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人想要把《愚公移山》這篇文章退出中小學課程呢?

陳仲華13


寓言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其寓意隨著時代的變化,一直在改變。我們現在也應該推崇多樣化的思想,提倡對一個故事的不同解讀。所以我對上面那些“你不要跟寓言故事較真,只要明白他表達的什麼含義就可以了”的觀點都是持反對態度的。

正如上面一個答案所講,《愚公移山》故事本身並不完美,又有歧義,放現在也就是《讀者》上面編不圓的心靈雞湯文,不是一個特別合適用來舉例子的寓言,我會寧願在日常會話中少使用這個說法。

因為60多年了,我們至少有30年時光是把毛澤東的《愚公移山》死記硬背的(這還是“老三篇”呢!),後30年至少是在語文書裡學到官方定義的,所以現在你說它在幾代人裡家喻戶曉完全沒問題。

但是,誰又能說我們心中約定俗成的觀念,不是因為強制灌輸而形成的呢?這個寓言是世界上都罕見的,具有“官方權威解釋”的非宗教寓言哦。

如果你小學就背誦《聖經》到現在,那麼質疑聖經的說法會導致你考試不及格。但是,我們是無神論者啊,怎麼還要求對一個寓言的釋義有正確答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