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相聲和公式相聲你知道多少,看完這篇文章你基本上都瞭解了

相聲是一個歷史悠遠的傳統文化,之所以叫“相聲”,是來源於古代的“象聲”,意思就是模仿別人的行為,經過民間藝人多年的融入,改進和發展,慢慢形成了以笑話或者是滑稽問答等形式引起觀眾發笑的一種相聲的輪廓。

到了民國初期,相聲才慢慢的從模仿口技發展成為單口笑話,然後發展成以"說、學、逗、唱"為主要藝術手段展現在大家面前,最後慢慢的就被大家叫成相聲。

傳統相聲和公式相聲你知道多少,看完這篇文章你基本上都瞭解了

相聲形成以後,慢慢的發展多樣化,單口相聲、對口相聲、群口相聲等等最後都統稱為相聲。經過多年發展,對口相聲最終成為最受觀眾喜愛的相聲形式。

大家都知道,現在說相聲比較出名的就是“德雲社”了,以郭德綱和于謙為首的團體性相聲是大家最為喜愛的,也是因為郭德綱不忘初心一貫的堅持,才把相聲慢慢的展現到大家眼前。

其實早在郭德綱之前相聲也是有一段輝煌的時刻,當時以馬三立、侯寶林為首的侯(寶林)派、馬(三立)派最為出名,郭德綱就是出自侯派,他的師傅就是侯耀林。

傳統相聲和公式相聲你知道多少,看完這篇文章你基本上都瞭解了

但是由於人們生活水平的下降,很多人就對於藝術這東西不再感興趣,只想著解決溫飽問題,所以相聲也就在郭德綱學習階段出現低迷的狀態。幸好郭德綱堅持下來,才得以與把中國傳統相聲傳承下來。

然後根據時間的流逝相聲這門手藝在後人的傳承下也是不斷地更新和壯大,在8.11日綜藝節目《相聲有新人》播出後,相聲界又多出一種新型的相聲類型“公式相聲”。

那麼什麼是“公式相聲”呢?它和咱們常聽的傳統相聲有什麼不同呢?下面大哥頭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他們的區別。

公式相聲

何為公式相聲?

從字面上可以看出,就是一種死板的,系統的機械化的相聲,說白了沒有一點的感情色彩,所有的過程都是根據公式進行的。

可以說只要公式的中間環節稍微一出錯,整個表演就會癱瘓,出錯。

事情的起因

因為相聲的這一職業的快速興起,所以不免會有很多濫竽充數的出現,後來郭德綱和張國立老師作為導師,舉辦了一屆“相聲有新人”的比賽,重點就是尋找年輕一輩有才華值得培養的傳承人,這個時候一對上海交大的博士夫妻帶來了他們所謂的“公式相聲”。

傳統相聲和公式相聲你知道多少,看完這篇文章你基本上都瞭解了

這兩位夫妻經過經過網友的深挖才知道,他們的公式相聲早在他們大學中廣泛傳播,還多次參加各種大型活動,在學校算是個名人,但是因為相聲理念的衝突,在舞臺上直接就懟了郭德綱,所以才得到關注。

可能是年少輕狂,這倆人在臺下也是懟其他選手,所以在相聲面前,只有相聲,沒有郭德綱,才造成在舞臺上對郭德綱的不尊重。當然了,以老郭的嘴,自然不會輸的,懟的他們也是句句詞窮。

傳統相聲和公式相聲你知道多少,看完這篇文章你基本上都瞭解了

這就是“公式相聲”的由來,這倆人也被大眾廣泛議論,但客觀來講,主要還是負面評價較多。

那麼什麼是公式相聲呢?

