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你讀了幾本書?有哪些好書推薦下?

黑子看地球


去年我讀了很多本書,下面是其中的一部分

文學

《活著》《平凡的世界》《圍城》《我的精神家園》《月亮與六便士》《人生》

推理

《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無一生還》《解憂雜貨店》《惡意》

哲學

《理想國》《人生的智慧》《沉思錄》《蘇菲的世界》

我最喜歡《平凡的世界》,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

《平凡的世界》是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典,最受老師和學生喜愛的新課標必讀書。(陳忠實評價)

  • 《平凡的世界》是用溫暖的現實主義的方式來謳歌普通勞動者的文學作品。《平凡的世界》更具有人性的高度,作家把苦難轉化為一種前行的精神動力。
  • 《平凡的世界》還傳達出一種溫暖的情懷。一是作者對作品中的人物寄予了同情心,對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做到了極大的尊重和認同。
  • 《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不怕困難,堅韌不拔,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體現的淋漓盡致。每次遇到困難,遇到人生中的悽風苦雨,都會重溫一遍,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現實意義

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就像文中所以說“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滿泥濘”。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我們應該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努力的駕馭好自己“平凡的生活”那輛馬車。


春夏秋冬L


因為習慣用豆瓣,所以讀書有在豆瓣標記的習慣,2019年我讀的書不多,兩分鐘就在豆瓣查完了,還檢查了一遍,一共16本,比我2018年讀的書將近少了40本。

而且我在2019讀的書不僅少,精的也不是很多,我結合之前讀的書給你推薦幾本我我自己比較喜歡的。

《德國,詩意的旅行》

《德國,詩意的旅行》是一個長期旅居德國的70後作家徐徐寫的深度旅行指南,不僅有常規的吃喝玩樂,還有更深層次的文化介紹。

對現在人來說,旅行不光是打卡拍照,網絡和交通如此發達的當代,飲食已經不是讓人旅行特別主要的動機了。雖然不能像梁朝偉那樣突然間跑到倫敦喂鴿子,但是旅行多少該有一些情懷和文化在裡面,要不怎麼做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

《食在宋朝》

這是一本介紹宋朝飲食文化的書籍。非常有趣,而且讓人覺得非常好玩:裡面不僅介紹了宋朝可以吃到日料、還沒有辣椒、東坡肉到底和蘇東坡有沒有關係等一系列問題。


我是因為看了兩集《長安十二時辰》後在網上找到這本書的,覺得很感興趣。看完之後我都有一種有時間去開封玩兒的衝動。

《去旅行:中國特色篇》

這本書雖然是一本給青少年看的旅行繪本,但是對做旅行特別有幫助。在《去旅行:中國特色篇》裡介紹了貴陽、重慶和蘇州三個城市。因為我沒有去過這三個城市,我覺得這本書圖文並茂,而且內容都是乾貨,很適合自己旅行或者親子游之前做攻略。

以上就是我在我2019年讀的書裡面推薦的我個人最喜歡的三本,如果不限制年份可以推薦更多的,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彤嘭嘭


一直覺得自己是個讀書人,就該乾點讀書的事兒。

上大學之前,讀書為的是取個好成績,考個好學校;畢業參加工作後,讀書對自己來說就成為一種娛樂消遣,基本上是瞎看,看到那算哪,想看就看,不想看拉倒。沒有計劃、沒有條理,也沒有總結,更多的時候內心浮躁,生活也是庸庸碌碌,隨波逐流,不能靜下來找個角落安心的讀上一本書。

去年單位項目進度受阻,自己工作強度不大,有充裕的時間幹些自己想幹的事兒。可是離不開單位,就只好瀏覽新聞、刷刷頭條、看看朋友圈,偶爾也翻翻書。最後發現還是讀書有意思,於是借用99藏書網的平臺,還有從省圖書館借書,從朋友那換書,到年底一彙總竟然有35本,雖說絕大部分是下半年讀的,平均下來的一個月差不多3本,10天一本書。

