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朝在慈禧死後才開始大亂,慈禧真的有那麼大的威懾力嗎?

大史官


我是玲讀歷史,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慈禧是滿洲正黃旗人,1835年出生於北京一個世代為官的中等官僚家庭。根據清朝皇族家譜記載,慈禧為葉赫那拉氏惠徵之女,有姓無名,乳名為蘭兒。

慈禧的父親和曾祖父都是京官,正是因為有著良好的家世背景,所以她自小博學多才,能書善畫,其書法尤其擅長於行書、楷書,可見慈禧也是妥妥的才女一枚。

然而,慈禧太后並不是以才氣聞名於世,而是因為她的三次垂簾聽政被世人所熟知。那麼清朝真的是在慈禧死後才開始大亂的嗎?慈禧真的有這麼大的威懾力嗎?

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以後,英、法聯軍攻破天津,咸豐帝攜妻帶子逃到了承德,然而不久便暴病身亡。1861年8月慈禧與奕訢叔嫂二人發動政變執掌朝權。但在慈禧執政前,清朝的政局早已危機四伏。

確切說,清朝從乾隆執政開始,社會矛盾就已逐漸呈上升趨勢,乾隆還頒佈了《防範外夷規條》,使中國開始了閉關鎖國的歷史。後來,社會矛盾逐漸加劇,以湖北、四川為中心,爆發了全國性的白蓮教大起義。乾隆則滿懷對白蓮教的驚恐和焦慮,撒手人寰,他留下的大清王朝已是千瘡百孔,搖搖欲墜,40年後,英國人親手撕開了大清王朝的虛假盛裝,而此時的清王朝只剩下苟延殘喘。由此,我們可以得知清朝實際在乾隆年間,就已開始走下坡路了。

而嘉慶道光年間,官僚貪贓枉法,民不聊生,國庫空虛。此時期的大清王朝一片混亂,不僅有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太平天國運動,還有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此時的大清王朝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因此,慈禧垂簾聽政後,不得不採取相應的措施來維護大清王朝的統治。

一、重用漢臣。慈禧太后打破了滿漢界限,開始重用漢人,比如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藩等漢臣也得到了慈禧的重用,據記載,咸豐帝曾聽信心腹勸告,恐曾國藩會功高蓋主,於是削掉了他的實權。慈禧知道後,重新重用了曾國藩。可見,慈禧太后具有一定的政治眼光。

二、推行洋務運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慈禧太后親身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的慘痛教訓後,慈禧明白了抵禦外國侵略者的重要性,她開始尋求富國強兵的路子,所以當洋務派發出學習西方國家的呼聲時,慈禧基本上是持肯定態度的。

三、懲治貪官汙吏。為了糾正官員貪贓枉法的不法風氣,慈禧開始了懲治貪汙腐敗之風。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清朝實際在乾隆末年就已經開始走向了衰落,到了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後,她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當時頻臨崩潰邊緣的大清王朝得以延續,而她去世後,早已滿目瘡痍的大清王朝便再也支撐不下去了。


玲讀歷史


不得不說,慈禧太后在滿清末年時代的威懾力是相當強大的。她是滿清末年政治上的女強人,被朝野稱為老佛爺,她在政治上確實有相當大的天分,能夠緊緊把持朝政,控制朝中大臣。如果武昌起義的時候,慈禧太后還在世的話,滿清基本上是不會那麼快滅亡的。

慈禧太后執政半個世紀,有了豐富的執政經驗,而且她的威信也非常高。尤其是到了老年,她的執政經驗完全是爐火純青了,當時朝中即便是多麼強大的滿漢大臣,到了慈禧面前無一不戰戰兢兢。據宮裡的人在民國的時候回憶,慈禧平時的時候,和一個普通和藹的老太太沒有什麼兩樣。但是一涉及政治權力方面的事情,眼光立刻變得無比銳利,在那種情況下,周圍的人連大氣都不敢喘。那些實力強大的大臣如李鴻章、袁世凱等,在她面前都如同乖巧溫順的免子一樣。

