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命途中,劉邦多次將一雙兒女踢下車,為何車伕次次捨命相救?

周興健


要不是夏侯嬰,估計接班劉邦當皇帝就是不是劉盈了,夏侯嬰也不一定能活到自然死亡。

彭城之戰,劉邦被項羽一頓胖揍,幾十萬大軍被打得個七零八落,他能夠逃出城去,全靠專業老司機——夏侯嬰。

夏侯嬰可是劉邦沛縣起家造反的核心成員,他原來可是公務員,有正當職業,妥妥的體制內吃皇糧的,他是當時沛縣縣令的馬伕,一把手的專業司機。

夏侯嬰人很老實,卻極其講義氣,與當時的泗水亭長劉邦交情很深,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公務員與劉邦交情更深,那就是縣衙裡的縣吏蕭何。

劉邦在泗水亭長任上好事沒做幾件,卻做兩了兩件足以載入史冊的事情:1、找了個老婆姓呂;2、交了幫朋友蕭何,周勃,樊噲,盧綰和夏侯嬰。

這群人都是大漢王朝建立的核心成員,雖然皇帝是劉邦,但是如果沒有他們,估計劉邦還在鄉公所當所長,和寡婦曹氏廝混。

正妻呂氏給劉邦生了兩個孩子,一個是女兒魯元公主,一個是後來的漢惠帝劉盈。

彭城之戰的時候,劉邦狼狽逃竄,隻身逃跑,老婆都沒有來得及帶出來,卻把兩個孩子帶在身邊。此時給劉邦趕車正是專職司機夏侯嬰。

劉邦出逃,肯定是夏侯嬰開車,這個時候能夠信任的只能是過命的朋友,夏侯嬰更是對劉邦忠心耿耿。

劉邦一路逃,項軍一路追,這一套馬車上坐著四個人,兩個成年人,兩個小孩,跑不了多久,馬就累得口吐白沫了。馬累了,還得要跑,項羽的騎兵後面追著呢。

劉邦都能聽到追兵的馬蹄聲了,情急之下,兩腳就把孩子給踹下車去,這心夠狠。這車伕夏侯嬰雖然是趕車的,但的確夠專業,雖然馬車沒有裝後視鏡,他還是能夠感覺到了車的重量減少了,回頭一看,孩子滾下了車。

夏侯嬰趕緊停車,回頭抱起孩子往車上放好,繼續趕車,沒多久,孩子又被劉邦踹了下來,夏侯嬰這才知道是劉邦有意的,當他再次要把孩子往車上放的時候,劉邦甚至要拔劍殺他。

這下就尷尬了,忠心耿耿的老司機遇到心如鐵石的一把手,夏侯嬰沒有辦法,只好抱著孩子跟著車跑。

問題來了,既然夏侯嬰跟著車在跑,那又是誰在趕車呢?對,就是劉邦自己在趕車,趕車不是開車,不是個多大的技術活兒,只要鞭子能夠抽在馬屁股上就行。

既然是劉邦在趕車,夏侯嬰這才明白,這哪是要踹孩子下車啊,擺明了是踹我下車,一個四歲的魯元公主,一個兩歲的劉盈能有幾斤幾兩,加起來還不夠夏侯嬰的大腿重。

夏侯嬰雖然心裡明鏡似的,知道劉邦是要趕他下車,但他還是隻能抱著孩子跟著跑,投降項羽,這個選項不可能出現在他腦袋裡,畢竟夏侯嬰的底線還是有,講義氣。不跑吧,那就是擺明了和劉邦決裂,萬一漢王要是不死,翻過身來了清算他怎麼辦;丟了孩子跟著馬車跑吧,那夏侯嬰基本上活不長,就算劉邦是了,只要呂后還活著,怎麼的也會找夏侯嬰算賬。得了,跟著馬車跑吧,能跑到哪算哪。

劉邦運氣好,趕著馬車一路逃跑,夏侯嬰抱著孩子一路跟著,眼見著項羽的追兵要到了,起了一陣狂風,吹得飛沙走石,日月無光,追兵們迷失了方向,劉邦才算逃過了一劫。

劉邦在彭城沒有死,一路跟著的夏侯嬰抱著孩子也沒死,這功勞對劉邦來說不算是最大的,最感激夏侯嬰的是呂后,以至後來劉邦死後,漢惠帝劉盈和太后呂雉出行都是夏侯嬰趕車,雖然此時他已經因為軍功被封為汝陰侯。