18年讀書給我的最大收穫,不是讀了這麼多書,獲取了對自己有益的信息,而是強化自己對讀書這件事兒的信心,培養了有計劃讀書的習慣。明白讀書不能只是為了打發時間的消遣,而應該是個有計劃性的學習。畢竟堅持讀書會很辛苦,守著本書、對著電腦,意味著自己要喜歡一個人,捨棄好多的娛樂,比如說社交、電影、電視劇什麼的。

2019年,計劃讀100本書,月均8本,並且堅持閱讀的同事做讀書筆記。所幸從1月份到現在一共看了33本,算是完成全年計劃的三分之一,並且一本96張的筆記本用了一多半。看了自己每個月的書單,還有厚厚的讀書筆記,覺得這個讀書計劃可行,能堅持下去。自己也期待看到堅持一年後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那好,我就把把18年看過覺得不錯的書分享給大家:

一、歷史題材:

1、《大秦帝國》(1-6),孫皓暉

2、《大明王朝1566》,劉和平

3、《正面抗日戰場》、《一寸河山一寸血》,關河五十州

4、《生存的邏輯》,宗承灝

5、《西行漫記》,埃德加斯諾

二、中國現當代文學

1、餘華《活著》、《世事如煙》、《我膽小如鼠》

2、路遙《人生》、《平凡的世界》

3、陳忠實《白鹿原》

4、劉震雲《一句頂一萬句》

5、王曉方《駐京辦主任》(1-3)、《接待處處長》、《中國式飯局》

6、許開禎《省委班子》

7、黃曉陽《陽謀高手》

8、龍在宇《掌舵》

9、六神磊磊《六神磊磊讀唐詩》

三、外國文學

1、喬治奧威爾《1984》

2、司湯達《紅與黑》

3、福樓拜《包法利夫人》

4、雨果《巴黎聖母院》

5、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6、卡勒德胡賽尼《追風箏的人》

7、盧梭《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





暗香曲臨江


2018年裡我讀了33本書,主要圍繞三個方向:南京、蘇東坡和詩詞鑑賞大家葉嘉瑩先生,下面介紹一下我的書單。

1、關於南京與蘇東坡

我有三個偶像,是三個我邁不過去的坎兒,我對他們太喜歡了。這三個偶像就是一座古城---南京、一位古人蘇東坡和一位今人葉嘉瑩先生。

南京,人稱“六朝金粉”“十朝都會”,是江南靈秀之地,也是無數讀書人願意終老的地方。南京城裡每一處古蹟都令我痴迷,每一處山水都讓我流連。雖然去了兩次,心裡還是放不下。

最初瞭解蘇東坡是因為詩詞,以他為偶像是因為他那偉大的人格魅力,與詩詞關係不大。南京也好,東坡也好,對於我來說,最容易做到的就是到書中去追尋。

2、關於葉嘉瑩先生與古詩詞

我喜歡古詩詞,當然就崇拜上了葉嘉瑩先生,她是當之無愧的大師。葉先生的坎坷經歷是我們難以體會,所以她講解古詩詞才那樣精彩,因為她有相似的體會,她能觸摸到古人的脈搏。她在國外多年,能以西方文學理論補充傳統理論之不足,因此他對古詩詞的認識自成體系,張惠言、王國維沒有講清楚的,她都講清楚了,張惠言、王國維對的部分她都從理論上給出證明,張惠言、王國維的偏差她都給予了糾正。她對古詩詞的認識,只怕後來者無法超越。

3、其他類

在去年,還讀了一點其他的書,最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後宮甄嬛傳》。這部小說簡直寫到心裡去了,字裡行間都是“眾生皆苦,悲天憫人”。如果只看到宮鬥,就太膚淺了,沒有看到她真正的好處。好比讀《紅樓夢》,如果只看到了寶玉黛玉的愛情,那失去的就太多了。

以上就是我去年讀的書,今年也快結束了,還好,讀得不比去年少!!