實際上,滿清的滅亡有好幾個失誤,首先是在金融市場的失誤,不過這個和滿清倒沒有多大的關係。據說是西方列強為了即將到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做準備,進行了一場所謂的橡膠戰爭,而滿清不幸被這場戰爭所擊中,導致出現了大規模的虧損。而滿清中央以攝政王載沛為首,居然打算將鐵路收歸國有,以此做抵押來度過這場危機。結果實施不當,引發了大規模的保路運動。在載沛等人眼裡看來,這完全是動亂,居然決定用武力強行鎮壓。

如果慈禧太后還在世的話,碰到這種情況,肯定不會如此輕率地做決定。因為以她的幾十年的執政經驗,肯定能從事件表象中,嗅覺到事情的嚴重性,會把這件事做得滴水不漏,不會引發如此之大的動亂。載沛等人看到四川亂了起來之後,第一反應就是派就近的湖北新軍前往鎮壓,這件事的結果是,一個亂子還沒有平息下去,結果另外一個更大的亂子又起來了。只能說攝政王載沛實在是太年輕,經驗閱歷方面都不足,以慈禧太后的老道肯定不會這麼幹。即使這麼幹,肯定也會留有很多的後手,絕不會搞得一團糟。

事實上,最終引起滿清滅亡的是北洋軍閥,北洋軍閥的首領袁世凱對北洋軍有很大的掌控力,而攝政王等人根本就指揮不動北洋軍。但是這些到了慈禧太后那裡一切都不是問題,因為有慈禧太后在,袁世凱根本不敢有任何的異動。慈禧太后如果真的派袁世凱南下平叛的話,只需下一道聖旨即可。袁世凱也只敢乖乖的立刻帶兵出征,根本不可能向朝廷提各種要求。

攝政王載沛在滿清末年的時候,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張之洞勸他的時候,他就說“有兵在”,在他眼裡只要有北洋軍在,就可以平定一切。張之洞就說不願聞此亡國之音,事實上張之洞早就看出來了,以載沛的名望和實力根本就掌控不了北洋軍。但是慈禧太后在的話,掌控北洋軍肯定沒有任何問題。北洋六鎮是當時中國實力最強大的一股軍隊,在國內沒有任何軍隊的實力可以與之相提並論。當時國內雖然號稱有36鎮,但事實上很多都是空殼子,除了北洋六鎮之外,也就湖北新軍實力稍微強一點點。但是在武昌起義之後的作戰中,湖北新軍也完全不是北洋軍的對手。而在民國,由於袁世凱違憲,孫中山組織革命,北洋軍完全是以碾壓的態勢擊敗孫中山組織的二次革命。

慈禧太后不在,攝政王載沛和隆裕太后根本掌控不了北洋軍,所以給了袁世凱逼宮的機會。如果慈禧太后在的話,北洋軍應該很快就能擊敗湖北新軍,收復武昌。而其他各地軍隊的實力則更加弱小,根本不是北洋軍的對手,所以滿清收服武昌之後,完全可以循序漸進地攻下各省,革命軍估計只能和孫中山一樣逃亡海外。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一提到慈禧,我們都會說她禍國殃民。中國近代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與她的腐朽統治有直接的關係。但是,有一個事實我們不能不正視,這就是慈禧去世後,大清王朝很快就土崩瓦解了。這是不是說明,慈禧對於大清王朝來說非常重要,不可或缺呢?是不是說明,如果大清王朝沒有慈禧太后的統治,就真的不行了呢?

