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rossment
2017年,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公開的數據顯示:中國空軍第三代戰機裝備數量達到1170架,其中國產第三代戰機及其改進型號約有800餘架,這其中包括:約70架殲-16重型多用途戰機、300餘架殲-10A/B/C中型空優戰機、約350架殲-11A/B/C以及部分準三代機改進型號例如殲轟-7A/B。除此以外還有24架蘇-35三代半重型空優戰機以及76架蘇-30重型多用途戰機,以及早期引進的數十架俄製蘇-27重型空優戰機截止到2019年,中國空軍擁有僅次於美國空軍的世界第二大第三代戰機裝備規模。
而在上個世紀末,在西方空軍強國普遍大規模裝備第三代主力戰機的情況下,如美國空軍裝備F-14“雄貓”、俄羅斯空軍裝備蘇-27“側衛”,甚至連臺海對岸都已裝備幻影-2000,而同時期的我國空軍主力戰機卻仍然是以殲-6、殲-7、殲-8、強-5為主要型號的二代戰機,單機整體性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空軍發展步伐落後於西方空軍強國。面對同西方主力戰機上存在的巨大代差,中國空軍的國土防空戰略相關建設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
為了跟上世界空軍發展潮流,中國於20世紀90年代開始從俄羅斯引進蘇-27“側衛”,後又從俄方引進蘇-30MKK多用途戰機;2004年,中國空軍開始裝備首款國產第三代中型空優戰機殲-10,拉開了中國空軍追趕世界空軍先進水平的序幕。到現在側衛家族已經在中國開枝散葉,相繼衍生出殲-11、殲-16及其他改進型號等國產戰機,殲-10也已發展出A/B/C型等多個先進型號,國產第四代重型隱形空優戰機殲-20已經服役,中國空軍的發展腳步已經走在了世界多國空軍的前列。
殲-20的
成功入役曾讓我們一度讚歎:中國空軍終於迎來了四代先進隱形戰機時代。但同時不可忽視的是中國空軍第三代戰機的換裝壓力依舊不小。目前隨著殲-10系列、殲-11系列等第三代戰機服役數量的逐步增加,部分機體壽命較為老舊、技術性能較為落後的二代戰機如強-5、殲-6等已經逐步退役。但在空軍序列中至少還有400餘架二代戰機如殲轟-7A/B、殲-8‖。由於二代戰機在役的基數較大,因此在三代戰機服役比例方面中國空軍相較於世界其他幾大空軍而言仍然較低。因此三代戰機換裝壓力仍然較大,空軍戰力結構仍亟待完善。
本世紀初,中國空軍在引進俄製蘇-27以及開始量產裝備國產殲-10戰機後,在前兩者尚未形成一定規模與戰鬥力的同時,基於國土日常防空與戰備巡航需求,仍未放棄對殲-7、殲-8等二代主力戰機的量產與服役。因此目前中國空軍現役的第二代主力戰機普遍機齡較新、機體壽命仍然較長 ,如殲轟-7A/B、殲-8‖等型號戰機大部分是2004年-2012年生產的。如果伴隨著三代戰機服役數量的增加而匆匆退役則會造成極大的浪費,所以部分二代戰機如殲轟-7A/B在經過現代化技術升級性能後仍在為中國空軍發揮餘熱。
殲轟-7A/B換裝了多普勒機械掃描雷達,裝備了數字式雙餘度電傳操控航電系統後,增強了電子戰能力;用國產渦扇-9“秦嶺”發動機取代原先進口英國的“斯貝”發動機,提高了飛行性能;武器載荷由5噸增加至7~8噸,可攜帶多款不同種類的攻擊武器彈藥。在具備頗為強悍的對陸對海攻擊能力的同時兼顧相當的空戰自衛攻擊能力,擁有較強的多用途攻擊能力,整體技術性能達到準三代戰機水平。在我國殲-16重型多用途戰機還尚未完全形成戰力之前,針對空軍現役第三代空優戰機如殲-10、殲-11注重於制空能力而對陸對海攻擊能力相對較弱的情況,殲轟-7A/B可較好地彌補我國現役第三代空優戰機缺乏對陸對海攻擊能力的不足之處。
