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全職寶媽一枚,現在極度的焦慮不安,感覺經濟壓力很大,怎樣緩解?

小小麻麻smh


其實,不管是不是二胎,但凡是辭去工作在家做全職媽媽的,除非家庭經濟條件很優越,否則,幾乎沒有不焦慮的,尤其是在犧牲了自己的經濟獨立性、降低家庭財務抗風險能力之後,這種焦慮無時不刻的存在著。

作為一個辭去19年的IT行業工作和高管職位、回家帶孩子一年多的全職爸爸,對於這種感受尤為深刻。

我自己的情況

我是住在一個準一線城市,辭職之前,我的年收入40,太太20多,每年的生活支出、房貸、車貸、旅遊、養兩個孩子等各項支出差不多25左右。當然,這麼些年也積累了一定的積蓄,不然也不敢貿然辭去工作。

辭職後,就只有太太的收入來維持日常的開支,日常的水電煤氣、物業管理費、寬帶手機費有個1000來塊錢差不多了,吃飯3000,兩臺車的油費和日常保養、保險等一個月2000左右,房貸每個月2500,還有一些其他小項的開支,加到一起1W左右的開支。孩子的支出比較大,大寶平時上各種補習班、興趣班,二寶上蒙臺梭利的私立幼兒園,也要開始上興趣班了,兩個孩子一個月得8000+的開支。

說實話,就目前的情況來說,運轉了一年,太太的收入足夠支持日常的開支,還能略有結餘,而且我一直有投資理財的習慣,每年在投資方面也能有一定的收益,不過,這些都沒有從根本上緩解我對經濟方面潛在壓力的焦慮感。

為什麼會產生焦慮感?

雖然相比於很多工薪階層,我的家庭經濟狀況相對比較充裕,但是卻絲毫不能減緩我們對於經濟壓力的焦慮感,現在來看,至少有幾方面的原因。

一、對未來重新就業找工作的擔心

任何一個人,如果長期離開職場,往往會面臨職業競爭力下降的問題,長期沒有參加工作,缺乏對行業的認知,缺乏工作技能的反覆練習,缺乏最新的經驗積累,這些問題,對於每一個希望在將來重返職場的全職媽媽、全職爸爸都會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從我個人而言,原來的計劃是將二寶從2歲帶到6歲上了小學之後,我就重新回去找工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帶孩子一年多,慢慢的意識到我已經失去了一些職場競爭力優勢,不得不開始反思自己未來的選擇了。

二、個人價值缺失

全職帶孩子,每天面對大量瑣碎的家庭事務,準備一日三餐,買菜做家務,陪孩子,一天忙到黑,卻很難有成就感,而且因為不上班掙錢了,變成了一個花錢、需要老公老婆養的人,難免面臨閒言碎語和冷眼相對,這種個人價值的體現,跟工作中投入精力就能獲得成就的感覺,有著明顯的差異。

三、社群認同感的缺失

在辭職之前,每天需要跟同事、同行、客戶等各種圈子的人進行溝通,有足夠的社會地位和光環籠罩,每天都能夠不斷的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和重要性。但是自從辭職做了全職爸爸,就好像憑空消失了一樣,曾近圍繞在你身邊的那麼多人,都不找你了,你也不需要找他們了,一下子變成了兩個世界,這種身份狀態的變化,讓你突然喪失了原本熟悉的社群、圈子對你的認同感。

身份的缺失,也是帶來焦慮感的重要因素。

四、潛在經濟壓力

雖然當前的家庭經濟情況能夠維持收支平衡略有盈餘,太太的工作非常穩定不用擔心失業的問題,家庭儲備的投資收益也還不錯,但是我還是有很多潛在的經濟壓力的擔心。比如,作為獨生子,對父母養老、醫療的責任壓力;養育孩子的經濟壓力,尤其是二寶上幼兒園之後,高額的私立幼兒園學費、興趣班費用,大寶就讀私立中學的學費等;人到中年,對於身體狀態、醫療需求的擔心;對於喪失家庭收入來源的擔心等等。