(慈禧劇照)

這件事看起來確實很有道理,在慈禧統治期間,有幾方面可以表現慈禧統治下,國家的穩固性。

其一,雖然國內起義不斷,但無法動搖國家根基。自古農民起義,尤其是像太平天國運動這樣超大型的農民起義,一般都會由此引發天下大亂,諸侯割據。比如陳勝吳廣起義、黃巾軍起義、黃巢起義、李自成起義,無一例外。但是慈禧統治下,天下並沒有大亂,諸侯也不割據。曾國藩這樣的諸侯,還及時解散湘軍,阻絕了藩鎮的產生。

其二,沒有任何人能動搖慈禧的統治。在皇權社會,大家為了最高權力,都會展開血腥的廝殺,沒有任何人能夠長久地保持穩定統治。但是慈禧卻能夠。尤其是戊戌變法。雖然大家都知道慈禧的統治是腐朽的,但是最終朝中的實權派,包括榮祿、袁世凱等人,都倒向了慈禧一邊。八國聯軍入侵的時候,大家極力攛掇李鴻章取代西逃的慈禧。但是,李鴻章卻並不願意。總之,當時並沒有朝中大臣想造反,也沒有宗室成員站出來把慈禧趕下臺。

其三,外國的持續入侵併沒有引發遷都之類的事情。古代只要外國入侵得太厲害,都會引發遷都。比如東周、東晉、南宋、南明等等。但是慈禧一直沒有遷都,這說明中央政權極為穩定。

總之,慈禧的存在,確實確保了大清朝的穩定和持續。

(李鴻章劇照)

但是,雖然慈禧的存在,確保了大清朝的穩定和持續。但正是慈禧的存在,把大清王朝推向了滅亡。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一,慈禧沒有培養強有力的接班人。

慈禧為了自己能夠在清廷的最高權力位置上呆更長的時間,多次反覆選擇幼年皇帝,包括同治、光緒、宣統,都是年幼的皇帝。在選擇宣統的時候,她都要行將就木了,可她依然不願意放棄權力,要選幼年皇帝。

慈禧不但選擇幼年皇帝,而且從不對幼年皇帝進行培養。大事小事,都是自己說了算,不給漸漸長大的幼年皇帝做事的機會。就算給了機會,也不支持他。比如,當她還政於光緒後,又反覆對他指手畫腳。光緒稍微有點什麼變法,她立刻就叫停,還把他囚禁起來,這樣怎麼能培養光緒能力呢?

慈禧不但不培養接班人,同時,由於害怕光緒在她死後,改變她的政策,還提前把光緒毒死,讓大清王朝徹底後繼無人。

(光緒劇照)

其二,清朝走向滅亡主要是慈禧的腐敗統治造成的。

清朝最初和洋人開戰,打不贏洋人,這怪不得慈禧。是從乾隆開始的閉關鎖國及自命不凡造成的惡果。但是,此後清朝走向更加落後,以及最後崩潰,慈禧卻要負重要責任。

首先,慈禧沒有堅決抗戰的勇氣,這給予了西洋人、東洋人瓜分中國的信心。武器固然落後,打仗固然打不贏。但是,只要堅決抗戰,未必就場場失敗。再說了,與其拿那麼多錢賠償洋人,不如把這些錢都用來買武器,進行軍事強國。

其次,慈禧不積極自強奮進。清朝開展的洋務運動,以及光緒皇帝的變法維新,都是一種自強奮進的方式。但是慈禧不但自己不自強奮進,還打擊自強奮進的奕和光緒,同時還為了自己過生日,動用北洋艦隊的軍餉。

所有這些,都寒了仁人志士的心,讓他們最終選擇與清廷離心離德,選擇暴力革命來推翻清朝的腐朽統治。

可以說,慈禧太后是腐朽清朝的最後一塊擋板。雖然她這塊擋板看起來還比較完好。但是,整個那條船已經被慈禧自己給弄破了,她又沒有培養出新的修理師。因此,她的去世,就相當於把最後一塊稍微好一點的擋板給抽走了。這樣一來,整個一條破船,怎麼還會不土崩瓦解呢?


