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貴州農村公路旁邊不準種玉米?

手機用戶52089942715


1、近日,一份由貴州凱里市舟溪村下發《調整玉米種植結構通知》在網上熱傳。通知規定,禁止在村內多處地方種植玉米,若被通報或處罰將免去三年的合作醫療補貼。(3月28日澎湃新聞)

2、3月27日,政協第十二屆貴州省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就“堅決打好玉米種植調整硬仗、調優糧經種植結構”進行協商議政。


為什麼要去減少玉米種植?

1、國家庫存壓力過大。到2017年,我國的玉米庫存達到2.6億噸,接近糧食總庫存的一半。2.6億噸玉米需要付出的庫存成本費就高達650億元。

2、價格下行壓力巨大,繼續種植受損的必然是農民。目前玉米需求嚴重供過於求,價格必然下行。國家也是為了農民考慮,才不鼓勵種植玉米。

3、國家收購政策改革在即。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糧食局聯合宣佈,將取消東北四省區的臨儲玉米收購政策,轉而實施種植補貼政策。這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瓶頸的一次關鍵探索,先從玉米開始,然後是小麥水稻等。

相信貴州政府的本意是好的,調結構是利國利民的大事,只要工作到位、理解到位,誰也不會跟長遠利益過不去。

如何執行上面還得下一番功夫,特別是基層執行時如何保持政策不走樣,估計是很大的考驗。畢竟農民是最苦的,不讓種植玉米,種植其他的收入就增加了?未必見的!!希望基層制定政策時,多於農民溝通。不要好心辦壞事,弄的人民意見太大。

如果你有什麼好的意見可以大家一起討論。


問道君


作為一個勉強算種過地的人,基本上可以毫無避諱的說,玉米就是“懶人經濟”!一般只要拋下去種子,都不用怎麼管,就能長出來,最後收貨結果。

很多住在農村的貴州人,常年居住在山區,養成了自給自足的習慣,不太願意做出改變,玉米這種東西,實際上經濟價值並不高,而且貴州的耕地本來就少,如果都用來種玉米,真的是好鋼沒用在刀刃上。

貴州玉米,本來品相就不是最好,對比東北運來的玉米,東北的顆粒又大,又飽滿,而且很多還是機械化的耕作,解放了很多勞動力,貴州農村那麼多人,如果都能把勞動力解放出來,到城裡學一門手藝或者技術,然後定居在城裡,豈不樂哉?

農村地方的人,如果只是種玉米,創造的GDP是很低的,經濟效益並不高,不管是醫療還是社保等,如果總是靠外在的幫扶,或者靠城裡人創造的經濟價值來“反哺”,並不是長遠之計。

△原始玉米採集方式

因為要統籌城鄉,有的地方城市建設並不好,很大的原因就是,農業人口太多,城裡人創造的GDP或經濟價值,可能還需要勻出一部分資源來平衡農村。

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一些省級的公積金標準,反倒不如省會城市的公積金高,形成倒掛,原因就是到了省這一級,就需要考慮全省的平均標準,一平均,就低了下來,而省會城市城鎮化率高,農業人口相對少。

△玉米機械化耕作

所以,貴州在城鎮化的進程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光是種不種玉米的問題,放棄那種經濟效益低的原始耕作方式,適應現代的生活節奏,最好能搬遷到城市居住,自己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又能促進城鎮化,是最好不過的了。

綜上,我是支持不種玉米的!


貴陽小數據


關鍵字:農村,公路旁,不得種玉米。

其實原因很簡單,有人提到國家庫存壓力,我認為這兩者沒有任何關聯。公路旁不準種玉米,原因是安全問題!

大家試想,為什麼不限制麥子或者水稻?原因只有一個玉米高,容易擋住司機的視線。我們知道,貴州曾經道路不通,導致在人們印象中落後,窮。那麼,既然現在通路了,會是那種寬闊的大路嗎?肯定不是,現在農村的水泥路都異常兇險,180度急轉彎隨處可見,90度轉彎那就跟頭髮絲一樣多。關鍵這路還很窄,大家都喜歡把車開在路中間,如此,拐彎時很容易出事。現在農村大都家家戶戶有車,轎車。轎車個頭小,玉米杆太高,路彎道太多,視距就短,無法判斷前方是否有對頭車。所以,禁止路邊種玉米,是為行車安全考慮的。