其實,夏侯嬰和劉邦心裡都清楚當時的情況,劉邦是要甩脫夏侯嬰,夏侯嬰心裡苦啊,心裡明白卻只能爛在肚子裡。


沉墨I方之城


因為作為劉邦未發跡前的好基友,夏侯嬰十分了解劉邦的為人。

逃跑途中,劉邦能把親生子女踢下車,是因為劉邦當時自身難保了。對於一個爭奪天下的人來說,孩子當然是排在雄心和抱負之後。但這僅限於這般危急時刻。

若夏侯嬰沒救回倆孩子。劉邦成功逃脫後,再想起被自己踢下去慘死於楚軍劍下的親生孩子,極有可能會遷怒於他人,自然包括夏侯嬰在內。

再者,夏侯嬰本身是一個樸實厚道的人,見不得倆孩子慘死在自己面前。

年輕時,夏侯嬰是沛縣縣衙裡的專車司機,劉邦是泗水亭長。每次出車回來路過泗水亭,夏侯嬰都要和劉邦侃會兒再回家。有一次倆人切磋,劉邦不小心傷了夏侯嬰。

這本來不算個什麼了不得的大事兒,但是卻被人舉報了,聲稱劉邦傷害同僚。按照大秦律法,這是要判刑的。

劉邦自然不承認他傷了夏侯嬰。而夏侯嬰也不承認是劉邦傷了他。

這事兒本來要告一段落,可那位鹹吃蘿蔔淡操心的“告狀”哥不服氣,堅決上訴。

最後夏侯嬰把這事兒攬了下來,被打了板子不說,還在大牢裡蹲了很久。

因為這件事,決定了夏侯嬰必然會成為劉邦一生最信任的人之一。

也因為這件事,兩家的關係走得更近,夏侯嬰必然對劉邦的兩個孩子非常熟悉。一個肯為劉邦坐牢的人,又怎麼會忍心看著他的孩子死在自己面前。

值得一提的是,夏侯嬰因為救了這倆孩子,讓呂雉非常感激。

劉邦死後,夏侯嬰又先後擔任了漢惠帝劉盈和呂雉的專屬司機,可謂是榮寵至極。





大仙讀史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可是,在逃難的緊急關頭,劉邦竟然不顧一雙兒女的死活,前後三次將他們踹下疾馳的馬車。可見,一代帝王劉邦的狠毒和無情。而這一對姐弟運氣真是不錯,幸虧有一個善良的車伕,三次下車將他們救起。這個車伕就是漢王朝的開國功臣夏侯嬰。

親生父親殘忍,關鍵時刻竟然只顧自己逃命,不顧兩個孩子的死活

劉邦攻佔彭城後,自以為已獲全勝,高枕無憂,就在城內大擺酒宴,蒐羅美女,放鬆警惕,享受了起來。殊不知,這一邊,項羽又率領一隊精兵趕到彭城,趁其不備,殺得劉邦片甲不留。慌忙之中,劉邦趕緊坐上馬車逃命,駕車的人正是夏侯嬰,車上還有劉邦的兩個孩子:2歲的劉盈和4歲的魯元。車上人太多,由於負重壓力,馬車一直跑不快。眼看項羽的追兵就要追上了,氣急敗壞的劉邦一腳就把兩個孩子踹到了馬車下面。夏侯嬰見狀,趕緊停下馬車,把兩個孩子抱上馬車,如此反覆了3次。當劉邦還想把孩子踢下去的時候,夏侯嬰緊緊地抱住孩子,終於把兩個孩子完好無損地送到了呂后面前。

身為人父的劉邦真夠心狠手辣,連自己年幼的親骨肉都可以隨時摒棄。想要成就一番霸業,果然要有不同於常人的狠勁兒。

夏侯嬰跟隨劉邦起義多年,深知劉邦的脾性,倘若不營救兩個孩子,日後,劉邦必然會治他的罪,並且,呂后也不會放過夏侯嬰

緊急關頭,人可能會在那麼一瞬間失去理智,但是,等清醒過來,他的想法又和前一刻迥然不同了。夏侯嬰深知這個道理,所以,他決然不會棄兩個年幼的生命於不顧。在劉邦犯糊塗的時候,夏侯嬰保持了理性的頭腦。

即使拼上自己的性命,他也必須去救孩子。這兩個孩子都是呂后的心頭肉,如果夏侯嬰對此視而不見,任由劉邦胡作非為,呂后必然會痛恨他。

夏侯嬰對劉邦忠心耿耿,曾經為了保護劉邦而自己鋃鐺入獄,他將劉邦看作真正的兄弟,當然不忍心看到他的孩子喪命於馬蹄之下

夏侯嬰和劉邦是舊相識,他們曾在沛縣共事,還因為劉邦將夏侯嬰打傷,夏侯嬰為保全劉邦閉口不說劉邦的錯,而被關進了大牢。這樣的感情已經比共患難更為深厚。劉邦因為常年在外打仗,對孩子的感情並不深,但是夏侯嬰卻是個情深義重的人,不願眼睜睜看著兩個年幼無辜的孩子死去。