張生全精彩歷史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后捲簾歸政。


慈禧通過辛酉政變除去八大輔政大臣,同時得到滿清貴族的支持,籠絡西藏,蒙古的貴族,支持喇嘛教,通過聯親,提拔軍功卓著的將領等手段,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可見慈禧是一個天生的政治家,她在政治上有著異於常人的天賦。 雖然她重用漢臣,但是並不沒有讓他們成為一個整體,而是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分而治之。清朝的四大疑案,兩江總督馬新貽遇刺案,成功瓦解了湘軍的勢力,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讓清朝上上下下100多位官員受牽連。這2個案件牽扯的官員幾乎清一色全是漢臣,慈禧也是通過這種手段,讓漢臣不得不依附於清朝,依附於慈禧。

一個王朝的滅亡,並不是一個短時間的事情,在慈禧死之前,清朝就已經風雨飄搖了。晚清之所以還能夠支撐那麼久的時間,完全是因為清朝有李鴻章,張之洞這些大臣。正是因為這些大臣的赤子心,清朝才能夠苟延殘喘那麼久。在慈禧死之前的幾年,清朝的重臣們接連去世,讓清朝失去了支柱。這些大臣死了之後,清朝一直在走下坡路,這個時候,慈禧雖然活著,但是她也沒能夠讓清朝再次繁榮起來。


慈禧太后活著的時候,政府官員還是不敢覬覦權力的,還是能安分守己的。但慈禧太后一死,這個約束力就沒有了。 總的來說,慈禧太后是一個強權性的人物。但是強權性的人物背後,也必然存在另一個情況,就是後輩子女的才能被壓制,即使有才,也得不到很好的培養。後繼接班人一旦乏力,強權性的臣子必然一躍而起,紛紛為自己謀權奪利。 慈禧本人原因—屁股決定腦袋,慈禧執政多年,若一味說她只會過生日和禍害朝綱的話,那肯定不符合現實邏輯。慈禧政治手段還是高明的,同時作為清王朝風雨飄渺狀態下的一把手,慈禧的老練毒辣,雷厲風行的手段正適合這個階段,不過封建王朝終究是淘汰產物,故步自封,以己為大肯定不符合歷史浪潮,即使慈禧還在,清王朝也不會維持太久的。

在她死後,皇帝是個小孩,而朝堂上的幾位眾臣,大局觀差勁,對外政策軟弱,政治經驗極為稀缺,再加上缺乏得力的大臣輔佐,勉力支撐都做不到,連活稀泥的水準都沒有,於是乎大清朝這間大廈很快就被這些人玩的崩塌了。 可以這麼說,慈禧太后的存在,就像一劑毒藥,能夠讓大清帝國這個東方病人一時間迴光返照,但是無法改變他死亡的結果。但是如果不服用這虎狼之藥,大清國就只能直挺挺的在那裡等死,再也無法續命了。


大老二爺


前言:慈禧太后,大清朝晚期的霸權者,清朝的滅亡或多或少與這位老太后有一定的關係,如果清朝末年的統治者不是這位昏庸腐敗、窮奢極欲的慈禧老太后,歷史的車輪多少也會滾得慢一點,大清王朝或許還能苟延殘喘幾年。那麼今天我們就從為什麼清朝在慈禧死後才大亂?以及慈禧在晚清真有那麼大的威懾力這兩方面來解答。


一,慈禧太后到底有沒有那麼大的威懾力呢?

答案是肯定的,慈禧太后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她是晚清時期的實際掌權人,雖然在她期間,經歷了兩人皇帝,但是她手握大權的時間將近五十年。

在我看來慈禧太后不愧為女中強者,不亞於一代女皇武則天,為什麼這麼說呢?要知道,自古以來,男尊女卑,女性地位低下,相信很多人看過清宮宮鬥劇,在後宮,競爭是非常激烈的。那我們來看看我們這位主人公慈禧太后究竟有多麼能幹。

首先,慈禧作為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在她入宮之前,咸豐帝是還沒有子嗣的,而就算是她入宮後,之後她一人生下了兒子,她算是憑實力得到如今的地位的。咸豐帝死後,慈安和慈禧兩位太后垂簾聽政,共同輔佐年幼同治帝,漸漸的手握霸權。


