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地圖集的宋遼地圖中,遼的北面還有一塊(如圖),那裡是什麼地方?和遼國是什麼關係?

盧溝曉月lxy


北方遊牧民族,具體在不同時期叫不同的名字。由於在漢族以北,所以自古叫北方遊牧民族。漢朝叫匈奴。唐朝叫突厥,明叫韃靼,清叫蒙古,宋叫黠戛斯。和遼國是敵對關係


Xiao胖2


黠戛斯,就是今日的吉爾吉斯人的前身;

斡朗改,是地名,就是唐努烏梁海,這個名字我們很熟悉,本是華夏故土,在1914年被沙俄侵佔。

1,在我國古代北方的遊牧民族中,黠戛斯是一個比較獨特的存在,就是基本沒有參與南下入侵中原。

從匈奴開始,鮮卑~柔然~突厥~回鶻~黠戛斯~契丹~女真~蒙古~滿族,便是北方遊牧民族的基本變遷史,其中只有黠戛斯算是一個過客。

漢之堅昆,即唐朝的黠戛斯

公元840年,黠戛斯南下擊敗了回鶻,導致回鶻西遷,黠戛斯盡佔回鶻故地。不過,時間不長,黠戛斯又回到了貝加爾湖附近,整個大漠便被新崛起的契丹人所佔據。

2,黠戛斯自稱李陵的後裔

公元648年,來自葉尼塞河流域的黠戛斯朝貢團,在其酋長俟利發·失缽屈阿棧率領下,抵達了大唐首都長安。

黠戛斯人與其它的朝貢者不同,他們是來認親的。黠戛斯酋長自稱是漢朝李陵的後裔,與唐朝皇帝是同宗。

李陵是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西漢名將李廣之孫。而唐朝皇帝的先祖也出自隴西成紀,也自稱是李廣之後。

不過,關於黠戛斯歷史記載太少,漢朝時稱之為堅昆,到了宋朝,由於中原王朝版圖太小,對黠戛斯更是知之甚少了。

黠戛斯,吉爾吉斯人,在我國叫柯爾克孜族。


心向青山


遼朝全盛時,疆域東北至今庫頁島,北至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縣、山西省雁門關一線與北宋交界金朝先後攻滅遼朝與北宋,其疆域東到混同江下游吉里迷、兀的改等族的居住地,直抵日本海;北到蒲與路(今黑龍江克東縣)以北三千多里火魯火疃謀克(今俄羅斯外興安嶺南博羅達河上游一帶),西北到河套地區,與蒙古部、塔塔兒部、汪古部等大漠諸部落為鄰;西沿泰州附近界壕與西夏毗鄰。南部與南宋以秦嶺淮河為界,西以大散關與宋為界。遼朝、遼寧、遼東中的遼都是指遼河遼是契丹南下中原而改的國號。遼、契丹都在不同時期成為契丹人的國號。重視草原傳統,就稱呼為大契丹國;有意染指中原,就稱呼為遼。



歷史爛番茄


宋遼簡介遼朝(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 )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傳九帝,享國二百零九年。公元993年遼軍發動高麗契丹戰爭,先後降伏契丹、攻入高麗開城,以避免他們聯宋攻遼,1004年蕭太后遼聖宗親率大軍深入宋境,宋真宗欲遷都南逃,宰相寇準堅持禦敵,親自至澶州(今濮陽)督戰。宋軍士氣大振,擊敗遼軍前鋒,遼將蕭撻凜戰死。遼軍恐腹背受敵,提出和約。主和的宋真宗於次年初與遼訂立和約,達成“澶淵之盟”,從此兩朝和好達一百二十年之久。後女真部落首領完顏阿骨打起兵打敗遼國,建立金朝。

領土範圍遼朝全盛時,疆域東北至今庫頁島,北至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縣、山西省雁門關一線與北宋交界,與當時統治中原的宋朝相對峙,形成南北朝對峙之勢。遼國的行政劃分為道、府(州)、縣三級,共有5京(上、中、東、南、西)、6府,156州、軍、城,309縣。

上京道治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東南波羅城),轄以西拉木倫河流域為中心的契丹本土。

中京道治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西大明城),轄原奚族本土。

東京道治東京遼陽府(今遼寧省遼陽市),轄原東丹國地區。

南京道治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西南),轄今海河、大清河以北,及長城以南、河北、北京、天津部分地域。

西京道治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轄今山西和內蒙古交界處。五京中,只有上京是首都,其他均是陪都。

題主地圖紅色圈內屬於遼朝東北邊境地區,是當時西北路招討司轄地,其中就包括轄戛斯、斡郎改、粘八葛等屬地。遼朝在漠北地區於931年設立“轄戛斯國王府”、“斡郎改國王府”,隸屬上京道。因為是戰爭征服其他部落所得土地,地處邊境所以管理上比較鬆散,是以附屬國的形式存在於遼朝。

轄戛斯國王府:屬於柯爾克孜族先民轄戛斯人居,唐時稱為“黠戛斯”,遊牧於葉尼塞河至阿爾泰山一帶。

斡郎改國王府:也稱為兀良哈(烏梁海),領地靠近西伯利亞,住樺皮屋用滑雪板打獵與養鹿,是蒙古秘史中一個住在森林的部落。明代屬於瓦剌一部,後成為達延汗臣民。1757年清朝打敗準噶爾後,把他們分為三部:唐努烏梁海、阿爾泰烏梁海、阿爾泰諾爾烏梁海。


江郎才盡


在古代王朝,比如漢唐,其北部疆域是沒有一個清晰的國境線的,由於北方遊牧民族居無定所來去無蹤,因此漢唐的北部邊界更像是一個勢力範圍,這個勢力範圍並非是一成不變的,會隨著國力的強弱而變化。遼國也是如此。

契丹從南北朝時期一個任人宰割的小部落,到唐朝時逐漸發展壯大,五代時期在耶律阿保機的率領下東征西討,到遼聖宗時期達到疆域面積的鼎盛階段,也就是上圖所示。

根據《遼史》的記載,遼聖宗時期臣服於遼國的部落和國家多達五十多個,包括女真、党項、室韋、突厥、高麗、回紇等等,其中也包括黠戛斯人。也就是說,在遼國最鼎盛的時期,其疆域範圍是包括樓主展示的圖中缺少的部分的。



可能在遼國前期,主要是遼穆宗以前,或者在末代皇帝天祚帝時期,黠戛斯人還未被征服,或者生活在蒙古高原北部的幾個室韋部落已經叛離出去了,這幾個時期遼國的疆域圖是如樓主所示的圖片這樣的。

要說黠戛斯人和遼國的關係,應該是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遼國強大時他們歸附於遼國,也給遼國進貢,這些都在《遼史》中有記載。到遼國末期國力下降,東北女真人起兵後,他們也就趁機背離遼國,後來遼國末代貴族耶律大石在建立西遼帝國的初期就曾與黠戛斯交戰,可見當時的黠戛斯已經徹底脫離遼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