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表一直活著,劉備還能順利奪取荊州嗎?

劉黃叔


首先要明確一點,劉備奪取荊州不是在劉表手上實現的。

劉表一直活著,他能否對抗曹操呢?很難。不過如果劉表一直活著,以劉備的行事風格,他是否會從曹操或孫權手上奪取荊州據為己有,確實有很大的未知數。


七葉雜談


個人看法是,劉表活著,曹操若南下,也只能以歸降為結局,因為劉表的性格不夠果決,否則官渡之戰曹操疲敝,江東孫策又遇刺身亡,劉表若有雄心當可有作為。

但劉表卻固守荊州,後期更是連荊南四郡都難以直接掌控,依託蔡氏家族權力盡失,立幼子劉琮是否是其本意已不再重要。



劉表若歸降曹操,屆時江南四郡,更會迎降曹操,藉助曹操的勢力鞏固權勢,劉備渡江也沒有立錐之地,更無法進行攻略荊南四郡和益州!

劉備攻略荊南四郡的理由,是得到荊州劉表長子劉琦的支持,因此很多人也在質疑劉琦之氣,同時也對劉備向孫吳借荊州所不齒,但那都是劉備無可奈何的選擇,如果不與東吳合作,連與曹操一拼之力都沒有。

因此,劉表只要活著,其影響力是完全壓制草根出身劉備的,因為漢末是講究強權與實力的時代,得不到世家門閥的支持,得不到朝廷封疆大吏的支持,一切都只是空想。


多臻貴


劉表和劉備雖說同是漢室宗親,但血緣上的聯繫真得非常淺,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而且劉表這個人生性多疑,與劉備之間更多的應該是利益關係。因此我覺得劉備並不是因為這份血緣才沒有奪取荊州的。

其實當初劉表在世的時候,劉備就對荊州虎視眈眈的了,只不過他的能力不足,而且曹操和孫權也都盯著這塊肥肉。後來劉表去世,荊州城內也是一片混亂。因為劉表寵愛妻子蔡氏,導致外戚專政,而且兩個兒子還一直明爭暗鬥個不停。再加上有諸葛亮的離間計,這兩個兄弟爭得就更兇了。

本來劉備是想著左手漁翁之利的,但沒想到曹操卻不請自來,突然闖了過來。而荊州城內的人也不是跟他一條心的,都是支持自家子弟,還有孫權這股勢力在後方盯著,所以劉備根本就沒有把握能順利得到荊州,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先退一步。

在這種利益的誘惑下,血緣關係根本就不會成為考慮的因素,只有實力的懸殊罷了。我想當初要是劉備的實力夠強,他肯定會將荊州搶到自己的手中,後來等他能力足夠了,很快就將其奪了過來。



中書門下平章事摳密使


即使劉表一直活著,劉備也會取得荊州,原因如下

1,可以看以下當時荊州的情況,根據記載,荊州是東漢十三州中最大的一個州,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荊州向北就是中原地區,向東是江淮地區,向西是巴蜀地區,向南則是交州,可謂兵家必爭之地,被稱為“天下嚥喉”。而且當時的荊州未經戰火,人口眾多資源豐富,是用武之地。劉備一心想匡扶漢室,既然想匡扶,就要有資本,而當時的荊州的劉備想統一天下必須佔領的地方,

2,再看下劉備當時的處境,後人稱,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當時的劉備沒有自己的地盤,前面在徐州的時候,在沒有擔任徐州牧的時候,屯兵小沛,在陶謙去世後,當上了徐州牧,又因呂布偷襲,丟失徐州,又在小沛吞兵,沒有一點立腳之地,在那時弱肉強食的時代,劉備如果一直屈於小沛,註定發展不起來,而當時劉備所在的荊州,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取得荊州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3,劉備在依附劉表的後,已經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而諸葛亮的隆中三對,第一計策,便是取得荊州,益州,劉備在當時很尊敬,也很聽取諸葛亮的意見,所以,荊州之地,劉備必取,即使當時劉備礙於和劉表同為皇族後裔的面子,諸葛亮也會幫助劉表取得荊州。