殲-8‖則退居二線,不再頻繁參與高級戰備演練任務,更多執行的是日常國土領空巡航任務。我國領空遼闊,目前三代戰機數量相對於執行日常國土領空巡航執勤任務方面而言則略顯不足,而殲-8‖的加入則能有效緩解巡航任務壓力,再者二代戰機的飛行成本較為低廉,在執行巡航任務方面具有較高的性價比。所以目前在中國空軍的日常國土防空戰備巡航中仍能看到殲-8‖的身影活躍其中。此外,目前我國空軍現役第三代戰機在機體壽命指標方面仍然不如西方同代戰機。例如我國早期引進的俄製蘇-27SK機體壽命只有2000小時,而美國空軍的F-14“雄貓”機體壽命則高達8000小時。其有限的機體壽命無法長時間承擔日常巡航與戰備演練的雙重消耗,否則會大幅縮短戰機服役時間。而用殲-8‖去分擔第三代戰機的巡航任務壓力,可有效節省第三代戰機寶貴的機體壽命,延長服役期限。
除此之外,二代戰機還可改造成多種特殊機型如教練機、無人機、靶機等。而重要的是目前中國空軍用以培養戰鬥機飛行員的教練機大部分均是由二代戰機改造而來的如由殲-5、殲-6改造而來的殲教-5、殲教-6教練機。二代教練機是中國空軍戰機飛行員的重要搖籃,許多三代戰機優秀飛行員均駕駛過二代教練機。由此可見,在今後相當一段時間內,二代戰機將是中國空軍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無語勝似有語
為啥?因為有啊?還沒有到保質期,還沒有到退役的時候,就這麼扔了不可惜嗎?實際上,截止到2012年,我國的殲8IIM最後一批才完成了生產,我國當初從來沒有預計到自己能夠發展的這麼快,實際上包括我國自己都沒有做好如今這麼強大的準備,因此當時我國就這麼生產了大量的二代機,誰讓我們對手那麼強呢?
可是如今我們的第四代戰鬥機已經有了1000架左右了,這些二代和三代飛機卻還在大量的服役,還有近600多架沒有退役,他們目前起到的作用其實也不少,比如第一個就是維持了日常巡邏的密度和強度,畢竟這些飛機用起來便宜,性能也足夠巡邏和警戒所需,也能夠對一些進入領空的飛機進行查證。
然後像殲8IIM和飛豹這樣的新國際標準3代飛機目前還可以大量的用於前線攔截和緊急升空等情況,這些飛機飛行速度較快,還能用來對敵人的攻擊機、運輸機、偵察機、轟炸機等進行攔截,還能夠打擊敵人的直升機和無人機等飛行器,因此作用還是有的,實戰的價值也還是有的,實際上,我國經常在主要壓力方向上佈置大量的第二代和三代飛機,這樣就是為了保障隨時出動的密集度。
其次他們可以用來培養飛行員,這些飛機還可以對飛行員的駕駛技術和作戰技術進行訓練,畢竟昂貴的第四代和五代飛機用來培訓這些新手太奢侈了,第三代和第二代飛機使用價格低廉,而且造壞了也不心疼,就讓這些新手可勁造,而且這些飛機還能超音速、二倍音速飛行,能夠使用武器彈藥,是真正的戰鬥機,飛行員可以在上面體驗到教練機帶不來的實戰感覺,這樣的感覺非常重要。
最後,這不是他們還沒有到退役期呢嘛,急啥啊,有了奧迪就不要哈弗了?不是吧。。。
海事先鋒
為什麼中國還有二代機400架!
首先分析一下這些二代機是啥?估計就三樣:殲7,殲8,殲轟7!
1.中國戰鬥機缺口太大。
【備註:以下戰機以蘇聯標準分代】
中國近幾年國防發展非常快。有人形容軍艦,飛機像下餃子一樣!事實上我們確實也很快!
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要補的課,太多了!
中國在冷戰高峰期戰機達到5000餘架。但絕大部分是被美國早已經淘汰的二代機殲6(對比美國F86—100)。精銳戰機是殲7和殲8(對比美國三代機F5,F4),美國已經基本淘汰完畢!