因為相聲的原因,這兩位懟完郭德綱不久,就火起來,之前他們還接受過媒體的採訪也回應了懟郭老師的事情和如何用公式寫相聲的方法。

博士說:“再講相聲之前先鋪墊35秒,而觀眾笑則需要65秒,如果觀眾沒有笑夠65秒說面你還沒有成功,必須讓他們接著笑,直到65秒為止,這就是觀眾的投資產出比是35:65,是矢量藝術通用的。”

說實話聽完博士的解釋,大哥頭是一點都沒有聽懂,這難道不是現在流行的大數據嗎?收集大量數據,分析數據,找到規律,找到解決方法等等,大數據的方法還可以用在相聲上面真是第一次聽說。

傳統相聲和公式相聲你知道多少,看完這篇文章你基本上都瞭解了

通過網友們的不斷深入最後得出的結果就是:這位博士就是通過大數據的形式,獲取大學期間同學們關注的話題,愛笑的段子,以及每個段子笑的時間等等,從而總結出一個公式來,說白了就是一個算法。

再舉個更直觀點的例子:

下象棋的時候,很少有人能下過象棋軟件,為什麼呢?因為電腦當中儲存了大量的棋譜,你每走一步,電腦會分析各種計算,推測你下一步甚至幾步的走棋路數,最後選出一個最適合的對策。

還是那句話,公式是死的,觀眾是活的,情感是變化的。

用死的東西,算活的東西,得出的結論往往也是錯誤的。

相聲的魅力就在於面對不同觀眾的不同表現形式,甚至是上臺以後根據觀眾反應的臨場發揮。

傳統相聲和公式相聲你知道多少,看完這篇文章你基本上都瞭解了

現場的觀眾都是動態的,藝術是有生命力的。如果不靈活的運用,不根據現場的情況作出變化和調整,帶動現場觀眾的情緒,而是機械的使用公式算法寫相聲,表演相聲,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所以公式相聲那充其量也是小品,不是相聲。

傳統相聲

傳統相聲他可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瑰寶,他也是藝術的象徵。

在上面咱們也提了,傳統相聲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階段,吸收了各種藝術和生活的優點,摒除了缺點而逐漸形成的。

所以傳統相聲和公式相聲不同,傳統相聲是取決於生活和藝術中而進行創作的,是一個可變化的形式,每一個段子和包袱可以隨機應變,隨意改動,沒有任何的侷限性。

傳統相聲和公式相聲你知道多少,看完這篇文章你基本上都瞭解了

另外,李博士說,普通人也可以說相聲。這也是一個錯誤的觀念,相聲是一門表演的藝術,也是一門語言的藝術。

傳統相聲前期學的東西很多,比如:說學逗唱,要樣樣精通,這才是相聲的強大的地方,很多藝術的形式學習精通後在以相聲的方式展現出來,最後達到觀眾想看的效果。

雖然李博士號稱一年寫了六百多個文本,但是文本不等同於相聲。

說的是不是相聲,一開口就知道了,李宏燁在表演上是欠缺的。

相聲最終還是要見觀眾的,不是坐在打字機前敲敲鍵盤就能做相聲演員。

傳統相聲和公式相聲你知道多少,看完這篇文章你基本上都瞭解了

這種表演,普通人不學習一下還是來不了的。最少你跟著老師學哪怕一個月,也比一天相聲沒接觸過,拿著稿子就往臺上唸的強。

當年馬三立的大兒子要學相聲,馬三立斷然拒絕了,原因是什麼?馬三立說,相聲兩個字,你首先要有相,你的相就不是說相聲的相,還是去幹別的吧。

馬三立這個話,至少能告訴我們一件事,說相聲不僅是作品的事,馬三立不會愁作品,他知道,說相聲的關鍵是人。

如果我們用馬三立的視角再去看公式相聲,你就會發現,公式相聲只是對段子的分析,並沒有人的分析。

別說相聲演員,比如岳雲鵬的相聲人格模型了,你有岳雲鵬的表情數據嗎?他的粉絲就有表情包,就憑這一條,那些粉絲就比博士研究得通透。

傳統相聲和公式相聲你知道多少,看完這篇文章你基本上都瞭解了

相聲是門藝術,公式相聲是一門技術。

沒有什麼相聲是寫出來就能讓觀眾笑的,沒有什麼藝術只計算出結果的,只有好的表演者,加上好的藝術創作,才能有好的演出結果。

觀眾需要的是一個有血有肉,貼近生活氣息的表演,而不是一個高冷,所謂科技感,所謂創新的藝術,觀眾需要一個發至內心的笑,而不是一個計算出來的所謂要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