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地探訪武漢隔離點 醫療生活汙水是如何“過三關”

湖北日報訊(記者魯騰、通訊員秦水)作醫學觀察隔離點,必須解決醫療和生活廢水的收集處理難題,否則,會造成二次汙染。那麼,大量的醫療和生活汙水是怎麼達標排放的?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實地探訪。

武漢市九醫院東院A區隔離點,這是一個尚未交付使用的小區,先後收治了1000餘名輕症患者和密切接觸者,目前整個小區實施密封管理。

在現場,小區原有的汙水池外,“外掛”各種管道、水泵,另外在旁邊聳立著兩個儲存汙水的密封鋼製方槽,方槽邊設有五套自動投藥裝置,小區內產生的所有的生活汙水,在這裡彙集,在投入消毒藥品後,經過1.5個小時的消毒處理後,通過新建的汙水管道輸送至白玉山一體化汙水處理站,目前完全達到了醫療生活汙水的處理能力。

实地探访武汉隔离点 医疗生活污水是如何“过三关”

“小區沒有排汙管網,為了保障隔離點汙水達標排放,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管網建設任務。”青山水務局河長辦負責人江群告訴記者,2月4日晚,青山區疫情防控指揮部指揮部下達命令:10天內建成一套智能化的汙水收集處理系統,要完全滿足這個隔離點排汙需要。

2月5日,青山水務局便組織勘察設計技術人員進行勘察設計。新鋪設一條排汙管接入800米外的白玉山明渠汙水處理系統,必須穿過廠房、民房、道路並需要跨越明渠。

為找尋最佳的管道鋪設路由,青山區水務局會同設計、施工單位,實地勘察,採用無人機作業,地空作戰一步一量,圖上作業找尋出最佳最短管網路由,僅用3天時間拿出可行性報告和施工方案。

武漢源發市政公司接到任務後,迅速動員所有在武漢的員工,組建了50人的施工突擊隊,24小時晝夜施工。很多施工人員每天只有不到4小時短暫休息時間,但最困難還是尋找並安裝達到標準的汙水收集處理系統。

由於武漢實施嚴格的管控,技術員無法前來安裝,施工人員通過遠程視頻指導,邊學邊幹。“成功了!”2月18日,當設備儀表上顯示出紅色的數據時,在場所有的工作人員都笑了。

作為醫學觀察點,該小區的汙水處理工作要分別在3處投藥消毒,也叫過“三關”:一是樓棟化糞池和小區化糞池;二是收集反應池;三是汙水處理站前池,且收集反應池出水總氯含量控制不超過10mg/L,汙水處理站前池餘氯含量控制不超過0.5mg/L。

設在小區內的青山區水質在線監測系統監測實時數據表明,“第二關”收集反應池出水排放的總氯數據是7.5mg/L,符合標準。

在白玉山汙水處理站前池,餘氯監測設備監測的數據為0.04mg/L,遠低於0.5mg/L的餘氯含量標準,滿足汙水處理廠處理要求。

白玉山汙水處理站設計處理量5000m³/D,專門處理白玉山明渠周邊20000人的生活汙水。在疫情發生前該醫學觀察隔離點小區汙水處理管網並沒有接入該站,這次相當於成功搭建了一個集醫療和生活汙水處理的“外網”。

实地探访武汉隔离点 医疗生活污水是如何“过三关”

青山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處理的水 PH、SS、COD、BOD、氨氮、TP六個指標定期接受第三方監測機構取樣檢測,目前完全達到《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 一級A標準。即使疫情結束,這個汙水處理系統可整體移交給小區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