當中國引進了蘇27時,美國已經準備淘汰同類的F15(四代機),全面轉向F22(五代機)。
也就是說我們和美國差距是兩代。
還好冷戰結束以後,美國放慢了研發新戰機的腳步,而中國因為經濟全方面發展,給國防也帶來了促進作用。我們也迎來了大發展時期!珠海航展兩年一屆,每屆我空軍都有新戰機服役。我們空軍也在下餃子!
到了今天我們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的戰術空軍和世界第三的戰略空軍。
戰機上我們憑藉幾十架五代機(J20)和1000餘架四代機(J10.11.15.16)已經完全可以碾壓俄羅斯。但我們的競爭對手是美國,不是別人。
美國空軍戰機數量都在中國之上,雖然相差無幾,但我們還是有信心與之抗衡的。
但關鍵是美國是把本土飛機分成了四個部隊:空軍,海軍,海軍陸戰隊,國民警衛隊!國民警衛隊戰機較少。海軍陸戰隊通常是被雜誌分到海軍。但美國海軍非常強大,其數量和美國空軍基本持平。這就意味著中美戰機之比大約是1:2。甚至更大!
為了保證飛行員的數量,我們不得不保留有一定能力的就“舊”戰機!這是核心原因!軍隊壓力太大!
2.這些戰機也不差!
以著名的殲7為例。殲7存下來的應該是最先進的殲7E改進型號!殲7E被成為世界上改進的最好的落後戰機。最好是其機動性超強,可以和四代機中的F16媲美。落後是沒有中距導彈發射能力,只能進行近距離格鬥。用於戰術防空還是可以的。
J8目前比起殲十速度快一點!2.2.馬赫對2.0馬赫。而且具有發射中距導彈的能力。用於要地防空還是可以的!
所以這兩型都是在地面指揮的引導下用來搞搞防守。
至於殲轟7屬於戰鬥轟炸機。最新改進型在俄羅斯演習中還大殺四方。更不會退役!
這就是為啥我們還保留這些“落後戰機”的原因!
鬥天鬥地鬥自己
因為我們總規模大。目前我國空、海軍加一起,戰機總規模在1800多架左右,其中1050架左右是3代機、3.5代戰機以及4代的殲20戰機;有300來架是殲轟7、殲轟7A戰鬥轟炸機;強5已基本退役。所以,剩下這400來架的空額,只能是2代機以及相關改型嘍。
不少人說,留著它們幹嘛啊,又沒多少戰鬥力;不如直接退了,然後大量生產3.5代戰機以及殲20來代替——這就是所謂的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放眼全球,目前軍費在500億美元左右的主要強國,其先進戰機數量基本在200-400架範圍;俄羅斯能達到700多架,那是因為一半以上是蘇聯“遺產”。我國以1750億美元左右的軍費,維持著1000架以上的3代、3.5代機,以及其他七八百架戰機,也屬正常水平。
當先進戰機數量沒那麼多時,就直接把2代改型退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這些老式戰機在培訓飛行員、維持訓練,以及保持編Z等方面的作用還是不小的。況且,以我國的周邊形勢,不是所有方向都擁有強大對手的;這些2代改型,維持下平時的巡邏還是不錯的。
有些文章稱我國年產3代機百架以上——這是不可信的,這種生產速度,以戰機30年的服役壽命看,那是要打造3000架規模的空軍的(比現在的美國空軍+海軍+海軍陸戰隊的戰機/攻擊機規模還大)。也有些文章喊,有大量的老式3代機需要替換,其實也就哈哈。蘇30MKK來到我國19年了,有退役一架嗎?殲11從服役到現在,20年了,有退役一架嗎?就連90年代到來的蘇27SK/UBK,20多年了,除了最初那一批(92年)訓練時壽命損耗比較大外,其他的也基本還在呢。蘇27系列算我國3代機中壽命最短的了,像殲10這種,壽命基本翻倍,服役30年那是一點也沒有問題啊。
現役的殲7、殲8改型也一樣。別看他們機型老,機齡可不怎麼老。大量的殲7E、殲7G、殲8F、殲8H、殲8R啥的,都是90年代後,甚至是2004-2012年生產的。而且一個問題是,他們的飛行壽命,那可比蘇27長,大概長個50%吧——想扔你都不好扔。想等他們徹底退役,等2035年以後吧。
晨曦談兵
我國各型三代機的總數已經超過了1000多架,但是時至今日我國依舊擁有數以百計的第二代戰鬥機,老舊不堪的殲七與殲8依舊在我國軍中服役。
那麼為什麼我國不將這些戰鬥機趕緊扔了,大步走向新時代呢?