綜上所述,真正的兄弟不僅能夠同甘共苦,而且還能在自己即將鑄成大錯時,拉兄弟一把,不讓他後悔,不讓他遺憾。有夏侯嬰這樣的朋友,是劉邦的幸運,也是呂后和兩個孩子的福氣。


米瑞悅讀


危急之間把子女推下車,這對大流氓劉邦來說簡直是小兒科,完全沒有心理障礙,要知道他連老爸的死活都可以不在乎。不過當時的車伕夏侯嬰,卻因為自己救人的舉動,在呂后當政時混得風生水起。


我們先來說說夏侯嬰這個人,他也是劉邦在沛縣的老兄弟。當時夏侯嬰是縣政府辦公室司機,負責迎來送往,他很早就和劉邦談得來,沒事的時候就跟著劉邦廝混。有一次劉邦不小心(也可能是喝高了)誤傷了夏侯嬰,本來要被判刑,後來夏侯嬰一口咬定沒受傷,替劉邦遮掩過去,兩人的感情更加深厚。劉邦起兵造反之後,夏侯嬰就開始跟隨劉邦,並且掌管機動部隊(戰車),作戰十分勇猛,深受劉邦賞識。

夏侯嬰這個人有識人之明,大家都知道蕭何月下追韓信,其實當時夏侯嬰也去了,並且在韓信猶豫不決的時候,他告訴韓信:咱們三個一起回去見漢王,如果他仍然不重用你,咱們三個一起離開他。韓信這才下了最後的決心,回到了劉邦身邊。


劉邦在彭城讓項羽殺得丟盔棄甲,帶著呂后和一雙兒女(後來的漢惠帝劉盈和魯元公主)逃跑,正好遇到了夏侯嬰。夏侯嬰讓他們上了車之後,繼續跑路。這時候車上的人就顯得有點多了,馬匹的體力消耗越來越大,很快就影響了逃跑速度。

車上的人中,劉邦是領袖,自然不可能下車,夏侯嬰是司機,也是必不可少的,剩下的三個人就顯得可有可無了。按照重要程度的不同,劉邦做出了最理智的選擇:把兩個孩子推下車,減輕重量繼續逃命。

夏侯嬰看到這種情況,緊忙停車救人,等到漢惠帝劉盈和魯元公主不再恐懼了,然後才繼續趕路。如此劉邦不停地踹人,夏侯嬰不停地救人,劉邦都對夏侯嬰起了殺心,不過他又離不開這個司機,最後只能隨他去了。


令人奇怪的是,這個過程中,我們沒有看到關於呂后態度的記錄。估計這兩口子是一個德行吧!

夏侯嬰因為這件事,在呂后當政時混得風生水起。漢惠帝時常想起逃亡路上,夏侯嬰那溫暖的雙手,對其充滿了感激之情,甚至把皇宮旁邊的宅邸賞賜給了夏侯嬰,還賜名“近我”,大概意思是“離我最近”。

夏侯嬰當年的一個舉動,讓他一生榮寵不衰,這筆投資換算得很。


李飛叨


“車伕捨命救劉邦的一雙兒女”的事發生在楚漢戰爭時期,這個車伕名叫夏侯嬰。

話說秦末漢初,劉邦和項羽推翻秦朝後,二人為了爭天下大打出手,這就是歷史上的“楚漢相爭”。(項羽自稱“楚霸王”,劉邦當時被封為“漢王”)

最初劉邦實力不如項羽,總是被項羽追著打,劉邦成了“長腿將軍”,他跑起來比誰都快。

彭城一戰,劉邦又打了敗仗,他不顧一切把兒子劉盈、女兒魯元公主抱起來騎上馬,打馬如飛往南逃,項羽手下發現在後面緊緊追趕。



就在累得戰馬快跑不動的時候,劉邦在半路碰到了駕著馬車的夏侯嬰。夏侯嬰和劉邦是同鄉,又是好朋友,夏侯嬰從前是秦朝負責養馬駕車的官員(太僕)。是個專業“老司機”。

夏侯嬰一看劉邦的馬累得直吐白沫,趕緊說:“季哥,(劉邦字季)快上我的車”。劉邦心中謝天謝地,幸虧遇到了夏侯嬰。爺仨下馬上了夏侯嬰的戰車。

老夏一甩長鞭,口中吆喝一聲“駕、駕”,三匹拉著戰車的馬四蹄撩開,如飛一般繼續向南逃。

剛開始馬車跑得不慢,但是時間一長就顯出了吃力,必定車上坐著兩個成年人和兩個小孩。眼看後面的追兵越來越近。此時劉邦急了,用腳就把自己的兒子和女兒踹了下去。



當時夏侯嬰正在趕車,一回頭髮現孩子掉了,以為是顛簸所造成的,於是跳下去把孩子抱上了馬車。

沒等片刻,兩個孩子又掉下了車,夏侯嬰又抱上了車,如此反覆多次,夏侯嬰恍然大悟,方才知道劉邦要扔掉孩子。當時劉邦也不要臉了,威脅夏侯嬰道:“再往上抱孩子就殺了你!”沒辦法夏侯嬰也不坐車了,他在後面抱著一個揹著一個孩子跟著車子跑。

(問題來了)劉邦自己都不要兒女了,夏侯嬰為何要捨命相救呢?