當然,我想大家應該都知曉的,在農村行車,喇叭一定要好使,凡是轉彎前都要長按喇叭,以提醒對頭車輛注意。農村很多人,開車都不按喇叭的,導致很多時候都需要急剎車。這是很危險的事情。

當然了,農村好一點的路面,拐彎處都有那種凸鏡,但我不知道為什麼很多地方的凸鏡都不見了鏡面,奇怪。😄


總之一句話,農村由於土地等限制,政府在建修路時,一般都會循著曾經的老路來修,不夠寬的就把周遭的荊棘等弄掉,懸崖邊就鑿山,反正,儘量減小成本。

路,修橋是比較貴的,所以,很多路是繞著懸崖走的。地邊也是一樣,如果修成直路,就是直接從地裡橫穿,這種要賠錢,成本大。


沒來過農村的可以抽時間來農村感受下農村的“十里千百繞”,不過,過彎道一定記得按喇叭。😄


溪門飛雪


我是山區交通公路基層管理員,就公路兩旁不準種玉米來綜合分析一下。近年來,不只是雲貴農村公路兩側不準種植玉米,而是大部分地區的國省、縣鄉公路兩旁都在勸導農民朋友不要緊挨路肩種植高杆農作物。

我們都知道,國家正在加大力度建設“四好農村公路”,而其中的“二好”就是綠、暢。山區農村公路建設竣工後,必須儘快安裝交通警示標誌牌和兩旁的綠化迖標。如果高杆農作物不有效控制,會阻擋行車視線和壓抑花草樹苗的生長期。

而云貴農村公路旁不準種植玉米,應該是與該省在2018年就“堅決打好玉米種植調整硬仗、調優糧經種植結構”的政協十二屆省委委員常務委員第二次會議決定的。



據網絡媒體報道,貴州省將在2018年大幅度調減本區域內的玉米種植面積,計劃由2017年的1100萬畝,調減到一半(600萬畝)左右。為了完成這個任務,該省各地區都強化限制了玉米的種植面積,公路兩旁更是嚴格控制以利於土壤流失和保護公路路基的穩定性。


橘紅服


問:為什麼貴州農村公路旁邊不準種玉米?

簡單來回答下吧,這事雖然已經過去了,但有些事情還是值得我們去關注的。

1.玉米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

這個就不多說了,這是個大背景,也是部分地方政府做事的方向。

2.關於貴州的玉米生產情況

貴州,地處我國西南腹地,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

受地形限制,印象中,貴州一直是屬於我國較為貧窮的省份之一。為了解決吃飯問題,玉米自進入貴州之後,種植面積持續擴張。

但由於貴州土壤瘠薄,水利灌溉條件差,在玉米廣泛種植的同時,也對當地的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清中葉至民國玉米種植與貴州石漠化變遷的關係》復旦大學,韓昭慶)。

山丘、山坡的過度開墾,加上水資源的不足,在國家玉米供給側的大背景下,促使當地政府開始加大對玉米種植的調控。

3.不種玉米種什麼?

在今年年初貴州農業工作會上,有關部門也對貴州玉米種植調整做出了明確:玉米不是不種,而是種好種優,走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之路。

應該說,本意是好的,就是做法有點太簡單了點,另外一個最關鍵的是,既然引導農民優化種植,那麼也就應該對農民的作物銷售提前做好部署,一旦到了收穫季節,改種的作物收益還沒有玉米好,可能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比較,環保是全社會的事,不能放在一個農民身上。


每日糧油


這是因為貴州省將在2018年大幅度調減本區域內的玉米種植面積,計劃由2017年的1100萬畝,調減至600萬畝左右,為了完成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貴州省的很多地區都不能再種植玉米!所以才出現了令很多貴州乃至全國人民都覺得不可理解的——“為什麼貴州農村公路旁邊不準種玉米?”。

公路旁種植玉米將受罰!

近日,甚至有一份貴州省某地關於調整玉米種植結構的通知更是引起網絡熱議,據筆者注意,這份由貴州凱里市舟溪村下發《調整玉米種植結構通知》中規定,禁止在村內多處地方種植玉米,這其中,就包括農村公路兩旁。

另據筆者觀察到,這一則通知中規定,若被通報或處罰將免去三年的合作醫療補貼。

很多人看到這一則通知,不禁覺得奇怪,為什麼在家地裡種玉米還要受罰?

為什麼世世代代種植的玉米就要在一年之內全部剷除呢?