第一,戰機換代需要一個過程,總不能上來,就把二代機全部扔了吧?
第二處於保留編制的角度考慮也不能將原有的那些第2代戰鬥機直接退役。
第三軍方也想啊,但是三代機產能不夠(低速生產)而且人大老爺也不給那麼多錢。
第千點,我國依舊服役的第2代戰鬥機是殲7E/G和殲7B/BH,最先進的型號來其中殲7E/G這些戰鬥機基本上是21世紀,前十年生產的,機體狀態良好,所以退了怪可惜的。
至於八爺?現役的八爺包括殲8D,殲8F,殲8H,殲8FR等等,不過數量不是太多,但是你要考慮到殲8fR是偵查機!退役想太多了....咱們國家跑的最快的就是這個人操火箭,退了用啥?
嘯鷹評
你問三代戰機已經世界第二了,400多架二代機還沒有退役?後面還可以接上一句,已經裝備了隱身飛機殲20,蘇27已經二線,有的已經退役了,已經在北京小湯山航空博物館作為文物展出了。答案是,各有所用。
中國二代機有兩種,殲7,殲8,好多都算是新機,很多都是新世紀生產的,都還有十幾年的壽命。七爺主要進行訓練使用,真飛機的體驗不是模擬器能代替的,熟能生巧。就像部隊訓練,都講究接近實戰,訓練的戰鬥機也是這樣 。還有巡邏任務,國土那麼大,任務當然多。如果有買的也可以賣啊,還有很多,國外的兄弟不對,他們也喜歡。
八爺的作用更大,主要利用其特點,高空高速進行偵查,作用很廣,作用也很大。其實實際上除了美國二代機全部退役,財大氣粗,頻繁使用,機體壽命到期之外,其他國家都在使用。
其實生活都是這樣,能用就用,也是紳士風度。看過紅樓夢的應該注意到,描述榮國府賈政房間的太師椅的椅墊子,是半舊的,就是這個道理。暴發戶或者有暴發戶心態的人才會隨手扔掉,不加珍惜,也是人生的態度。
大志遠思想空間
三代機數量已經位列世界第二的中國,為何還運轉著400餘架二代機?歡迎關注兵器知識譜,原創不易,敬請隨手關注。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作者先來羅列一組數據——我國2018年的汽車產銷量統計:全年生產2780.9萬輛,銷售2808.1萬輛,僅長安汽車一家車企的年銷售量就達到213.78萬輛。作者用這組數據來說明我國已經成為工業強國,各種工業產品的產能和生產速度時令世界為之驚歎,我想有人對我國這樣的工業強國依然裝備大量第二代戰鬥機所產生的疑惑一定是來自源此,作者想說的是昂貴的戰鬥機屬於集各種尖端科學技術於一身的高價值的軍事裝備,無論是價值還是性能,絕非普通汽車所能相提並論的。一輛家用頂配寶馬5系汽車官方報價為49萬,頂配的進口路虎攬勝行政版售價也只是300萬人民幣而已,而2.5代的梟龍FC-1戰鬥機的造價成本為4800萬人民幣(巴基斯坦空軍採購價),出口單價則達到3100萬美元(巴基斯坦生產並出口),我們拋開復雜的裝配工藝不談,單是這種二代戰鬥機的價格就能讓許多欠發達國家吃不消,更何況是採購價接近一個億的第三代戰鬥機和造價超過6個億的第四代戰鬥機。制約戰鬥機更新換代的因素除了資金以外還有許多大眾百姓不瞭解的原因,下面我們就來一一剖析。下圖為巴基斯坦空軍裝備的JF-7戰鬥機(即FC-1梟龍戰鬥機),該型飛機劃代為2.5代,今年年初巴空軍就曾使用這種二代機擊落了印軍的三代機美製F-16。
戰鬥機的產能
我們以目前我國生產速度最快的殲-16重型戰鬥機為例,殲-16重型戰鬥機的化代屬於3+++,除了不具備隱身以外,其它性能接近4代機。自2018年開始該型戰鬥機的年產量從2017年的24架提高到40架,40架/年的產能就已經達到“高產能”的水平了,這是因為戰鬥機的生產不像汽車那樣可以在高自動化的流水線生產,每一架戰鬥機的零部件雖然100%由機器生產,但是從開始組裝到出廠80%的工藝都要靠人工手動來完成,複雜程度難以想象,這樣的工作是無法用自動化流水線來代替手工作業的。這只是二代機和三代機,如果是殲-20這樣的四代機產能更是感人,據透露,成飛生產的四代機殲-20在2018年的年產量為10架,今年擴建生產線後有望達到24架/年的高產能。以這樣的生產速度計算,即使達到“高產能”水平的生產線每年也只能為空軍提供40架三代新戰機(還不夠裝備一個航空團),基本上每兩年才能完成一個空軍航空團的換裝,十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對兩個航空兵師的換裝任務,而四代機殲-20的產能就更感人了,一年的生產的24架僅能換裝一個飛行大隊。下圖為我國空軍裝備的四代隱身戰鬥機殲-20,該型戰機的造價即便遠遠低於美軍F-22誇張的1.5億美元,採購單價同樣不低於5個億,關鍵是產能才剛剛突破24架/年。