劉邦這樣做是聰明之舉,劉邦其實是想讓夏侯嬰下車,但是自己又說不出口,必定夏侯嬰是車把式。親們想想看,兩個小孩加起來的重量也沒有夏侯嬰體重的一半,劉邦推下孩子,夏侯嬰必定下車去抱起來,這意思就是讓夏侯嬰下車。

有人會問,劉邦怎麼算到夏侯嬰一定會下車抱回孩子呢?大家想一想,如果劉邦和夏侯嬰兩人逃了出來,一雙兒女卻被敵人抓去了,你說孩子他娘呂雉會饒過夏侯嬰嗎?



夏侯嬰也料到了這一切,孩子活著自己才能活著,孩子死了他也活不成,劉邦可以把責任推的一乾二淨,但是“專業司機”夏侯嬰推脫不了責任。這好比開車的丟了貨物照價賠償一樣的道理。

夏侯嬰權衡再三,救下孩子興許還能活下來。還真被夏侯嬰預料到了,他最終把兩個孩子救了下來。

原來老天爺助了劉邦一臂之力,突然狂風大作,只颳得敵人睜不開眼,夏侯嬰乘機趕著馬車逃之夭夭了。

有些事就在堅持一下,夏侯嬰的堅持換來了他後半生仕途的一帆風順,劉盈稱帝后對他感恩戴德,最後封其為汝陰侯,封地在今安徽阜陽市。


秉燭讀春秋


劉邦遇項羽就敗,彭城一役後,又狼狽西逃。劉邦的司機夏侯嬰駕著馬車拉著劉邦,慌里慌張的逃跑途中,遇到了劉邦的一雙兒女,即漢惠帝劉盈和魯元公主。於是,就這抱兩個孩子上了車一起逃命。

徒增二人,車的負載大了,馬疲憊了,速度減緩。劉邦非省油的燈,用腳踹下了兒女,夏侯嬰急忙停車,把兩個孩子重抱上車,劉邦又踹下他倆,這情形發生好多次。夏侯嬰只好讓孩子摟著自己的腰,又繼續趕路,劉邦氣得想殺了夏侯嬰。最後,夏侯嬰拉著三人成功脫險。

彭城大敗,五、六十萬的諸侯聯軍,被項羽的三萬鐵騎,在半天之內,打得找不著北,劉邦差點被項羽活捉。好在突然颳起了一陣大風,項羽的部隊是逆風而動,將士被刮的睜不開眼,劉邦才乘機逃出重圍,不顧臉面地一路向西。

但並沒擺脫追兵,而且,項羽的大將丁公(人名)追上了他;劉邦對丁公說了一句話: “兩賢豈相厄哉”! 意思是兩個有才能的人為什麼要相互為難對方呢?《史記》使用的是春秋筆法,蜻蜓點水。估計貪生怕死、毫無骨氣的劉邦,說了不少軟話,甚至跪拜作揖,痛哭流涕,太史公不好意思記錄;總之丁公放了劉邦。

這過程:劉邦自私、冷酷,夏侯嬰忠厚、樸實,劉邦保命要緊,他懂得,要跑得快,必須有人犧牲;劉邦斬蛇起義時,兒子2歲,女兒4歲,以後戎馬倥傯,很少見到這兩個孩子,所以劉邦對孩子感情不深。

為何車伕次次捨命相救?

1.估計夏侯嬰怕劉盈與魯元的親媽,即長袖善舞、心狠手辣的呂后,如果對她的一雙兒女見死不救,待秋後算賬時,製造“人豬”的可能不是沒有。

2.夏侯嬰忠心耿耿,曾經為了保全劉邦,自己鋃鐺入獄過,還受了刑罰,但自始至終沒供出劉邦。

2.夏侯嬰為自己留條後路:他知道主子有“天命”,而劉盈是嫡長子,有無限的未來。孝惠帝劉盈稱帝后,對夏侯嬰果然很好。


希望星晨58298869


劉邦作為一個梟雄,有時就真的挺心狠和冷血的,面對有生命危險時,對自己的親生兒女都下的去腳!