其次,在同治帝死後,咸豐帝再無子嗣可以繼位故此,慈禧太后為了能夠把持朝政,就把愛新覺羅·奕譞立了皇帝,也就是光緒帝。而年幼的光緒帝無疑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傀儡,大權完全就在慈禧手上。由於後續,隨著年齡的增長,加上大清王朝已經腐敗不堪,年輕的光緒,血氣方剛,想用一場變法來改變當前糟糕的局勢。光緒帝的變法無疑是變相削弱慈禧太后的權柄,故此在找到合適機會後,慈禧將光緒囚禁於瀛臺。

由此可見,慈禧太后在大清有著足夠的威懾力和統治力。


二,為什麼清朝在慈禧死後才大亂

其實,那個時期的大清,已經搖搖欲墜風雨飄搖,清朝一直在走下坡路,一系列的割地賠款,八國聯軍的侵襲,太平天國起義,整個大清王朝猶如一盤散沙。或許,慈禧老太后幕後執政五十餘年,有著很深的根基,因此,慈禧再世時或許還能夠支撐,隨著慈禧,光緒相繼離世,加上各地起義局勢越加明朗,垂垂老矣的大清根本無力對抗,即便慈禧太后不死,大清也撐不了多久。


總結語:晚年的大清,風雨飄搖,慈禧太后幕後執政五十餘年,有著絕對的統治力,無奈,大清已經走向末路,無力迴天,或許正是由於慈禧是大清這麼快走向滅亡的罪魁禍首。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唯戀無名


我是專注歷史的天楓說,下面我來說說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慈禧是中國歷史人一位出名的人物,也是執掌清朝大權半個多世紀的女強人,她先後經歷了咸豐、同治、光緒,最後在臨死之前還立了溥儀為皇帝,這樣一位女子,影響了近代中國。

她所在的時代也是一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她的一生經歷了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經歷了大風大雨,始終將清朝的大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他的丈夫咸豐去世後,留下八位大臣輔佐同治,可是慈禧轉眼間和恭親王勾結,將肅順等斬殺或者罷免,從此開始掌握了清朝的大權。

在她當權期間,中國正遭受外國列強的入侵,慈禧所掌握的超體,對列強是俯首帖耳,簽訂了無數喪權辱國的條約,這些都是慈禧在的時候完成的,但是慈禧在的時候,基本上沒有發生什麼大的亂子,而慈禧死後,大亂起,因此有人說慈禧真的是有威力,她在的時候能震住,一旦她去世了才真正的大亂,其實這也有一定的道理。

慈禧雖然是一介女流,但是她這個人心狠手辣,從解決掉咸豐留下來的顧命大臣一事中就可以看出來,這樣的人有一定的能力,有手段,關鍵還有強大的實力,一旦得罪她,那後果就相當的慘,甚至是死無葬身之地。

多少年來掌握朝政,形成了一種威勢,滿人自不必說了,像後來的漢大臣曾國藩李鴻章等人,在他面前也要乖乖的,至於袁世凱更不在話下了,都對慈禧俯首帖耳,根本不敢生出來異心,可以說被慈禧吃的死死的。

至於地方那些實力派即使有其他想法,也不敢說什麼,可見慈禧也是有頂的威勢的。

但是要說慈禧死後才大亂,這未免有點將慈禧拔高了,清末無數仁人志士已經開始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其中孫中山主張通過暴利革命推翻清政府,而且一直在為此努力著,只不過當時革命形勢不樂觀,慈禧死後,革命形勢一片大好,加上外部環境,武昌起義爆發,這是推翻清政府的臨門一腳,從此革命潮流已經沒有人能阻擋。

即使慈禧在世也不能阻擋,這就是歷史的潮流。


天楓說


為什麼清朝在慈禧死後才開始大亂,慈禧真的有那麼大的威懾力嗎?