綜上可看,即使劉表當時不死,劉備也必然取得荊州。


邸家姑娘


歷史上劉備奪取荊州,實際上和他本身能力並無多大關係,他就純屬撿漏的。劉表如果活著的話,那麼荊州根本就沒有劉備的份兒。

歷史上劉表死後,劉表次子劉琮在其母蔡夫人和蔡夫人弟弟蔡瑁以及蔡瑁外甥張允的協助下登上了荊州之主的大位。與此同時曹操大軍來犯荊州,劉琮想要對抗曹操。但荊州上下毫無戰心,都想要趕緊降曹了事,由此曹操兵不血刃的奪取了荊州,此時劉備得知劉琮降曹,所以便逃到了江陵,江陵為荊州重鎮,存有大量軍用物資。曹操聽說,怕江陵落入劉備之手,所以率軍追擊劉備,一戰擊敗劉備,佔領江陵。

此時曹操想要一股作氣吞了江東孫權。而面對曹操大軍,孫劉兩家可是攜手對抗曹操。由此也爆發了赤壁之戰,但赤壁之戰的主角是曹操和東吳,劉備就是一個敲邊鼓打醬油的角色。赤壁之戰中周瑜擊敗曹操後,一路追擊曹軍。曹操擔心赤壁失利而使後方政權不穩,立即自還北方,留下留曹仁、徐晃等繼續留守南郡,文聘守江夏,而後委任樂進守襄陽、滿寵代理奮威將軍,屯於當陽。而周瑜又開始了和曹仁等大戰,與此同時劉備趁機奪取勝利果實,拿下了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而孫權之拿下了南郡、江夏以及桂陽。公安則被周瑜分給了劉備。這才是劉備“奪取”荊州的經過。

赤壁之戰後,魏蜀吳共分荊州,但其中劉備地盤最大。戰爭結束後,劉備屯兵公安,以土地稀少不利於發展為由,向孫權請求都督荊州,此議只有魯肅極力主張借地,理由是一是曹操雖經赤壁之敗,實力仍然強勁,東吳無法單獨對抗,二是東吳新得荊州,恩信未洽,在荊州的人望和號召力上不及劉備,三是利用劉備在荊州的聲望,借地於劉備有利於多樹操敵,減輕東吳的抗曹壓力。東吳魯肅勸說孫權同意此提議,於是劉備便有了完整的南郡,此時的劉備才算佔領了荊州。

劉備奪取荊州就兩招,一招就是渾水摸魚,趁著東吳和曹操大戰,在後方爭搶勝利果實。另一招就是騙。騙了孫權大半個南郡,不歸還。喪失了信義。

如果劉表還活著,荊州就不會那麼輕易的丟失,竟是丟失了被曹操所侵佔,曹操也會損失慘重。損失慘重的曹操也不會再有心南下東吳,也就不會有後來的慘敗,沒有曹操的慘敗,那荊州還是曹操的,劉備只能算是一個苟延殘喘之輩。即使荊州沒被曹操所得,還在劉表之手。那就更沒劉備什麼事了。歷史上劉表在劉備到荊州後,在他肆意拉攏士族的時候,劉表就已經開始警惕劉備了。而且荊州掌權的士族,如蔡瑁,蒯越、韓嵩等人根本就看不起劉備,他們不與劉備合作,累死劉備他也搶不走荊州。歷史上劉備的崛起就是依靠坑了無數人才養肥了他自己的。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公元208年6月,在平定北方,廢了三公,受封漢丞相後,曹操一應事務安排妥當,騰出手準備南下討伐荊州劉表,

8月份,劉表就病死了,而死後,劉表的妻子蔡夫人和劉表的小舅子蔡瑁為了把持荊州大權,

先後排擠走了同為漢室宗親,暫時寄人籬下的劉備和劉表的長子劉琦,同是天涯淪落人,劉備和劉琦這對患難叔侄走到了一起,而正是因為劉備在劉表生命的倒計時期間,不斷受到蔡瑁等人的加害,才機緣巧合下得知南陽諸葛臥龍的消息,三顧茅廬,最終三國時期最優秀的謀略家之一的諸葛亮被收歸麾下,