諸如此類的潛在的、可預見的經濟壓力,即便不會馬上造成實質性的困境,卻會一直困擾著我,讓焦慮感有增無減。

五、生活品質控制的失落感

在辭職之前,我們家的經濟狀況是能夠基本做到中檔餐館自由的,經常出去旅遊,在購買一般的商品的時候,幾乎不會鄒眉頭多想一下。但是辭職之後,下館子少了,絕對買東西之前,想的多了,貨比三家,多少會帶來生活品質的降低,這種變化帶來的失落感,對我們夫妻倆還是有一定的衝擊的。

怎麼做,可以有效緩解這種焦慮?

雖然有這樣的焦慮感,不過,自己選擇的生活,沒有什麼好後悔的,所以,我們也會在這些方面做一定的心理調整和準備工作。

一、自我心理調整和適應

選擇做全職媽媽或者全職爸爸,我相信對絕大多數人而言,不僅僅是因為沒有人照看孩子或者認為自己會照看的更好,多少還會因為職業疲倦感、身體疲勞感等原因,希望放下工作,進行一定的身體和內心的自我調整。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做出這種選擇,並不完全是為了孩子和家庭的犧牲,以我自己來說,在辭職之前,三天兩頭的出差,經常熬夜,飲食不規律、不健康。辭職做了全職爸爸,開始能夠過上比較健康的生活了,每天10點左右陪孩子睡覺,早上6點起來,可以鍛鍊一下身體,每天規律的生活作息時間表,以前經常犯的慢性病也少發作了。

因此,我自己會進行心理的調整,更多的看到這種選擇帶來的好處。

二、價值衡量基準進行調整

我自己選擇全職帶孩子,就是意識到如果用心的陪伴孩子,給孩子奠定了更好的心智能力發展基礎,那麼未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少走很多彎路,以後也會更順利一些,少勞心、少花錢,取得更多的效果。

畢竟,不論是自己的親戚,還是認識的朋友中,那些孩子沒有教育好,長大了讓你操心、花錢的例子真不少,很多孩子因為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性格、品行,長大後,缺少學習慾望、求勝心和競爭力,變成啃老族,讓父母大把的花錢去讀大學、混文憑、買房子,將父母辛苦掙的血汗錢逐一敗光。

在我看來,如果繼續工作,努力掙錢,將來也是為了孩子和自己的晚年生活,與其這樣防禦性的做法,不如現在將時間精力投入在孩子身上,努力培養出更優秀的孩子,這種價值體現,是用金錢無法衡量的。

三、學習和充實自己

焦慮,源於對自己的不自信,對未來的不可知。因此,在我看來,想要讓自己保持足夠的競爭力,隨時返回職場都能夠獲得青睞,就必須保持足夠強的學習慾望,即便是全職媽媽,也需要抽出固定的時間來學習知識,瞭解最新的發展動態。

我自己每天都會抽出至少1、2個小時的時間看書,除了育兒書籍,也會涉及財經和其他感興趣的方向,為自己將來重出江湖或者自立門戶開始做準備工作。

四、尋找合適的兼職機會和新的方向

全職媽媽其實是能夠擠出一定的時間的,尤其是在孩子上了幼兒園和自己的效率提升之後,這種情況下,完全可以找一些兼職的工作來貼補家用。我周邊有不少全職媽媽的鄰居,會選擇去保險公司做保險代理員,當然,也會找其他的一些時間比較靈活的兼職工作。

我自己則選擇了做自媒體,通過這種寫作的方式來實現自我價值的體現。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未經本人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元寶爸爸聊育兒


我也是一個二胎寶媽,一方面由於家裡沒老人幫忙帶娃;另一方面也想著自己帶娃不管是教育還是生活習慣方面自己都能做主,那樣對孩子的發展更有利。

所以我就從老二出生後一人帶兩娃,做起了全職媽媽!這一做就是快六年時間了。中途我也迷茫過,也非常焦慮,害怕自己熬成黃臉婆,害怕自己與社會脫節,害怕自己再也沒有自己的事業……。

