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句“髒話”流傳2500年,不僅沒被責怪反倒成了老師的常用語

在中國豐富的歷史世界中,孔子是一位起著承上啟下重要作用的人物。在孔子的語錄裡,前2500年的文化都被他涵蓋,而後面2500年的文化,則全部都受到孔子的影響。

除了影響力很大以外,孔子對中國的教育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他提出“有教無類”的觀點後,還開創了私人辦學,改變了只有貴族子弟才能上學的局面。使得後世徹底打破常規,再也不對學生有所偏見。

孔子的思路被整理成書,至今仍被當做學生的行為規範。孔子一生活了73歲,在漫長的一生裡,他從來沒有做過任何錯事嗎?

其實孔子在情急之下,曾經說過一句髒話,被後事流傳了2500年,這句髒話究竟是什麼?孔子是在什麼情況下被逼說髒話?又是為什麼會成為當代老師的常用語?

孔子一句“髒話”流傳2500年,不僅沒被責怪反倒成了老師的常用語

在孔子的眾多子弟裡,曾經出了一位非常調皮搗蛋的弟子,名叫宰予。在這些孩子裡,宰予是一個天賦非常高的孩子,不僅思路非常開闊,而且勤勉好學。

在記載孔子學生優點的一段話裡,曾經重點提過他的名字,指明瞭他很有語言天賦。孔子有一個非常驕傲的弟子叫子貢,他曾經憑藉一張嘴,既保住了被攻擊的魯國,又讓齊國大亂,幫勾踐復了仇。

可在孔子心目裡,宰予是一個比子貢還要優秀的孩子。

孔子一句“髒話”流傳2500年,不僅沒被責怪反倒成了老師的常用語

一直以來,孔子都是一個非常重禮儀的人,他認為世間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禮、義、智、信,而他對弟子的孝行非常看重。

在孔子的觀點裡,父母死後,每個人都理應守孝三年,在守孝期間,不管是什麼身份,都不可以參加宴會,也不可以婚娶生子。只有這樣,才可以對死去的雙親表達孝心。

但在宰予的心裡,非常不贊同孔子的這個言論。他認為,忠孝守三年是好事,大眾禮樂也是治國安邦的根本。如果每一個家庭守孝三年都不興禮樂,那三年過後,國家的禮樂豈不是會崩塌?

有了這樣的想法,宰予直找到孔子,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還建議自己的老師,把三年改為一年更合理。即便是他的老師罵他沒有一點良心,他依然堅持自己的主張,很有主見。

孔子一句“髒話”流傳2500年,不僅沒被責怪反倒成了老師的常用語

孔子還主張有才德的人,必須在生活裡跟從有才德的人,只有這樣,他才能變得更優秀,更被人尊重。

宰予很快又在這句話裡發現了一個漏洞,他問孔子,如果有人告訴一個有才德的人,井裡的人也很有才德,那他應該跟著去嗎?如果按照孔子說過的話,有才德必須對“才德”趨之若鶩。那麼當一個人掉進井裡的話,他有才德,就要要求有才德的人全部跳進井裡嗎?

面對宰予的話,孔子氣的不知道怎麼辯解。他明白,弟子的問題根本不是問題,而是一個對老師說過的話故意設下的陷阱,所以只能痛罵宰予不是君子。

孔子一句“髒話”流傳2500年,不僅沒被責怪反倒成了老師的常用語

除了上面的兩件事以外,還發生了一件趣事。孔子白天上課的時候,宰予不認同他的觀點,於是就在下面睡覺。古代的課堂非常難受,而且一堂課的弟子也不多,所以宰予只能偷偷打盹。

雖然只是普通的打盹,但對於尊師重道講禮節的孔子來說,這樣的行為是萬萬不可容忍的。他不僅非常生氣,還在課堂上對宰予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把弟子打盹的事情變得複雜了很多。

雖然他上次犯錯的時候已經保證過不再犯,但這次還是又犯了。孔子的內心深處認為,是自己“錯信了宰予”,不該聽他的話,不能相信他會改正,做老師的太糊塗了,所以才非常生氣。

孔子一句“髒話”流傳2500年,不僅沒被責怪反倒成了老師的常用語

時間一久,孔子對宰予的好感越來越少,他在一怒之下,甚至說了一句流傳2500年的髒話,和平時重禮儀的樣子相比,就像換了一個人一樣。

在探討孔子“弟子言行”的名句之前,曾經有兩句髒話: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這兩句髒話的意思翻譯過來就是,腐爛的木頭不可以用來雕刻,糞土做出來的牆已經髒的不能再髒了,根本沒有什麼東西能讓他變得更髒。

這句髒話,罵的正是孔子昔日裡最看好的弟子宰予。

孔子一句“髒話”流傳2500年,不僅沒被責怪反倒成了老師的常用語


我們不能看出,這句話其實是一句髒話,弟子宰予把孔子惹上氣頭的時候,他一怒之下說了這句語氣極重的髒話。在他心目裡,宰予沒有任何長處,不管自己再用心的教導他,宰予都不會成才,更不會成為什麼優秀的人。

但其實,後來的宰予成了孔子門下十哲之一,被人們尊稱為優秀的大家。先被唐玄宗追封為“齊侯”,在宋朝又成了“齊公”。只要有孔子廟的地方,就一定會有後世擺放的宰予牌位。

孔子當時的髒話雖然是氣話,但流傳了這麼多年,讓很多人都對宰予產生了深深的誤解。

孔子一句“髒話”流傳2500年,不僅沒被責怪反倒成了老師的常用語

不得不說,人終究不是聖賢,只要是人,就一定會犯錯。當時的宰予只是一個孔子門下的學生,又不是什麼飽讀學術的天才。僅憑他在上課時犯困,就對他說無藥可救,這樣的做法實在是太偏激了。

如果換作今天,作為老師的孔子應該先關心學生,只有明白宰予昨天晚上究竟做了什麼,才沒有去睡覺,瞭解了原因,孔子才有資格批評他。

所以說,在這個故事裡,犯錯誤的應該先是老師孔子,是他對自己弟子的生活有不查之失。

當時的孔子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生氣後隨口說了一句髒話,居然流傳了2500多年。被很多人當做經典的故事,口口相傳。

更沒想到的是,孔子的這句話成了很多老師的常用語,當他們遇到不聽話的學生,犯一些很笨拙的錯誤,老師就會對他們說上一句“朽木不可雕也”。

孔子一句“髒話”流傳2500年,不僅沒被責怪反倒成了老師的常用語


雖然在老師心目中,自己說了這樣的話,學生們很快就會忘記。可對聽到這句話的孩子而言,簡簡單單的6個字,恰恰傷害最深。

尤其是一些自卑的孩子,會對自己產生質疑,認為自己是不是根本不適合學習。在2500年前,孔子和宰予鬧了誤會,才有了這句罵人的髒話。

希望現在的老師可以引以為戒,千萬不要對一些心智不成熟的學生說這句話。如果孩子犯了錯,可以先嚐試著鼓勵他們,免得把孩子僅有的自尊磨沒了!

整篇圖文由子皓新說團隊製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