關注梅鶴讀書,一起讀出不一樣的精彩!!


梅鶴讀書


我每天上午9點至11點讀兩小時書,讀的書比較雜。因為經典的古今書籍大多數都讀過,我住家對面100米之遠便是縣讀書館和報刊雜誌閱讀室,我過了花甲之年也不想再回過頭去讀已經讀過的厚厚的書籍。上午9點至11點,在閱讀室靜坐兩小時去翻閱報刊雜誌,所以很難確定去年讀了幾本書來定數量!

去年12月在雲南大學附中當教師的外生女誠邀我夫妻倆到昆明去過年。四季如春的昆明,我也心儀已久。我在昆明小住兩月有餘,除了遊玩春城的景區之外,空餘時間還閱讀了餘華的《活著》,莫言的巜蛙》,陳忠實的《白鹿原》,賈平凹的巜秦腔》,沈復的《浮生六記》,還讀了一本厚厚的《心理學》和兩百六十多字的《心經》、順便把《心經》背誦下來。巜百年孤獨》這本書,一時半會讀不進去,便隨便翻了翻就算了事。


了緣520


剛好昨天我做了一個書單薦書,正好可以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今年,我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作為自己的人生志願,在這個目標的驅動下,我今年看的書比任何一年都多(據不完全統計,不少於100本)。


於我而言,讀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數量上的疊加,更是心靈上的充盈。因為我終於找到了書本與生活的連接,書籍指導了我的生活,我的生活因閱讀而改變。


下面,我就從今年看過的100多本書中,挑選出6本推薦給大家。


01.錢鍾書《圍城》

“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這是《圍城》的經典句子。

很多人想到這句話,都把它跟婚戀聯繫在一起。但這本書裡講的圍城,比戀愛與婚姻廣闊得多。


除了愛情與婚姻,求職、夢想與現實等,都是一座圍城。


就像錢鍾書夫人楊絳先生在電視劇《圍城》片頭上寫的那樣:

“《圍城》的主要內涵是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它告訴我們,人生處處是“圍城”,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存在著永恆的困惑和困境。


《圍城》,對我們的生活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02.《月亮與六便士》

這本書我在多篇文中都做了推薦,因為真的很喜歡。

我以前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有夢想的人,哪怕是被生活磨得沒有了當初的意氣風發,我也依舊覺得自己還有夢想,而當我讀完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我才真正明白什麼叫夢想。

同時也懂得生存與生活的本質區別。

我們有的人活著是為了謀生,而有的人則是為了生活。


03.《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就是一本解決夫妻兩人親密關係的心理學書籍。

有人說,男女之間的親密關係是所有關係中能量最大、張力最強的,因此衝突也最大,也最讓人心碎。


但我們很多人面對對親密關係卻不得其解,比如總是覺得對方應該無條件地包容我們的一切,但那其實是不現實的。


《親密關係》這本書裡就對依戀類型、衝突、溝通等內容都做了闡述,對我們瞭解自己和伴侶,如何正確處理親密關係,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04.《飄》

《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十年磨一劍的小說,曾獲得普利策文學獎。

楊絳說:

“橫看全書,是一部老南方種植園文明的沒落史,一代人的成長史和奮鬥史;而縱觀全書,則似一部令人悲慟的心理劇,以戲劇的力量揭示出女主人公在與內心的衝突中走向成熟的過程。所以看《飄》,就猶如走進原始森林,越深越美。”

如果《活著》是一本教我們好好活著的書,那麼《飄》則是一部教會女性如何自強自立的經典教科書。

斯嘉麗用她內在的堅韌品質告訴我們:在困難面前,要做一位勇士!


