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故事:一根髮釵引發的命案,丈夫橫屍於途,妻子自殺於家

順治十五年,淄川縣(今山東省淄博市中部)發生了一件怪案。西崖村一個小商人(沒有留下名字)在路上被人殺了,第二天,商人之妻王氏也在家自縊而死。

很顯然,這是一起人命官司,而且很有可能是因情殺人。那位商人有個弟弟,不甘心兄長死得不明不白,跑去縣衙擊鼓鳴冤,請求官府審理此案,也好為兄長報仇。

當時擔任淄川縣令的是素有善於斷案之名的費禕祉。讀過《聊齋志異》的話,對這個名字應該會有印象,沒錯,我今天寫的這個案子同樣是出自聊齋。

費禕祉接到這個案子後,沒有怠慢,親自帶人到現場查看商人屍體,在屍體上找到一個小包袱,包袱裡還有五錢銀子。五錢銀子雖然不多,但對普通百姓來講,也算一筆小錢了。人殺了,錢沒拿,可見不是因圖財而害命。再加上王氏之死,費縣令更加斷定這是一起情殺案件。

聊齋故事:一根髮釵引發的命案,丈夫橫屍於途,妻子自殺於家

費禕祉找來附近幾個村子的里長保長,以及住在附近的鄰居,問了一些有關於死者夫婦的問題,然而最終還是全無頭緒。費禕祉斷案,不喜歡無故對人動刑,他也沒難為這些普通百姓,案子就暫時擱置了下來。

當然,作為斷案能手,他肯定不會不管此案,只是命令附近的地保,平時多注意一下有什麼異常情況,十天去官府彙報一下。

就這樣,半年過去了,案情毫無進展。

商人弟弟傷兄之死,多次擊鼓鳴冤,鼓譟於公堂之上。

泥人也有三分火氣,費禕祉堂堂一個縣令,屢次被升斗小民指責,脾氣也上來了。他把商人之弟狠狠斥責了一頓:“你自己都不知道誰是可疑兇手,你兄嫂又雙雙亡命,毫無線索,難道你叫我無故苛責良民,屈打成招嗎?”

商人之弟見此也覺無奈,只好老老實實的回家,把兄嫂給葬了。這事兒也就這麼淡下去了。

聊齋故事:一根髮釵引發的命案,丈夫橫屍於途,妻子自殺於家

很快,到了縣裡徵收賦稅的時候了。鄉下百姓,交不起賦稅是常有的事兒,有些是因為確實窮,有些是不想交,就想拖欠著。官府當然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就抓了十幾個人,逮到縣衙裡,準備好好拷問懲罰一番,以儆效尤。

縣衙之上,費禕祉正準備給這十幾個人一頓板子給點教訓的時候。有個叫周成的人害怕捱打,就說自己最近東借西湊,終於湊夠了銀子,希望免於責打。接著他就從腰間掏出一個小包袱,包袱裡面裝著他還要補交的賦稅。

縣令費禕祉沒看他的銀子,而是盯著他掏出來的小包袱,越看越覺得眼熟。終於,他想起來了,這人掏出來的包袱和半年之前在路上被殺的那個小商人屍體上的包袱是一對,兩個包袱上面刺有同樣的萬字紋。

費縣令心裡已經有了決斷,這個叫周成的人,應該就是謀害那位小商人的兇手。接著,他試探性的問周成家住何方,距離西崖村有多遠,認不認識半年之前被殺的那個小商人。

周成當然不會承認自己殺過人。然而善於判案的,大多都是察言觀色的好手,能從面部表情看出心理變化從而做出自己的判斷。通過寥寥幾句問話,費縣令已經可以確定周成就是殺人兇手。

既然周成不同意,那就只能大刑伺候了。(古代對證人都是可以上刑的,這種嫌疑人就更沒問題了,在法律程序上沒有問題)。周成開始還想嘴硬,然而費禕祉又豈是心軟之人?

聊齋故事:一根髮釵引發的命案,丈夫橫屍於途,妻子自殺於家

很快,周成就全招了。

那麼這事兒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說來也很悲哀,和一件髮釵有關。

某天,王氏(死者之妻)要去親戚家串門,但是家裡沒有上檔次的髮釵,王氏就讓丈夫(也就那個被殺的小商人)去隔壁鄰居家給自己借一根來,丈夫懶得去,王氏就自己去借了。串門完了,回來路上,王氏提前把髮釵給卸下來了,裝在一個小包袱裡(就周成腰裡掏出來的那個),揣到袖子裡。然而等王氏到家,卻發現連發釵帶小包袱全都丟了。

髮釵是借的,價值不菲,借髮釵的時候,又沒告訴丈夫,王氏既不敢和丈夫說,又無力償還,心裡之焦急可想而知。

王氏在路上不小心遺失的小包裹就是被周成撿到了,而且遺失的全過程,周成都看在眼裡。撿到髮釵之後,周成就開始動壞心思了。

當天晚上,周成躲在王氏家裡附近,等到王氏丈夫有事兒出門,就翻牆進了王氏家裡。當時正是夏天,王氏在庭院納涼,周成抱住王氏就想求歡,王氏自然不允,大聲叫喊。周成怕王氏把其餘人喊來,急忙制止他,並且拿出王氏遺失的髮釵(小包袱周成自己留著了)。王氏一看就全明白了,知道對方要求自己以身相許作為謝禮。

說起來,周成也確實是幫了王氏一個大忙。王氏想了想,就答應了周成的無理要求,任由周成胡為。

等周成完事兒後,王氏請求周成以後別來了,並且表示自己丈夫很兇,再來恐怕會出事兒。

聊齋故事:一根髮釵引發的命案,丈夫橫屍於途,妻子自殺於家

這時,周成說了一句個人覺得很搞笑的話,直接引用原文了。

周怒曰:“我挾勾欄數宿之資,寧一度可償耶?”

見周成不允,王氏只得好意撫慰,表示自己不是不願意,實在是怕出事兒。之後,王氏說錯了一句話,正是這句話,葬送了她丈夫的性命。

渠常善病,不如從容以待其死。(他經常生病,等他死了,你想什麼時候來就什麼時候來)

見王氏這麼說,周成沒說答應也沒說不答應,徑自走了。

第二天,周成就把王氏的丈夫給殺了。然後去找王氏,意思是,現在你丈夫死了,我想什麼時候來就什麼時候來。

俗話說,一日夫妻百日恩,王氏雖然和周成有私,但並代表她和丈夫沒有感情。見丈夫已死,她又是傷心又是恐懼,嚎啕大哭。周成見王氏大哭,害怕引來旁人,就趕緊逃了。

當天晚上,王氏一個人想了很多,最終還是選擇了懸樑自縊。我想,她應該是想過去告發周成的,但這事兒說起來畢竟太不光彩,她沒這個勇氣。但丈夫又確實是因她而死,既然做不到為丈夫報仇,就只能選擇隨丈夫去死了。

聊齋故事:一根髮釵引發的命案,丈夫橫屍於途,妻子自殺於家

案子說完了,周成兩罪並罰,自然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歡迎點贊評論收藏轉發等任何形式的互動。想知道更多古代案子,也可以點擊關注哦。

參考文獻:《聊齋志異》《清稗類鈔·獄訟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