如果真的不再種植玉米,普通老百姓到底種植什麼才比較好呢?

我想,這才是有關部門需要考慮的問題。

望周知!讓自己的親屬、朋友瞭解。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03.30


糧油市場報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貴州省並沒有規定農村公路兩邊不準種玉米,這些話題都是網上炒作用來作標題的,那麼是不是有這麼一會事呢?

事情是有的,但不是以政策性文件下發給農民的,這是因為貴州將在2018年大幅度削減轄區內的玉米種植,由2017年的1100萬畝,削減到每年600萬畝左右,為了完成這個違反市場經濟規律的任務,貴州方面指導性要求很多地區都不要再盲目種植玉米!

其實貴州方面干預這些具體事情的做法應該是不得已而為之,農民朋友們盲目跟風某種農作物已經是一種通病,見到利好就一擁而上,本來這種行為應該由市場來調節,但貴州顯然是考慮到農民的切身利益,作出了這一舉動,市場自然調節必然讓農民朋友傷痕累累,實屬不忍心,給貴州點贊!


川東木匠哥


為什麼貴州農村公路邊不準種玉米,這個問題分一下幾點解釋:

第一,貴州,我沒記錯的話都是山區,公里彎彎曲曲,公路邊種植玉米,會有些地方遮擋汽車安全的視線,讓司機無法預判。

第二,發展快了,農村人也基本都買得起小汽車,對於國家來說,人民就是財產,人民的安全大一一切,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工程,農村問題都先是:安全第一,質量第二。

第三,玉米種在公路邊,也容易引起很多方面的安全問題,比如採摘時間如果在彎角處,司機突然看見,突然剎車,就會掉下懸崖,貴州多數都是懸崖。

以上三點,足以證明政策是對的,也是從安全角度出發,從人民切身安全出發,沒有摻雜任何不對的思想。個人表示理解,也希望你問的問題成為你解開你心結的良藥。


言子琪


感謝悟空推薦,在貴州確實有部分地區在公路邊是不讓種植玉米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如有不對的請大家及時指正留言提醒和評論!!!

玉米經濟價值不高,對於貴州的扶貧攻堅會造成影響。由於貴州地處山地丘陵不利於水土保存,都知道玉米對水土流失的影響很大,特別是國家政策這些年傾向貴州,扶貧攻堅在最後關頭,在路邊種植玉米影響政績!

馬路邊種植玉米影響生態環境的優化

和循環!這主要是由於玉米葉枝大葉茂很容易吸塵,影響環境美觀,也讓路邊不讓在種植玉米。


對於這一點我個人持支持的觀點,畢竟建設美麗家園需要合理規劃!!!


貴娛圈


不讓種玉米弊病也很多,本人覺得讓市場調節,讓農民選擇最好。十年前本地鎮政府派幹部強行推廣玉米良種,農民不接受,而現在農民主動搶購自己信耐的良種,因為農民從中得到實惠,種子價格雖高但產量高,經濟帳農民會算的。

本地開始聽說村民組長通知不準種玉米,而現在多數農民都種了,有一村為劃片種李子幹部打了農民,但李子還是沒種下去,本人有一畝多地500元一畝租給村裡了的,現在還沒種下李子本人準備載香樟樹了。種李子500元一畝村裡經營肯定要賠本的,只有政府帖錢。所以村幹宣傳入股時我因為也是國家公職人員支持政村工作但不入股。樓上有人說種玉米會發黴不利保存,請問水果蔬菜更易保存嗎?蔬菜水果幾天買不出去就全腐爛了。農民兩三年的存玉米還可以餵豬,我熟知的附近一農戶種玉米該種收除草季節忙幾天,收的玉米每年喂五頭豬一頭年創收三萬以上是實的,而他家只夫妻兩個勞動力,只是在我的苗圃幹活的一種中午回去倒豬食餵豬。(早晚煮好豬食,傳統喂法,不節能但豬肉好吃我近幾年每年向他家買一頭,4一5百斤,也4一5千元)。而本地的不少國家扶持項目象什麼核桃基地,刺梨基地,桃國,養植場,國家帖進不少,確只是一部分錢損失浪費一部分錢進私人腰包,沒產生實際效益,本人覺得在種植方面應該由市場調節農民選擇,政府的扶持農民可採取無息貸款,無償補帖又無效益追蹤追究更易滋生腐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