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負重前行,“三不原則”助你輕裝上陣,腳步更從容

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的人和事越來越多,於是就染上這個社會的色彩,個人的價值觀慢慢的都遵循了這個社會的世俗。

人到中年,有很多東西應該都看透了,把那些世俗的東西還給社會,讀懂這個三不原則,讓有助於你更好的理解生活,理解自己的人生。

三不原則第一項:不比。

中國人很愛比較,比較穿的衣服,比較開的車,比較背的包包,比較用的手機,有很多人的幸福,是我比別人條件更好這種優越感下的虛榮,比如我比別人有更好的房,我比別人有更好的車,我的孩子比別人上了更好的學校,其實這些都是外在的一種條件,但是把自己幸福感建立在比較上,內心是真的感到幸福了嗎?

有一句話經常在網上看到:當我為自己沒有鞋而哭泣的時候,卻發現有人沒有腳。相信你必定也看過這句話,之所以會這麼流行,就是因為這就是很多人的幸福觀,但是我每每看到這句話都感覺到可怕和噁心。

在我看來,這句話傳達了兩個意思:首先這種比較的幸福觀是畸形的,是建立在別人苦難上的優越感,並不是真正的幸福。其次,這句話,也反映了很多人對別人遭受苦難不但沒有感到同情和悲傷,而是用別人的苦難襯托自己的幸福,這人心是何等的冷漠?!

這種從比較中獲得的幸福感,是卑劣的,可恥的,一點都不高尚,更不是真正的文明,靠優越感獲得的幸福,是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幸福嗎?準確的說,那是一種虛榮心的滿足。

我們還有一個習慣,在比較的時候,我們不會和馬雲比,不會和王健林比,不會和這些首富們比,這些首富們無論有多少錢,開多好的車,我們都不羨慕。

但是一旦我們身邊的同事、同學、親朋好友,他們一旦開上比我們好的車,住上了比我們好的房,他們的生活條件一旦遠遠超過了我們,我們的心裡就會極大的不平衡,為什麼會這樣?


人到中年,負重前行,“三不原則”助你輕裝上陣,腳步更從容


因為在我們的潛意識裡,我們和馬雲、王健林不在一個階層,但我們和這些親朋友好友是一個階層的,作為同一個戰壕的兄弟,我們不是應該同患難共富貴嗎?,怎麼不吭不聲的自己先富起來跑了?

不患寡,患不均。

看到我們的同學,我們的朋友,出離了我們這個階層,向更高一個階層走去了,我們有很多人心裡不舒服,甚至有些許的憤怒,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這種心態,很小家子氣,一點兒不大度,正確的心態應該是為這些飛黃騰達的親朋好友歡呼,然後就把這件事情給忘了,畢竟每個人的人生路是不同的,不一定說你鄰居家的兒子上了清華,你的兒子就一定也要上清華,也許你的兒子他更喜歡北大呢。

再說這大千世界,億萬眾生,比是比不完的,強中自有強中手,一山還比一山高,比我們強的人太多了,我們如果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這種比別人優越的虛榮上,是很不牢固的,隨時都會崩塌的,因為你隨時都會遇到自己比不過的人。

實際上生活是自己的,不是用來和別人比較的,遇到比我們強的人,我們不需要慚愧,遇到比我們差的人,我們也不需要優越感的幸福,一雙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一個人的生活好不好,只有他自己知道。

我們的生活是過給自己的內心的,不是過給別人看的,所以我們不比。

三不原則的第二項是:不氣。

相信你一定遇到過這樣的人,有些人會因為一些事情突然間就情緒爆發了,很憤怒,很生氣,過後,他們又後悔,後悔自己總是那麼愛生氣。

那人為什麼會生氣呢?有一個哲學家說過:一個人生氣的本質,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當事情脫離了我們掌控的時候,內心就會有恐懼和不安,這個時候很容易就會感到憤怒。


人到中年,負重前行,“三不原則”助你輕裝上陣,腳步更從容


總結一下,讓我們生氣的事情無非是兩種,第一種是對方不是故意的,不是故意要造成某個錯誤的,但是這個結果讓我們很生氣。

其實這個時候我們應該追溯一下源頭和初心,如果他不是故意的,那麼這個事情就不值得生氣,因為誰不會犯點錯?

第二種是別人有意的挑釁,要激怒我們,那我們就更不應該跳進他的陷阱,不要進他的圈套。想激怒我們的人,必有壞心,他留的必有後手,他必然挖了一個坑等著你跳進去,這個時候你生氣,不是剛好隨了他的願,跳進了他的坑嗎?輕易的被別人操縱,是不是傻?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講的,有一個富翁,他生氣的時候就圍繞著自己的房子轉三圈,在轉圈的過程中,他心裡就想那個人的房子沒有我的大,我幹嘛要生他的氣呢?我幹嘛要和他一般計較呢,這樣想著就不氣了。

如果是另外一種情況,那個人比我的房子大,那我更不應該生氣,人家比我牛,我有什麼資格生他的氣?我應該爭氣,應該努力去趕上他,這樣想著也不氣了。

這是他的一種消解怒氣的方式,圍繞房子轉三圈,這個過程之中已經把怒氣通過轉圈走動,通過冷靜的思考把把情緒平息下來了。

有一首生氣歌,裡面寫: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沒人替。話糙理不糙,氣大傷身。傷誰的身?誰生氣,傷誰的身。

人在生氣的時候,身體內會釋放一種毒素,這個毒素會毒害你的免疫系統,就好像你的身體裡面突然出現了一群叛徒和病毒,來攻擊保衛你身體安全的白細胞,而且這群病毒還是你自己釋放的,你自己培養了這群壞蛋,來傷害自己,是不是很傻?

很多時候不是別人在傷害我們,而是我們自己在傷害自己,愛護自己,我們不氣。

三不原則的第三個是:不怨.

不抱怨別人,每個人能控制的只有自己,我們不可能控制別人,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想法,想法指導行動,不同的想法必然帶來不同的措施,也就會導致事情走向不同的結果,有些就是錯的結果,如果事情做錯了,不要去抱怨別人,你是主管領導,你首先想一想你事前交代的是否清楚?你有沒有用對人,這個人是不是有能力解決這個事情?這個人是不是靠譜,如果你明知道他這個人粗心大意,你還把這個事情交給他,那麼這個責任是誰的呢?是諸葛亮的,還是馬謖的責任呢?

不抱怨客觀環境,客觀環境我們改變不了,比如說今天人們對資源的爭奪,人與人之間的這種競爭,不是今天才有的,從遠古時代就是適者生存,這是萬年法則,抱怨也改變不了這個叢林社會的本質,當你改變不了的時候,最好順從這個規則,畢竟活下去更重要。


人到中年,負重前行,“三不原則”助你輕裝上陣,腳步更從容


不怨是要敢於承擔責任,不把責任推給他人,不把責任推給客觀環境,那麼這個責任是誰的呢?是我們自己的,凡事反求諸己,反思自己,找自己的原因,因為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而且這也體現出了你的擔當,團隊自然願意跟著有擔當的領導,上司也更喜歡這種有擔當的人,這樣的人是可堪大任的,是值得重點培養的,是有光明前途的人。

人到中年,正是負重前行的時候,是中流砥柱,是後輩榜樣,所以我們不怨。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責任重於泰山,壓力比天大,像比較、生氣、抱怨這些負能量的思考方式更應該及早拋棄,內心清明,輕裝上陣,腳步更從容,願我們每個人都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