05.《正面管教》

為人父母,不可避免要擔起教養孩子的重任,所以,如何教養就成了很多人頭疼的問題。而《正面管教》這本書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父母與孩子的相處一般分嚴厲型、驕縱型和正面管教型模式。

其中,正面管教型提倡的是:“我們一起制定對雙方有利的規則,然後還要共同決定在遇到問題時,對大家都有益的解決方案。當我們必須獨自做出決斷時,我們我會堅定而和善,維護你的尊嚴,給予尊重。”

由此可知,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06.《小王子》

說它是寫給兒童的童話,但我卻認為它更像是寫給大人看的。

今年我重讀完《小王子》後,內心充滿了無盡的傷感。


因為我發現自己成了那個看不懂那幅蟒蛇吞了一頭大象的畫的成年人,面對小孩子的問題,我的耐心越來越少。


我們成了那個酒鬼,因為喝酒而羞愧,又因為羞愧而喝酒,然後變得更加的羞愧。。。。。。


我們活成了我們小時候討厭的人!


讀這本書吧,為了我們心中的小王子!


注:圖片源自網絡

我是立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讀書旅行茶,歡迎關注!


讀書旅行茶


去年時間有點久了,今年也快過完了,我說說今年看的書吧!對我自己來說,今年應該是有孩子後讀書讀得最多的一年,不和別人比,和自己比的話,我覺得是可以給自己點個讚的,前後加起來大概在30本左右。

因為前面有回答過類似的問題,為避免重複,我再重新推薦幾本我最近看的覺得不錯的書。這段時間看了幾本人物傳記和名家小說。

1.《楊絳傳:且以優雅過一生》。我看的是傳記作者桑妮寫的版本,語言寫得比較優美樸實,是我喜歡的類型,很完整的講述了楊絳先生這一生的起起落落。讀完這本書,對楊絳先生就有了更詳細的瞭解。看看這位活了105歲的老人是如何優雅的度過一生的。

2.《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這本是寫的張愛玲,也就是張愛玲的傳記了,是作家白落梅的作品。張愛玲的傳記很多人寫過,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白落梅的版本。白落梅的文筆非常清麗細膩,把一個傳奇的張愛玲寫得既生動又傳神。如果想了解張愛玲,讀讀這本書就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了。

3.《豆汁記》。這本書目前正在看,是由幾篇中篇小說組成的,作者葉廣芩。我這是第一次看女作家葉廣芩的作品,讀著覺得不錯。這篇《豆汁記》充滿了“京味兒”,有點老舍作品的味道。作者以平靜不動聲色的筆觸,為讀者展現了一群我們不那麼熟悉的特殊人群的悲歡離合和生存狀態,讓我們也能深入體味那曲折複雜的人生況味。

4.《面紗》。又推薦一本毛姆的小說。這本書之前是在網上看的電子檔,因為很喜歡,所以又去圖書館借了紙質書回來,打算重溫一遍。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容貌嬌美而又愛慕虛榮的英國女子凱蒂,在丈夫和情人之間的起起落落。在她經歷了對情感本能、人性汙點的幡然醒悟後,堅定了追尋自我的意志和決心,最後毅然踏上回家的路,重新開始了一段嶄新的人生的故事。是一部對人性描寫非常深刻的作品。

這次就推薦這4本吧!之前的回答裡有推薦別的書,也可以翻翻看。好看的書籍非常之多,就看你喜歡什麼樣的了,希望你找到自己喜歡看的書籍,讓這些經典書籍充實你我的人生吧!