戰鬥機的價值
老白姓常有“一分錢一分貨”的俗話,對於尖端軍事裝備而言,同樣有“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越先進的裝備就越貴。我們以美軍的F-22“猛禽”隱身戰鬥機為例,美國空軍原計劃採購該型戰鬥機750架,用來作為空軍的主力裝備,但是其高達1.5億美元的單價令人望而卻步,只能在預算增加和量產成本降低的情況下采購了200架來裝備空軍(其中5架墜毀,現役195架)。國防預算幾乎是我國5倍的美國尚且只能購買4個團的四代機,可見制約戰鬥機更新換代的主要因素還是錢。說完昂貴的四代機,我們再來說說三代機,就以我國從俄羅斯引進的蘇-35為例吧,2018年俄羅斯向我國交付了首批12架蘇-35重型戰鬥機(俄羅斯蘇-35生產線的產能為24架/年,其中一半賣我國,一半裝備他們自己的天空軍),這是我國第一次訂購戰機交付,本次採購開銷為24億美元,相當於1億美元的單價,摺合人民幣約為6.7億,真的太貴了。這僅僅為採購價,倘若再算上每次起飛訓練加註的半箱4.5噸燃油、彈藥、維修、零部件損耗,每架蘇-35在6000小時的壽命中估計要花掉採購價2倍還多的資金,開銷之巨大可以想象。下圖為美國空軍裝備的四代機鼻祖F-22隱身戰鬥機,該型戰鬥機唯一的缺點就是太貴,財大氣粗的美軍也只玩得起195架,目前用四代機全部替換三代機是任何一個國家都做不到的。
戰鬥機的壽命
以我軍典型的二代戰鬥機殲-8II為例,該型戰鬥機設計壽命為3000小時,如果按每名飛行員平均每年150小時的飛行時數計算,3000小時剛好20年。但是戰鬥機並不是只有一個飛行員在飛,假設每2名飛行員裝備一架殲-8II,那麼3000小時的設計壽命僅能飛行15年,而研發一種新型戰鬥機則需要12~14年的週期(從論證開始計算),即使開始量產也受到產能限制,不可能所有部隊同時換裝新戰機,所以戰鬥機到達設計壽命以後還要為其升級延壽,直到計劃換裝的新戰機交付才會退役老戰機。我國目前仍有大約400架左右的殲-7和殲-8二代戰鬥機,這些仍然在役的老戰機正是因為機體還在壽命期內,只有在壽命耗盡同時新戰機交付時才會更換裝備三代機或四代機。下圖為被網友譽為“八爺”的空軍版殲-8II型高空高速戰鬥機,它將逐步被三代機殲-16取代。
雖然二代機相對於三代機和四代機而言在價格上要稍微便宜,但是再便宜也是幾千萬人民幣的價格,絕對不可能在其還能發揮戰鬥力時就棄之不用,況且受到新戰機產能的制約,不可能為所有部隊同時換裝新戰機,在等待新戰機到來之前,這些老舊的二代機只好“縫縫補補又三年”。上述提到的高價引進24架蘇-35正是為了彌補新戰機產能不足情況下的無奈之舉(總共需要引進48架),我國第一代引進自俄羅斯的三代機蘇-27已經經過了三次延壽和升級,在退役前實際使用壽命達到了7200小時,青黃不接之際只好先用少量引進來解決燃眉之急,之後隨著新戰機產能提高並陸續交付部隊以後,那些老舊而落後的二代機才會逐步退役。這種換裝模式會一直持續下去,比如未來我國成功研發第五代戰鬥機以後肯定也是與現在一樣,新型五代機以發展為主、四代機以普及為主、三代機則是以逐步淘汰為主,如此循序漸進換裝,俗稱“可持續發展”。下圖為我國改進升級的殲-7各種版本,殲-7源自於前蘇聯的米格-21戰鬥機,是一款被我國軍工人員將性能發掘至極限的第二代戰鬥機,目前我軍的空三師教導團仍在裝備,需待三代機殲-10B交付後這款老飛機才會退出現役。
兵器知識譜
有了奧迪,就把奧拓砸了?