9月份,在蔡瑁慫恿下,劉表的二兒子劉琮代表荊州投靠了曹操,但長子劉琦因為避禍所在的江夏成了劉備還能再次名正言順迴歸荊州的跳板,

11月份,赤壁大戰之後,曹操敗北,返回了北方,南方勢力重新劃分,劉備以協助劉琦的名義,佔領了荊襄九郡。

209年,劉琦死後,順理成章的接收了荊州地界,自領荊州牧。從此,漂泊半生的劉備終於有了一塊穩妥的根據地。

如果假設劉表一直活著,當然這個假設不可能成立,劉表去世的時候是66歲,而當時劉備才47歲,就像曹操和劉備青梅煮酒評論天下英雄說的一樣,

玄德曰:“有一人名稱八俊,威鎮九州:劉景升可為英雄?”

操曰:“劉表虛名無實,非英雄也。”

可見,劉表在梟雄嚴重並不是有威脅的角色,而且荊州內政其實很混亂,尤其是蔡氏集團的存在,基本實際控制權已經不在劉表手中,這才會有了,劉表還活著,長子劉琦就被排擠出了核心地位到江夏避禍。所以說,大勢所趨,劉表在與不在,對荊州未來的前途影響真的不大。

對此,您怎麼看?


歷史逗你玩


歷史評價劉表勤勉好學,善於獨立思考。十七歲時,劉表就曾向自己的同鄉兼老師——當時的南陽太守王暢提出:“奢不僭上,儉不逼下,蓋中庸之道,是故蘧伯玉恥獨為君子。府君若不師孔聖之明訓,而慕夷齊之末操,無乃皎然自遺於世!”這段話是針對王暢過於簡樸的生活作風而提出的疑問,並且充分表明了自己與眾不同的獨特見解。青年時期的劉表沒有仿效當時流行的隱居山林的清流作風,而是積極地投身仕途,被大將軍何進闢為掾屬,很受何進的賞識,後來被升為北軍中候,掌管禁軍。初平元年(190年),原荊州刺史王睿被孫堅殺死,何進向朝廷推薦了劉表擔任荊州刺史,這也顯示出何進對劉表的偏愛及對劉表的能力和才華的肯定。

  當時的荊州形勢相當複雜。“江南宗賊盛,袁術屯魯陽,盡有南陽之眾。吳人蘇代領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長,各阻兵作亂”(見《三國志·劉表傳》裴注引司馬彪《戰略》),而劉表卻是“單騎入宜城”。面對荊州混亂的局面,劉表顯得從容鎮定,沉著冷靜,並果斷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迅速穩定了局勢。首先,他爭取了當地具有很大影響力的蔡、蒯兩大家族的信任和支持,並徵求他們的建議。

  當時蒯良、蒯越兩兄弟都頗有才識名望,蒯良對局勢提出的見解是“眾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義不足也”,認為“苟仁義之道行,百姓歸之如水之趣下,何患所至之不從而問興兵與策乎?”(見《三國志·劉表傳》裴注)而蒯越卻有不同的意見,他說“治平者先仁義,治亂者先權謀”,又認為“宗賊帥多貪暴,為下所患。越有所素養者,使示之以利,必以眾來。君誅其無道,撫而用之。一州之人,有樂存之心,聞君盛德,必襁負而至矣。”還建議劉表“兵集眾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

  應該說蒯良說得比較虛一些,而蒯越的建議則是極富實幹精神的,劉表也用很高明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他說“子柔之言,雍季之論也。異度之計,臼犯之謀也”,先把兩個人都誇了一番,然後採納蒯越的謀略,“使(蒯)越遣人誘宗賊,至者五十五人,皆斬之,襲取眾多,或既授部曲”,一舉殲滅了宗賊勢力,後來他又平定了零陵、長沙等郡,扭轉了荊州的混亂局面,劉表自己也晉升為荊州牧、鎮南將軍。

經過幾年努力,劉表成為一個僅次於兩袁兄弟的一股強大勢力,“南收零、桂,北據汗川,地方數千裡,帶甲十餘萬。”(見《三國志·劉表傳》)說到這裡,誰還能說劉表是“虛有其表”呢?完完全全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實幹家!