在這種情況下,我只好自我疏導,自己必須要堅強,我就一直對自己說一句話,“有志者,事竟成”。首先得要對自己有信心。

於是,在帶娃期間我們擠出時間不斷學習新知識,我原本是學醫的,但是在帶娃期間我學會了工程、股票、保險、理財、酒店經營等方面的知識。雖然不精通,但至少我瞭解。

然後,只要有時間,我就會和老公聊天,聽聽他在工作中遇到的事,或者是有沒有什麼好玩的事情,也發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議,就這樣我我也能從中感受到工作中的一些動態。這樣經常和老公溝通還能增加夫妻感情。

慢慢的,我適應了全職媽媽的生活,現在家庭和睦,孩子懂事,也有自己小小的事業。

所以,做全職媽媽的首先就不要自己把自己打垮,“為母則剛”,越是越到難事,我們越要努力邁過這道坎,困難是短暫的,要相信,一定會過去。


二胎寶媽談育兒


你好,我也是一枚全職媽媽,在家三年了,一直過得很幸福快了!但是在今年過完年後就開始特別的焦慮,不安,我也想分享一下我的意見:

首先,我是能接受自己辭職在家,陪伴孩子這件事情的,老公也特別體諒我,知道帶孩子會比上班還要辛苦!所以我的心理上沒有負擔,全身心陪孩子,這樣的狀態過了兩年多!

1.對自己辭職在家後的成果,不成正比

總結來說,就是覺得自己比較失敗!

孩子馬上要上幼兒園了,可是很多都還沒有達到要求,自理能力,交際能力,他的脾氣,語言表達能力!和同齡人對比總會差一截!

我就會特別焦躁,認為犧牲了自己卻沒有得到更好的效果,當然還是自己做的不夠好造成的!

而且距離入園時間越近,就越不安!

2.孩子上學後自己還能做什麼?

這個問題最近一直困擾著我,不然也不會出現在頭條問答裡了!我在各種探索,各種糾結上幼兒園學費也算高額支出,突然又增加一份支出,經濟壓力很大!

而孩子走出去了,我卻被困在了家裡,因為要接送孩子,沒人能幫忙!我以前的工作又是加班,培訓,出差像家常便飯一樣的工作!面對這種情況,我現在31歲還能等等孩子,可是時間真的瞬間就會過去,35了怎麼辦,專業性單位不認可了怎麼辦?孩子怎麼辦?

我也是還沒有摸索出結論,但是我想說,有想法了就去多嘗試,多邁出去試一試,比如自媒體!比如股票!

希望焦慮不要讓你影響陪伴孩子的狀態,願你早日找到自己方向!


貓咪媽媽


個人認為二胎之前還是需要做一些經濟準備的,不是想生就生了,當然對生活沒有要求的除外,一般人都會有要求所以會焦慮。我是堅決不會辭職回家的,雖然我的工作很累,有時候回到家累的一句話都不想說,現在一個男人掙錢全家都花的還挺舒服的畢竟少數,夫妻倆一起掙錢的多數。我是老大三歲了,在她長大的這三年中又買了一套學區房,限購了家庭也不考慮買房子了,才安心生二胎了。現在剛9周,等小的出來大的去上幼兒園,精力也能騰出來一些。小的出來一樣也是休完產假就上班的,生前還是會堅持上班的,再困難也會堅持自己工作。


未來牛牛


確實是壓力大,但是慢慢的都會好起來的,勸你不要焦慮,靜下心來好好照顧自己和寶寶們,你把自己和寶寶照顧好了,不要給寶爸增加負擔,寶爸回家後儘量讓寶爸休息好,這樣寶爸才能好好的工作,好好掙錢,困難是一時的,等二寶大一點你就可以去工作了,我們生二寶的時候也是壓力大,但我決心一定又買了房,買房首付是以前攢的,買了後每月房貸2400元,二寶尿不溼,奶粉錢,我休完128天產假就去上班了,帶上二寶和奶奶,二寶吃母乳吃了10個月,這10個月奶粉錢省下來了,我的工資就開資家裡生活和二寶尿不溼,二寶爸的工資就房貸和大寶學費,就這樣堅持了二年,這二年期間我會去做一些兼職,所以一定要合理安排,我認為你全職就要保證寶寶和你的健康,這樣可以減少寶爸擔心,讓他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去,等孩子大一點上幼兒園了你就可以出去上班了,你一天也不要想太多,多出去走走,帶上二寶去公園散散步,會好起來的,加油!