米儷米


去年到底讀了幾本書,一時半會兒說不過來。因為我讀書時,不會刻意的關注讀書的數量,也不會在年初的時候訂什麼讀書目標,比如說一年要讀幾本書,或者是一個月要讀幾本書,我關注的是讀書的質量和讀書帶給我的樂趣。而且讀書時會根據書的類型和內容調整自己的閱讀方法和策略,分配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一般而言,我會根據讀書的目的將書分為三類。

一類是為了純粹獲取知識和技能的書籍,主要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職場競爭力。

比如說鍛鍊自己思維能力的、提高自己學習能力、寫作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讀這些書籍,主要目的是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為了升職加薪。如《做出好決定:案例版》、《如何成為學霸》、《清醒思考的藝術》、《墨菲定律》、《金字塔原理》等。

對於這種書籍,知道了方法論,也就是知道了應該怎麼做之後,最重要的是要把方法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將知識轉化為技能,通過刻意練習和反覆實踐,讓這種技能成為自己的習慣。所以,在閱讀這類書籍時,我花費的時間比較短,一般而言,加班少的話一週就能讀完,但閱讀完之後,放在刻意練習、將知識技能轉化成自己的習慣這方面,運用的時間比較長,有時候一個月我就能掌握,有時候一年也掌握不了。

比如有關於決策方面的《做出好決定:案例版》

這本書對於我的影響特別大。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剛好匆忙做了一個讓自己特別後悔的決定,並且這個決定會一直影響我,那段時間簡直要抑鬱了。就像路遙在《人生》中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對於我來說,匆忙倉促中做出的這個非理性決定對我是個錯誤的決定。

但任何事情都有兩方面,當我意識到人生的成敗往往是由關鍵時刻的關鍵決策決定的,我們人生的成敗、生活質量的高低取決於我們決策質量的高低,提高決策水平就是提高我們贏取生活中比賽和戰鬥的概率。而我沒有理性決策的能力時,我想通過正規的訓練和大量的練習習得這一技能。

於是我找到了這本書,書中有大量的案例,方法論也是具體可操作的。那段時間家人正好催婚催得緊,我也想找對象了,所以我將書中介紹的理性決策的方法運用在找對象上,用了半年時間找到了一個三觀一致、性格互補,相處起來愉快不累的男朋友。

一類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審美鑑賞能力、陶冶情操的書籍,這一類書籍主要以文學名著為主。

如《紅樓夢》、《小王子》、《包法利夫人》、《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浮生六記》等等,這些書我家裡都有紙質版,並且像《紅樓夢》、《小王子》這兩本書,有好幾個版本。

對於這類書籍我閱讀時特別慢,而且閱讀了好幾遍,閒暇時隨手翻上那麼幾頁,就讓人如痴如醉,每次讀的心境不同,對書中內容的理解和帶給我的感受也不同,所以這類書時常翻閱。

比如說《紅樓夢》

,這本書從高中時就開始讀,讀到現在已經不知道讀了幾遍了。我碩士畢業時我的畢業論文就寫得是關於《紅樓夢》的。去年在別人的號上發表了七八篇與《紅樓夢》有關的文章,三篇中了今日頭條的青雲計劃獎。

一類是純粹為了打發時間,追求故事情節的,就像追劇一樣,這類書一般是暢銷小說和網絡小說。

看這類書花的時間比較短,基本上不需要自己動腦,看一遍就完事了。比如匪我思存的《東宮》、海晏的《琅琊榜》、桐華的《散落星河的記憶》等等,這些是去年看的。

比如說《東宮》,當時追劇更新太慢了,特別想知道後面的劇情,所以就提起讀了小說。


阿順D


我們每個人都會從書中汲取很多的養分,個人興趣愛好不同,喜歡的書籍也不相似,這裡我以自己近期的一些讀過的書目為例,給大家介紹書籍世界裡的“冰山一角”。

歷史類:讀史,然後知過往、知興替,辨善惡、明人性

我自己並不是學歷史的,所以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認識算不上深刻,喜歡讀歷史,就是因為在歷史事件中能夠發現一些事物的規律,在歷史人物身上能看到人性的光輝與醜陋。


最近有在看當年明月老師寫的《明朝那些事兒》,書一共有七冊,讀起來十分輕鬆,讓人覺得歷史從來不枯燥。

在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朱棣的一個印象就是陰險狡詐,為了皇權和自己的野心,不惜謀害自己的親侄子,也枉顧那些在戰亂中失去生命的人們。