這個故事發生在楚漢爭霸時期,劉邦意氣風發率領五十萬大軍包圍了項羽的老巢彭城,結果被項羽帶領的三萬騎兵打的落花流水,劉邦自己也倉皇而逃。當時劉邦坐著馬車逃跑,駕車的是劉邦的專用司機夏侯嬰,在逃跑的路上,遇上也在逃亡時落下的劉盈和大女兒魯元公主,夏侯嬰把他們抱上車一起逃跑!後邊的項羽部隊騎馬追擊劉邦,馬車怎麼也比不過騎馬的快啊,於是劉邦認為是自己女兒增加了馬車的重量,馬車就跑的不快,被追上了自己可就沒命了,於是自私的劉邦為了自己的命,馬上把兩個女兒給踢出了車外,可夏侯嬰又把兩個孩子抱上車,如此三次,夏侯嬰就是沒有放棄這兩個孩子,就算劉邦拿著刀威脅夏侯嬰要放下孩子,否則幹掉他,夏侯嬰就是不聽,最後劉邦也沒有殺夏侯嬰,畢竟自己不會駕車啊,於是就這樣四個人一起逃跑!馬車還是比不了馬快,劉邦最終還是被項羽的追兵給追上了,帶領的人是丁公,劉邦馬上拍丁公的馬屁說,我是英雄,你也是英雄,既然都是英雄,就放我一馬吧,以後定會報答。丁公想想,也就沒有為難劉邦,放了劉邦走了,劉邦逃過一劫了!



至於夏侯嬰為什麼不聽劉邦的話死都要留住兩個孩子在車上,這就證明了夏侯嬰是個聰明的人!沒錯如果放棄了這兩個孩子,馬車會快一些,可終究還是被追上的,自己當時不聽劉邦的話,救這劉邦的兩個孩子,劉邦儘管生氣,但不會殺了夏侯嬰,但是如果夏侯嬰不去救孩子,放棄了他們,那麼以後劉邦就會認為夏侯嬰這個人無情冷血,連自己的孩子都不救,劉邦踢自己的孩子那是劉邦的家事,但孩子不可不救,那是夏侯嬰的職責,駕車司機不僅會開車也要保護好老闆的生命還有老闆家人的生命安全!那時夏侯嬰不去救的話,事後劉邦會秋後算賬,認定夏侯嬰不值得信任,就不會重用他了,甚至為了掩飾自己踢孩子出去的罵名歸罪於夏侯嬰殺掉他都有可能的!救了孩子,那就幫劉邦做了掩飾嘛,你看我們還是救孩子沒有冷血無情嘛,劉邦也會領夏侯嬰這個人情,你看夏侯嬰這個人不錯啊,有人情味,危難時也是顧及我劉邦家人的,要大大的重用,專用司機就要有信得過的人啊,夏侯嬰懂這個道理,當初不就自己的前途就完了,救那劉邦就信任自己,前途無量啊!



一個踢一個救,雖說簡單,可往往都有著算計呢,在皇帝身邊混真的不容易啊,少點心機都不行啊,可見夏侯嬰是個聰明人啊!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劉邦對於與呂后所生的兩個孩子的態度其實是很讓人寒心的,他的確是從心裡不喜歡這兩個孩子,他幾次三番想要廢掉劉盈的太子之位,所幸呂后從中斡旋並請來了商山四皓輔佐劉盈,這才保住了劉盈的太子之位。而魯元公主這個唯一的女兒也沒有得到劉邦的愛,劉邦毫不猶豫地讓魯元公主和親匈奴,所幸呂后哭諫阻止,後來劉邦對女婿又多加辱罵,更是差點處死這個女婿。

其實,劉邦對這兩個孩子的不喜很早之前就有了,秦末反秦大軍打到最後展開了楚漢之爭,公元前205年,齊國反叛,項羽領兵反叛,而劉邦趁機說服幾個諸侯組成同盟攻打楚國,然後就發生了彭城之戰,項羽領兵三萬救援彭城,劉邦輸的很慘。僅在逃跑過程中就有二十多萬人馬落水而死,更不用說戰死的。

後來剩下的那些漢軍又被楚軍團團圍住,劉邦沒有想到自己竟會一敗塗地,但劉邦就是命大,就在漢軍被團滅之際,突然有一陣大風吹來,“會大風從西北起,折木,髮屋,揚沙石,窈冥晝晦,逢迎楚軍。”正是這及時風救了劉邦,趁楚軍慌亂之際,數十騎護著劉邦逃走。

夏侯嬰做車伕駕著馬車載著劉邦踏上了逃亡之路。他們的第一站本來是沛縣,想要帶著妻兒老小一起逃亡,但是等他們到底沛縣才得知他們已經踏上了逃亡之路,因為楚軍早就在追捕他們。劉邦無法,只得和部下繼續逃跑,就在逃跑的路上,夏侯嬰看到了兩個小孩子,正是呂雉為劉邦生的一兒一女。

