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最懶詩人,一生只作一首詩僅14字,成千古名句

雖說我國古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學體裁是詩、詞、曲,但相信在不少國人眼裡,詩才是我國古典文學的頂峰。畢竟我國古典文學的開端便是詩,從最早的《詩經》到如今的現代詩,詩歌給我國文學史奠定了浪漫的基調。而我國古代從來不缺詩人,譬如國人耳熟能詳的李白、杜甫、陸游這種職業詩人,還有後來比較業餘的乾隆皇帝。

宋朝最懶詩人,一生只作一首詩僅14字,成千古名句


乾隆皇帝以一己之力幾乎單挑整個唐朝詩壇,他寫了近四萬首作品,與全唐詩相比,在數量上也差不了多少,流傳下來的幾乎寥寥,大部分都是一些沒有營養的口水詩。反觀我國古代另外一批詩人,他們和乾隆完全是兩個極端,一生作詩極少,但每首都是傳世經典。

宋朝最懶詩人,一生只作一首詩僅14字,成千古名句


譬如唐朝的張若虛,雖然唐代是詩歌繁榮的時代,也有像李白這樣鼎鼎有名的大詩人。但要論唐詩裡水平最高的一首,還得是《春江花月夜》。而張若虛這輩子流傳下來的僅兩首詩,光憑《春江花月夜》,他便能躋身唐朝一流詩人行列。

同樣還有一位水平相當高的大家,他甚至連詩人都算不上。這輩子僅作了一首詩,且全詩只有2句話14個字,卻一直流傳到了今天。那麼,這人究竟是誰呢?

宋朝最懶詩人,一生只作一首詩僅14字,成千古名句


他便是北宋時期杭州的巡檢史蘇麟,由於常年在外鎮守,他一直沒有得到升官的機會。每次去杭州府衙彙報工作時,看著身邊的同僚一個個都升了官,而自己這麼多年踏踏實實做事卻一直得不到升遷,他很是失落,遂開始琢磨如何引起當時杭州參知政事范仲淹的注意。

由於官位有別,蘇麟幾乎沒有什麼機會接觸到范仲淹。眾所周知,范仲淹這個人十分喜歡寫詩,當年還曾寫出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足見他對詩的喜愛。也是投其所好,蘇麟便花心思寫了一句詩,借一次彙報工作的機會向范仲淹討教。

宋朝最懶詩人,一生只作一首詩僅14字,成千古名句


這句詩叫《斷句》,只有短短兩句,即“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這首詩想必大家都聽過,如今甚至還衍生出了一個成語叫“近水樓臺”。

而范仲淹讀到該詩後十分驚歎,范仲淹何等聰明,心中明白了蘇麟這兩句詩的含義,也懂了他獻詩的意圖。范仲淹徵詢蘇麟的意見與抱負後,又瞭解了他的政績,便親自寫下一封推薦信,滿足了他的要求,而蘇麟也因此升遷。

宋朝最懶詩人,一生只作一首詩僅14字,成千古名句


也是因為這句詩背後的故事,如今“近水樓臺”也被用來形容人生遇到伯樂賞識的重要性。誰能想到,蘇麟這兩句詩,竟成了他升官的重要渠道,還流傳至今呢。

後來,人們就把“近水樓臺先得月”這句話,作為人事關係接近因而易於獲得方便的意思,原來“近水樓臺先得月”這個成語的來源和愛情沒有任何關係,古人表達想法很含蓄,就連想做官都搞得納紋文縐縐,要是遇到一個讀不懂的上級,那且不是白費苦心。或簡作“近水樓臺”四字。至於蘇鱗當時寫的全詩,似乎並沒有流傳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