  劉表控制荊州以後,對於屬地的管理也是勵精圖治,有條不紊,貢獻良多,體現出一代能臣的本色,把荊州治理得有聲有色,之前“人情好擾,加以四方震駭,寇賊相扇,處處糜沸”的荊州,變成了“萬里肅清”的東漢後期最後一片樂土。在對外問題上,劉表採取了擁兵自重的正確政策,儘量避免發生大的衝突,以免造成老百姓流離失所、生靈塗炭;在經濟上,劉表有效利用了當地各大家族的勢力,推行了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農業生產得到了很大的恢復和發展,荊州地區的百姓“大小鹹悅而服之”。對劉表的這種評價,莫說是在後漢軍閥混戰時期,就是在局面相對平靜的三國鼎立時期,也是獨一無二,是別人所無法得到的。劉表“起立學校,博求儒術”,對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由於政局穩定,各方人才紛紛從各地遷往荊州,人數數以千記,其中既有像水鏡先生司馬徽這樣的名流,也有像徐庶、石廣元等青年才俊,甚至還有後來大名鼎鼎的諸葛亮等。試問,一個虛有其表之人能有如此輝煌的政績嗎?如此的“愛民養士,從容自保”,難道是一個虛名無實者所能做到的嗎?可以這樣說,劉表的確是一代能臣,他的有效管理讓各路諸侯羨慕不已,對於其治理下的荊州都是垂涎欲滴。魯肅就曾經對孫權這樣評價荊州:“沃野千里、士民殷富”,這也算是對劉表恰如其分的評價了。史學家評語陳壽(233—297)評曰:「袁紹、劉表,鹹有威容、器觀,知名當世。表跨蹈漢南,紹鷹揚河朔,然皆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至於後嗣顛蹙,社稷傾覆,非不幸也。昔項籍背范增之謀,以喪其王業;紹之殺田豐,乃甚於羽遠矣!」(《三國志魏書六董二袁劉傳》)

所以如果劉表一直活著的話,劉備沒有那麼順利奪取荊州,可以從劉表的才能上看出他的能力


戰鬥大黃蜂


歡迎來看子正尋道。

導讀:由於劉備作戰不利,失去了徐州,只得去投靠袁紹。後來袁紹敗亡以後,面對曹操的軍事威脅,劉備只能選擇離開北方,向南投靠荊州劉表。由於劉備頂著“劉皇叔”的頭銜,又具有“仁義”的美名,因此劉表很高興,親自出城來迎接。看到劉表熱情相迎,劉備頓時受寵若驚,終於找到了一塊安全之地,暫時不用擔心曹操的威脅了。

起初劉表與劉備的關係比較融洽,但劉備因為仁義的美名,很得人心,荊州的一些仁人志士都前來歸附。此事讓劉表充滿了猜疑,於是在有意無意中,開始提防劉備。由於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正在為南下荊襄做準備。劉表想到了一個絕佳的主意,讓劉備率眾駐守新野,既能讓劉備遠離荊州權勢中心,又能讓他為自己抵禦曹操。後來劉備在新野駐防時,成功邀請諸葛亮出山相助,並且有了佔據荊州和益州的想法。

為了實現統一天下,中興漢室的理想,劉備必須擁有荊州和益州。如果劉表一直活著,毫無疑問,會加大劉備奪取荊州的難度。為此接下來分析一下。

其一:從劉表手中奪取荊州,與從曹操手中奪取荊州相比,缺乏道義支撐。

從曹操手中奪取荊州,劉備可以理直氣壯地進行,並且可以打出劉琦的旗號。倘若從劉表手中奪取荊州,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可以說在道義上,完全不佔優勢。要知道此前劉備處於無家可歸狀態,是劉表伸出援手,盛情接待了他。現在劉備竟然想打荊州的主意,在外人看來,這就是恩將仇報。況且劉表一直活著,完全沒有把荊州讓給劉備的必要。為了抵抗曹操,頂多會給他一些支持,讓他好好在新野駐紮。