眾所周知,1908年11月15日,統治中國近半個世紀之久的慈禧太后病故,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宣佈退位標誌清朝正式亡國了。可以說,慈禧太后死後三年,清朝便亡國了。因此,很多人認為是因為慈禧的死清朝才開始大亂走向末路的,如果慈禧多活幾年,清朝未必會滅亡。那麼為什麼清朝在慈禧死後才開始大亂呢?慈禧真的有那麼大的威懾力嗎?

小編認為,雖然在清朝的後期,慈禧作為一個女人,憑藉高明的政治手腕和智慧,以自己的能力平衡各方勢力關係,維持了清朝後期的穩定,但清朝的滅亡則是歷史規律,只不過慈禧的死亡加速了清朝的滅亡,因為慈禧留下的政治格局太脆弱了。

1、為什麼說清朝在慈禧死後才開始大亂的?

一是因為慈禧活著的時候,用高明的帝王之術平衡各方勢力,使大臣們甘心為清王朝賣命,有效地維持了清王朝的統治。1861年,慈禧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殺死了咸豐的顧命八大臣,垂簾聽政,正式掌握清王朝的大權。而當時的同治皇帝才6歲,大清國內正在爆發著太平天國運動、捻軍、回民起義等農民起義,當時的清政府風雨飄搖,而慈禧則成了當時朝廷的主心骨。她垂簾聽政,大膽任用曾國藩、左宗棠等漢臣,平定了太平天國運動、回民起義等,緩解了清王朝的統治危機。在清朝平定太平天國以後,中央朝廷式微,地方督撫日益權重的局面下,慈禧利用爐火純青的政治手段,先分化湘軍體系,後維繫地方督撫與中央朝廷的關係,維護了清朝的穩定。可以說,在當時全世界都正在掀起革命浪朝的大背景下,慈禧憑藉自己高超的政治手腕,恩威並施,平衡各方利益,為風雨飄搖的清王朝維護了最後的一點穩定。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慈禧順勢而為,推行“洋務運動”,大膽任用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曾國藩等人,極大的發展了清朝的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進一步加強了清朝的軍事實力,並且工商業也得到了初步的發展。可以說,因此,推行“洋務運動”不僅增強了清王朝的實力,也又一步挽救了清朝。

二是因為禧死後,載灃等人打破了慈禧生前所維持的平衡,從而使漢族官僚不願為其賣命,直接導致了清王朝的滅亡。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由於漢族已無能人可用,八旗子弟扶不上牆,慈禧重用了袁世凱,袁世凱手握兵權,相繼多次鎮壓國內的革命起義。當袁世凱掌握兵權坐大時,慈禧又岑春煊去和袁世凱鬥,並且恰當其時地剝奪了袁世凱的兵權,而袁世凱在慈禧面前敢怒不敢言。但在慈禧死後,把溥儀推上皇位,其生父載灃掌權,但載灃的政治手腕太差,打破了慈禧生前所維持的朝廷平衡,袁世凱根本就不買他的賬,最終爆發了武昌起義,隨後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清王朝宣告滅亡。

2、慈禧真的有很大的威懾力嗎?

小編認為,清朝的滅亡是封建王朝更替的歷史規律,在慈禧死後三年大清朝宣佈滅亡,雖與慈禧有一定的關係,但最重要的是巧合而已。

一是因為封建王朝更替的歷史規律,即便慈禧不死,根據當時的情況,清朝也會滅亡。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每一個朝代的開創者幾乎都是開明的君主,他們結束了上一個朝代腐敗的統治,建立了一個符合當下人需要的朝代,非常珍惜,並勵精圖治治理社會,鞏固皇權,但是他們的皇位都會傳給自己的太子,由於自己的太子得來全不費工夫,這就使得自己太子不珍惜自己老子打下的天下,久而久之,貪圖享受,驕奢淫逸,社會矛盾爆發,民心不穩,導致覆滅,朝代更替。而當時的大清朝已經歷一百多年,朝廷閉關鎖國,官場腐敗,社會矛盾突出,百姓食不果腹,對朝廷失去信心,爆發多種農民起義,雖然慈禧憑藉高明的政治手腕一直在鎮壓,但失道者寡助,最終還是會走向滅亡的。