耕地面積


我的孩子老大八歲老二一歲半,之前沒要老二自己開一小店,老公上班,一年下來能存不少錢,現在要了老二,老公辭職看店,我帶老大老二壓力一下子就上來了,以前兩個人賺錢三張嘴現在一個人賺錢四張嘴,稍微生意差一點就各種焦慮。只能節衣縮食了,就是經濟上壓力大但是我覺得有錢有有錢的過法,沒錢就少去超市,少買東西,不出去吃飯,出去玩也只逛公園為主。其實一家人其樂融融也還行,只要一家人齊心協力開開心心小朋友健健康康就行。我生老二的時候就預計到日子可能要難過幾年但錢少就少花點,等小朋友大一點就好過了,熬過這兩年日子會好過很多,老二帶給一家人的快樂可不是錢能衡量的。孩子才是最大的財富,好好教育,日子才會越過越好。


無語2030736


我女兒現在三歲半,自己和老公都非常想要二胎,現在我們都在上班,孩子請人帶,兩套房,一套房貸兩千多,保姆費用兩千多。老公因為工作性質的原因,經常出差,而且不定時,如果要了二胎,一方面人手不夠是個大問題,另一方面經濟上也是問題,再一個,我因為生女兒月子沒做好所以身體不太好。如果生了二胎,我是一定要自己帶在身邊的,雙方父母無論經濟上還是人力上都幫不上什麼忙,並且我和老公收入和身體真的一點差錯都不能有,否則,就會陷入困境,所以現在一直都沒有做好決定,唉,愁人!


戀禪1


首先,需要認清焦慮的心理機制。

您的這種情況屬於“精神性焦慮”,亦可稱之為“預期性焦慮”。

這是一種心理緊張不安、預感到將要發生某種不利情況而難於應付的不愉快情緒。

一般指向對一些未來的或不確定的事件過度擔心、害怕,或擔心不可控制的事件發生,如擔心家人健康、工作失誤、經濟問題、人際關係等等。

那麼,該如何應對這種焦慮呢?

01 進行深入的自我覺察。

也就是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深入的認知,問自己幾個問題:

  • 我為什麼會焦慮?
  • 我在擔心什麼?
  • 我有哪些負面情緒?

然後,把答案寫到一張紙上。

答案可能是生了二胎感覺到很累,心理壓力和經濟壓力都很大,內心非常缺乏安全感,很害怕面對今後的生活,常常會情緒失控等等。

看著這些答案,讓自己冷靜一下,和它們共處一會兒,內心就會感到安定、平和,如此,可以對自己的情緒有一個明確的認知。

02 進行自我關懷。

心理學研究表明,懂得自我關懷的人更少焦慮,更不容易被焦慮影響,也更少害怕失敗。

用溫暖的方式對待自己,把自己假想成一位熟悉的朋友,想一想,當你看到這位朋友這麼焦慮,你會對她說什麼呢?

“親愛的,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生二胎的。你很勇敢,也很堅強。全職帶兩個孩子已經夠累了,還要面臨經濟的壓力、生活的壓力,真是太不容易了!你能做到現在這樣已經很了不起了!”

對自我進行了真切的關懷,就能夠客觀地接納真實的自己,有利於情緒的穩定,並獲得新的力量,從而有勇氣大膽地去面對生活。

03 專注當下,聚焦行動。

行動是緩解焦慮最好的方法之一,做具體的事,能夠讓人不斷產生獲得感,也增強對生活的掌控感。

找到當下你最想要做,或者最重要的事,馬上行動!