此時要奪取荊州,對諸葛亮是一大考驗,或許要採取非常規的手段。單靠軍事力量肯定不行,劉表在荊州威望很高,而且荊州軍戰力也不弱。這樣一來,劉備在奪取荊州的過程,將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其二:劉備缺少奪取荊州的時機,並且曹操與孫權可能會扮演“黃雀在後”。

除了劉備有奪取荊州的想法,曹操和孫權又何嘗不是。搞不好劉備在奪取荊州的時候,曹操和孫權會出兵干預,甚至會扮演“黃雀在後”的角色。到時劉備費盡心機從劉表手中奪得荊州,曹操或者孫權又從劉備手中把它奪走。因此劉備在謀劃荊州的時候,還得預防曹操和孫權的動向。如此一來,就會在荊州上演群雄逐鹿,到底鹿死誰手,就很難預料了。劉備則完全沒有奪取荊州的良好時機,至於孫劉聯盟就更加不可能了,曹操或許不會輕易南下。在曹操、孫權和劉表的阻止下,劉備想奪取荊州,完全是最高難度。

總之,只要劉表還活著,劉備想奪取荊州,可謂是非常艱難,搞不好還會危及自身的性命。劉表不死,曹操就不會輕易南下,之後的歷史走向,完全改變了,劉備能不能奪取荊州,還是未知數。


子正尋道


劉表和劉備雖說同是漢室宗親,但血緣上的聯繫真得非常淺,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而且劉表這個人生性多疑,與劉備之間更多的應該是利益關係。因此我覺得劉備並不是因為這份血緣才沒有奪取荊州的。

其實當初劉表在世的時候,劉備就對荊州虎視眈眈的了,只不過他的能力不足,而且曹操和孫權也都盯著這塊肥肉。後來劉表去世,荊州城內也是一片混亂。因為劉表寵愛妻子蔡氏,導致外戚專政,而且兩個兒子還一直明爭暗鬥個不停。再加上有諸葛亮的離間計,這兩個兄弟爭得就更兇了。

本來劉備是想著左手漁翁之利的,但沒想到曹操卻不請自來,突然闖了過來。而荊州城內的人也不是跟他一條心的,都是支持自家子弟,還有孫權這股勢力在後方盯著,所以劉備根本就沒有把握能順利得到荊州,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先退一步。

在這種利益的誘惑下,血緣關係根本就不會成為考慮的因素,只有實力的懸殊罷了。我想當初要是劉備的實力夠強,他肯定會將荊州搶到自己的手中,後來等他能力足夠了,很快就將其奪了過來。



handsome多


如果劉表沒有死那麼早,在曹操攻打荊州時,劉表會先派人抵抗,如果抵抗不住就會開城投降!因為他的實力不夠,先是劉表會聽劉備的意見,當時劉備應該會聽取諸葛亮的,支持劉表與江東聯合對抗曹操。蔡瑁等肯定會反對,但相信諸葛亮有辦法解決。聯合的話大致和後來的孫劉聯合差不多。劉表會把軍權分很大一部分給劉備,但估計會在和蔡瑁等人商量後控制劉備的家屬或者劉備本人。但劉表是個寡斷的人,而且應該會比較相信劉備,而劉備可以根據諸葛亮交他的,不著痕跡地讓劉表放棄控制。再以後視劉備的做法而定。


劉備最可能的有兩種做法。一、聽取諸葛亮的,奪荊州。然後奪蜀中。二、通過劉表的支援,向蜀中發展,並支持劉表的大公子劉琦,按以後的發展,基本上荊州的勢力還是會成為劉備的。所以劉表如果能撐到赤壁以後,好處最大的應該是劉備,因為這時就不會存在東吳念念不忘荊州的情況了。東吳還是會看中荊州,但基本不會在周瑜和魯肅死後還費盡心機想奪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