夏侯嬰一看,趕緊將兩個孩子接到了馬車上,和劉邦在一起,然後繼續逃跑,但是這一路奔波,馬兒本來就累了,雖然兩個孩子加起來也重不到哪裡去,但確實增加了馬的負擔,所以速度上難免有所減緩,這讓一心奔逃出楚軍視野的劉邦心急如焚,所以就起了讓人心寒的心思。

他竟然狠心將兩個孩子踢出了馬車,虎毒不食子,但劉邦這個父親卻對兩個親生的孩子做出這樣事,的確讓人寒心,不過他能這樣做,倒也不是多麼讓人震驚的事。其一,他對這兩個孩子沒有什麼感情,他和呂雉結婚後,在家裡的時間很少,後來逃進大山又參加了起義軍,回家就更少了,他對這兩個孩子是很陌生的,並沒有建立起什麼感情,劉邦和兩個孩子沒有幾天的相處時間,所以在生死關頭,他犧牲兩個孩子並不會覺得怎樣。

其二,他認為兩個孩子那麼小,楚軍即便追上了也不會對他們怎麼樣,就算是會把他們抓回去,但至少沒有生命危險,退一萬步想,即便這兩個孩子死了,他還是會有別的孩子的。基於這樣的原因,劉邦就狠心將兩個孩子踢了出去,但是夏侯嬰看到之後卻又將兩個孩子救了上來,劉邦再踢,夏侯嬰再救。

如此三番,夏侯嬰說:“今雖急,不可以驅,奈何棄之!”從這句話來看,即便帶著這兩個孩子,夏侯嬰還是能保證劉邦的安全的。

所以夏侯嬰還是堅持將馬車的速度停了下來,將兩個孩子好好帶上了馬車好好護著,劉邦氣的數次想要結果了夏侯嬰,但最終還是沒有拿夏侯嬰怎樣,而夏侯嬰載著馬車最終護住了劉邦和這兩個孩子。那麼問題來了,夏侯嬰為什麼冒著生命危險也要救這兩個孩子呢?

原因很簡單,這是夏侯嬰的職責所在。這兩個孩子是劉邦的親生孩子,在那個時代,劉邦是能夠決定他們的死活的,別人會因此罵他,但是不能把他怎麼樣,反正是他的孩子。但是如果在劉邦要讓他們死的時候,跟在劉邦身邊的人卻不能聽之任之,尤其是當這孩子根本沒有犯錯,更不用說犯了非死不可的錯,那麼作為旁觀的人,就必須以命相阻,這是下屬的職責所作。

那麼,夏侯嬰就不怕被劉邦殺了嗎?肯定是怕的,沒有不怕死,其實我們設想一下,如果夏侯嬰就是拼命阻止劉邦捨棄這兩個孩子,有兩個結果,其一就是劉邦一氣之下將夏侯嬰殺了,那麼等後來劉邦安定下來的時候,還是會念著夏侯嬰的護主之心的,這樣夏侯嬰就算沒有白死。

其二就是劉邦忍了忍沒有殺夏侯嬰,這是歷史上的結果,那麼,事後夏侯嬰依舊會被重用。

但如果夏侯嬰見死不救,就看著劉邦將這兩個孩子踢了下去,然後坦然駕車離開,那麼,事後劉邦想起來就會責怪夏侯嬰沒有保護這兩個孩子,不管這兩個孩子未來是死是活,劉邦都不可能容得下夏侯嬰了。那麼等著夏侯嬰的就是死亡,所以無論怎麼看,只要不是太笨,都會選擇拼死救下這兩個孩子,他們畢竟是劉邦的孩子,即便劉邦再怎麼不喜歡,那也是皇家的事,但作為臣子,必須謹記自己的職責。 


尚宮女史


劉邦逃命是為了躲避項羽手下大將的追殺,當時他的車伕就是夏侯嬰。

我們都知道,在劉邦逃跑的過程中,為了讓馬車跑得更快一些,減輕馬車上的重量,他要把自己的兒子和女給扔下去,但是,車伕夏侯嬰不顧自己的安危,三番五次的救劉邦兒女的性命,這又是為何呢?