二是因為封建社會的忠君思想根深蒂固,慈禧一死,皇家失去了主心骨,百姓無君可忠,紛紛叛亂,加速了清朝的滅亡。封建社會,無論是王公大臣還是百姓忠君思想根深蒂固,慈禧活著的時候,她是皇族的主心骨、話語人,代表著清政府的存在,各地雖有叛亂但不成氣候。但慈禧死亡後,象徵清朝的實權人物沒有了,小皇帝沒資歷,不能服眾,於是各種叛亂群起,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

所以,綜合以上,小編認為,慈禧雖然統治清朝四十餘年,清朝並未出現大亂,不能說完全是靠她的威懾力,而在於她高超的政治手腕,但面對清朝的滅亡慈禧也是無能為力的,清朝在慈禧死後才開始大亂,只是時間的巧合而已,如果慈禧再多活幾年,她也將看到清朝的滅亡,因為這是歷史規律。


葛大小姐


慈禧到底是導致清朝滅亡的罪人還是延續清朝壽命的功臣眾說紛紜,事實上就是慈禧不死,清朝也病入膏肓,維持不了多長時間了。

很多勢利文人都在誇大慈禧的作用,把太平天國起義以後清朝仍然能苟延殘喘五十多年的功勞歸功於慈禧一個人,這是絕對不客觀的。無論是咸豐、肅順、慈安、奕訢等當政,其實都不亞於慈禧。

實際上,重用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漢人官僚鎮壓太平天國等起義,主要是咸豐與肅順的功勞。

咸豐死後,慈安慈禧勾結奕訢發動辛酉政變消滅八大臣,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很多人都忽視慈安的作用而誇大慈禧的作用。


事實上,在國事決策方面,慈安堪稱遠見卓識、決斷英明。對於陷城失地、臨陣脫逃的兩江總督何桂清與驕奢淫逸的勝保,慈安下令賜死。 而對於開明漢人官僚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慈安大力提拔、賞賜爵位,為清朝國祚的延續立下了汗馬功勞。

公元1881年4月8日,43歲的慈安被慈禧毒死以後,清朝才真正進入慈禧統治的時代。

慈禧驕奢淫逸,禍國殃民,也許她依靠個人權術的確延續了清朝的殘暴統治,但實實在在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災難,比如甲午戰爭及八國聯軍戰爭的喪權辱國,慈禧毫無疑問是罪魁禍首。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以後,慈禧“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名言更是證明她是一個厚顏無恥的賣國賊。


因此把清朝滅亡歸咎於慈禧或者把清朝在太平天國起義以後延續五十多年歸功於慈禧都是不客觀的。

如果洪秀全楊秀清等的太平天國在攻克南京以後一鼓作氣大舉北伐,直搗北京,無論誰都難以挽救清朝的滅亡。因此主要是太平天國領導層的決策錯誤,讓清朝苟延殘喘了五十多年。

至於慈禧死時清朝已經千瘡百孔病入膏肓,即使慈禧不死,清朝滅亡也是大勢所趨。畢竟當時民主共和的世界大勢已經不可阻擋,不僅清朝的統治無法維持,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滅亡也是大勢所趨。

手握重兵的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試圖在中國建立君主立憲的中華帝國,僅僅做了83天洪憲皇帝,就眾叛親離被迫取消帝制就是證明。

綜上所述,清朝在慈禧死後開始大亂並僅僅三年就滅亡,並不是慈禧有多大的威懾力,而是歷史大勢,不僅是慈禧活著無法改變清朝滅亡的命運,任何雄才大略的統治者都無法改變清朝滅亡及封建帝制滅亡的必然結局!