當你專注於某件事,用心去做的時候,就會發現焦慮已經悄悄地走掉了。

試試以上3種方法,您就可以達到釋放不良情緒,與自己和諧相處,遠離焦慮不安的狀態,體驗到生命的美好了。

您好!我是百合媽媽,80後職場寶媽,熱愛讀書、碼字,喜歡運動、旅行。育兒達人,多平臺簽約作者。我的生活理念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做智慧寶媽”。每日與您分享我在育兒路上收穫的感動與成長!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關注、分享!您有什麼育兒的心得與體會,也歡迎在下面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

百合媽媽讀心理


二胎全職媽媽,沒有經濟來源,照顧孩子的辛苦,還要面臨孩子的各種問題等等,讓自己處於一個焦慮不安的狀態是很常見的現象。

焦慮讓人無法心平氣和,很多焦慮不安的媽媽,動不動就會衝著丈夫和孩子發脾氣,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都變得非常糟糕。

可是,這種焦慮的情緒又很難控制,擾亂人的心智,揮之不去。

久而久之,還會讓身體得病,大量研究表明,長期焦慮會讓人得心臟病,得癌症,死亡率也比正常人高很多。



我們為什麼會焦慮?

人之所以會焦慮,主要是因為擔憂自己無法應付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

沒有人願意擔憂,可這種情緒常常是不請自來。

我們通常不喜歡兩件事情,一是不可預測的事情,二是不可控制的事情。

比如,孩子的各種問題,自己都能很好的解決,那就不會焦慮了。或自己有非常強的賺錢能力,那就根本不會有經濟壓力。

正因為事情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樣,面對孩子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辦,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可以賺錢。所以就忍不住焦慮了。



面對焦慮,我們應該怎麼辦?

行動起來,人只要閒下來了就不會想好事情

我們經常說一個人想太多就是因為太閒了,按理說,寶媽應該不閒,可寶媽面對一大堆不如意的事情,無法解決,不知所措,就會想太多了,想得多,又做不了,就容易焦慮。

怎麼辦?一步步想辦法去解決,比如孩子不聽話,那麼就去看書或請教有經驗的人,看看如何解決。

至於經濟壓力大,那就去看看有沒有什麼適合自己做的事情,如果都沒有,那就接受現實,好好帶孩子,等孩子大了再說。



活在當下

焦慮就是因為經常想一些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或無法解決的事情,然而還沒有發生的事情,不會因為你的焦慮就發生,無法解決的事情也不會因為你的焦慮就解決問題了,很多時候,你只是在杞人憂天。

過去的早已過去,未來還沒有來到,只有當下才是最重要的,做好你現在能做的事情,把你的想法定格到眼前的事情上,這樣你就會開心一點。



學會微笑

研究表明,不是因為開心才微笑,而是因為你微笑了才會開心,所以學會微笑,你的心情也會陽光起來。

其實,這也很容易理解,你面帶微笑,孩子見了也會開心起來,媽媽不開心,孩子怎麼敢開心呢。

你開心,你的丈夫看見了,也會心情舒暢起來,畢竟沒有人願意看見一張苦瓜臉。

一個微表情就可以影響一家人的情緒,孩子開心,丈夫心情好,你自己也會心情舒暢。

有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你是不會焦慮的。

認識自己的情緒,接受它,它就不會影響到你了。


周凌溧育兒問答


所有的二胎家庭裡大約1/2的人會焦慮經濟問題,另外1/2的人則愉快地享受天倫之樂。

最讓人感動荒唐的是當我們以為經濟壓力造成了我們的焦慮,卻沒有哪一個二胎家庭如同我們的父輩那樣連主食也沒得吃。

所以這件事最大的問題在於它沒有問題。享受現在的陪娃時光吧,和同樣的寶媽結成同盟,交流育兒心得,寶貝媽媽都會很開心。

———【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_^趙小明心理團隊 長美^_^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