我們把這件事的經過大致的說一下吧。

當時劉邦帶著五十多萬大軍,進攻項羽的都城彭城,但是,最後被項羽帶領的三萬人馬給打了一個大敗。

劉邦不得不逃跑,夏侯嬰在前面趕車,劉邦在上面坐著,兩個人一路狂奔。

可是,要知道當時的劉邦已經是漢王了,他的車也算得上是豪車了,這個車是十分的拉風和引人注目。

因此,很多項羽的大將開始追正在逃亡的劉邦的車。

就是在逃亡的路上,劉邦和夏侯嬰看到了劉邦的兒子劉盈和女兒魯元公主,他們也在路上奔跑逃亡。

夏侯嬰就停車把劉邦的兒女給抱上了車,然後繼續狂奔。

可是,後來項羽的大將都是騎馬而來,他們很快就要追到劉邦了。劉邦這時候覺得自己肯定要死定了。

他是不能落到項羽的手裡的,否則就是死路一條了。

所以,他覺得自己的馬跑不快是因為超載了。

因此,他要讓夏侯嬰把自己的兒女給丟下車,來減輕車身的重量。但是,夏侯嬰不這樣做。劉邦很生氣,他開始扔自己的女兒和兒子下車。

劉邦反覆的扔了三次,夏侯嬰救了三次。

最後劉邦說夏侯嬰,若是你在膽敢救他們,我就一刀殺了你。

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夏侯嬰還是把劉邦的兒子和女兒抱在了懷裡繼續趕車,總之,他就是不把劉邦的兒女給丟掉。

夏侯嬰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明白,馬車跑不快不是因為兩個孩子事。因為車身太重了,馬又是長途奔襲,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沒有孩子在車上,他們還是會被項羽的部下追上的。

面對這樣的夏侯嬰,劉邦也是很無奈。不過,最後他們還是被項羽的人給追上了。追上劉邦的這個人就是丁公。

劉邦見丁公追上自己,就去拍丁公的馬屁,他給丁公說你和我都是英雄,我們何必英雄為難英雄呢?

如今天下未定,不如你放我一馬吧?

丁公聽了劉邦說的話,覺得劉邦這個人還不錯,畢竟劉邦還是把他看作是英雄的,所以最後丁公就自己做主把劉邦給放了,就這樣劉邦死裡逃生了。

項羽又一錯過了一次殺劉邦的機會。


史學達人


導語:

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一直以來都被冠以“無賴”的惡名。關於他的“無賴”,有人說他遊手好閒,也有人說他好吃懶做,還有人說他是六親不認。有這樣一個故事,劉邦被項羽打敗之後,在逃跑的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快逃脫,竟然多次把自己的兒女踹下了馬車。而車伕又一次一次地,捨命救助劉邦的兒女。這個車伕不是別人,正是漢朝來國將領夏侯嬰。那麼,劉邦為何要將兒女踹下車,夏侯嬰又為何一次次的捨命救劉邦的兒女呢?


火燒棧道,迷惑霸王

鴻門宴後,劉邦被項羽封為漢中王,但是,劉邦一心想的是打回關中。於是,張良給他出了個主意,那就是燒掉漢中通往關中的棧道,以此來讓項羽放鬆警惕。劉邦剛聽到這個話,覺得很是疑惑,但是經過張良的一番勸導,劉邦解開了心中的疑團。於是,劉邦派人燒掉了漢中地區的棧道,以此來表示自己不想回到關中之地。


果然,項羽聽到這個消息,真的以為劉邦無心與關中之地,於是放鬆了對劉邦的戒備之心。正巧這個時候,齊地的田榮發生了叛亂,田榮在很短的時間內就佔領了三齊大地。這使得項羽十分惱怒,他下決心一定要滅掉田榮。項羽大軍傾巢而出,前往齊地剿滅田榮叛亂。這給了劉邦一個天賜良機,劉邦意識到回到關中的時候到了。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可是,漢中棧道已經被燒掉了,怎麼才能到關中呢?如果此時修築棧道,估計得一兩年時間才能進入關中,而章邯的大軍正張網等待著。韓信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個辦法就是大張聲勢的修築棧道,而又故意放慢修築速度,以此來麻痺對手章邯。另一邊,韓信帶領軍隊偷偷的翻過陳倉山,從陳倉到達關中。韓信到達關中以後,以極快的速度佔領了三秦大地,而章邯只能孤軍據守。

攻佔彭城,項羽回援

劉邦到了關中之後也沒閒著,他的野心更大了。因為項羽傾巢而出,去剿滅田榮,所以導致楚國都城彭城守備空虛。劉邦想趁機奪取楚國都城,佔領項羽老巢。於是,劉邦糾集56萬聯軍,攻打彭城。這個時候,項羽的謀臣范增守著彭城,他一看劉邦人多勢眾,而城中又沒有士兵可用,於是放棄了彭城。劉邦幾乎兵不血刃就佔領了彭城。


佔領彭城之後,劉邦有些驕傲,他在彭城縱情享樂,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大難臨頭。項羽聽說劉邦端了自己的老巢,頓時間火冒三丈,只帶了三萬兵馬就要找劉邦報仇。項羽也不愧戰神之名,項羽的三萬兵馬毫不費力就衝入了劉邦的56萬大軍之中。項羽在陣中殺進殺出,頓時間劉邦56萬大軍四散奔逃。這就是以少勝多著名案例中的“彭城之戰”

