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林恭城桃膠:不起眼的“香餑餑”成金

廣西桂林恭城桃膠:不起眼的“香餑餑”成金


廣西桂林恭城桃膠:不起眼的“香餑餑”成金

老田和女婿梁波會經常到桃林裡觀察桃膠的生長情況。

廣西桂林恭城桃膠:不起眼的“香餑餑”成金

老田告訴記者,這樣能拉出絲的桃膠品質都很好。

廣西桂林恭城桃膠:不起眼的“香餑餑”成金

梁波向記者展示泡好的桃膠。

廣西桂林恭城桃膠:不起眼的“香餑餑”成金

老田在廠外面晾曬桃膠。


說起桃膠這個較新鮮的食物,有的人可能沒有聽過。桃膠是桃樹枝幹上分泌的樹膠,呈琥珀色,顆粒狀,簡單加工後水泡12小時便可以食用,目前多用於甜品類。

在廣西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嘉會鎮有個老田藥材收購部,是恭城最早一批收購桃膠並且進行粗加工的企業之一。今年59歲的老闆田紹桂告訴記者:“在2000年的時候,有幾個外地的藥材商人知道我們這桃樹多,於是找到我想收購桃膠。”起初,老田都還不清楚什麼是桃膠,它有什麼用,在這些藥材商的介紹下,老田逐漸瞭解桃膠和它的作用。

於是老田開始奔波在周圍幾個村子嘗試收購桃膠,可事與願違,因為收購單價比較低,當時僅6毛一斤,並且當地村民也覺得奇怪,不知道為什麼收這個,所以基本沒有什麼生意。但是在一場雨後,一個村民採了半天多的時間,採摘了100多斤的桃膠賣給老田,直接賺了六七十塊錢。後來他回村裡一說這事,村民們採摘桃膠的積極性就上來了,收購量也跟著起來。

如今,老田這個廠已經成為恭城最大的桃膠粗加工廠之一,也有不少周邊正在嘗試做桃膠加工的朋友來他這學習技術。老田在收購桃膠後,首先會把它們鋪開,使其自然曬乾,要是遇到雨天則需要烘乾;隨後把黑色的以及不好的挑走,剩下的按照顏色取出,以黃膠、紅膠以及黃紅膠進行分類。老田說:“在我們恭城的多個鄉鎮,漫山遍野都是桃樹,所以桃膠的來源比較穩定,特別是雨後,當地的農民都會到各自的桃園裡進行採摘,然後拉來我們這裡賣,增加收入。”隨著老田的產業越做越大,他的女婿梁波雖然一直在幫忙,但還是人手不夠,於是老田邀請了周邊村子的貧困戶過來幫忙打工,這樣既解決了用工問題,也增加了貧困戶的收入。

老田告訴記者:“今年預計銷售桃膠三十噸左右,但以農產品初級加工銷售,利潤率還是低了。主要是超市賣得貴,外地一些超市能賣100多元一公斤。”他說:“桃膠也是近幾年才興起的產品,目前我們還只能算是初級農產品銷售。這意味著桃膠製成諸如桃膠罐頭、桃膠羹、桃膠糖等食品還有待政策和技術上的突破,如果這些問題解決好了,應該會是一個新興的食品朝陽產業。” 滕嘉 鄭智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