厚德載物49847


大家好,我是熱愛歷史研究的嘚嘚,下面由我來解答這個問題。

(和咸豐出逃時候的慈禧)

嘚嘚認為並不完全是因為慈禧太后的威懾力,還有慈禧太后的御人術

那我們首先說說慈禧太后的威懾力體現在哪裡。

人狠、話少、手黑這三個詞就能充分的說明為啥有那麼大威懾力,下面我們就具體說說

這三個詞如何在歷史舞臺上上演的

慈禧經歷了三代皇帝咸豐(老公)、同治(親兒子)、光緒(乾兒子)。咸豐死後就怕慈禧干政就留下了八位大臣輔佐同治。慈禧呢!在咸豐死後夥同恭親王和慈安太后(特別沒有立場)將八個輔臣殺的殺,入獄的入獄。這樣就登上了干政的舞臺,到自己親兒子同治死的時候也沒有手握實權。1884年慈禧不想和恭親王共同分享蛋糕發動了“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慈禧開始獨掌大權。真的是體現了人狠、話少。

在有一個提現慈禧人狠、手黑。那就是對待光緒皇帝。光緒不是慈禧的孩子,但是光緒給慈禧叫嬸嬸或者妗妗,後來同治死後慈禧認可他當乾兒子。

(可憐的光緒帝)

戊戌變法大家應該都知道吧!戊戌變法以後光緒被禁足。後來光緒不明不白的去世,成為了歷史迷案。通過現代手段查找光緒帝的死因,發現光緒體內生前有服用過砒霜。除了慈禧還有誰敢做這種事。狠毒吧!為了滿足自己的權力。

什麼事證明慈禧的威懾力不夠呢!

東南督撫不顧朝廷反對在東南地區搞互保。(因為開戰傷害到了漢人地方大員的利益)通過這簡單的一個事就可以解釋慈禧的威懾力並沒有那麼大。

那我們看看御人術慈禧是怎麼做的。

慈禧掌政後,重用漢臣。為了讓漢臣死心塌地的為自己賣命,慈禧就找一個利益平衡點。簡單點說就是將自己的蛋糕分出一小塊給他們,讓他們為自己賣命。

當然為了不讓這些人權利、實力過大。就會發展另外一群“忠臣”來去平衡。最後引發兩股勢力的爭鬥。最後達到削減雙方實力的目的。最好的就是北洋系和南洋系的爭鬥。

綜上所述嘚嘚認為清朝因為慈禧的威懾力和御人術才得以延續半個多世紀。不完全是因為慈禧的威懾力。

以上觀點只代表嘚嘚個人看法,如果不同意見大家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探討學習


嘚嘚說史


題主好

慈禧太后總領清朝48年,用自己獨特的政治手段,敏銳的政治眼光使清朝的兩位皇帝成為傀儡皇帝,獨自掌控朝政48年,是僅此武則天的女政治家。

1861年慈禧太后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打到了咸豐帝留下的八位顧命大臣,從而開始掌控清朝政局,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慈禧的能力,一個小小弱女子竟然幹搬到先帝留下的顧命大臣,雖然慈禧太后整體的名聲不太好,但是也確實用自己獨特的政治手段控制住了清朝的最後幾十年。

在同治帝還未親政之前就爆發太平天國起義和沙俄入侵,此時的慈禧立刻重用漢臣曾國藩和左宗棠,平定太平天國和收復新疆,這一時期的慈禧和漢臣進入了“親密無間”的時期,一方面極力的抵住滿臣的反對,一面加大對漢臣的賞賜力度,加封曾國藩為”一等毅勇侯”,後世稱為:曾文正公,追封左宗棠為:太傅 諡號: “文襄” 這是清朝對於漢臣的最封賞了。

公元18864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奕訢,進一步的強化自己對於清朝的控制,公元1898年又通過戊戌維新將光緒帝囚禁,這一時期的慈禧太后已經真正的成為清朝的實際統治者,外國洋人,“只知有太后,不知有皇帝”。

慈禧太后的一生都與清朝緊緊的聯繫在一起,雖然說她的政治手段高端,政治眼光敏銳,但是那是對內,慈禧太后無法對外採取強的態度,只是一味的退讓導致清朝末期數十年民不聊生,國家動亂不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