一敗塗地,狼狽逃跑

夏侯嬰架著馬車載著劉邦,只帶了幾個人就向西逃跑。劉邦在途中,意外發現了自己走散的兒女,劉邦便把他們抱上了馬車。但是,不一會兒項羽的追兵就到了,遠遠的都沒看見追兵揚起的塵土。劉邦叫夏侯嬰停車,夏侯嬰也是一頭霧水,劉邦把自己兒女放在地上扭頭就上車。兩個孩子哭著跑著,他們抓著馬車想要跳上馬車,劉邦一看項羽的追兵馬上到了,竟然一腳把兩個孩子提下了馬車。

“漢王急,馬罷,虜在後,常蹶兩兒欲棄之,嬰常收,竟載之,徐行面雍樹乃馳。”——《史記》


夏侯嬰一看,兩個孩子重重的摔在地上,夏侯嬰情急之下叫停了馬車,夏侯嬰隨即把兩個孩子抱上了車。劉邦惡狠狠的對著夏侯嬰罵道:“你想死嗎?信不信我殺了你!”史記介紹,這樣的情況反覆了有好幾次,而且劉邦惱怒之下好多次想要殺掉夏侯嬰。最後,夏侯嬰不顧劉邦的大罵,把兩個孩子抱上了馬車,兩個孩子抱著夏侯嬰的脖子,夏侯嬰快馬加鞭將追兵甩在了身後。

人們常說虎毒不食子,那麼,劉邦為什麼要把自己兩個兒女踹下去呢?


我認為,這其實是劉邦聰明的表現。劉邦認為,項羽的追兵在後面不斷的放箭,這箭有可能會傷到孩子。況且,項羽和他的追兵又不認識他的兩個孩子,他的主要目標是劉邦。劉邦想做的就是已經將項羽的追兵引開,兩個孩子就可以順利逃脫。假如劉邦真的像人們說的那麼無情,是為了減輕車子的重量,從而加快馬車速度而把孩子踹下去。那為什麼不把夏侯嬰趕下去,畢竟成人的體重更大,自己駕馬車逃跑豈不是更輕鬆呢?因此劉邦將孩子踹下去是出於父愛,出於好心,由於追兵緊隨其後,情況緊急,所以劉邦才會用踹孩子下去。

那麼,夏侯嬰又為什麼會一次次地不顧劉邦的打罵,而救助兩個孩子呢?我認為是在下幾種原因;

1.夏侯嬰不忍丟棄孩子


夏侯嬰可能完全出於好心,不忍心將兩個孩子丟棄在後面,從而一次次地救助孩子。人之初性本善,把兩個無辜的孩子丟在後面,隨時都可能被項羽的追兵抓到。況且,夏侯嬰追隨劉邦多年,也早已經跟劉邦的孩子十分熟悉,因此,夏侯嬰不忍心拋棄孩子。

2.救助儲君,為了以後受到報答


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來看,被劉邦拋棄的兩個孩子一個是劉盈,是呂后和劉邦的大兒子,那也就是日後的太子,另一個是女兒劉樂也就是是女的魯元公主。夏侯嬰有可能因為知道劉盈的身份,想到如果在這個時候救了他,日後的儲君一定會報答自己。

夏侯嬰晚年,太子劉盈對待他的態度比任何大臣都要好,畢竟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太子和魯元公主劉樂給了夏侯嬰很多賞賜,以此來感謝他當年的救命之恩。

3.懼怕呂后的問責


劉盈和劉樂是誰的孩子呢?正是呂后所生的孩子。如果劉邦此時將孩子踢下去,孩子或是失蹤了,亦或是被追兵殺害了,呂后肯定會很難過的。而劉邦是漢王,呂后不好責怪劉邦,因此呂后只能找夏侯嬰算賬。因為如果夏侯嬰沒有阻止劉邦,或者沒有救下孩子,肯定會受到呂后的責難,甚至是報仇。因此,夏侯嬰知道,自己必須救下孩子才能保命,不然呂后肯定會找自己算賬。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夏侯嬰晚年得到的寵信得到印證。夏侯嬰是極少數得到善終的開國大臣,而其他跟隨劉邦出生入死的兄弟,早已經死在了劉邦和呂后的刀下,但夏侯嬰卻得到善終。夏侯嬰晚年,呂后給了他很多的賞賜,甚至在自己的宮殿附近給夏侯嬰賞賜了豪宅,並說這樣可以離自己更近一些。

總結:

以上就是我對此問題的看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綜上所述,我認為車伕夏侯嬰救下孩子可能是因為出於善念,亦或是希望得到日後報答,或者懼怕呂后的報復。不過我認為,夏侯嬰出於善念而救下孩子的可能更大一些,因為夏侯嬰既不是一個貪權謀利的人,也不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對此,您怎麼看呢?

我是一觀瀾,一個用心寫作的歷史愛好者,我會用認真的態度對待每一位讀者,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支持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