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清朝垃圾奏摺!暗藏玄機,逗比背後是雍正的恐怖統治

奏摺,是一種重要官方文書之一,也稱摺子、奏帖或摺奏。它始用於清朝順治年間,以後普遍採用,康熙年間形成固定制度。至清亡廢止,歷時兩百餘年。

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朝堂上太監大聲喊:“有本快奏,無事退朝”,這時有的大臣就會從袖子裡拿出奏摺說:“臣有本要奏。”於是將奏摺遞給太監,太監呈給皇上。奏摺的內容,有說水災,旱災,也有舉報官員貪汙,我們認為一般上奏的都是國家大事。

但是康熙與雍正年間一些大臣的奏摺卻讓人笑掉了牙,以下是臺灣網友整理的內容:

揭秘清朝垃圾奏摺!暗藏玄機,逗比背後是雍正的恐怖統治


揭秘清朝垃圾奏摺!暗藏玄機,逗比背後是雍正的恐怖統治


揭秘清朝垃圾奏摺!暗藏玄機,逗比背後是雍正的恐怖統治


揭秘清朝垃圾奏摺!暗藏玄機,逗比背後是雍正的恐怖統治

是不是因為康熙和雍正都太能幹了,所以身邊多是一些未能、昏庸和逗比的大臣呢?其實這些看似無聊的奏摺背後卻是暗藏玄機。

先說一說送芒果的覺羅滿保。他是滿洲正黃旗人,進士出身,康熙年間任閩浙總督。

雍正繼位後,對滿保的印象也很不錯。他曾說:“天下督撫中,惟於伊二人(指閩浙總督覺羅滿保、福建巡撫黃國材)批諭甚多,寫有數十萬字。”

那時候,滿保已經逝世了,雍正還提起來,說他給滿保的批示最多。可見,在雍正心目中,滿保的奏摺含金量還是很可以的。

回過頭來,看覺羅滿保給康熙進獻臺灣土產芒果,這個事笑一笑,其實頗堪玩味。

臺灣納入清朝版圖,是康熙的武功之一。進獻臺灣土特產,本身含有地方歸化中央的意思。滿保不至於昏聵到一而再再而三去刺激康熙對芒果的無感,事實上,在此之前,康熙已經多次表示過,

“蕃酸(即芒果)朕一次未見過,曾欲看看”、“番檨(即芒果)從來未見,故要看看”。

皇帝有這個強烈的訴求,滿保才會一再進獻芒果。不僅如此,他還把芒果樹進呈到了北京,康熙命人將這些樹苗遍植京城。在這之後,皇帝過了新鮮感,才對滿保說“京城各處均已種植,不必再進”。


揭秘清朝垃圾奏摺!暗藏玄機,逗比背後是雍正的恐怖統治

進貢其實是一項特權。皇權體制下,不是什麼人都有資格向皇帝進貢的,有資格進貢的人,主要是親王、郡王、貝勒、大學士、尚書、左都御史、都統、織造及衍聖公等。作為地方大員,只有總督、巡撫、提督,才有資格向皇帝進貢方物。

乾隆年間,皇帝還取消了福建水師提督的進貢資格。

官員以個人名義向皇帝進獻貢品,那是十足的榮耀。反過來,就變成了官員向皇帝表達忠孝之意,博取歡心的一種手段。皇帝也心知肚明,康熙就說過,這些貢物哪有那麼珍貴,朕不過是藉此考察你們的誠敬之心罷了。

揭秘清朝垃圾奏摺!暗藏玄機,逗比背後是雍正的恐怖統治

再說說孫文成給雍正的請安折,不要小瞧孫文成一月一次“皇上您好嗎”(恭請皇上聖恭萬安)的請安,這背後,實際上是一項嚴密而恐怖的制度。

這種請安折,一開始類似於見面打聲招呼,沒有特殊內容,是皇帝特許不在京城的臣工與其保持聯繫的一種權力。皇帝的回覆,一般也只批“朕安”兩字,身體有特殊情況,或心情大好大壞,才會多加描述。

就像前面說的,官員向皇帝進貢是有資格門檻的,請安同樣如此。康熙時期,有資格上摺子請安的臣工並不多,大多是督撫提鎮以上的官員。

在這些有資格上請安折的人中,又分出許多親疏關係,比如有些人可以隨時上折請安,有些人一年只能請一兩次。康熙曾責備山東巡撫佛倫,指出他請安的次數多了,“不必時常具奏”。

“江南三織造”與皇帝的親密關係,這時候就體現出來了。無論是李煦、曹寅,還是後來的孫文成,他們都是上三旗包衣出身,是皇帝極為信任的僕人,所以他們可以隨時上折請安。

孫文成的請安折,基本上一月一次,密集轟炸,正是因為他具有了這項特權。


揭秘清朝垃圾奏摺!暗藏玄機,逗比背後是雍正的恐怖統治

請安折的功能,在康熙朝中期悄悄發生變化。

請安折一般由官員差親信家奴送到京城,再由皇宮專門負責接收的靠譜太監轉交皇帝,因此只有皇帝一個人可以看到內容,保密性極強。

康熙決定在私密性極強的請安折上做文章。他指示部分親信,比如“江南三織造”,明確讓他們可以在請安折內,或另附摺子上報地方事務。他給李煦的批示說,“但有所聞,可以親手書摺奏聞才好”。就是不管大事小事、流言八卦,都無任歡迎,多多益善。

在此過程中,無論是皇帝本人,還是獲得授權密報的親信,都把這件事當作最高級別的機密在操作。康熙無數次在批示此類奏摺時強調“萬不可與人知道”,有一次還連續寫了四個“小心,小心,小心,小心”。

請安折就這樣變成了皇帝的密報系統,有資格請安的親信,也慢慢被髮展成皇帝安插在地方的密探。


揭秘清朝垃圾奏摺!暗藏玄機,逗比背後是雍正的恐怖統治

雍正繼位後,把老爹這套密報系統更加制度化,同時擴大了上報官員的範圍。最高峰時,全國有1000多名官員、僧人、名流、退休老幹部等,可以直接與雍正實現點對點的信息溝通。

有統計顯示,孫文成擔任杭州織造期間,向兩任皇帝上了200多個奏摺,其中有很多的請安折,但一句“皇上您好嗎”的背後,往往附帶著許多涉及閩浙地方事務的密報。

你以為人家很無聊,其實細思極恐啊。

皇帝在全國佈下這麼多耳目,鼓勵他們互相告密、打小報告,營造出一種“老大哥隨時盯著你”的社會氛圍。臣僚間都不知道別人所上密摺的內容,故人人都時時處於可能被告密的狀態,行事都要小心謹慎。這本質上,已經是一種恐怖統治了。

對此,雍正十分自得,公開表示:“耳目不廣,見聞未周,何以宣達下情,洞悉庶務?”

過去我們說,軍機處使專制皇權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實際上,密摺制度才是鞏固專制皇權的老大哥,軍機處只能算二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