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 學問

學問· 學問


輸林”的由來

唐玄宗時,宮廷內閣設置翰林學士。

這本是一般行政系統以外的差遣,

不計官階,也無官署,


這些翰林學士只是在宮廷內的學士院住宿,

以待皇帝不時宣召,代皇帝起草文件。


當時,李白就任過這個官銜。

到唐德宗以後,

翰林學士這個職務才日趨重要,


由於兼有顧問、幕賓、清客的身份,

整天不離皇帝左右,常有進言的機會,

有希望參與政務,甚至升任宰相,

所以為仕途中人所羨慕。


後來宰相的職位,

習慣以翰林學士為首要之選,

不是翰林出身的人幾乎就不能正式拜為丞相。


宋代進一步抬高了翰林學士的地位,

設立翰林學士院,

與實際掌政權的政事堂(中書門下)樞密院居平等地位。


明代的翰林是從進士中選拔的,

他們協助皇帝處理政務,成了正規的朝官。


明清翰林院以大學士為掌院學士,

其下設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侍讀、

侍講、修撰、編修、檢討等官。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