中國建國以來空軍發展速度驚人,已經擁有戰機3000多架,其中三代機總數有1300多架,佔我空軍戰機總數一半左右,飛機總數排名僅次於美國。實際戰鬥力也僅僅在美國之後,與俄國各有千秋。
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儘管中國空軍裝備有自主研發的殲-10和殲-11系列,以及俄製和蘇-30系列為數眾多的三代戰機。但截至目前,還有為數眾多的二代機仍在服役,擔負著巡邏,偵查和隨時投入戰鬥的使命。
我空軍的二代機主力是殲-7系列,已經服役20多年,性能自然適應不了戰場的需要,飛機機身的強度也不適合繼續服役。而飛機的使用年限最多也就30年,可見我們的二代機多數已經到了快要更新淘汰的時候。
還有我們上世紀90年代引進的蘇-27戰鬥機大概有100架,而這些蘇制戰機屬於老式的三代機,平均壽命不如美製飛機,也就是20年左右,這些蘇制飛機也到了淘汰的時候。
但是我們並沒有放棄這些飛機,而是讓它們繼續服役。
對於二代機,我們主要採取的是改裝和淘汰兩種辦法。二代機中,強五系列戰鬥機有200多架,已經全部完成使命,光榮退伍。在飛的二代機,需要淘汰的只是殲-7系列的,而這樣的飛機還有200多架。但是一些較為先進的殲7改型,依然可以充當訓練和巡邏任務。
其實,“二代機是落後的”這個概念,只在中美俄等軍事大國中存在。對於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來說,二代機是絕對夠用的。像阿根廷這種國家,空軍連二代機都沒有,只有幾架六十年代的一代機死頂。
二代機並不是全都落後,像殲8系列這樣的高空高速戰機的實力還相當強大,不僅有先進的制導功能,還能空中加油,戰鬥力並不一定遜於普通的三代機,所以這部分二代機還能在短期內擔負重要任務。一部分改裝後的偵察機還是我國空軍電子偵察機的主力,肩負著繁重的偵察使命。
目前我國的三代機生產能力,據估計是每年100架左右,加上四代機每年40架的生產能力,將全部的二代機更換完需要三年左右的時間。
況且在此期間,還會有性能不適應的戰機需要淘汰,未來的形勢會不斷變化,我們也不能一口氣生產太多我們現在認為是滿足需求的飛機。就像直到2012年,我國最後一批殲8才停止生產,但是後來看來當時的生產是不合時宜的。
另外,每一架三代機的造價在2億人民幣左右,一架四代機造價是3到5億元,昂貴的成本註定了不會像生產汽車那樣開足馬力,所以二代機仍然將會在我國空軍中存在一段時間。
不過隨著我國國力增強,軍工製造業的飛速發展,未來我國空軍一定會越來越先進,二代機早晚有一天會全部進入博物館中。
小約翰
進入20世紀以來,人民空軍的實力得到了飛躍式的發展,各種如:殲20、殲16、殲10C等先進的戰鬥機陸續服役人民空軍。不過,目前我國的第3代、三代半、第4代等戰鬥機已經裝備人民空軍打1000架左右。到目前為止,解放軍空間還保留著幾百架殲7、殲8等第2代戰機。
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我國國土面積廣闊,平時必須要保持大量的戰鬥機才能完全守護我國領空的安全,而幾百架上千架的老舊二代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替換掉。
如果強制將這些二代戰機退役掉,那麼我國許多地方的領空將會面臨無“機”可用的境地,將會造成廣闊的國土沒有戰機保衛,這樣的境地對於我國來說非常的危險。
而保留這些老舊的二代戰機