但是在看了當年明月老師對朱棣的描寫之後,我會發現他可能有野心,但與建文帝朱允炆相比,他是一個更成功的皇帝,正是在朱元璋和朱棣的努力之下,大明王朝繼唐宋之後再度才能開啟一個盛世。


也是因為朱棣,如今的我們才能見到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集大成者——故宮博物院,不僅如此,鄭和下西洋更是我國曆史上的偉大創舉,指南針的產生,航海事業的發展,都是這位帝王的功績。

其實朱棣也並不是一個冷血的人,交趾(現越南)曾經是大明的鄰居,但是當交趾國家內部發生政權鬥爭,向大明請求支援時,朱棣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他派出大明最強大的將領,去為交趾而戰,為正義而戰!


沒有了解一個人之前,我們對他的印象可能會有所偏頗,但是當讀了歷史之後,朱棣在我心中已然不再是曾經的那個朱棣了,歷史,也讓我在看待人的問題上更加客觀。


《明朝那些事兒》中還有很多光輝的人物,比如以命抗敵的于謙、一生清廉的海瑞、守護民族的戚繼光,如果您對他們感興趣,對歷史感興趣,可以去讀一讀《明朝那些事兒》,保證不讓您失望!

文學類:人性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平凡人與平凡事中

要說現當代作家中,我讀的較多的就是餘華和嚴歌苓的作品了,他們用自己筆下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那個我們不曾生活過的年代的痕跡,原來人與人之間的美,不論何時何地,從未改變。


最早接觸餘華的作品就是《活著》,但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許三觀賣血記》,這本書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情節就是一樂生病了,許三觀賣血換錢給一樂治病,而且許三觀也知道一樂並非自己的親生兒子,是自己死對頭的兒子,但是他還是義無反顧地這樣做了,他寧願抽光自己全身的血,也要救活這個孩子的心意,讓我感動!

面對一個非親非故的孩子,他大可不必這樣做,但是一樂不是別人,是他從小帶到大的孩子,哪怕沒有血緣又怎麼樣呢,在許三觀心中一樂早就是他的親兒子了,父親救自己的兒子,無怨也無悔。


嚴歌苓的作品近些年陸陸續續都被搬上了熒幕,《金陵十三釵》、《歸來》、《芳華》更是吸引了一大波粉絲,但要說最讓我感動的,還要數《小姨多鶴》。


這是一個關乎兩個女人的戰爭,也是兩個國家的糾葛,她們是對手,卻也是同伴。朱小環從一開始對多鶴的不待見,到最後二人默契無比,彼此為伴,之間有太多的故事,也有太多人性的考驗。

讀餘華、嚴歌苓的作品,能讓你在文字中找到人性中重要的東西,那些給你感動的,帶給你希望的,能讓你多年以後依舊記憶清晰的,就是我們所謂的人性之美。

科普類:凡是興趣,皆是生命賜予你的讚歌,亦是內心的寧靜

這裡的科普不是說給我們介紹某某技術,而是一些藝術的科普,比如對國畫感興趣,可以去讀一些國畫鑑賞類的書籍,對戲曲感興趣,可以去了解一下戲曲的發展史,對茶道感興趣,可以去學習一些泡茶藝術。

這裡我例舉幾本相關的書籍:

戲曲類:

陳均 《優雅叢書10:崑曲的聲與色》

金開誠 《崑曲》

劉旭 《中國古代戲曲藝術》

國畫類:

李學功 《國畫知識與鑑賞》

曾孜榮 《發現中國畫的秘密》


希望以上書籍能對閱讀此問答的您有所幫助,願每一個愛好閱讀的人,都能在書籍的世界裡,構建自己的精神家園。



林憶南


2019年讀了32本書,主要圍繞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和諾貝爾文學獎來閱讀,圖中只是其中一部分。不知道讀書多有什麼好處,就是感覺心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