貴州茅臺酒30年年份酒)


不過說實話,茅臺酒年份酒真好喝,如果不考慮錢!當然,新飛天都奔三了,15年年份酒4000出頭,性價比對比之下凸顯出來了。



最後還有一點很重要,是自然瓶陳的老酒好喝,還是茅臺酒年份酒好喝?這個仁者見仁,不過我感覺,茅臺酒的年份酒,因為已經具備了瓶陳老酒的特徵,飲用體驗更佳一些,這主要是因為,瓶陳老酒,幾十年的儲存,或冷或熱或受潮,如果保存不當,影響口感的。

而且,如果自然瓶陳五十年的茅臺老酒,其實已經不適合直接飲用了。這種老酒最大的價值就是用來做基酒。三十年,感覺已經是極致了。


茅粉事務所


騙人的把戲不長久。

年份酒就是年份酒,即使國家尚沒有統一的標準,你也不能把用一勺15年基酒勾兌出來的酒當作30年、50年的年份酒賣吧。

曾經去茅臺鎮考察過一段時間,在朋友做的酒廠住了幾天。他們20年以上的基酒窖,只有從總經理辦公室才能進入。存的最久的是40年的基酒。當然,這些基酒就是用來勾兌的。不過,朋友的酒廠從來沒有打什麼年份酒。

茅臺作為酒業第一知名品牌,普通酒價格已經很高了,利潤大家也都清楚,很高。沒必要用這種帶有欺騙性質的概念,時間久了,對品牌實際上是很大的傷害。


鄭重微言


其實不想回復這樣的問題。

年份酒,這是常識!全世界都有統一的標準!

無論茅臺怎麼辯解,都是徒勞的!

最愚蠢的辯解就是違反常識。

茅臺貴為中國第一股,但是真沒有什麼技術和科技含量,靠的還是老祖宗留下的方法和當地特有的自然資源。再加上國酒的光環和歷史的沉澱,以及國人對醬香型白酒的喜愛,這麼多年穩居第一,沒有受到太多的影響。毫不誇張的說茅臺酒就是政府招待酒。加上產量有限,價格一直上漲。

物以稀為貴!茅臺有一天漲到1萬一瓶也是合理,只要市場認可。

可是問題出在,一個萬億級別的企業不應該為了追求利潤而弄虛作假!

而且堂而皇之的作假,物價部門也不監督嗎?

一個擁有幾百年歷史的知名酒廠不知道年份酒是怎麼回事?這有點掩耳盜鈴了吧?

公告說50年老酒有多貴,貴可以賣貴啊?可以賣20萬100萬!這不是作假的藉口!酒廠願意賣多少錢是你的事!美國別墅還有賣1元錢的事,誰能干涉?

如果茅臺年份酒寫清楚是勾兌口味而不是真年份,那麼誰愛買不買!能賣的掉嗎?你當消費者是傻子嗎?

如今尾巴被抓住了,狡辯的不合邏輯違反常識,這是一個企業該有的態度嗎?

沒有一個企業永遠長虹,別太高估自己了,馬雲也不敢說阿里能活幾年,何況在茅臺鎮,口味相同的酒大把大把,沒有什麼了不起!喝茅臺不過是面子而已,當中國人放下面子真正懂得了什麼是貨真價實的時候,茅臺是第一個被拋棄的產品!

一瓶酒,成了股神,這是中國的悲哀和恥辱!不管你多牛逼,都大不過一個理字!

自作孽,不可活!

一個成本不超過50元的酒賣到天價,還敢如此恣意妄為不知廉恥,誰給你的膽?!

不尊重消費者的企業只能死路一條!






上官青雲哥哥


對於酒瓶或者內盒上所謂的年份,您如果信了那就是上當。

年份酒有沒有,答案自然是肯定有。但是如果是十年陳釀,那麼價格肯定不會比茅臺五糧液便宜。

那麼這個年份酒是怎麼來的呢?

大廠或者良心廠家的產品,可能會用新酒加陳酒調和而成。至於這個陳酒嘛,放多了怕您喝不習慣,所以就跟咱們在家炒菜時候放點味精香油差不多的比例也就夠了。

無良的廠家呢,會跟你解釋說指的是窖池的窖齡而不是酒的年份。就跟那個廣告說的那樣:您能品味的歷史33年如出一轍。

說實話,小編雖然是做酒的,但是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更不用說普通老百姓了。

酒的好壞不在於你打了多少廣告,決定酒品質的因素很多,比如說溫度,水質,環境等等。

所以才有了白酒的差異化,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長處。並不是說只有某種香型才能出好酒,而其他香型就沒有好東西。只要好好用心做,都會有好產品的。

同樣的濃香型,四川、安徽、江蘇、新疆等地的口感並不一樣,你也不能就此說哪家好哪家壞,只能說是各有千秋。


白酒有黑幕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應該分析一下目前國內“年份酒”的現狀及定義。

第一,目前國內年份酒的國家標準沒有出臺,各個酒企執行的是企業標準,每個企業的年份酒標準是得到了相關部門和檢測檢驗機構認可的,年份酒的團體標準預計在今年出臺。

第二,國內目前的年份酒市場比較混亂,很多酒企其實並不具備生產年份酒的條件和資質,而是為了營銷的噱頭,也是鑽了國家標準沒有出臺的空子,很多企業生產年份酒往往只是為了提高產品的形象,實際銷量非常有限。

第三,目前國內的年份酒企業標準中,一瓶年份酒並不是說裡面的酒體全部是擁有標註年份的酒體,而是有部分酒體擁有所宣稱的年份。比如說,一瓶標註30年的白酒,裡面的酒體不都是陳釀了30年,可能只有20%的酒具有30年年份,而剩下80%的酒只陳釀了15年。而外國的年份酒標準非常嚴格,標註了30年,裡面的酒必須全部是30年。


基於以上分析,就目前中國的年份酒現狀和實情來說,新酒加入15年的基酒稱三十年陳釀,可定是虛假宣傳,不符合實際,而如果是5年的基酒加入15年的基酒,按照國家認可的企業標準,生產出來的15年老酒,則比較符合客觀實際。


酒業說


年份酒的年份好似三角戀,說不清道不明,滋味好著呢[可愛][可愛]


杉哥說酒事


雜談71

做大眾的事,不透明,總會產生貓膩,有貓膩的事一經曝光,就會是一埸大風暴。我認為:誠信就是一面鏡子,是一面照妖鏡。再看看中國的所謂陳釀老酒。一罐裝萬噸的酒,加一勺真年份酒,就可標真年份。這是什麼玩意?


自然神力源567


曾經有律師起訴“茅臺50年”年份酒,包裝上的年份數字只是區分度的一種方式,並非基酒都是這個年份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