,雖然這些戰鬥機你早已跟不上時代的潮流。但是平時用於訓練、培訓飛行員以及保留空軍龐大的編制,或者部署在與我國接壤的許多小國邊境都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我國東南方向許多國家的空軍力量普遍薄弱,這些小國的空軍的主力普遍都以二代機為主,而我國保留大量的第2代戰鬥機,平時用於在這些國家邊境巡巡邏。讓更加先進的三代機、四代機部署到更加需要的地區,這是這些老舊二代機目前能做出的最好貢獻。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使命,那就是保留大量的二代機,用於每年春節上央視拜年。如果沒有了老舊的二代機,那麼解放軍到過年時將會面臨沒有戰機拍照向全國人民拜年的尷尬境地,畢竟陸軍兄弟們還保留了大量的59式坦克,如果將這些“大哥”們全部退役處理,那還拿什麼“拜年”?(當然啦,這些都是笑話,大家不要當真哈)
頭條“軍器戰位”報道!
發佈: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軍器戰位:關注每天為你講解軍事武器裝備知識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軍器戰位”每天講解軍事知識
軍器戰位
我國空軍三代機以及以上的數量已經超過了1000架,這的確是世界第二!但是要知道我國領土廣闊,需要的戰鬥機數量並不少。而殲20,殲16,殲10C,殲11BG的產能又不足,當然還需要數百架二代機來包圍領空,只不過這些二代機中的不少型號已經退居二線。
先進戰機的產能不足
殲16,殲11BG使用的是“渦扇-10”發動機,而該發動機的產能就那麼多。還要被這兩種戰鬥機均分,一架殲16或者殲11B至少要配備三臺發動機,兩臺裝機使用,一臺備用。由此可見,無論是殲16還是復產之後的殲11B,產量是不會太高的。
而殲10C和殲20則使用的是AL-31F改進型發動機,可是AL-31F系列發動機除了供應給我國之外,俄羅斯的蘇30SM和蘇34以及蘇27也要使用。由此可知,殲20和殲10C的產能也高不了。最新消息是殲20和殲10C已經在試飛渦扇-10改進型號的發動機了,如果實驗完成,那麼殲20,殲10C,殲16,殲11BG都將使用太行發動機。如此一來,太行發動機就要供這四種機型使用,毫無疑問的是,太行發動機供應順序是殲20,殲16,殲10C,殲11BG。這麼來說的話,太行發動機必須要提升產能,才能滿足我國空軍裝備的需求。但是太行發動機的產能又不是說提升就提升,除了多開生產線之外,還要培訓工人。所以說,太行發動機要提升產能是需要一段時間的。
而受制於太行發動機的產能問題,那麼殲20,殲16,殲10C,殲11BG這四型戰機的數量也就增長的緩慢。如此而言,一些二代機如殲8,殲轟-7,殲-7也就不得不繼續服役。以保證飛行員的訓練和巡邏飛行,這也是我國空軍目前裝備不少二代機的原因。
事實上,早期的蘇-27已經退居二線了。但是殲轟-7和最新的殲-8並沒有這樣做,因為這兩型戰機的航電系統要比蘇-27先進,且具有發射中距空空導彈的能力,在中遠距空戰上要比蘇27強一點。此外,有些二代機是近幾年才服役的,遠沒有達到退役的機齡。在我國空軍裝備中服役,也說的過去。
事實上,隨著太行發動機和渦扇-15發動機的量產,殲20,殲16,殲10C,殲11BG的產量提升。我國空軍將實現以三代半戰鬥機為骨幹力量,四代機為尖刀力量的綜合型作戰軍種。只不過目前來說,還需要不少的二代機維持空軍裝備的規模,確保飛行員的訓練的正常進行。所以說,不要擔心那些數量不少的二代機,但是要知道三代以及以上的機型才是我國空軍裝備中的支柱。隨著時間的發展,我國空軍將慢慢的淘汰掉這些二代機。(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